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道!若有衆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曆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贊歎、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受,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衆生,毀謗于我,瞋恚于我,刑害殺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叁者大願:若有衆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衆生,輕慢于我、疑慮于我、枉壓于我、诳妄于我,毀謗叁寶,憎嫉賢良,欺淩一切,常生不善,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衆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衆生,常殺生命,作屠兒魁脍、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緣,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衆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禅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阇黎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衆生,廣造諸罪,墮于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于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于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仆從,償他宿債,累劫賠命還他偷盜,無有休息。我于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喑、最下乞人,于一切衆生衆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衆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于我法中汙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绮語、惡口、兩舌亂,縱恣貪瞋,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回六趣,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變化,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衆生,當于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叁界,亦不出叁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衆生心識體性。
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
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我某甲亦發如是大願!叁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衆盡見其花,同時贊歎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衆鹹皆歡喜,信受奉行。」
中華民國五十年孟秋臺灣齋明法會重印
山西五臺山十方碧山寺原版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
能海上師傳授
(一)加行法
大慈大悲愍衆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衆等自心歸命禮。
歸依
南無歸依金剛上師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叁稱
歸依佛竟 永不歸依天魔外道
歸依法竟 永不歸依外道典籍
歸依僧竟 永不歸依外道邪衆
發心
我今發心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衆生
一時同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叁稱
禮拜
文殊身 從空顯出紫磨金
文殊意 諸法自性相應明
文殊語 韻音和雅無礙聲
文殊尊 我今至誠頭頂禮
贊歎
諸佛佛子之自性,諸佛佛子攝爲一,諸佛佛子尊中尊,文殊師利我贊歎。
供養叁次念
以水作淨加持供品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法供
能如說修行,利益諸衆生,攝受于有情,代衆生受苦,勤修諸善根,不舍菩薩業,不離菩提心,法供養如是。
忏悔
上師妙吉祥,十方諸如來,正法賢聖僧,慈悲憶念我。
無始至今生,由貪瞋無明,起身口意業,作十惡無間,
破叁皈五戒,別解脫戒等,違菩薩律儀,背密教誓句,
不孝輕慢師,不敬梵行侶,惰逸遠叁寶,罵僧謗正法,
輕辱有德者,危害有情類,自作若教他,或見聞隨喜。
人天解脫障,輪回諸苦因,我今大慚愧,一一皆忏悔。
隨喜無邊善 回向遍有情 我禮妙吉祥 願大悲哀愍。
(二)正修法
文殊自性諸法現量境,不來不去不住同虛空,
如如大悲離時界生滅,于中幻化衆生影色現。
若來若去性相實非有,此之所緣顯現猶水月,
一切諸佛智慧妙吉祥,惟願慈悲哀愍來降臨!
誦觀空
甕梭巴哇修達薩哇達瑪梭巴哇修多杭
嗡梭巴哇修達薩哇達瑪梭巴哇修多杭
誦觀空真言竟,從空之中阿字轉成月輪。月輪中間如水生漚顯現黃色字,旋成寶劍。劍中複現字。字上放光,召請十方諸佛、菩薩、無量本尊,融入字中。次複化爲執金剛尊,童真文殊金身黃色,右手執劍,左手當心持梵經帙,金剛結跏,趺座而坐。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發結五髻,一切莊嚴以爲莊嚴,胸間種子字。字周圍輪旋繞,放無量光。光中放出種子字,加持一切父母有情。如是誦已,應觀自蘊及聖福田由是乃至別余諸法,一切皆是緣起安立。是故遠離斷、常等邊,自性無我,當體即空也。如是想已,然後如法觀想,念五字真言數千百遍。誦畢,回向。
嗡 阿喇 八紮 納地
嗡 阿喇 巴劄 那谛數次
(叁)回向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契經及論教典皆證得,願賜智慧辯才鹹顯現。
任何時中或欲見,及有少許欲問者, 于所怙主妙吉祥,願無障礙常得觐。
十方虛空盡邊際,有情普利修習故, 文殊如何所行爲,願我行爲亦如是。
《金剛頂經五字真言勝相》雲:「若人纔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普賢隨逐加被,護法善神在其人前。又善男子、善女人,有能持此真言,才誦一遍,即入如來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又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二遍,除滅億劫生生重罪。若誦叁遍,叁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若人一心獨處閑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已,曼殊菩薩即現其身,或于空中演說法要。是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成正覺。」
輪字觀門依師禀受之
陸、文殊菩薩相關經典
初期大乘經,與文殊師利有關的,部類相當的多,印順導師在《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一書中,把它分成叁大類,並對其作了詳細分析:
A.佛爲文殊說的,共七部。
B.以文殊爲說主,或部分參加問答的,共二十八部,這是「文殊師利法門」的主要依據。
C.偶而提到的,或參與問答而只一節二節的,共十二部。叁類合計,共四十七部。
最早提到文殊經典的是《內藏百寶經》一卷,後漢支婁迦谶譯。支谶在桓帝、靈帝時譯經,約在西元一七○年前後。從所譯的《首楞嚴叁昧經》,《阿阇世王經》來說,文殊法門已發展得相當完整,並已影響到其他(C類)部類了。特別是晉代的竺法護,從晉太始二年(西元二六六)譯《須真天子經》,到永嘉二年(西元叁○八)譯《普曜經》,傳譯的工作,先後長達四十叁年。竺法護是傳譯文殊教典最多的譯師:在叁類四十七部經中,竺法護譯出了半數──二十五部。
尤其是(B類)文殊爲主體的二十八經,竺法護所譯的,竟占叁分之二。文殊部類的譯出,可分爲二期:竺法護(及同時)及以前所譯的,是前期,共有叁十四部。竺法護以後所譯的,是後期,大體是叁世紀以後所集出的。
《大正藏》中文殊菩薩相關經典總覽
般若部
文殊師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華嚴部
《文殊師利發願經》《文殊指南圖贊》(諸宗部)
寶積部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佛說寶積叁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事彙部
《文殊師利菩薩無相十禮》
經集部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佛說文殊悔過經》《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文殊師利問菩提經》《文殊師利問經》《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佛說文殊師利行經》《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密教部
《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輪》《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金剛頂超勝叁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供養儀軌》《曼殊室利童子菩薩五字瑜伽法》《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千缽文殊一百八名贊》《文殊菩薩獻佛陀羅尼名烏蘇咤》《文殊師利菩薩六字咒功能法經…
《認識文殊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