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愛與慈悲的故事

  愛與慈悲的故事

  編輯序

   依據經典的記載,釋迦佛尚未成佛前,曾經無量劫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或爲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外道,不但在人類受生,也在鳥獸中受生,總是盡一己之能,利益大衆。佛陀本生故事中,有關菩薩犧牲小我,利樂一切有情的事迹,不可勝數,例如菩薩曾經是一只小鳥,見到山上樹林失火,恐怕衆多同伴葬身火窟,于是飛到水邊,以翅膀沾水,再飛回樹林灑水,一次又一次,不休不息,這便是釋迦佛前身的作爲。中國佛教自明末以降即呈現衰敗的現象,弘法盛況不複以往,取而代之的是附庸佛教,競逐物欲的功利主義,洪鍾毀棄,瓦釜雷鳴,佛法中難能可貴的菩薩思想幾近銷聲匿迹。

   近年來,海濤法師的足迹遍及海內外,盡心利益一切有情衆生的行,不能不說是菩薩精神之重現于人間。因爲社會人心動蕩,政局不安,因此而有八關齋戒之舉辦,以寂靜化解紛亂,以柔軟取代剛強,以齋戒淨化人心,以期消弭社會之對立及仇恨。因爲物欲高漲,衆生口腹之欲毫不節製,身心苦迫加遽,因此強調素食戒殺之必要,以放生對治殺生,以慈悲化解暴戾,以活命之喜樂取代害命之恐懼。又因爲邪說橫行,道德淪喪,因此而有講經弘法、印經送書之熱誠,以正直調伏偏邪,以智慧化導愚癡,以光明照破黑暗。

   真如妙法亘古常新,法爾如是,但衆生執像而求,咫尺千裏,相逢而不相識。法師向來自謙不高談玄妙,但以淺顯之因果道理契入世俗人心,化導群萌,循循善誘。所化育者,非惟年長耆宿,亦不乏稚齡幼童;所遍及者,非但人類旁生,亦不擇地獄鬼趣。而于弘法演教之過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盡在其中,若非親曆其境,不能遍知菩薩胸臆之深廣無盡也!

   有鑒于此,編輯同仁于法師衆多講演紀錄中撷取精要,分門別類而有六篇,彙集成書。篇名中所謂「愍傷物類」,內容以彰顯放生及施食之意義爲主。所謂「春風化雨」,乃校園及監獄之弘法實況。所謂「修身齊家」,屬于清淨齋戒之活動內容。所謂的「心靈飨宴」,數數列舉祖師大德之開示。所謂「見賢思齊」,包含生動活潑的經典故事或問題解答。所謂「世法世範」,強調待人、處世、接物、生活經驗等。概括而言,本書所搜羅之題材,舉凡義理文句、經典故事、慧心法語、所見所聞、生活經驗、紅塵往事,以及落發出家以來之心路曆程等,無一不入法音宣流之譜。法師布教用心至此,稱其爲殚精竭慮,爲法忘軀,亦不爲過!但願讀者諸君能起敬慎之心,借鏡取法,隨文起觀,不生譏嫌,不起輕慢,以期入理會義,方不辜負法師慈悲度生之一片赤誠。

  編輯部敬序

  海濤法師簡介

   「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精神,是海濤法師的信念與行動准則。出家十余年來,在護國、護教、護衆生的前提下,海濤法師積極投身于入世的利生事業,長年奔走于全臺各處、大陸地區、以至于海外等各處弘法,並于海內外各地成立近一百多所生命教育中心,做爲弘法度衆以及利世的據點,藉以提升世間的祥和之氣,爲社會注入清流,淨化人類心靈,以回報社會,利益衆生。

  愍︱傷︱物︱類─救命的功德

   自古以來,只要有新的國王,或新的領導者上任,通常他們第一件事作什麼?大赦,大赦囚犯,甚至大放生。根據佛教所說的因果法則,你給衆生快樂,自己也快樂;你讓他們自由,自己也獲得自在。經常有人問起:爲什麼我們要作煙供?煙供的對象是一般的山神,樹神,海神,或孤魂野鬼,我們以慈悲心供祂們食物,使祂們飽足快樂。所以在佛寺裏只要舉行法會,一定作大施食。另外,關于煙供的起源是來自西藏,因爲當時的國王建大佛寺的時候,鬼神搗亂,一直無法完成。他迫于無奈,只好從印度禮請蓮花生大士來修法,大士來了之後,他告訴國王必須對鬼神慈悲,應該准備上好的食物供養祂們,爲祂們誦經持咒,爲祂們超度,這就是煙供的起源。

   大家要明白,世間的鬼神也需要食物,我們人是以咀嚼的方式進食,鬼神則是吸食味道,所以當你祭祖,拜王爺,食物經過祭拜之後便失去了氣味,因爲被祂們吸走了。而我們現在燒的這些東西都是很香,很好吃的東西,這是爲了燒出香味讓祂們吸食,也藉這機會爲祂們誦經說法,使祂們脫離鬼道,離苦得樂。

   鬼神若得度生天,第一件事情總是先了解是什麼因緣獲得生天的果報。一看,原來是因爲某某人的慈悲救拔而成就的,從此,祂們與佛教便結下了善緣。像關聖帝君就是佛教的護法,韋馱菩薩也是護法。關聖帝君,一般民間稱之爲關公,當時他死了之後,魂魄四處飄蕩,一直喊著:「還我頭來⋯。」一天,祂遇見普淨法師,法師問祂:「你整天向人索命,想找回你的人頭,你不想想,當初你過五關斬六將,砍了那麼多人,他們向誰去討人頭呢?」關公一聽,如大夢初醒,于是心定了下來,作了大山神。祂的威德力很大,但因爲殺人無數而無法生天。到了唐朝,智者大師有一次在大樹下禅坐,關聖帝君,也就是這個大山神出現了,傳說他是棗紅色的臉,丹鳳眼,祂問智者大師來這兒作什麼?大師說,他來荊州弘法利生,希望建個道場,普度衆生;因爲關聖帝君護持佛教很虔誠,于是以祂的威神力,七天之內鏟平了一塊地交給了大師,大師又爲祂說法,使祂更發廣大菩提心,生生世世護持佛教直到現在,所以中國佛教稱祂爲伽藍菩薩。

