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文殊菩薩▪P4

  ..續本文上一頁叁年,未曾有一念違背了乃師的教誨。

  當時談論經教的人很多,弘揚律儀的卻微乎其微。他就很感慨地說:「佛法之所以能常住世間,律儀的攝受實在功不可沒。」于是潛心研習戒律之學,用來報答佛陀的恩澤。

  他因爲讀誦《華嚴經》,至《菩薩住處品》,曉得了清涼山(五臺山別名)乃文殊菩薩經常駐錫之處,很希望能夠瞻仰大士的慈容。于是就告別了同參的法侶,打點好簡單的行囊,往清涼山的路途出發了。

  經過了叁個寒暑,五臺山的寶峰逐漸在望。後來到了金剛窟附近,恰是日落西山、余晖夕照的時分。正在徘徊遠眺的當兒,無意間看到一個體態枯瘦、頭發斑白、衣著破舊的老婦人,從林木間走了出來,手裏捧著祖衣「袈裟」並向如馨律師打招呼道:

  「這一位大德!您禮佛非常的誠懇精進,一點也不怕勞苦,我手上捧著的這套法衣,本來是您往日收受持用過的,只是中間停了好一段時間沒有穿,現在理應再送還給您。文殊菩薩是很難得見到的,您一心要求見大士恐怕是白費心機了。就算是真的讓您見到了,恐怕您也不認識吧!那又有什麼益處呢?」

  如馨律師聽了,一言不發,遲疑不決。這位老婦人也就離開了,走了沒幾步,又回頭喚道:

  「大德比丘!我就是文殊呢!」

  如馨律師急忙趕上前去,想挽請大士向其請教,可是已經失去了大士的蹤影,只是原來的法服還留存著。如馨律師只有低泣著頂禮,踱步回寺。恰巧寺裏面的僧衆夢見神人囑咐道:

  「優波離尊者要來了,你們趕快去迎接頂禮啊!」

  因爲這個緣故,僧衆們都曉得了有這麼一回事,一路上衆人擺設著香花用來供養,數也數不清。

  如馨律師在妙德庵挂錫住了下來,又感應到五臺山的五處主峰同時放光。在寶光之中,見到文殊大士現身爲他摩頂,頓時心地頓開,了然無礙。

  後來他又到各地遊訪參學,一般的僧侶們都皈信了他。當他抵達金陵吉祥裏時,創建了一座寺院,就將之命名爲「古林」。一時各方龍門法象(高僧大德)都來聚會,各種法會有如雲湧般大大地興旺起來。

  神宗皇帝特地頒旨延請律師重返五臺山,並命司禮內臣張然代表聖上,接受在家菩薩戒。當律師升座主壇的時候,天空中現出了五色祥雲,有如蓋子般在法壇上空盤旋著。內臣張然還朝以後,就把這個瑞象向聖上禀明,神宗皇帝于是賜給如馨律師「慧雲律師」的封號,並頒贈金頂毗盧帽、千佛珠衣、缽盂錫杖等法衣法器。

  傳戒法會功德圓滿以後,律師仍回返古林寺,繼續修行弘法。

  (八)誠感菩薩現身──虛雲禅師

  近代佛門龍象虛雲禅師,因一生下來見不到自己生母,爲報親恩,發願朝五臺山。在光緒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華庵起香,叁步一拜。這樣拜到五臺山爲滿願。第二年臘月,到黃河鐵卸渡,渡河登岸,天時已晚,四下杳無人煙不敢行,半路傍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裏住宿。夜裏天氣寒冷得很,大雪漫漫。

  第二天一早舉目一望,化爲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厚,無路可行,過往又無人,更不知方向。

  虛雲禅師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飽受了饑寒。因草棚四無遮欄,就蜷伏在一角。沒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餓,僅存奄奄一息了。

