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一百零四)▪P2

  ..續本文上一頁也可以說這兩個法互絕相違,是一個意思。有實法和無實法二者互絕相違,是一個就不能是另一個,是另一個就不能是一個。

   壬叁、故成立空性:

  自性不成滅,有法性亦無。

  是故諸衆生,畢竟不生滅。

  “自性不成滅,有法性亦無”:“不成滅”,即滅不存在。既然滅不存在,有也不存在。

  有不存在,無也不存在;也可以說,無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滅不存在,生也不存在;生不存在,滅也不存在。一切法皆是如此。

  “是故諸衆生,畢竟不生滅”:有情無情一切衆生,本來即是寂滅涅槃的本性。不生不滅,就是寂滅涅槃的本性。

  還用去尋找“佛”“彼岸”嗎?彼岸,就是指淨土、聖地。有些學佛人到處尋找佛、活佛,跑到印度找,跑到藏地找。尋找彼岸,跑到印度找,跑到藏地找。其實,無論是佛還是淨土,我、他,精神、物質,裏、外等一切法的自性都是不生不滅的。可以這樣說,一切法即是如來,一切法即是涅槃!《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可以這樣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涅槃、淨土”。當下就是!若是你真的明白了,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就是佛。若是你不明白,即使你天天背著包跑,天南地北地尋找,也找不到淨土,找不到佛。

  大家要穩重。我們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每一個當下都不離佛性,都即是涅槃。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統統都是不生不滅,本來即是寂滅涅槃的本性。所以大家要明白,都在當下啊!

  這些道理雖然對很多人來說很“難”,但是我們要相信。盡管無法在相續中産生真實的定解,但至少應該有相似的定解。如果連相似的定解都沒有,依舊執著,這樣去修法,成就比登天還難啊,解脫就是水中撈月,不可能!

  有人說:“這太高深了,我無法了知這樣的真相啊。”但是你可以有相似的定解,你可以相信這些。不用說明白了空性的真理,哪怕是對空性起一念的懷疑:會不會是空性啊?這個功德也是無量的,也是不得了的。如果你真明白了,那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佛講的。

  所以,大家要多分析,多觀察,否則怎麼能明白啊?就要通過邏輯去分析,通過觀察量去觀察,也許你剛開始不明白,但最終會慢慢明白的,也許剛開始你無法見到這樣的實相,但是慢慢會見到的。否則,如果你對自己一點兒信心都沒有,覺得“這個境界太高了,我不是這種根基。”自己一點兒都不進取、不學修,那永遠都沒有解脫的機會!你不可能有成就的時候。所以大家要“明白”,就要明白空性真理;要“見”,就要見到諸法的自性。

  大家不用到別處找,不要追求那些新奇深奧的事兒。越複雜、越深奧的,越不是真理,越不是真相。真相,其實很自然,很平凡。我們能吃飯、能睡覺,這就是。若是諸法的本性、自性不是空性,怎麼能睡覺,怎麼能吃飯呢?這都是空性的一種體現啊。這是我們從中要了知的。

  我們現在搞得那麼複雜、那麼深奧了,講得越深奧越覺得殊勝,搞得越複雜越覺得有力量,“噢,太有力量了,太有加持了……”其實,佛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其實,真相很簡單,如《大圓滿願文》裏講:“自心簡易難信之秘密。”“自心”對我們來說爲什麼變成“秘密”了呢?對我們凡夫來說,自心就是一個秘密,因爲自心“簡易”“難信”啊!“難信”,就是難以相信的意思。爲什麼難以相信?因爲太簡單、太容易了,所以都覺得難以相信啊,這樣就變成秘密了。其實它不是秘密,當下就是。

  佛也是爲了引導衆生,沒辦法。若直接讓你認識,你也不明白。你一定要轉幾圈,那就讓你猛轉幾圈,轉、轉、轉,沒找到,最後累了,也許那時候你就能相信了:哦,眼前的這個就是!你不相信眼前這個就是,當下這個就是,那你就繞吧。你一定要繼續去找,那就找吧。找到最後,找不到了,那就是了!找不到的,這就是!其實,當下就是,沒有別的了。但是,凡夫就要這樣嘛,沒辦法。

  辛叁、攝成立之義:

  衆生如夢幻,究時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其性悉無別。

  衆生等一切法都是無實有的,猶如夢境。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叫白夢,都是夢。我們晚上做夢,夢見最可愛的孩子生病死了,在夢裏難過、害怕,眼淚都流出來了,枕頭都弄濕了。雖然是夢,但也能起到作用,一樣有感受,有痛苦。

  在夢裏做噩夢,遇到老虎,被老虎追趕,跑啊,眼看快被追到了,爬到樹上,老虎在下面,這時突然醒了,心還在跳,聲音還在顫抖。盡管醒過來了,也沒有用。後來知道:“哦,原來是夢,不是真的。”這時才放心了,才安心了。如果還不知道這是夢,就會難過,會害怕;若知道了剛才是夢,是假的,就不害怕、不難過了。

