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愛與慈悲的故事▪P11

  ..續本文上一頁活力。千萬不要想: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完了,你跟世界失去連結了。人世間最怕冷漠,長久下來,慢慢的你的悲心不見了。

   中國人的習慣是:你對我叁分,我才對你兩分;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有時候兩個人搭電梯,見面好幾遍也互不理會,可能只是住隔壁而已,這一方面各位要學習。記得小時候住在臺北的孔廟旁邊,讀大龍國小,每次一下了課,外面有很多老外,他們看見我們這些小孩,哈啰!哈啰!我覺得奇怪,老外這麼好玩,看見人那麼親切,爲什麼中國人見了面好像不認識?心裏很羨慕,感覺這是快樂的。現在學佛以後,發現衆生原來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看見衆生要生歡喜心,感恩心,這是很重要的修行。各位不要因爲自己念佛、吃素,看見人不理不睬,一張臉像鬼一樣,冷冰冰的。我師父常講:那一種冷冰冰的臉孔,哪裏最多呢?住在山上的修行人,有夠冷的,已經不知道佛法是什麼,見了人,視若無睹,而且討厭看見人。老和尚不一樣,七八十歲了,他見到你,你不理他,他也跟你哈啰!老和尚有赤子之心。你可以觀察小孩子,他們最會看人,很好奇,你跟他笑,他也跟你笑,大人不一樣,總是自我包裝,我爲什麼要跟你笑?你爲什麼不先跟我笑?人際關系開始疏遠,也開始虛僞了。

   所以我想,在修行當中,要增加自己與衆生的親切感,增加自我的柔軟度,增加對社會奉獻的力量,找到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不是這個身體,你不能說釋迦牟尼佛死了,其實釋迦佛只是身體入滅,但真理的生命遍滿一切,自由自在,就像觀音菩薩遍滿虛空一樣,你一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只要有心,他就現前,比衛星還要靈敏,衛星還有死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沒有死角,那才是真正的生命。所以大家不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生命。修行人,身體難免病痛,但心不要苦。身體可以不自在,但心不能不自在。如果你又痛又喊苦,苦上加苦,這叫苦苦,那是真苦。要這麼想:現在得了癌症,那是因爲過去愛吃肉,現在忏悔了,要多放生,這就好了,內心不要被身體的病痛所影響,要平靜的接受變化。如果覺得自己實在做不到,那是平常沒有練習,要至心懇切的念佛,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因爲祂們累積了無量的功德力,也因爲祂們奉獻了無量生命,只要有人念誦祂的名號,祂便能承擔衆生之苦。尤其是觀世音菩薩,你如果念祂的名字,祂感謝你,因爲你讓祂實踐了悲願;你念阿彌陀佛的名字,阿彌陀佛替你高興。

   成佛的目的就是要展現力量,幫助衆生;展現佛的力量必須念誦佛的名號。所以要把自己修得更好,有力量幫助別人,叁五個也好,不斷的做,若自己沒力量,沒關系,佛菩薩說:你只要念我的名號,念我的咒語,我的力量給你用,大家施食的時候也不妨多念「唵嘛呢呗美吽」,觀想自己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爲一。我們透過觀世音菩薩慈悲的力量,把食物、煙、清水遍滿一切。結束以後,大家把一起念過的清水拿回家,在巷子口附近灑一灑,這是大家慈悲的甘露水,可以淨化世間,也可以使附近的鬼道得到飽足,乃至灑在病人身上使他身心清涼。

   各位,念咒不要很自私,光想自己,要觀想咒語的光明照遍整個社區,一切衆生都得到菩薩的加持,作真正的大掃除。希望各位培養這種習慣,只要看到車禍,馬上浮出菩薩的心咒;一看到墳墓,趕快浮出一個金剛薩埵心咒,希望他們痛苦減到最低。只要看見不好的事情,人家在吵架什麼的,或在高速公路看見有動物被撞死了,沒辦法停車下來,眼睛看著它,念金剛薩埵心咒,這時候,你跟它結了善緣,這只動物也不會墮入惡道。更重要的是,你起了慈悲心,諸佛菩薩會加持你。大家如果不想記太多,至少要會念「唵嘛呢呗美吽」,看見任何人都獻給他觀音菩薩的加持;看見痛苦的衆生,希望他盡除業障。像我的手機裏有各種咒語,每一個人打電話來都要輪流聽,讓他聽一分鍾,加持加持,再跟我講話。現在大家都上網,而心靈網站是不可思議的,了解佛教以後,知道這個世界是空性的,一切衆生是連結的,不但我們跟衆生有連結,跟諸佛菩薩也是連結的。透過你的心,可以把佛菩薩的愛、力量、慈悲心展現出去。

   有時候我會故意進去便利商店。一進去他們問:師父你買什麼?我不理他,只顧著一直走,一直繞,什麼咒我都念,讓人喝到汽水得到加持,又跟他結善緣,多好!而且我還加念一個咒:「唵嘎貝啰嘎木莎哈」,什麼意思?整間商店的肉都變成素食,不管什麼羊肉幹,什麼幹的,你一念「唵嘎貝啰嘎木莎哈」,至少人們吃它肉的時候,不跟它結惡緣。所以各位!如果你懂這些簡單的法,天天快樂,沒事你就跑便利商店,或跑太平間,生活中絕不會有「無聊」兩個字。例如洗手的時候,一邊洗,一邊念「唵嘎貝啰嘎木莎哈」,這些水一流到水溝也變成甘露水,或念念觀世音菩薩的甘露手咒,它的功用是任何水一碰到你的手,即刻變甘露水。這些咒語,希望各位願意念,也願意背,可以和廣大的衆生結無量的善緣。

