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二▪P6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草木枝葉,皆碎爲微塵。

  于是等微塵中,取一微塵,破壞分(與析同)。還令得爾許微塵。

  于諸微塵中取一微塵,分析之,令與碎叁千大千世界大地,及一切草木枝葉所得微塵數相等。次第每一微塵皆如此分析之。

  賢護!若善男子善女人,取爾許微塵數佛剎(佛國土地),盛滿衆寶,持用布施。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賢護言,彼善男子善女人,因如是布施事,獲得超過無量無邊阿僧祇福聚。

  最後佛校量功德曰,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滿爾許微塵數佛剎七寶布施,雖然獲得如斯過無量無邊阿僧祇福聚,但與有人「聞此念佛現前叁昧,暫生隨喜,信心分別以爲真實,心開意解,讀誦受持,暫時爲他人解說。」所得福聚相較,後福德勝前福德,無量無邊,不可稱算,不可校計,不可思量。

  【賢護。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叁昧生隨喜心。乃至暫時爲他解說。尚

  獲無量無邊福聚。何況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叁昧修多羅中。如聞而信

  。如信而受。如受而說。如說而行也。】

  賢護!聞此叁昧生隨喜心,乃至暫時爲他解說,尚獲無量無邊福聚。何況于此叁昧經中,如聞而信,如信而受,如受而說,如說而行也。

  【爾時世尊。爲重明斯義。以偈頌曰。

  若以叁千大千界 盛滿七寶用行檀 我說彼福雖爲多 不如聞經少功德

  菩薩爲求多福聚 信解讀誦複思惟 解說修行念叁昧 斯所獲福過于彼 

  末叁千界盡爲塵 複分一塵等前數 盡取如是諸塵剎 盛滿珍寶以行檀

  諸佛所贊叁昧經 單以一偈爲他說 我言斯人獲功德 超彼檀福不可量

  若複爲他具足說 下至一構牛乳間 思惟增廣諸善根 何況長遠無量福

  一切衆生盡作佛 淨慧終竟證彼如 假于億數多劫中 說斯偈福不可盡

  其間彼佛皆滅已 多億數劫常廣宣 終亦不盡彼福邊 緣此深經四句偈

  一切所有諸世界 四方上下及四維 滿中衆寶持與他 爲求勝福奉諸佛

  彼諸功德難可量 稱計與諸世界等 其有聞受是叁昧 善能宣說福過前

  若人于此無遲疑 其于諸法亦明了 彼則永絕諸惡趣 能入勝寂叁昧禅

  彼若常能供養我 必受多福不思議 增長多聞證菩提 由思諸佛所贊定

  今我語汝誠實言 當念精進莫放逸 一心歡欣發勇猛 自然速證彼菩提

  彼爲供養百數佛 乃能受是叁摩提 假于後世恐怖時 自當速證微妙定 

  若有見我與比丘 及汝大士賢護等 如是菩薩樂多聞 決定當得此叁昧

  若得聞此聖叁昧 爲他解釋或書寫 是陀羅尼世尊歎 能證一切佛菩提

  若人善思此叁昧 一切諸佛鹹共稱 當得種姓及多聞 諸佛次第而演說】

  爾時世尊,重頌斯義,略解如下。

  盡取如是諸塵剎,盛滿珍寶以行檀。

  檀者梵語,譯爲布施。

  若複爲他具足說,下至一構牛乳間。

  一構牛乳間,爲時極短也。猶牽牛取乳之時間。

  一切衆生盡作佛,淨慧終竟證彼如,假于億數多劫中,說斯偈福不可盡。

  假使一切衆生皆成佛,淨慧終竟證彼如者,一切衆生皆得清淨妙慧,皆證諸法如如。假令如是諸佛,于億劫中,宣說受持此現前叁昧四句偈之福聚,猶不能盡也。

  其間彼佛皆滅已,多億數劫常廣宣,終亦不盡彼福邊,緣此深經四句偈。 

  于其間諸佛,廣宣持此叁昧四句偈之功德。縱經多億數劫,直至滅度,終不能盡彼福聚之邊際。

  若人于此無遲疑,其于諸法亦明了,彼則永絕諸惡趣,能入勝寂叁昧禅。

  遲疑者,延遲猶豫也。若人于此叁昧無有猶豫,堅決相信。于諸法亦能明了,便永絕惡趣之報。初果須陀洹,方能永絕叁途惡趣也。勝寂叁昧禅者,得無漏入滅盡定也。

  彼若常能供養我,必受多福不思議,增長多聞證菩提,由思諸佛所贊定。

  當知書寫讀誦受持宣說此現前叁昧,即爲供養于佛也。增長福報,增長菩提,皆由此念佛叁昧所致也。思諸佛定,即念佛叁昧。

  彼爲供養百數佛,乃能受是叁摩提,假于後世恐怖時,自當速證微妙定。

  叁摩提者,定也。乃能受是叁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此念佛叁昧者,非以少善根也。假使于後世劫末恐怖之時,即能速證微妙定也。

  若有見我與比丘,及汝大士賢護等,如是菩薩樂多聞,決定當得此叁昧。

  此略說見佛法僧叁寶也。若人信敬叁寶,多聞智慧,決定能得此現前叁昧也。

  多聞有二種,多聞不取相,即爲智母。如果多聞取相,反成智障。

  是陀羅尼世尊歎,能證一切佛菩提。

  陀羅尼者,持善不失,持惡不生。即歎此諸佛現前叁昧也。

  若能善思此叁昧,一切諸佛鹹共稱,當得種姓(性)及多聞,諸佛次第而演說。

  種性者,能生曰種,不改曰性。四教儀依修習之性,立五種性。一、習種性,十住位菩薩。修習空觀,破見思惑。二、性種性,十行位菩薩。出空入假,教化衆生。叁、道種性,十回向位菩薩。修中道觀,通達一切佛法。四、聖種性,十地位菩薩,修中道破無明,證入聖位。五、等覺性,望菩薩名佛,望佛名菩薩。以勝前諸菩薩故,得稱爲「覺」。