  現在我們這叫白夢,也叫做夢,但是想從這個夢裏醒過來,難啊。若醒過來,就是覺者了,至少也是菩薩。在這個夢中也一樣,家人生病了,兒子不聽話了,自己會難過、傷心。有人生病了或者破産了,就害怕,不敢面對啊。若是真醒過來了,覺悟了,就沒有這些了,這些原來也都是假象,沒有什麼啊。

  現在我們可能很難相信,很難感覺到,當你真正見性、開悟的那一天,就會明白。如同從噩夢中醒來一樣,那時徹底就安心了,內心徹底平靜了。

  總說“心要安靜,要平靜”,難啊!你刻意讓它安靜、平靜,那就不平靜了,不可能平靜。若想水面映現出月亮的影子,就不要攪動水,不動就顯現出來了。你越動,越著急,越顯現不出來。我們現在就這種狀態,想解脫,也想見性,因此而東跑西顛,東抓西抓,結果越動就越亂。

  我們現在這個心是妄心、妄念,它是假心,不是真心。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妄心就像脫缰的野馬一樣,你越接近它,去追它,它跑得越快。若你想抓它,讓它停下來,不要特意去抓、去追,它自己就停下來了。

  我們這個心像被風刮的沙一樣,若讓沙落下來,你不用把沙子一個個壓在地下,這個難啊,你不可能成功的,怎麼辦?讓風停了,沙自然就落到地上。

  有生,有滅,有住,這就是風,就是無明。讓這個風停了,什麼意思?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住。風停了,沙自然就落地,根本不用去動。否則,你總想安心、安心……這是增加分別念,增加妄念。

  “衆生如夢幻,究時同芭蕉”:進行詳細分析時,一切法無有實質如同芭蕉樹一般。

  《叁摩地王經》中講:“如人剝開濕芭蕉,欲從中得實有果,然而內外無實質,一切諸法如是觀。”剝開芭蕉樹之後什麼都沒有,內外都無實質性,一切法都是如此。

  “涅槃不涅槃,其性悉無別”:通過智慧進行觀察,都是無實有的,找不到實質性的法。因此,在一真法界中,涅槃與不涅槃無有差別。

  《般若經》中講:“諸法等性,故智慧波羅蜜多亦等性。”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智慧波羅蜜多”就是諸法的本性,諸法的本性就是平等。

  分別是衆生,平等是佛。涅槃與不涅槃是平等的,即經常講的涅槃即是輪回,輪回即是涅槃;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如果你徹底明白了,就是平等性智,這是佛的智慧。

  “十萬億國土之外,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佛所說的方便語。其實,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佛有很多了義和不了義的說法,很多都是不了義的說法。佛最終說:一句法也沒有說過,一個字也沒有講過。這才是真法,是佛所傳的真法啊!

  心清淨了,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心清淨了,身邊的人就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家就是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的家人,最討厭的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爲什麼討厭啊?因爲有業障。其實他就是阿彌陀佛,但是你見不到,因爲你的心不清淨。

  有的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上師身上,“沒有問題,臨終的時候,上師肯定會把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有些人把一切希望都托付給阿彌陀佛,“沒有問題,到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你這樣想也可以。也許到時候上師一定會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一定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沒有用啊!你睜開眼睛一看,還是這些啊。心不清淨,即使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一樣都不清淨。你見不到阿彌陀佛,見到的還是那個最討厭的人;你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的就是自己的那個小屋,沒有別的。

  所以,功夫要下到心地上。把自己的心地掃幹淨,就行了;把心態調整好,就行了。心態調整好了,一切都在當下;心地掃幹淨了,淨土就在當下啊!

   戊叁(以智慧所得之事)分二,一、平息世間八法;二、于未證悟空性者生悲心。

  你證悟了空性,獲得了智慧,能得到什麼利益?此處講智慧的作用,也就是所得到的利益。

   己一、平息世間八法:

  平息世間八法,即對世間八法的分別、患得患失等統統都會消失,一切煩惱與痛苦當下息滅。

  故于諸空法,何有得與失?

  誰人恭敬我?誰複輕蔑我?

  苦樂由何生?何足憂與喜?

  “故于諸空法,何有得與失”: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有什麼啊?

  我們現在執著得失,做不到舍,舍不得。其實,有舍才有得,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我們都要學會舍。同樣,有得就有失,即使得到了也沒什麼。如果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去執著得失。

  如果一定要形容真正的“得”,只能用“大”字來形容了,稱之爲“大得”吧。得失之間的“得”不是真正的得到,這個“得”是觀待“失”而建立的,這個“失”是觀待“得”而建立的,這都是分別,是假的。你不執著得就沒有失,這叫“大得”,一切當下圓滿。

  我們現在都執著得失。有什麼可執著的啊?都是空的,都是虛幻的。並不是說沒有得失,但是不能執著得失。得與失不是實有,所以別執著。得了,沒有什麼;失了,沒有什麼。得是失的開始,失也是得…

《《入菩薩行論》講記(一百零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