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四▪P4

  ..續本文上一頁如。如是法性,謂之真如。真如不可得,故諸法不可執持。

  諸法無染,如虛空故。

  猶虛空不爲煙塵雲霧所染,諸法性空,故曰無染。

  諸法清淨,遠離衆生故。

  「衆生」者,衆因緣生也。前文曾雲諸法因緣生,何故今謂遠離衆生呢?因爲因緣所生之法,假現似有,其實皆空。空則清淨,實無諸法。故曰諸法清淨,遠離衆生。

  諸法無濁,因緣滅故。

  因緣無有實性,幻起幻滅。此幻起諸法,雖處染而無濁。故曰諸法無濁,因緣幻起幻滅故。

  諸法無爲,福伽羅不可得故。

  無爲者,法無生住滅相也。福伽羅亦作補特伽羅。舊譯爲人,或譯爲衆生。玄應音義二十二曰,補譯爲數,特伽譯爲取,羅譯爲趣。故補特伽羅,譯爲數取趣。謂于六道之中,數數生死,輪回不已也。福伽羅緣生幻有,故不可得。

  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淨故。

  以諸法性空,從本以來不生不滅。故曰諸法即涅槃相。

  諸法無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

  于畢竟空中,無一法可得也。

  【賢護。是故諸菩薩等。若欲思惟此叁昧者。不可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故

  。得見諸佛正念諸佛和合相應。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聞正法思量分別

  選擇菩提分。而不見自身亦不證諸法。所以者何。賢護。是中不可以色

  相故而得見佛。不可以聲相故而得聞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羅蜜。

  不可以樂著諸有具足屍波羅蜜。不可以悭吝秘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著

  福伽羅想而獲多聞。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不可以樂著住處而

  得證果。不可以隨順貪愛誡諸過非。不可以常樂诤成就諸忍。不可以

  常行惡業而得善果。不可以聲聞乘人而證菩薩念佛叁昧。亦不可得諸菩

  薩忍。亦不可以嫉妒取著而得空叁昧。亦不可以行愛欲而入奢摩他。亦

  不可以懈怠懶惰證諸聖道。乃至不可以不舍異念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

  賢護!是故諸菩薩等,若欲思惟此叁昧者,不可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故。

  因爲諸法空無生故;諸法不可念無念處故;諸法遠離,絕心想故;諸法不可執持,真如無得故;諸法無染,如虛空故;諸法清淨,遠離衆生故;諸法無濁,因緣滅故;諸法無爲,福伽羅不可得故;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淨故;諸法無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所以菩薩若欲思惟念佛叁昧者,不可以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也。

  異相者,是執著彼此相,能所相,分別相也。應知心念佛時,心即是佛。心外無佛,亦無非佛。佛外無心,亦無非心。如此無分別執著于彼此能所,方契入于無得相也。若以分別執著彼此能所等差異相,便不能得入無得相了。

  得見諸佛,正念諸佛,和合相應。

  不可得法,還須無住著心相應。諸佛非色非非色,非聲非非聲,乃至非一切法非非一切法,故畢竟不可得。如果以住著心求見佛念佛,心佛便不能和合相應了。必須以無住著心,無取相心,方能與佛和合相應。

  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聞正法,思量分別選擇菩提分。而不見自身,亦不證諸法。

  不但念佛如此,亦得思惟助菩提分法,念聞其余正法,思量分別選擇菩提分法,亦應不生住著心,亦複不分別所證諸法。于此「不住著」,亦不生住著。故不礙思量分別選擇也。

  助菩提分法,廣說無量,略說即叁十七助道品。 

  所以者何?因爲于是第一義中,不可以色相見佛,不可以聲相聞法。總而言之,即不可取相見佛聞法也。

  不可以希望酬報心,成就布施波羅蜜。若以希望酬報心,行于布施,便是有所住著。若行于布施,而無希求之心,便無所住著。如是則能度盡無量無邊無數衆生,而不著衆生相了。

  不可以樂著叁界有之心,而具足淨戒波羅蜜。屍波羅蜜即淨戒波羅蜜。持戒生好處,生好處者,生于人天受福報也。因爲戒之功德,可令行者不墮叁途,生于人天。如果樂著人天福報,便僅名持戒,不名持戒波羅蜜。

  不可以悭吝秘法,而得涅槃。因爲涅槃是清淨無爲,而悭吝秘法,則心有人我想,增減想,生滅想,故不能得涅槃。

  不可以深著福伽羅想,而獲多聞。

  因爲福伽羅者,衆因緣生。因緣生者,性空也。如實知其性空,便增長智慧。故于福伽羅不著其相,方能增智慧。而多聞者,智慧之母也。不過多聞不取相,方爲智母。如果多聞而取相,反成智障。故曰不可以深著福伽羅想,而獲多聞也。 

  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

  此處諸事,指煩惱言。不謂佛事,法事,僧事,及諸功德事。攀緣諸行,能生一切煩惱。故曰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

  不可以樂著住處,而得證果。

  舍離欲樂,放下一切貪著,方能證果。證果者,得解脫也。不樂著住處,方能解脫。

  不可以隨順貪愛,誡諸過非(應爲離諸過非)。

  過非者,生死苦果也。生死苦果,由無明愛取而生,而愛即無明也。由無明而生行,由無明行而生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生死過非。此是由過去世之無明行,生現在世之過非。由愛而生取,由取而生有,由愛取有而有未來世之生死。此是由現在世之愛取有,有未來世之過非。故曰不可以隨順貪愛,離諸過非也。

