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的要徑(夏法聖居士)▪P3

  ..續本文上一頁空有呀,真假呀,都是兩邊,實際都是相對的,但是這些在最後你真正達到取其中道的時候,最後兩邊就都不存在了,也就沒有用了。世間上也是,想得到知識,你要借用兩邊才能得到知識。如果說,你看這個人怎麼樣?什麼叫怎麼樣?你怎麼去觀察、判斷他呀?首先你得提出一個觀點來,還得有一個相對的論點來對照。說這個人怎麼樣?這是一個籠統模糊的概念。那好了,你說這個人個子是高還是矮呀?這就出現兩個了;這個人是胖呀還是瘦呀?這個人是男的是女的?都是相對的,如果沒有這個相對的概念,我們什麼知識都得不到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世間把相對論這個觀點要消除的話,我們怎麼去認識問題?怎麼求得知識?怎麼學到學問呢?怎麼評判真假?怎麼選擇善惡、辨別善惡?沒有辦法了,所以在佛法上離不開相對論的觀點。

  如果我們今天佛教徒把佛陀所說的因果論、緣起論、相對論這叁個論點你要運用好了,說句不客氣話,佛陀的道理你就能知道一大半了。只是說從語言文字上、從事相上你能得到一大半,你即便是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差了一點,根本的一點。什麼問題?我們所說的因果、緣起、相對,這都是事相上的問題,根本問題是我們的智慧德相問題,就是我們本有的妙明真心問題,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智慧德相,也就是般若的實體問題,這個問題就比較深入了,因爲般若都是現量問題。我們都知道,佛的法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無相,無色無聲無味,雖然你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佛的法身是遍虛空無處不在的,而且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日常當中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在體現。如果我們不通過因果論、緣起論和相對論的假借來體會我們的妙明真心是什麼,就是說,認識現量境界是什麼,那我就沒法知道了,所以,因果論也好,緣起論也好,相對論也好,都是我們修學的一種指導方法,和它所謂的立論的基礎。爲什麼?只有通過這些實踐在我們修學當中的運用、認識,通過現實的時時刻刻體現出來的事相、感受、我們的心境、思維,方方面面,來體會我們的自性事實,這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那說了,既然是本有的,我怎麼想得得不到呢?本有確實是本有,它就在這兒,只是你看不見,你摸不著,你不通過自己的修持實踐去體悟的話,你永遠認識不到我們的自性是什麼,這個問題是比較深刻的。那怎麼辦?那就是修持方法。修持法門就很多了,不管你是通過念佛法門也好,通過禅定的功夫也好,你通過密宗的修持,修法、持咒,達到明了自性也好,禅宗的所謂明心見性也好,念佛法門的念佛叁昧也好,統統都能夠體現我們妙明真心的作用。只能在這種修持過程當中,它反映出來的,我們所能夠感受到的,但是這個感受是勉強說,實際上這個自性的境界出現,現量的出現,決不是感覺,決不是我們知覺,也不是感受,也不是認識,也不是分別思維出來的,它是通過我們實際修持過程當中,與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相吻合的時候,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境界它會自然出現。但是這種出現是冥冥當中體現出來的,不是我們衆生知見思維分別所認識到的。大家說了,那這樣說我還是不知道呀,既然不是我們衆生思維、知覺、分別、感受、觀察,都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還是不知道呀,你說了半天不是白說了嗎?沒有,真正到那個時候,修持用功,修持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的時候,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都已經沒了,我們不可能全部都消除,但是我們用功人可以在刹那之間産生清淨的自性的……。就是說我們在用功當中,消除煩惱、消除妄想、消除分別執著,用任何法門都可以,好比說吧,我們念佛,既然你念佛,你想的是佛,口裏念的是佛,你住心在那兒,你身體不能隨便亂跑亂動去搞別的去,你念著佛你就不會造業,不會去犯法,不會做壞事,這是最粗淺的一種修學,所謂的戒呀定呀也就在其中了,所以我們講戒定慧叁學。但是我們深一步來說,真正用功得力的人,他能夠達到什麼呢?——用功當中,心住一處。他的妄想減少了,分別執著淡化了,逐步逐步地一句佛號使你産生一種歡喜心,然後你繼續精進念佛,你的念佛的佛號也沒了,能念的相也沒了,也就是說,四大沒了,能所沒了,逐漸就能達到自性的顯現,但是你並不一定知道。如果你說我這會兒心地特別清淨了,我什麼都沒有了的話,正是你什麼都有!如果沒有了你怎麼知道呀?你說我這會兒心清淨了,我沒妄想了,你沒妄想這句話本身就是妄想。那大家夥兒還會問,既然你說的這個,那我們怎麼去體會?