  這樣一連叁天饑寒交迫,整個人迷迷糊糊的。等待大雪停止,稍微見到日出的影子,可是病已無法好起來了。

  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一名乞丐,看到法師臥在雪中,問他已不能作答,知道是凍傷。就把大雪撥開,用圍棚草燃火烘他,使得暖氣而複蘇,再煮黃米粥給他進食。這樣就使他再生過來。

  乞丐問他從什麼地方來。法師回答自南海來。又問要到什麼地方去?法師回答要朝禮五臺山。

  法師請教乞丐的姓名。乞丐回答:「我叫文吉,來自五臺。」

  文吉代法師煎藥與之飲用,又代洗濯穢衣,又煮黃米粥喂他,後來法師的病就好了起來。

  文吉並且對他說:「你要一路拜山拜到五臺,然五臺山路尚遠,看來你的身體要支持到那裏不易,我看你不一定要采取拜山的方式。」

  但法師告訴他:「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即不見母親,母爲生我而死。父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又因我辭官短命。親恩昊天罔極,耿耿于懷幾十年了。所以發願朝山求菩薩加被,願我父母離苦得樂。任他百難當前,非到聖境,誓不退願。」

  文吉就說:「你孝心堅固,誠屬難得,我現在回山,也沒什麼重要事。不如這樣,我代你肩負行李,你但前拜,如何?」

  法師稱謝。這樣相伴至太谷離相寺。然寺僧傲慢無理。文吉便告辭說:

  「此去五臺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自然有人替你肩負。」後來果然在汾州道上,遇湘籍武官,替他載到顯通寺。

  法師到了那裏,到處打聽文吉這個人,沒有一人知道。後來和一老僧說到事情原委。老僧合十說:「這難道不是菩薩的化身嗎?」

  法師聽了,一再頂禮。接著回想到菩薩接二連叁地爲他解危,這都是仰仗菩薩慈悲現身,方能圓滿這個心中的願望。

  (九)燈隨心現──照遠和尚

  清朝照遠和尚,是山西太原棗園村王氏之子。歸投在本村永甯寺聯公之處披剃出家,隨後從碧雲和尚處接受了心法,于是駐錫在本郡的大崇善寺。

  乾隆初年,他瞻禮五臺山,到黛螺頂去拜燈。剛一頂禮頭面接地,五頂之上忽然飛出了金色的佛燈,約數百盞金燈在空中飛舞著,把整個林泉都輝映得一片金黃,這奇異的景象實在是難得一見的。禮拜完畢,佛燈全數飛入大塔院寺的大塔頂中消失不見了。

  照遠和尚的爲人,雖然是英姿聰敏不出世的奇才,可是對于世俗的名利卻非常的淡泊。他只有一種嗜好,就是喜歡訪遊名山大川的各種聖景,好像渴極的人急欲飲水那樣的迫切,所以中國的四大名山,他都已經親自地禮拜參訪過了。

  他特別留戀的是五臺山的聖地靈境,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參拜,朝禮達十叁次之多,並在那兒結夏安居九次。

  乾隆叁十五年,朝山到了臺懷,遇到門下二十幾名弟子,對和尚說:「上人!我們朝山拜燈已整整叁個晚上了,怎麼一盞燈都沒有現出來呢?」照遠和尚就回答道:

  「可是我朝山十叁次,沒有一次燈光不現的。你們想要求證,都隨我來好了。」這時候徒衆們聽了,臉上紛紛露出了倦怠的神色。唯有程宗周一個人願意跟隨和尚前往。

  師徒二人于是來到了黛螺頂,于第一夜拜求時,還沒有拜完叁拜,五頂之上就都現出了無數的金燈。宗周心中雀躍不已,仍然折返臺懷。

  照遠和尚指著梵仙嶺對衆人說:

