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续如法修行。然而文殊菩萨却是手执利剑,于大众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儿走去,快要到达佛的左右,竟然举起利器,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说,文殊菩萨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实我们不必为文殊菩萨害怕,因这正是文殊菩萨度众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为这时佛陀止住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当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来刺,但是希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后再来行刺不迟,你认为怎样?
文殊菩萨经佛这样一讲,就止步在低头沉思时,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则的话,应当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诉你:世间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体,亦复如幻如化的,既没有实在的我,亦没有实在的人,试问你所执剑欲杀何人?将来又会受到怎样的殃报?我老实地对你说:如果有一个实在的人,你去将他杀死,才会构成你的杀害之罪,才会使你感受罪殃之报,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当然就无所谓杀害,亦无杀害重罪可得了!
时五百菩萨在旁,听佛陀对文殊菩萨这样地开示,当下了达罪恶之性本来是空寂的,对过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无谓的忧悔!于是当下证得无生法忍。本此可以证知文殊菩萨执利剑以刺佛陀,不过是其度众生所运用的善巧手段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刺杀佛陀。同时我们也可知道,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利剑,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萨所具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当作真的利剑来看。
7.文殊菩萨到今日仍在各处现身说法。例如:文喜禅师朝礼五台山,曾蒙文殊应现指引佛法,文喜禅师后来参谒仰山,顿了心契,并于任典座之职中开悟。有一次,文殊菩萨在饭锅的蒸气上现身,文喜禅师举着饭铲便打,说:「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再相见,惑乱不了我。」文殊菩萨也回答:「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文喜禅师已经彻见了自他不二的道理。
(一)三世觉母──诸佛之师、诸佛之母
文殊菩萨虽现菩萨身,实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中皆已成佛,如过去世号为「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世则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世则号「普现佛」,以是之故文殊又被称作「三世觉母」。
又云:《首楞严三昧经》中的「龙种上尊王如来」,在《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中的「普明佛」,都是指文殊菩萨。
在许多经典中,都推崇文殊为诸佛之师、诸佛之母,不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愿深广。文殊曾发誓言:「诸佛之中,若有一位从初发心以至圆成佛道,非文殊之所劝发,文殊则不成佛。」由此可见其度众悲愿之广大。
在《佛说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亦曾说言:「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在《处胎经》中文殊菩萨也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在过去世,文殊曾为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菩萨只好权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
(二)智慧冠群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举凡大乘法会,文殊几乎都参与其中,协助佛陀宣扬大乘教理。从经典中的记载,在在显露出文殊菩萨的绝妙睿智与灵巧说机。
1.在《妙法莲华经》中,当佛眉间放白毫相光时,唯有文殊菩萨知佛深意,即请佛陀宣扬法音,倡导圆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础。
2.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生病,佛陀座下诸大弟子及大菩萨,都不敢去探病,因为他们都曾经被维摩诘诃斥过,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当仁不让,率领众人前去,并和维摩诘居士畅论不二法门之理。这是文殊菩萨智慧威德发挥至极的表现。
3.除此之外,佛陀时代的许多小乘行者,也是得力于文殊的协助教化,而回小向大。例如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在证得宿命通后,因为见到自己过去所造的种种重罪,而心生忧悔,不能更进一步了解无生法忍的道理。文殊为了教化众人,于是手拿利剑逼向佛陀,佛陀即借机开示:「一切法如幻如化,无我无人,为谁杀而受殃?」众人闻法,当下悟知宿罪皆如幻化,也因此而体证无生法忍。
