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文殊菩萨▪P5

  ..续本文上一页作障精怪。

  亦可去除在属于僧伽但未净坛的地方,行灌顶或修忿怒密法而引起的魔障,看到凶兆、秽气、秽物或尸体而产生的魔障。

  还可避免任何由愤怒的非人,诸如上界非人(称为de)、中界非人(例如tsen及gyal gong)及下界非人(如龙和地基主),所引发的内外疾病(nyen)。亦可断除称为「龙帕」(lhog pa)的疾病及任何因动土、砍树、在危险的地方(如龙居住的地方),移动石块而引起的魔障。

  简言之,此法门能去除饮食、行走等,行为方面的过失招引的魔障。此咒绝对可以止息这些问题,而依据经验,在纾缓溃疡和痰疾方面亦颇灵验。每日修持此法的效益极大,尤其是患病者或帮助其他重病者康复。

  后注

  此仪轨原本摘自章嘉游戏金刚编订的忿怒黑文殊法本,由落度喇嘛图敦梭巴仁波切,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在印度达兰沙拉兜率天闭关中心翻译和讲解。全文由护持大乘法脉联合会中央办事处慕瑞如艾特(Murray Wright),于一九九三年八月重新编排格式。

  红黄文殊略轨(大藏寺祈竹活佛所编)

  年少悦意美妙庄严者,烦恼尽净布地山妙色,

  俱胝月色无与伦比身,慈悲文殊于汝吾礼敬。

  呜呼微妙音祜主,祈请遮止不善心,

  吾愿生生世世中,文殊于汝唯一处,

  虔心恭敬作祈请,恒时恭敬令汝悦。

  呜呼具大悲文殊,三世善识之大道,

  菩提心清净马车,汝作导航善知识。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以此功德愿速能,成就至尊文殊境,并将一切诸众生,安立于同等果境。

  今天所讲的并非自化本尊仪轨,而是由章嘉游戏金刚祖师(Changya Rolpai Dorje, 1717

  786)所撰的祈请与诵咒文,所以它适合任何人日修之用,并不限于有灌顶的人才有权修诵。若我们修持文殊法门,便可以迅速地增长智慧及记忆力等等,从而令我们明白佛法内之深义、解开佛法之「结」,且会令未来生也具足智慧。

  前行开示

  在正行之前,我们必须诵仪轨中并未明列之皈依文。最简略的皈依及发心文是: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我们诵皈依三次或更多次。

  正行开示

  诵至此时,应观红黄文殊在我们的头顶或面前虚空中。如果观祂在头顶,其面向应与行者自己所面之方向一致;若观于面前,则本尊面向行者。一般来说,初学者若观本尊于面前,会较观于自己头顶为容易。此外,我们应想自己所处之房舍为文殊大士之净土宫殿,而非凡俗的屋子。这种观想犹如播下一颗种子,令自己有往生净土的一个因。这种观想通用于其他本尊法门,例如修弥陀法门者,应常常观想自己身处极乐净土之中,令自己熟习,并种下将来往生极乐净土之因。

  在观文殊时,首先观面前有云海。这些云并非凡俗世间的气象,而是文殊大士之悲心所现的。在云层上,出现一朵各瓣不同颜色的莲花,莲花中央有平躺的月座。其上有一个橙色的「地」(dhih)字,此地又变化成为本尊形相。文殊大士一面二臂,身橙色,发出超过千万个月亮的光明,其右手持智慧剑高举,左手持一莲花之茎,莲花伸延至其左肩,莲花中央有一部《般若经》。本尊身穿天衣及有各种宝饰庄严,其身是光明,而非如铜像般的实体。他现为十六岁少年之相,其外在形相令人欢喜,其内在是无烦恼之清净意。在观想中,文殊正在开示对不同听众各各相应的佛法。

  在此观想中,我们必须注意,莲与月座均为文殊智慧所化,而并非凡俗的东西,其体性与文殊为一体。在凡俗世界中,如果你坐在一个座垫上,座垫是座垫,你是你,二者并不相同,但文殊的座与文殊却是一体的。大乘的本尊一般都坐在莲花上,以表他们虽化身于六道轮回中,却并无烦恼及垢染,正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本身却清净。在此处,莲花座代表出离心,月座代表菩提心,而座上之文殊代表智慧。

  在观想出文殊后,我们便诵仪轨中的礼赞文。礼赞文有四偈。

  第一偈是:

