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文殊菩萨

  认识文殊菩萨

  壹、认识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侍。其名称翻译为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文殊尸利、满祖室哩,略称文殊、濡首、溥首,意译作妙德、妙吉祥。一般称文殊菩萨,或称文殊师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

  此菩萨与《首楞严三昧经》及般若系经典关系甚深。或有谓其为历史人物者,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出生,身紫金色。初生即能语言,后诣诸仙人所求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

  或有谓其为已成之佛者,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彼佛即今文殊师利法王子。

  或有谓其为当来佛者,如《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谓,此菩萨自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国土,当来成佛名普现如来。

  或有谓此菩萨在他方世界教化者,如新译《华严经》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过东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金色世界,佛号不动智,有一菩萨名文殊师利云云。

  华严宗据旧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所载,文殊菩萨住于东方清凉山之说,而以山西五台山(清凉寺)为文殊道场。文殊信仰遂以该山为中心,传播遍及西藏、蒙古、日本等地。其形像种类颇多,或作草衣文殊,或作僧形文殊,或作童子形,或作渡海之相,而以右手持智剑,左手执青莲花,以狮子为座骑的文殊像,最为常见。

  文殊菩萨的藏语称作「蒋贝扬」,乃是妙吉祥、妙音的意思。在藏传佛教里,文殊菩萨乃诸佛之智慧所化,观音菩萨乃诸佛之慈悲所化,金刚手菩萨乃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们三位菩萨即诸佛的智慧、慈悲及力量,合称为「三部主」。

  在藏传佛教里,文殊菩萨有许多种化身,常见的有红黄文殊、孺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五尊,合称为「五文殊」。五文殊虽同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身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胜利益。红黄文殊法门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亦有怀摄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刚心内的文殊化身。五字文殊法门对证悟空性特别有帮助。白文殊法门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也特别利于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开启智慧以外,亦是一位消除障碍之本尊。

  此菩萨在密宗现图胎藏曼荼罗中,被安置于中台八叶院的西南叶上,密号吉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形像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顶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箧,左手竖掌屈大、头、中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或般若金刚,三摩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形像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竖掌,屈头、中、无名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刚界曼荼罗中,文殊菩萨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

  修持文殊法门,能得六种不同智慧,即速慧、深慧、广慧、说法慧、辩法慧及撰述慧。一般人见一字,或许只能知其一种意义,但具速慧的人,见一字可知多如百种之内义。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随便发问,其问题也会非常精辟。广慧乃指涵括多方面之智慧。有说法慧的人,讲经时极为善巧。有辩法慧的人,精于辩论法义,口才也很好。撰述慧即具有法益论著写作的才能。此外,依真言字数之不同,文殊菩萨也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多种化身。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常与普贤菩萨侍佛左右。文殊在左,代表智、慧、证;普贤侍右,代表理、定、行,二者共诠如来理智、定慧、行证的完备圆满,而三者则共称为「华严三圣」。

  由于文殊菩萨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世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或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在中国,佛寺道场中的僧堂或戒坛,偶尔可以看到现出家僧貌的文殊相,僧形文殊主要是以弟子的身分,协助佛陀推行教化。

  依大乘经典所载,在所有大菩萨中,文殊菩萨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而且,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明达的智慧,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

  文殊菩萨大权示现为释迦牟尼佛的二胁侍之一,并常以智慧开导行者,晓喻具大乘根机的菩萨契入甚深妙法,亦经常用反诘、否定、突兀的语言或行动,来警醒众生。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的五十三次参访,也是由文殊菩萨启迪成行的。

  在印度、西域等地,有关文殊信仰之记载甚少。我国自东晋以来,崇信文殊之风渐盛。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载,唐代宗大历四年(七六九)由不空三藏之奏请,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宾头卢尊者像外,另安置文殊菩萨像,以为上座。现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维摩变、文殊普贤像、千臂千钵文殊师利等之壁画及绢本画。

  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乘经典中,是到处见得到的。于诸菩萨及诸声闻弟子中,不但被列为上首,而且具有最高度的智慧以及证悟到甚深的真理。中国学佛的人,向来只知观世音菩萨与中国人有深切的因缘,殊不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与娑婆世界的众生,亦有甚深的因缘。不唯如此,即与我们中国人的因缘,亦同样的有着不可思议的殊胜因缘!

