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文殊菩萨▪P4

  ..续本文上一页三年,未曾有一念违背了乃师的教诲。

  当时谈论经教的人很多,弘扬律仪的却微乎其微。他就很感慨地说:「佛法之所以能常住世间,律仪的摄受实在功不可没。」于是潜心研习戒律之学,用来报答佛陀的恩泽。

  他因为读诵《华严经》,至《菩萨住处品》,晓得了清凉山(五台山别名)乃文殊菩萨经常驻锡之处,很希望能够瞻仰大士的慈容。于是就告别了同参的法侣,打点好简单的行囊,往清凉山的路途出发了。

  经过了三个寒暑,五台山的宝峰逐渐在望。后来到了金刚窟附近,恰是日落西山、余晖夕照的时分。正在徘徊远眺的当儿,无意间看到一个体态枯瘦、头发斑白、衣着破旧的老妇人,从林木间走了出来,手里捧着祖衣「袈裟」并向如馨律师打招呼道:

  「这一位大德!您礼佛非常的诚恳精进,一点也不怕劳苦,我手上捧着的这套法衣,本来是您往日收受持用过的,只是中间停了好一段时间没有穿,现在理应再送还给您。文殊菩萨是很难得见到的,您一心要求见大士恐怕是白费心机了。就算是真的让您见到了,恐怕您也不认识吧!那又有什么益处呢?」

  如馨律师听了,一言不发,迟疑不决。这位老妇人也就离开了,走了没几步,又回头唤道:

  「大德比丘!我就是文殊呢!」

  如馨律师急忙赶上前去,想挽请大士向其请教,可是已经失去了大士的踪影,只是原来的法服还留存着。如馨律师只有低泣着顶礼,踱步回寺。恰巧寺里面的僧众梦见神人嘱咐道:

  「优波离尊者要来了,你们赶快去迎接顶礼啊!」

  因为这个缘故,僧众们都晓得了有这么一回事,一路上众人摆设着香花用来供养,数也数不清。

  如馨律师在妙德庵挂锡住了下来,又感应到五台山的五处主峰同时放光。在宝光之中,见到文殊大士现身为他摩顶,顿时心地顿开,了然无碍。

  后来他又到各地游访参学,一般的僧侣们都皈信了他。当他抵达金陵吉祥里时,创建了一座寺院,就将之命名为「古林」。一时各方龙门法象(高僧大德)都来聚会,各种法会有如云涌般大大地兴旺起来。

  神宗皇帝特地颁旨延请律师重返五台山,并命司礼内臣张然代表圣上,接受在家菩萨戒。当律师升座主坛的时候,天空中现出了五色祥云,有如盖子般在法坛上空盘旋着。内臣张然还朝以后,就把这个瑞象向圣上禀明,神宗皇帝于是赐给如馨律师「慧云律师」的封号,并颁赠金顶毗卢帽、千佛珠衣、钵盂锡杖等法衣法器。

  传戒法会功德圆满以后,律师仍回返古林寺,继续修行弘法。

  (八)诚感菩萨现身──虚云禅师

  近代佛门龙象虚云禅师,因一生下来见不到自己生母,为报亲恩,发愿朝五台山。在光绪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这样拜到五台山为满愿。第二年腊月,到黄河铁卸渡,渡河登岸,天时已晚,四下杳无人烟不敢行,半路傍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里住宿。夜里天气寒冷得很,大雪漫漫。

  第二天一早举目一望,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厚,无路可行,过往又无人,更不知方向。

  虚云禅师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饱受了饥寒。因草棚四无遮栏,就蜷伏在一角。没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饿,仅存奄奄一息了。

  这样一连三天饥寒交迫,整个人迷迷糊糊的。等待大雪停止,稍微见到日出的影子,可是病已无法好起来了。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名乞丐,看到法师卧在雪中,问他已不能作答,知道是冻伤。就把大雪拨开,用围棚草燃火烘他,使得暖气而复苏,再煮黄米粥给他进食。这样就使他再生过来。

  乞丐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法师回答自南海来。又问要到什么地方去?法师回答要朝礼五台山。

  法师请教乞丐的姓名。乞丐回答:「我叫文吉,来自五台。」

  文吉代法师煎药与之饮用,又代洗濯秽衣,又煮黄米粥喂他,后来法师的病就好了起来。

  文吉并且对他说:「你要一路拜山拜到五台,然五台山路尚远,看来你的身体要支持到那里不易,我看你不一定要采取拜山的方式。」

  但法师告诉他:「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即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又因我辞官短命。亲恩昊天罔极,耿耿于怀几十年了。所以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离苦得乐。任他百难当前,非到圣境,誓不退愿。」

  文吉就说:「你孝心坚固,诚属难得,我现在回山,也没什么重要事。不如这样,我代你肩负行李,你但前拜,如何?」

  法师称谢。这样相伴至太谷离相寺。然寺僧傲慢无理。文吉便告辞说:

  「此去五台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自然有人替你肩负。」后来果然在汾州道上,遇湘籍武官,替他载到显通寺。

  法师到了那里,到处打听文吉这个人,没有一人知道。后来和一老僧说到事情原委。老僧合十说:「这难道不是菩萨的化身吗?」

  法师听了,一再顶礼。接着回想到菩萨接二连三地为他解危,这都是仰仗菩萨慈悲现身,方能圆满这个心中的愿望。

  (九)灯随心现──照远和尚

  清朝照远和尚,是山西太原枣园村王氏之子。归投在本村永宁寺联公之处披剃出家,随后从碧云和尚处接受了心法,于是驻锡在本郡的大崇善寺。

  乾隆初年,他瞻礼五台山,到黛螺顶去拜灯。刚一顶礼头面接地,五顶之上忽然飞出了金色的佛灯,约数百盏金灯在空中飞舞着,把整个林泉都辉映得一片金黄,这奇异的景象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礼拜完毕,佛灯全数飞入大塔院寺的大塔顶中消失不见了。