  不可以常樂诤,成就諸忍。

  諸忍者,生忍與法忍也。生忍可成就無量福,法忍可成就無量慧。然樂鬥诤者,既壞生忍,複壞法忍。 

  不可以常行惡業,而得善果。善惡因果不爽也。

  不可以聲聞乘人,而證菩薩念佛叁昧。亦不可得諸菩薩忍。

  菩薩念佛叁昧,是圓頓大乘法。聲聞乘人,樂著小乘,故不能證菩薩念佛叁昧。諸菩薩忍者,無生法忍。謂聲聞乘人,不能得菩薩無生忍也。一切法無生,得無生忍者,即是見諸法性。故佛于大涅槃經雲,聲聞乘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道。

  不可以嫉妒取著,而得空叁昧。

  叁叁昧者,謂空叁昧,無相叁昧,無願叁昧。無願叁昧,亦名無作叁昧,或無起叁昧。嫉妒取著則著于有法,故不得空叁昧。

  不可以行愛欲,而入奢摩他。

  奢摩他譯曰止,行乎愛欲,則入于散亂,故不入奢摩他。

  不可以懈怠懶惰,證諸聖道。唯勤行精進,方能證聖道也。

  乃至不可以不舍異念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

  異念者,念不專一,多諸余雜念也。如果念不專一,不舍余雜念,便不能成就思惟諸佛現前叁昧。所謂異念諸「物」者,諸余事物也。 

  【賢護。是故我今以此叁昧付囑世間諸天王輩。受持守護。亦付于汝。當

  來宣布勿令斷絕。于是世尊說斯法時。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諸天子。皆發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複有無量百千人。亦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然而斯輩皆于未來過恒沙劫。盡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同一

  號。名正解脫如來應供等正覺。住世教化壽命亦等。賢護。以斯初發菩

  提心故。尚得如是無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況複我昔

  行菩提時供養我者,彼甯不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賢護。複有

  無量無邊衆生。聞說此法得淨智眼。複有八百諸比丘等。于諸漏中心得

  解脫。】

  世尊告賢護言,我今以此叁昧,付囑世間諸天王輩,亦付囑于汝。于當來世宣布,勿令斷絕。

  諸天王輩,即四大天王。四天王分別護四部洲,曰護世四王,故佛言世間諸天王輩。付囑四大天王者,令其護持世間諸念佛人也。

  世尊說此法時,有八那由他欲界及色界天子,發無上菩提心。那由他譯爲億。及無量百千人,亦發無上菩提心。 

  佛授記言,斯等輩皆于未來過恒沙劫,成就無上佛道。皆同一號,名正解脫如來應供等正覺。皆住世教化衆生,彼佛壽命亦等。

  佛呼賢護言,如是等輩初發菩提心,尚能具足成就無上佛道。何況那些于我昔日行菩提時,供養于我者。彼等甯不速成無上菩提也。

  賢護下,佛說余衆生得益。淨智眼即法眼淨,此通大乘小乘。小乘初果見四聖谛,曰法眼淨。大乘初地得無生忍,曰法眼淨。

  于諸漏中心得解脫。漏者煩惱也,斷煩惱障曰心解脫。

  【爾時世尊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誰當受持此叁昧 彼于福聚不可量 斯等戒行無塵垢 本心清淨猶如鏡

  誰當受持是叁昧 多聞深廣無邊崖 智慧自然無缺減 功德盛滿若明月

  誰當受持是叁昧 得諸佛不思議 智慧觀察希有法 不思議人皆守護

  誰常受持此叁昧 曾見無量諸世尊 彼佛說法難稱量 皆當奉承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叁昧 彼爲世間作燈光 大悲如斯拔衆生 所有世尊悉供養

  誰能受持此叁昧 未來無數諸聖尊 若有菩薩欲見者 清淨信心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叁昧 彼勝得利難思議 善能下生于人間 常得出家善求食

  誰能護持此叁昧 彼受多福不思議 複能住持于將來 獲斯功德最後利】

  佛以偈重誦此義。偈中文顯義明,不必解釋。

  多聞深廣無邊崖,應爲多聞深廣無邊涯。大悲如斯拔衆生,應爲大悲如斯拔衆苦。 

  具五法品第十

  【爾時賢護菩薩。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

  佛言。世尊。唯願世尊及比丘僧。明日食時臨顧我家受我供養。憐愍我

  等諸衆生故。世尊默然受賢護請。時彼賢護知佛受已。頂禮尊足右繞叁

  匝于是辭還。遂複詣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所。到已頂禮波阇波提比丘

  尼足。而即白言。願阿梨耶。及諸尼衆憐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設微供。

  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請。賢護知已頂禮辭還。時彼賢護複

  詣寶德離車子所。語寶德言。寶德。汝來汝之所有親戚眷屬朋友知識。

  及此會中優婆塞衆。乃至一切王舍大城。及以自余城邑聚落諸新來者。

  爲我請曰。受我明朝所設飯食。爾時寶德離車童子受賢護言。即告會中

  諸優婆塞親戚眷屬等曰。仁輩當知。彼賢護菩薩。令我告汝。明日食時

  受我微供。爾時賢護菩薩。寶德離車子。及善商主長者。伽诃岌多居士

  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並及一切諸余眷屬朋友知識等。頂禮佛足

  已。還彼賢護菩薩舍宅。到已佐…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