  文殊的示现于山西五台山,而即以五台山为其应化道场。如《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这明显的指出我国山西清凉山,为文殊师利菩萨应化的道场,而成为中国的四大名山之一。

  文殊示现于清凉山,不仅其一人而已,还有其眷属一万菩萨,亦同住于此山中,所以文殊师利大士,亦即经常的在五台山中,为其眷属菩萨说法。文殊菩萨示现在中国的五台山,不过表示其为根本道场,实际无处不现身,以做其弘扬佛法教化的工作。

  贰、经典上对文殊菩萨之描述与赞语

  佛语诸菩萨阿罗汉言:「……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前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不可具记。」──《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者,是菩萨之父母,是则为迦罗蜜(善友,善知识)。──《阿阇世王经》卷上

  时文殊师利白佛言:「我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已来,起如是愿: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诫,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菩提终不应证。而我要当满此所愿,然后乃证无上菩提。」──《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六十华严经》卷二十九

  文殊师利所说经法,开发结碍,靡不霍然,逾过声闻缘觉之上。文殊师利设说大法,一切众魔皆为降伏,诸邪迷惑无得人便,诸外异道莫不归命,其贡高者不怀自大,未发意者皆发道心……自舍如来,未有他尊智慧辩才……如文殊者也。──《文殊师利净律经》

  除了以上列举经文外,另有:

  1.在《妙法莲华经》中,当佛陀在灵山会上放白毫光,文殊深知佛意,即请佛陀宣扬法音,倡导圆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础。而文殊菩萨的睿智,也让与会的菩萨、罗汉等,心悦诚服地尊他为大善知识。

  2.《华严经》善财童子也是受到文殊菩萨的鼓励,因而发起南诣各国,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开旅游参学的先河。

  3.在《楞严经》中,阿难尊者为摩登伽女的巫术所迷惑时,文殊菩萨持剑前往里巷民舍,将阿难救出,这种护持后进,以正导迷的示现,成为佛门的一段佳话。

  4.另外,《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曾在祇园精舍,于夜半入定放光,照亮文殊菩萨的禅房。舍利弗知道佛陀现神通相,是为饶益众生而说妙法,因此令阿难集合众僧。会中,佛陀依跋陀波罗之问,向大众述说文殊师利有大慈悲,随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并说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者,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

  5.文殊菩萨善说法要,有些疑难的问题经他解说,即能恍然大悟。说法时,经常引用说喻、反诘、引证、否决、机锋来警醒众生,善巧开导具有独到风格。例如《阿阇世王经》记载,阿阇世王造了杀父的五逆罪,内心深感罪恶深重,疑悔不安,而请文殊说法,希望能解脱他内心的疑悔。文殊却对他说:「若恒河边沙等佛,也不能为汝说是狐疑!」阿阇世王应时惊怖,竟从座上跌下来。这不是文殊师利使阿阇世王绝望,而是为王说:「佛陀觉了一切法如虚空,本来清净,不是可染污的,也没有染污可除。」文殊菩萨善于观机逗教,令众生随自己的根机领悟佛法。他的学风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透过灵活的问答方式,激发众生的智慧。

  6.「仗剑迫佛」,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的著名典故,《大宝积经》一○五卷(《如幻三昧经》中亦收录此故事)记载: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的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不能证得无生法忍。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百菩萨有了这种动念,照一般常情的办法,应该设法去开导他们,使他们继…

《认识文殊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爱与慈悲的故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