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障精怪。
亦可去除在屬于僧伽但未淨壇的地方,行灌頂或修忿怒密法而引起的魔障,看到凶兆、穢氣、穢物或屍體而産生的魔障。
還可避免任何由憤怒的非人,諸如上界非人(稱爲de)、中界非人(例如tsen及gyal gong)及下界非人(如龍和地基主),所引發的內外疾病(nyen)。亦可斷除稱爲「龍帕」(lhog pa)的疾病及任何因動土、砍樹、在危險的地方(如龍居住的地方),移動石塊而引起的魔障。
簡言之,此法門能去除飲食、行走等,行爲方面的過失招引的魔障。此咒絕對可以止息這些問題,而依據經驗,在纾緩潰瘍和痰疾方面亦頗靈驗。每日修持此法的效益極大,尤其是患病者或幫助其他重病者康複。
後注
此儀軌原本摘自章嘉遊戲金剛編訂的忿怒黑文殊法本,由落度喇嘛圖敦梭巴仁波切,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在印度達蘭沙拉兜率天閉關中心翻譯和講解。全文由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中央辦事處慕瑞如艾特(Murray Wright),于一九九叁年八月重新編排格式。
紅黃文殊略軌(大藏寺祈竹活佛所編)
年少悅意美妙莊嚴者,煩惱盡淨布地山妙色,
俱胝月色無與倫比身,慈悲文殊于汝吾禮敬。
嗚呼微妙音祜主,祈請遮止不善心,
吾願生生世世中,文殊于汝唯一處,
虔心恭敬作祈請,恒時恭敬令汝悅。
嗚呼具大悲文殊,叁世善識之大道,
菩提心清淨馬車,汝作導航善知識。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以此功德願速能,成就至尊文殊境,並將一切諸衆生,安立于同等果境。
今天所講的並非自化本尊儀軌,而是由章嘉遊戲金剛祖師(Changya Rolpai Dorje, 1717
786)所撰的祈請與誦咒文,所以它適合任何人日修之用,並不限于有灌頂的人才有權修誦。若我們修持文殊法門,便可以迅速地增長智慧及記憶力等等,從而令我們明白佛法內之深義、解開佛法之「結」,且會令未來生也具足智慧。
前行開示
在正行之前,我們必須誦儀軌中並未明列之皈依文。最簡略的皈依及發心文是: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佛陀正法以及聖僧衆,因作布施等諸修持故,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我們誦皈依叁次或更多次。
正行開示
誦至此時,應觀紅黃文殊在我們的頭頂或面前虛空中。如果觀祂在頭頂,其面向應與行者自己所面之方向一致;若觀于面前,則本尊面向行者。一般來說,初學者若觀本尊于面前,會較觀于自己頭頂爲容易。此外,我們應想自己所處之房舍爲文殊大士之淨土宮殿,而非凡俗的屋子。這種觀想猶如播下一顆種子,令自己有往生淨土的一個因。這種觀想通用于其他本尊法門,例如修彌陀法門者,應常常觀想自己身處極樂淨土之中,令自己熟習,並種下將來往生極樂淨土之因。
在觀文殊時,首先觀面前有雲海。這些雲並非凡俗世間的氣象,而是文殊大士之悲心所現的。在雲層上,出現一朵各瓣不同顔色的蓮花,蓮花中央有平躺的月座。其上有一個橙色的「地」(dhih)字,此地又變化成爲本尊形相。文殊大士一面二臂,身橙色,發出超過千萬個月亮的光明,其右手持智慧劍高舉,左手持一蓮花之莖,蓮花伸延至其左肩,蓮花中央有一部《般若經》。本尊身穿天衣及有各種寶飾莊嚴,其身是光明,而非如銅像般的實體。他現爲十六歲少年之相,其外在形相令人歡喜,其內在是無煩惱之清淨意。在觀想中,文殊正在開示對不同聽衆各各相應的佛法。
在此觀想中,我們必須注意,蓮與月座均爲文殊智慧所化,而並非凡俗的東西,其體性與文殊爲一體。在凡俗世界中,如果你坐在一個座墊上,座墊是座墊,你是你,二者並不相同,但文殊的座與文殊卻是一體的。大乘的本尊一般都坐在蓮花上,以表他們雖化身于六道輪回中,卻並無煩惱及垢染,正如蓮花之出于汙泥而本身卻清淨。在此處,蓮花座代表出離心,月座代表菩提心,而座上之文殊代表智慧。
在觀想出文殊後,我們便誦儀軌中的禮贊文。禮贊文有四偈。
第一偈是:
年少悅意美妙莊嚴者,煩惱盡淨布地山妙色,俱诋月色無與倫比身,慈悲文殊于汝吾禮敬。
這偈是說:「完全慈悲及清淨的文殊,我向您頂禮致敬!」
嗚呼微妙音祜主,祈請遮止不善心,惡心雖如夢幻般,今後絕不再生起。
偈中的「嗚呼」是求救之聲。我們在遇危險時,會自然地叫喊:「娘呀!」同道理,我們現在于輪回中受苦,故在第二偈中,我們至心向文殊求救。我們爲何求救呢?因爲我們發現自己內心有貪、瞋、癡等煩惱,所以我們求文殊加持我們,令我們從無始以來的不善心,乃至夢中所發的不善心,一律可以得除。
吾願生生世世中,文殊于汝唯一處,虔心恭敬作祈請,恒時恭敬令汝悅。
這是說:「我一心一意地恭敬您、頂禮您!請您在生生世世中以慈悲心看著我,求您對我不離不棄地加持!」此時應在心底深處中哀求。
嗚呼具大悲文殊,叁世善識之大道,菩提心清淨馬車,汝作導航善知識。