  心︱靈︱飨︱宴─愛的修行

   我們今天的講義題目是〈追求成佛的叁種資糧〉,中國人總是強調先有德行,再有能力才能利益衆生,這個德行就是慈悲與智慧,合起來成爲圓滿的德行,自然有能力服務衆生。

   第一句話:「愛的修行能帶來心靈的平靜,也能幫助他人。」各位,自私心生起的時候,痛苦來了,壓力也來了;只要不自私,願意奉獻,就是愛的修行。佛教所講的愛與世俗的愛全然不同,男女之間的情愛、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全是雜染的,不是愛的修行。比如我們辦八關齋戒,有時候我向居士拜托,到每一所學校去借場地,雖然佛法不列入學校的正式教育,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把佛法的好處帶進學校,激發學生的善根。所以我准備明天到嘉義高中,接著南興國中,宣信國小,世賢國小,把佛法傳遍每個角落,只要你替別人想,這就叫「愛的修行」,心裏好快樂啊!因爲一切快樂的根源來自于爲別人,一切痛苦的根源來自于只想自己。

   第二:「生活當中有時生氣與執著,有時充滿愛與慈悲。」我們總是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祖師大德最老實,撿來石頭,有黑色的,有白色的。一生起善心,拿一個白石頭;一生起惡念,拿一個黑石頭,每天檢點自己,看是黑的多?還是白的多?各位也可以學著做,但是要老實,要不然這一切都是枉然。有個居士說,他也買了黃石頭,我問他,那要做什麼?他說我只要對女人起心動念,就拿一顆,特別提醒一下,欲望啊!

   第叁:「修行愛與慈悲是最有效用,也是最神聖的。」修行愛與慈悲,不但對宗教生活,對世俗生活也非常有用處,尤其對心理與生理的健康大有益處。我們的煩惱像汽油一樣,汽油千萬別碰觸火苗,不能放逸自己,要小心境緣。有一次有個老菩薩問我,海濤法師,您兒子現在幾歲了?我說阿嬷,你關心孫子就好了,怎麼還擔心我出家人的兒子?甚至還送禮物給我,要轉送我兒子;還有人拿禮物給我,要我送給過去的太太,這些都是世俗心,分不清在家與出家。各位要記得,只要發心修行,不管在家、出家,你的冤親債主、魔王波旬,二十四小時跟著你,只要有機會,立刻鑽空隙,讓你退失道心。爲了不讓自己退步,我們必須盡自己所能,奉獻給衆生。曾經有人問我,師父,您老是出國,東奔西跑的,這樣有用嗎?我說:世界這麼大,許多人一生只跟他碰一次面,所以我珍惜因緣,必須盡我所能的以佛法告訴對方,因爲我知道,這一別,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

   第四句話:「愛與慈悲是支持我們生活與快樂的基本元素,要讓愛與慈悲變成生活的動力。」我希望各位作任何事,助念,放生,幫助貧窮人,到醫院照顧病人⋯⋯等等,都要以愛及慈悲爲動力,你必定感到生命好有意義。其實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你可以到海邊,到河邊,一看見水就念「唵悉波羅摩尼莎诃」,祝願水中的一切魚兒、細菌都得到快樂。又比如你見到鄰居,或念佛,或持咒,或觀想,希望他們離苦得樂,這也是修行。種種的善巧方便不斷加強,叫精進波羅蜜,分分秒秒不空過。

   第五:「溫暖且利他的態度就像一張仁慈的臉。」利他,不但是幫助別人,同時也幫助自己,不但是現在幫助自己,未來也幫助自己,所以說:不要翻臉啊!當然,各位爲人父母,爲人師長者,有時候必須嚴肅的提醒子女或學生所犯的錯誤,你不得不展現金剛忿怒相,那是很痛苦的,但也是慈悲的,難就難在這個地方。

   第六,西藏有一個大修行者,他說:「如果想成爲衆生的朋友,應該具備愛與慈悲;如果想成爲衆生的精神導師,也應該具有愛與慈悲;如果想幫助每一個人,更要有愛與慈悲。」我這一趟到五臺山,西安,又到北京,一百多人參訪回來,收獲很多啊,內心很感動,但也聽見有人發牢騷。哪個導遊不好,哪個地方太熱,各位,快樂與否,清淨與否,決定在我們的心,世界本來不圓滿,一旦有不圓滿的心態,就有不圓滿的結果,這很自然,自然遇到壞人,自然嫁到不好的丈夫。請務必記住這句話,生命的品質才能不斷的提升。

   第七:「找到永遠喜樂的最好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愛與慈悲。」這是佛陀透徹「緣起性空」之後,自然具足的胸襟。「空」是沒有自我,「緣起」是說明一切現象的根本。只要透徹緣起性空,自然産生我愛衆生,我愛世界,願生生世世爲衆生而活的大悲願力。所以各位要記得,一切境緣永遠是好的,有愛、有慈悲,必定不忍心傷害對方。雖然你壞,但我要好;如果你壞,我比你更壞,那世界就黑暗了。

   第八:「要真正知覺到別人。」什麼叫知覺到別人?想到衆生都是我的母親、父親,這叫知恩、知母。知覺一切衆生都想離苦得樂,都有佛性,而且尊敬他人,這樣自己才快樂。我最近看了很多很好的影片…

《愛與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慈悲的音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