今天上午在淨宗學會那邊,我談了個念佛方法的例子,因爲咱們在座的今天上午沒有聽到,不妨我把它重複一下,介紹給大家做個參考,如果說得不對,沒關系,開始我已經向大家表示,希望大家給我指正。因爲我是自幼念佛,自從進入佛門以後,我就以念佛作爲我的終身課業。當然很慚愧了,雖然念佛幾十年,中間大部分時間等同虛度,沒有真正地用功得到真實利益。我們都知道,年輕人到了中年,他要在社會上忙忙碌碌,就放松懈怠了。真正在念佛法門上,雖然說我入佛門六十多年,但是我念佛的時間,並不是說這六十多年都在念佛呀,真正念佛得力,是在我四十多歲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才稍微有一點在念佛上感到了、得到一些法喜,因此今天我才願意,也想介紹各大家,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念佛首先有一個要領,我們都知道,念佛方法要是不對,要領要是不准確的話,容易走偏,不容易得到真實的法益。我們都知道,過去說修禅宗的容易走火入魔,念佛法門最穩當、最容易,可是近些年來,近二十來年,我身邊周圍看到的念佛的人走火入魔的、神經病的、外道附體的,大有人在,看著非常可悲,我們也很痛心。但是想幫助他們的話,決不是叁言兩語幾句話的問題,也不是叁年兩年的問題,我曾經用了七八年的時間還沒有(將某人)完全轉化過來,我們看看可憐不可憐,人生苦短呀,再耽誤他這一生就完了。所以我對念佛的要領、方法上,我有個人的一點體會。別人就問我了,古德念佛用功怎麼用的?我們也想學古德去用功得真實利益呀。我說你問的什麼方法呀?我給你說出來你能做得到嗎?法無定法,因人而異。好比說,有的人身體強壯肺活量大,他的呼吸,這一呼一吸他能念兩句佛;你的肺活量小,身體虛弱,這一呼一吸也就念一句佛。有的人喜歡大聲念佛,感到大聲念佛我能排除妄想,排除雜念,使我內髒都可以振動,使我能夠增強我的信力;有的人一大聲念佛傷氣,念不了幾聲嗓子就啞了。另外有的人願意金剛持,就是唇聲,這大家都知道;可是有的人你讓他不出聲念,以金剛持,他覺著我念著不舒服、別扭,應該念出聲我就顯著歡喜,不出聲念我就別扭,他就不喜歡這個方法。有的人就想默念,可是默念是好呀,因爲我沒氣力呀,我就想默念,心裏默念,念著念著他就沒精神了,瞌睡了,這個方法也不行;但是有人呢,喜歡默念,感到心地清淨。有的人怕自己昏沈,喜歡出聲。這樣方法自然是千差萬別。另外自己的功課怎麼安排?我說了,黃念祖老居士在《谷響集》裏邊,給他的同修安排的功課,二十四小時之內只有兩個小時上床休息,但是說了,兩個小時上床休息是在光明定中休息。我就跟我們的同修說了,兩個小時在光明定中休息,其他時間都在修法用功,你做得到嗎?我得上班呀,我得照顧家務呀,我哪有時間修呀。噢,你沒時間,人家的法好不好?二十四小時都在修法,當然成就就快。你想學,你不是那個因緣,你不是那個善根,你不是那個福報,你修不了。他們問我了,那你祖父怎麼修的?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剛才我們李總務介紹了一下,夏蓮居老居士是我的祖父。我說我祖父修持,怎麼修的我不知道。你祖父怎麼修的你在身邊你怎麼不知道?我沒看見他怎麼修,我只知道他是珠不離手,你看見他念沒念,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晚上睡覺時,甚至翻一個身,“阿彌陀佛”。因爲在自己的獨門院裏,聽他一打哈欠,伸個懶腰,“阿彌陀佛”,都出現了,就在他睡夢中還是一句佛號。我請問,你能做到嗎?不是這種方法人人都能學。那你說我們以什麼方法修持最好?我說我的感覺和我的理解、認識上來說,你自己念佛,根據你自己的體質,根據自己的妄想情況,根據自己的時間、環境、條件,來選擇自己最爲相應,最爲舒服,念著佛我感覺這個念佛聲音、念佛方法很輕松、很愉快,我不吃力,身體也沒感覺不舒服,越念越歡喜,越念煩惱越少、越清淨,這就是你的最好的方法。不是別人的方法能用,而是你自己的方法,應該很好地把它利用起來,每人每人各各不同,就應該以自己的具體條件,采取自己最相應的、最好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好高骛遠,這是一種方法問題。

  還有一個要領,念佛的要領是什麼呢?念佛如何能得真實利益呢?要領很簡單,兩句話。哪兩句話?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就是要領。俗話說,你心誠不誠看你念佛,你念佛能真真實實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念,說明你有恭敬心。但是有人沒有時間,不可能坐下來用功,可能就是散念,這無所謂,但是散念的時候也要字字清楚。別人說了,我在公共場合,我不能清清楚楚念,我只能心裏念,我怎麼清清楚楚呀?實際上我跟大家講,心裏念一樣能夠字字清楚地在心中出現。首先說明我們對佛陀的恭敬,而且是對這一句佛號的不可思議功德的恭敬。爲什麼還要聽呢?就是說,清清楚楚地念,還要清清楚楚地聽。如果不聽只念的話,容易出現偏差,今天上午我已經跟淨宗學會的同學我們談過了,而且都是實例。這種例子還很多,我的祖上就出現過這個情況,我本人也差一點陷入這種境地,我們有些高僧在修持過程當中也出現這個情況。什麼情況?念佛念得心靜了、專一了、妄想沒了,就是一句佛號念得非常清淨非常清淨,清淨到一定程度,他是四大、能所統統…

《念佛的要徑(夏法聖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