第四偈是說:「叁世諸佛所修過的法、他們所走過的路,我也發心去修、去走!求您當我的師父吧!」文中的「馬車」一詞,喻菩提心。在佛教中,常以馬車喻菩提心,這是因爲菩提心能帶許多衆生脫苦,好比馬車能載上許多人一同上路般。
菩提心的真正發起有叁種形式,分別稱爲「國王心」、「牧者心」及「船夫心」。發心自己先趕緊成佛,然後便以最高能力度衆生者,被喻爲帶領子民的國王。在本師釋迦牟尼最初發心時,所發的便是這種國王心。牧羊人一般是把羊群趕在自己前方,自己落後上路的。同道理,觀音最初發心時,正是發願令衆生先成佛,自己在其後方成佛,所以他的這種發心方式稱爲「牧者心」。文殊最初發心時,所發心形式爲「船夫心」。船夫是怎樣的呢?他們掌舵與乘客同達彼岸,這就如文殊發心帶領衆生同登佛境般。這裏講的是聖者之最初發心形式,並非說文殊及觀音並未成佛。文殊與觀音其實早已成佛了,他們只是爲了衆生之利益而化現爲菩薩之相而已。
在誦完禮贊文後,便誦文殊的咒。儀軌中有兩種版本的咒,兩種都正確,我們挑其中一種念誦即可。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我們可以隨自己能力及時間而誦一百次、叁百次甚至一千次,總之是隨自己能力而定。在誦咒時,我們在心中祈求文殊加持令速得前述解脫出來。
在持咒的尾聲,我們可以加誦「地地地地地……地地地」,以一口氣誦一百個「地」字或隨力誦念,總之是在一口氣中誦越多遍越好。這種誦法,能令我們得到「不念失」的記憶能力。
結行開示
以此功德願速能,成就至尊文殊境,並將一切諸衆生,安立于同等果境。
在最後,我們誦儀軌中的回向文及其他我們喜歡的回向文偈,然後觀文殊融入自己身體,而令我們得到了他的身、語、意加持。
現在已講完此法門的修誦方法,衲的傳承來自金剛持赤江仁寶哲(Trijang Rinpoche,1900-1981)。
曼殊室利菩薩十種無盡甚深大願修習儀軌
能海金剛上師傳授
前誦
一、皈依發心 叁誦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爲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二、發四無量心頌 叁誦
慈 願諸衆生 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悲 願諸衆生 永離衆苦及衆苦因
喜 願諸衆生 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舍 願諸衆生 遠離貪瞋之心住平等舍
傘 至極尊貴超勝之表幢
于中諸天及人所有富樂圓滿具備
供獻于大恩根本承傳具德正士無上諸師
總集叁時歸依自性承恩根本上師
善說無畏能仁法自在主持金剛尊
及無比釋迦能仁俱有聖眷
聖妙吉祥大威德薄伽梵本尊
及其輪圍聖衆護法空行諸天眷屬等
如是供養 爲利有情 懇祈納受 受已
伏乞攝取我等衆生 于大悲心門中分外加持也 如是願:
遍地香塗鮮妙雜花敷,須彌四洲日月頂莊嚴,以此所緣諸佛佛土獻,願諸衆生清淨佛剎行。具德無上最勝諸師尊,法身遍布滿空悲智雲,如其調伏如何作調伏,深廣正法雷雨願普興。
前供時加誦此頌:
面前空中獅子蓮月座,至尊本師熙怡晏然居,我心皈信無上勝福田,宏宣聖教百劫願久存。
完供時加誦此頌
嗡意當谷入那曼茶勒更勒雅打雅麥
嗡意當谷入那曼茶勒更勒雅打雅麥
本誦
佛告大衆諸大菩薩摩诃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衆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菩薩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衆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雲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爲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阇黎、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于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叁寶,令發菩提之心!
雲何名爲十種無盡甚深大願?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衆生,所生叁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法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叁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
《認識文殊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