   說起建道場這件事,經常有人要我建道場,我常回答他們不必了,我在臺東已經有六間道場——六間監獄、看守所,我已經快忙不過來了,經常沒空去探望徒弟呢!這些人更需要幫助。各位也不妨將自己的生活圈子當作道場,一有空就放生,作煙供,累積福德資糧。如何累積呢?很簡單,只要火一點,用一些供品就可以了,如果不會念太長的經咒,至少念「嗡阿吽」,然後灑灑水,這個水一灑出去都變成甘露水,鬼道都可以吃得到,這樣你自然與周遭的衆生結了善緣。

   佛經裏說,有一種病是業障病,前世造了惡業,怎麼醫都醫不好,這種病必須透過虔誠的忏悔來彌補。好比一杯水放了鹽巴,很鹹的,如何淡化它?你必須加很多開水讓鹹味變淡,這是世尊教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世間第一等惡業是什麼?世間每個衆生,包括蟑螂、螞蟻都想活命,都想快樂,所以世間最大的惡業是傷害生靈。你如果認爲:人死了什麼都沒了,一了百了,那一旦人們得了癌症,幹脆都自殺算了,何必活得那麼苦?但事實不是這樣,人死後有輪回,有來世,有因果報應。身體會敗壞,但生命不會結束,衆生必須爲過去所造的惡業付出代價,也因爲過去所造的善業而獲得快樂。我們仔細想想,如果自己慘遭殺害,做了鬼,你一定想找人報仇;而衆生遭到殺害,一樣會記仇的,所以千萬不能殺生,否則將來免不了冤冤相報。

   談到這個,有的父母跟我說:師父,我欠兒子的債,欠得好苦,真不知如何是好!各位,放生就是還債,就是彌補殺業的過失。大家應該聽過一句話:「吃人一塊肉,還人萬萬債。」你殺了雞,還吃了它,以後免不了報應在自己身上。佛經裏有個故事,一位尊者托缽的時候看見路邊有個婦人,一手抱著小孩,另一手抓著一條魚,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之後,魚骨頭扔在地上,一只小狗跑來想吃,婦人一腳踢走了它,小狗舍不得骨頭又跑回來。尊者觀察了這一段因緣之後,說了一句話:「口食父肉打其母」,意思是說,婦人所吃的魚正是過去生的父親,踢走的那只狗正是過去生的母親。「懷抱殺己之冤仇」,懷裏抱著的小孩是過去世的仇人,現在卻萬分疼惜。「妻子啃食丈夫骨」,那只狗一直想吃地上的魚骨頭,它不知道那一條魚正是過去生的丈夫。這一個故事說盡了世間輪回的真相,也道盡了衆生的顛倒。

  各位若明白因果輪回的道理,你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懂得思惟衡量,做什麼事情對生命,對感情,對家庭,對事業有利益?什麼事情做了會傷害自己?這世間,人人總是希望一切成就,一切吉祥,一切如意,不要有業障。什麼叫業障?所謂「業」是身口意的造作,過去所作的惡業,未來必定有苦報,使你不順心,這叫業障。比如你喜歡吃海鮮,結果身體沒有愈吃愈健康,反而得了癌症,發生意外,發生災難,小孩子短命,苦得不得了。明白這道理之後,應該大慈大悲告訴大家,要愛惜生命,不殺生,多吃素。我剛從臺東來,一路上好像有什麼廟會的樣子,熙熙攘攘,很熱鬧,什麼寒單爺,什麼王爺都請出來了,路上還看見很多宴席,這是民俗文化,大家也是想求平安,但做法不正確,殺豬宰羊,滿桌的雞鴨,到處在殺生,真是殺戮戰場啊!各位要知道,前幾年在東南亞發生的海嘯,什麼時候發生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平安夜隔天發生的,大家大砍大殺之後,共業現前了。像以前流行的SARS,怎麼來的?也是殺業的報應啊!

  但大家也不用太害怕,比如這是一杯水,火一來就熄滅了;但如果這一杯是汽油,那最好離火遠一點,否則有危險。這意思是說,要讓自己像清水一樣,不要讓自己變成汽油,早晚要惹禍上身。如果自己是清淨的,不是易燃物,身上沒有那種業因,你大可不用害怕。今天我們准備了四部魚車,載滿了烏魚,准備放生,各位吃過烏魚子嗎?一定吃過,是吧!可憐喔,不要再吃了,從今開始要起慚愧心,別再動烏魚子的念頭了,再吃要生病的。一條魚有那麼多魚子,只因爲嘴饞,而將它開膛剖肚,各位想想,這麼殘忍,怎麼可能沒有報應?因此我們買來救它們的命,也消除我們過去的殺業。

   講到這裏,各位要記得,家中的蟑螂螞蟻都跟我們有緣,沒有緣就不來了,所以不要小看它的形象是蟑螂,啪!讓你死,那你就是打死父親了。千百世的輪回中有無量的父母,你只要投胎一次,就有一對的父母,你看有多少衆生與你有緣!如果我們…

《愛與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慈悲的音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