参、文殊菩萨的故事──经典中的记载
(一)关于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
相传维摩居士是金粟如来倒驾慈航的化身。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扶持。释迦牟尼佛成佛后,金粟如来也来娑婆,现作维摩居士助佛弘化。
有一次,维摩居士示现有病,世尊即派遣弟子前往问候。舍利弗、迦叶等五百声闻弟子,无一愿作代表,因为维摩居士的辩才实在太了得,把他们这些小乘人说得无地自容。世尊派弥勒菩萨往问疾,弥勒也不敢领命。最后世尊派文殊菩萨前往。文殊承佛圣旨,诣彼问疾。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作是念:「今二大士共谈,必说妙法。」他们皆欲随从前往。于是文殊菩萨率领大众,浩浩荡荡的来到维摩居士舍。
文殊由问疾而谈至不二法门,维摩居士请大众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各人均以二而解说不二。最后问到文殊菩萨,文殊答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文殊接着问维摩居士言:「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居士默然无言。文殊菩萨即时赞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金粟如来之智,惟文殊菩萨能知能解。他们一唱一和的便说了这一部赞叹大乘、呵斥小乘的《维摩诘所说经》。若无文殊之大智相配合,金粟如来之智不能显,这部《维摩经》也说不成。
(二)其他经典中的记载
在《楞严经》中,文殊是择法眼,为阿难及末法众生,选择修行的圆通法门。《法华经》中,文殊不但为弥勒菩萨释疑,且是发起一经之首。《华严经》里,文殊更是善财童子等六千青少年比丘的导师。
又一次,文殊菩萨与舍利弗到一佛土,见大火弥漫,若人行其中,即于顷间化为灰烬。舍利弗见之,惶恐万分。文殊以神力令无数莲花遍布火上,他们踏莲而行,如履坦途。舍利弗此时在文殊菩萨面前,感觉声闻之智远不及菩萨之智。
文殊菩萨以大智助佛教化四众,活泼生动而不取巧,潇洒而不狂傲,点到即止,与世尊配合得天衣无缝。其言行可见于各大乘经中。文殊于世尊灭度之后,与阿难尊者及弥勒菩萨,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流传后世。
肆、现身中国五台山
据《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世尊曾告诉金刚密迹主:「我灭度以后,在南瞻部洲的东北方,有个国家名叫振那,国中有座五顶山,文殊童子会在山中游化,为诸众生大说法要。」
中国山西五台山,即是经中所谓的五顶山,亦即文殊菩萨应化现身的道场。传说东汉明帝时,从西天来的摩腾、竺法兰二位圣者,曾以天眼看到文殊菩萨住于此山。自古以来,五台山便是十方僧俗朝圣的地方,亦曾发生许多关于文殊菩萨现身的公案。
(一)化身贫女索粥
南北朝时,文殊菩萨曾化身贫女,带着二位童子侍者,及其座下狮子化身的狗,去参加五台山一年一度的无遮斋会。贫女最初只拿到三份斋粮,吃完之后又去帮狗要了一份,最后还说肚子里的小孩也该有一份。贫女不断地索讨食物,引起了分发斋粮信众的不悦,不但面露恶色而且出言不逊。
为了启示大众平等施食的真义,贫女便踊身空中,化现文殊菩萨形像,并说偈言:「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只有从内心真正地恭敬供养每位众生,才是真正的平等。之后,菩萨更留下发舍利,让众生起塔供养,这座塔现在仍留存在五台山大塔院寺的东边,作为菩萨教化众生的功德见证。
※此故事另一版本:
南北朝后魏时代,五台山灵鹫寺(今显通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备设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不论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参加,饱食一餐。
平等施食这足以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之分别。
一天,有一位很穷的女人,抱着两个幼儿,后头还跟着一条狗。她身无长物,孤零无依,来到了灵鹫寺无遮斋会现场,可是尚未到用斋的时分。由于无钱,但也不好白吃,于是她就剪下秀发聊充布施之意。对寺里的住持要求说:
「我只有这些头发布施三宝了,幸勿拒绝!」
「好的,那就收下了!施主是打哪儿来的呀?」
「从来的地方来。」
住持法师看她这么回答,心里有些奇怪。不料这女人此时开口:「我还有急事要到别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饮食给我呢?」
虽然开斋时间未到,但施主的要求还是不能拒绝的。
「好的。」于是住持法印法师取出三份的食物,用意是让女人和两个幼儿都能饱足。
但是用过食物,女人又说:「还有我这头狗,它也得吃一些东西才行啊!」
住持法师无可奈何的,又从里面搬出一些食物,勉强地交给了女人。
女人又说:「我肚子里还有小孩,也需要分一些食物来吃。」
住持法师忍不住了就怒斥着说:「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却贪得无厌,是何道理?你肚子里的小孩根本都还没有生出来,难道说他也能进食?可是你却求索再三,滥贪美味之心,以至于此!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被斥责了的贫女,这个时候就说了一句偈:「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
说完了这首偈,立刻腾身跃上了虚空,化现出文殊菩萨的德相,这时狗化而为他座下的狮子,两个孩子却是身旁的二位童子侍者。在云光飘渺,若隐若现当中,又复说偈:
「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知爱憎何?」
这首偈的意思是:你们众生但知学佛要有平等布施之心,虽无可厚非,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识波动,随着境界而流转不停。…
《认识文殊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