  照远和尚的为人,虽然是英姿聪敏不出世的奇才,可是对于世俗的名利却非常的淡泊。他只有一种嗜好,就是喜欢访游名山大川的各种圣景,好像渴极的人急欲饮水那样的迫切,所以中国的四大名山,他都已经亲自地礼拜参访过了。

  他特别留恋的是五台山的圣地灵境,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参拜,朝礼达十三次之多,并在那儿结夏安居九次。

  乾隆三十五年,朝山到了台怀,遇到门下二十几名弟子,对和尚说:「上人!我们朝山拜灯已整整三个晚上了,怎么一盏灯都没有现出来呢?」照远和尚就回答道:

  「可是我朝山十三次,没有一次灯光不现的。你们想要求证,都随我来好了。」这时候徒众们听了,脸上纷纷露出了倦怠的神色。唯有程宗周一个人愿意跟随和尚前往。

  师徒二人于是来到了黛螺顶,于第一夜拜求时,还没有拜完三拜,五顶之上就都现出了无数的金灯。宗周心中雀跃不已,仍然折返台怀。

  照远和尚指着梵仙岭对众人说:

  「这个地方就是菩萨现出圣像的地方啊!」

  众人都仰头观看,但见云中现出一头金狮子,隐约有铃响之声传来,并有金光闪烁着。

  众人见了此等圣境,全都俯身下拜,等到再抬头看去,圣境早已随着云团消失不见了。

  伍、文殊法门修持仪轨

  黑文殊短轨

  首先观上师释迦佛在前面虚空。

  趋皈依发菩提心

  桑杰却堂措记秋南拉蒋秋巴杜达尼架索契

  我趋归依佛法众中尊直至圆满证得菩提果

  达记却粘吉贝索南记左拉篇契桑杰竹巴秀

  唯愿以此布施等功德成就佛道以饶益众生(三遍)

  观想

  嗡梭帕哇修打萨哇达玛梭帕哇修多杭

  我和一切现象均化空。

  曾受黑文殊灌顶者,按仪轨自生本尊:(未受灌顶者,观黑文殊在头顶上方。)由空性中现出种子字「蚌」字,化为莲花。其上「阿」字,化为月轮。其上「让」字,化为日轮坛城。其上自心化为十分显耀的黑色「吽」字。由此化为极忿怒黑文殊。

  黑文殊现极忿怒相,一面二臂,右手执智慧火剑,高举空中,灭尽诸魔障。左手执《般若经》于心前。头发一半挽髻于顶,一半单丝垂挂,覆盖尊身上部。巨腹下垂,披着虎皮为下裙,头戴五骷髅冠,以五十鲜人首为项鬘。三目红而圆,体性为「样」、「让」、「蚌」字。足右屈左伸,站立于炽盛猛火当中。

  观根本上师安坐黑文殊顶门上,现部主不空成就佛相。黑文殊心间日轮中央立着黑色「吽」字,咒鬘右旋围绕:

  嗡 踏梭 初梭 图而达梭 图而密梭

  嗡 踏梭 初梭 图而达梭 图而密梭

  宁果拉却喀拉匝冈木 香木 章木

  宁果拉却喀拉匝冈木 香木 章木

  巴呸 梭哈巴呸 梭哈

  诵咒多遍时,观想黑文殊心间散射出甘露光,清净自身。首先,甘露光下冲,驱除所有疾病、非人的伤害、真实的苦及苦因、所有烦恼和贪瞋痴三毒、成就一切种智的所有障碍,从大、小便处和下半身的毛孔排出。亦可观疾病以脓血相排出体外,癌症为龙相,施害者现蜘蛛、蛇蝎相。观想自身中所有的障碍,现污秽的液体和烟雾相。

  观脚下的地面裂开,地下九层处为阎魔王。观想被冲出体外的所有垢秽聚合,转化成甘露,进入阎魔口中,令其完全饱足。最后,阎魔闭上嘴巴,并以金色的十字金刚杵封缄其口;从此这些障碍将永不复返。然后地面闭合起来。

  复次,再次持咒清净自身。从黑文殊心间突然猛烈放射出甘露光,疾病等瞬间消弭于无形,如光明一照瞬间驱走黑暗一般。感觉身体变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确信自己已解脱一切苦及苦因、一切烦恼、一切由贪瞋痴三毒发动,而致病的业力等等。

  回向

  最后以强烈的菩提心回向。菩提心是最究竟的善心,即珍爱一切有情如珍爱自己,甚至更胜自己的性命──愿有情离一切苦和所有不如意事,并引领他们臻至最值得向往的、无比快乐的圆满佛果。没有菩提心,就不能广大利益众生,甚至连自己的愿求都无法圆满成就。

  唯愿自他所积集的功德,愿任何仅仅见到我、听到我、触及我、忆念我或谈及我的有情,获得一切安乐,净除一切痛苦。

  愿我能以此善业,速捷成就黑文殊,并将一切诸众生,安顿立定于彼地。

  法门利益

  黑文殊法门可去除巫术、诅咒术(be de bo tong)等非人的伤害、一切传染病、阻碍修行和一般成就的黑品魔罗、阻碍人活到某个岁数的妖魔(称为kag)及种种…

《认识文殊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爱与慈悲的故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