  「這個地方就是菩薩現出聖像的地方啊!」

  衆人都仰頭觀看,但見雲中現出一頭金獅子,隱約有鈴響之聲傳來,並有金光閃爍著。

  衆人見了此等聖境,全都俯身下拜,等到再擡頭看去,聖境早已隨著雲團消失不見了。

  伍、文殊法門修持儀軌

  黑文殊短軌

  首先觀上師釋迦佛在前面虛空。

  趨皈依發菩提心

  桑傑卻堂措記秋南拉蔣秋巴杜達尼架索契

  我趨歸依佛法衆中尊直至圓滿證得菩提果

  達記卻粘吉貝索南記左拉篇契桑傑竹巴秀

  唯願以此布施等功德成就佛道以饒益衆生(叁遍)

  觀想

  嗡梭帕哇修打薩哇達瑪梭帕哇修多杭

  我和一切現象均化空。

  曾受黑文殊灌頂者,按儀軌自生本尊:(未受灌頂者,觀黑文殊在頭頂上方。)由空性中現出種子字「蚌」字,化爲蓮花。其上「阿」字,化爲月輪。其上「讓」字,化爲日輪壇城。其上自心化爲十分顯耀的黑色「吽」字。由此化爲極忿怒黑文殊。

  黑文殊現極忿怒相,一面二臂,右手執智慧火劍,高舉空中,滅盡諸魔障。左手執《般若經》于心前。頭發一半挽髻于頂,一半單絲垂挂,覆蓋尊身上部。巨腹下垂,披著虎皮爲下裙,頭戴五骷髅冠,以五十鮮人首爲項鬘。叁目紅而圓,體性爲「樣」、「讓」、「蚌」字。足右屈左伸,站立于熾盛猛火當中。

  觀根本上師安坐黑文殊頂門上,現部主不空成就佛相。黑文殊心間日輪中央立著黑色「吽」字,咒鬘右旋圍繞:

  嗡 踏梭 初梭 圖而達梭 圖而密梭

  嗡 踏梭 初梭 圖而達梭 圖而密梭

  甯果拉卻喀拉匝岡木 香木 章木

  甯果拉卻喀拉匝岡木 香木 章木

  巴呸 梭哈巴呸 梭哈

  誦咒多遍時,觀想黑文殊心間散射出甘露光,清淨自身。首先,甘露光下沖,驅除所有疾病、非人的傷害、真實的苦及苦因、所有煩惱和貪瞋癡叁毒、成就一切種智的所有障礙,從大、小便處和下半身的毛孔排出。亦可觀疾病以膿血相排出體外,癌症爲龍相,施害者現蜘蛛、蛇蠍相。觀想自身中所有的障礙,現汙穢的液體和煙霧相。

  觀腳下的地面裂開,地下九層處爲閻魔王。觀想被沖出體外的所有垢穢聚合,轉化成甘露,進入閻魔口中,令其完全飽足。最後,閻魔閉上嘴巴,並以金色的十字金剛杵封緘其口;從此這些障礙將永不複返。然後地面閉合起來。

  複次,再次持咒清淨自身。從黑文殊心間突然猛烈放射出甘露光,疾病等瞬間消弭于無形,如光明一照瞬間驅走黑暗一般。感覺身體變得如水晶般晶瑩剔透。確信自己已解脫一切苦及苦因、一切煩惱、一切由貪瞋癡叁毒發動,而致病的業力等等。

  回向

  最後以強烈的菩提心回向。菩提心是最究竟的善心,即珍愛一切有情如珍愛自己,甚至更勝自己的性命──願有情離一切苦和所有不如意事,並引領他們臻至最值得向往的、無比快樂的圓滿佛果。沒有菩提心,就不能廣大利益衆生,甚至連自己的願求都無法圓滿成就。

  唯願自他所積集的功德,願任何僅僅見到我、聽到我、觸及我、憶念我或談及我的有情,獲得一切安樂,淨除一切痛苦。

  願我能以此善業,速捷成就黑文殊,並將一切諸衆生,安頓立定于彼地。

  法門利益

  黑文殊法門可去除巫術、詛咒術(be de bo tong)等非人的傷害、一切傳染病、阻礙修行和一般成就的黑品魔羅、阻礙人活到某個歲數的妖魔(稱爲kag)及種種…

《認識文殊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愛與慈悲的故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