  多聞用以表智慧。諸佛次第,爲其演說法也。 

  觀察品第六之一

  【爾時世尊複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即欲思惟此叁昧者。

  當雲何思。賢護。彼諸菩薩欲思惟者。即應當作如是思惟。如我世尊今

  者現在天人衆中宣說法要。賢護。菩薩如是一心思惟。諸佛如來坐師子

  座宣說正法。具足成就一切相好。最妙最極殊特端嚴樂觀無厭。如是觀

  察諸大人相。于一一相應當至心。即得明了見諸如來應等正覺既得見已

  當先谘問不見頂相。既得問已。然後次第遍觀諸相皆令明了。如是觀已

  更複思惟。諸佛如來衆相微妙是爲希有。願我未來還得如是具足成就諸

  妙相身。願我未來亦得如是清淨禁戒具足威儀。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

  叁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智慧。願我未來亦得如是具足解脫。願我

  未來亦得如是解脫知見。願我未來成滿如是諸相身已。即得成就阿耨多

  羅叁藐叁菩提。既成佛已亦當如是處彼天人大衆之中。具足宣說如斯妙

  法。】 

  賢護!若諸菩薩摩诃薩,欲思惟此叁昧者,當雲何思?以下示思惟方便。

  賢護!菩““薩當如是一心思惟……

  如釋迦牟尼佛一般,在天人衆中,宣說法要。應觀察諸佛如來坐師子座,宣說正法。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應當至心觀察諸佛相好,即得明了見諸如來應等正覺。

  十六觀經演說觀佛,更爲詳盡。先說日觀水觀等前方便,次第觀佛。複于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中,先觀白毫相。由一相好入,漸觀佛全身。

  既得見已,當先谘問不見頂相。

  不見頂相者,佛也。意即見佛已,當先問佛也。

  無見頂相,是佛叁十二相之一。即佛頂肉髻,肉髻相中,生萬億光。光光相次,至上方無量世界。一切人天,乃至十地菩薩所不能見,唯佛獨具。觀經謂觀世音菩薩「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既得問已,然後次第遍觀諸相,皆令明了。

  雲何次第觀佛,請參閱觀無量壽佛經。

  如是觀已,更複思惟,諸佛如來,衆相微妙,是爲希有。 

  以下發願,即發菩提心也。

  願我得如諸佛,成就妙相身。此系總說,以下分別解說。願我未來得清淨禁戒具足威儀,願我具足叁昧,願我具足智慧,願我具足解脫,願我具足解脫知見。此系言願我具足五分法身也。願我得清淨戒,具足威儀,即戒法身。願我具足叁昧,即定法身。願我具足智慧,即慧法身。願我具足解脫,即解脫法身。願我具足解脫知見,即解脫知見法身。

  願我未來成滿如是諸相身已,即得成就無上菩提。既成佛已,亦當于人天衆中,宣說如是諸佛現前叁昧。

  【菩薩如是具足觀察諸佛如來。乃至成就一切種已。複應更作如是思惟。

  是中何者是我。誰爲我所法。誰能得成諸佛菩提。爲身得耶。爲心得耶

  。若身得者。是身頑騃無覺無知。猶如草木石壁鏡像。然彼菩提無色無

  形非像非相。不可見知不可觸證。雲何更以頑騃無知無見無識。無所分

  別無作之身。得彼菩提。菩提如是既無形色。非相非像不可見知不可觸 

  證。誰複于中而行證者。若心得者。是心無色不可得見。是心無相不可

  得知。此心如是同于幻化。然彼菩提亦爾。無色不可見。無相不可知。

  無漏無爲亦同幻化。雲何可證。雲何覺知。而言身心得菩提耶。】

  菩薩如是具足觀察諸佛如來,乃至成就一切種已。

  菩薩具足觀察諸佛法身已,乃至成就一切種。成就一切種者,成就無上菩提也。

  複應更作如是思惟,是中何者是我?誰爲我所法?誰能得成諸佛菩提?

  一切法因緣生,無有自性,故諸法皆空。以諸法空故,實無我與我所。須知即此空性即是緣起事相,緣起事相即是性空。見緣起事相,即見其理。知性空之理,即知緣起事相。如水之與波,波以水成,水以波見。全水是波,全波爲水。水是其性,波是其相。相由性現,虛而無實,總歸畢竟空也。故曰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

  以法畢竟空故,所以無我亦無我所。若人了達畢竟空義,即名菩提。

  故曰是中何者爲我?誰爲我所法,誰能得成諸佛菩提?

  爲身得耶?爲心得耶?

  是身得菩提嗎?還是心得菩提嗎?如果謂身得菩提,但是身頑騃無覺無知。猶如草木石壁鏡像一般,無覺無知也。因爲身是緣成,幻像假有,無有知覺。猶波相幻有,無有濕性。

  然彼菩提,無色無形,非像非相。不可見知,不可觸證。雲何更以頑騃無知無見無識,無所分別無作之身,得彼菩提?

  菩提即真空義,故曰無色無形,非像非相。不可見知,不可觸證。彼身如幻無知無覺,故無所分別,無作者無生無起也。

  緣成假有曰相,對相生影曰像。雲何能以如幻之身,得空無之菩提呢?菩提既是空義,那麼誰能于中而行證呢?故不可以身得菩提。

  若心得者,是心無色,不可得見。是心無相,不可得…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