  年少悦意美妙庄严者,烦恼尽净布地山妙色,俱诋月色无与伦比身,慈悲文殊于汝吾礼敬。

  这偈是说:「完全慈悲及清净的文殊,我向您顶礼致敬!」

  呜呼微妙音祜主,祈请遮止不善心,恶心虽如梦幻般,今后绝不再生起。

  偈中的「呜呼」是求救之声。我们在遇危险时,会自然地叫喊:「娘呀!」同道理,我们现在于轮回中受苦,故在第二偈中,我们至心向文殊求救。我们为何求救呢?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有贪、瞋、痴等烦恼,所以我们求文殊加持我们,令我们从无始以来的不善心,乃至梦中所发的不善心,一律可以得除。

  吾愿生生世世中,文殊于汝唯一处,虔心恭敬作祈请,恒时恭敬令汝悦。

  这是说:「我一心一意地恭敬您、顶礼您!请您在生生世世中以慈悲心看着我,求您对我不离不弃地加持!」此时应在心底深处中哀求。

  呜呼具大悲文殊,三世善识之大道,菩提心清净马车,汝作导航善知识。

  第四偈是说:「三世诸佛所修过的法、他们所走过的路,我也发心去修、去走!求您当我的师父吧!」文中的「马车」一词,喻菩提心。在佛教中,常以马车喻菩提心,这是因为菩提心能带许多众生脱苦,好比马车能载上许多人一同上路般。

  菩提心的真正发起有三种形式,分别称为「国王心」、「牧者心」及「船夫心」。发心自己先赶紧成佛,然后便以最高能力度众生者,被喻为带领子民的国王。在本师释迦牟尼最初发心时,所发的便是这种国王心。牧羊人一般是把羊群赶在自己前方,自己落后上路的。同道理,观音最初发心时,正是发愿令众生先成佛,自己在其后方成佛,所以他的这种发心方式称为「牧者心」。文殊最初发心时,所发心形式为「船夫心」。船夫是怎样的呢?他们掌舵与乘客同达彼岸,这就如文殊发心带领众生同登佛境般。这里讲的是圣者之最初发心形式,并非说文殊及观音并未成佛。文殊与观音其实早已成佛了,他们只是为了众生之利益而化现为菩萨之相而已。

  在诵完礼赞文后,便诵文殊的咒。仪轨中有两种版本的咒,两种都正确,我们挑其中一种念诵即可。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我们可以随自己能力及时间而诵一百次、三百次甚至一千次,总之是随自己能力而定。在诵咒时,我们在心中祈求文殊加持令速得前述解脱出来。

  在持咒的尾声,我们可以加诵「地地地地地……地地地」,以一口气诵一百个「地」字或随力诵念,总之是在一口气中诵越多遍越好。这种诵法,能令我们得到「不念失」的记忆能力。

  结行开示

  以此功德愿速能,成就至尊文殊境,并将一切诸众生,安立于同等果境。

  在最后,我们诵仪轨中的回向文及其他我们喜欢的回向文偈,然后观文殊融入自己身体,而令我们得到了他的身、语、意加持。

  现在已讲完此法门的修诵方法,衲的传承来自金刚持赤江仁宝哲(Trijang Rinpoche,1900-1981)。

  曼殊室利菩萨十种无尽甚深大愿修习仪轨

  能海金刚上师传授

  前诵

  一、皈依发心 三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二、发四无量心颂 三诵

  慈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悲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喜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舍 愿诸众生 远离贪瞋之心住平等舍

  伞 至极尊贵超胜之表幢

  于中诸天及人所有富乐圆满具备

  供献于大恩根本承传具德正士无上诸师

  总集三时归依自性承恩根本上师

  善说无畏能仁法自在主持金刚尊

  及无比释迦能仁俱有圣眷

  圣妙吉祥大威德薄伽梵本尊

  及其轮围圣众护法空行诸天眷属等

  如是供养 为利有情 恳祈纳受 受已

  伏乞摄取我等众生 于大悲心门中分外加持也 如是愿: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献,愿诸众生清净佛剎行。具德无上最胜诸师尊,法身遍布满空悲智云,如其调伏如何作调伏,深广正法雷雨愿普兴。

  前供时加诵此颂:

  面前空中狮子莲月座,至尊本师熙怡晏然居,我心皈信无上胜福田,宏宣圣教百劫愿久存。

  完供时加诵此颂

  嗡意当谷入那曼茶勒更勒雅打雅麦

  嗡意当谷入那曼茶勒更勒雅打雅麦

  本诵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菩萨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黎、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

  云何名为十种无尽甚深大愿?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法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

《认识文殊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爱与慈悲的故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