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一百零五)

  

  入行論講記105[智慧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前面主要講在相續中産生證悟空性智慧的方法。若在個人的相續中産生了證悟空性的智慧,能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具有什麼樣的功德?

  

  第一,“平息世間八法”,即能斷除對世間八法的貪著,可以獲得究竟的解脫。這屬于自度——先度自己——讓自己解脫煩惱痛苦,讓自己的福德、智慧圓滿。這個利益很大啊!可以永遠地擺脫煩惱痛苦,再也不用煩惱痛苦。

  

  若你真正證悟了空性真理,真正具有了智慧,是不會煩惱痛苦的。身份不用變,條件不用變,當下就解脫圓滿了。“是不是我要變成國王,變成千萬富翁?”不是的。這些與真正的快樂、永恒的快樂、真正的幸福、永恒的幸福沒有太大關系。有也行,沒有也行。所謂“身份不用變,條件不用變,你不會有煩惱、痛苦”,這有點難理解:那我現在多煩惱,多痛苦啊,若身份沒有變,條件沒有變,那不是還有煩惱痛苦嗎?不會的。爲什麼說黃金和牛糞等同?講的是境界啊!街上的乞丐與寶座上的國王是一樣的,若放下了,一樣沒有煩惱痛苦;若沒有放下,一樣有煩惱痛苦。這叫當下解脫,當下圓滿。解脫就是當下解脫,圓滿就是當下圓滿,都在當下。

  

  你真正放下了,身份、條件不用變,當下解脫,當下圓滿。即使你再有錢或有權,也都一樣。那是不是要變窮了?不是。

  

  再也不會煩惱,這叫解脫、圓滿。人爲什麼煩惱、痛苦呢?

  

  有些窮人覺得,因爲“我條件不好”“我沒錢”等而導致煩惱、痛苦。其實,你爲什麼煩惱、痛苦?主要是因爲你缺乏智慧,不明真相。

  

  有些條件好、比較有實力的人認爲,是因爲事太多了,壓力太大了,所以煩惱痛苦。美國一個富翁說過,他特別有錢,但他一點也不快樂。有錢不一定快樂啊!還有有權的人,他們內心的壓力、痛苦更大。其實,你爲什麼煩惱、痛苦?就是因爲你缺乏智慧,不懂真相啊!

  

  空性是諸法的實相,諸法的真理,若是你證悟了空性,明白了諸法的實相,就是有智慧了,這時候你永遠不會煩惱,永遠不會痛苦了。這多好啊!如果你真想永遠擺脫煩惱和痛苦,唯一的途徑、辦法就是佛法,就是智慧。除了學修佛法和具有智慧,沒有別的渠道,沒有別的辦法。

  

  什麼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智慧。佛法在名義上有教法、證法,真正的佛法就是證法。證法是戒、定、慧叁學,“戒”和“定”不能離開智慧,若是離開了智慧,就不是佛法了。所以說,佛法就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就減少一分煩惱。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家應該珍惜啊!珍惜人身,珍惜佛法!主要是這個,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一切隨緣吧。

  

    己二(于未證悟空性者生悲心)分二:一、所緣;二、行相。

    

    若證悟了空性,能自度度他。

  

  第一,自己可以解脫,自己可以圓滿。“圓滿”就是成佛。功德圓滿了,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就是佛。功德和智慧怎樣才能圓滿?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就是智慧。若是有智慧,福德就能圓滿,功德就能圓滿。

  

  第二,于未證悟空性者生悲心。自己解脫了,圓滿了,而衆生愚癡顛倒,受業力牽引而六道輪回,遭受無窮的痛苦。若你證悟了空性,具有智慧的話,一定會生起大慈大悲之心。

  

  現在有些人說自己開悟了、見性了,然後特別自私自利。是否真正見性了,開悟了,就看你內心的慈悲心是不是特別的強烈。若真見性了、開悟了,慈悲心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控製不了啊!

  

  當初觀音菩薩爲什麼那麼著急地度化衆生呢?因爲她證悟空性了,同時生起了大悲心、大慈心,所以著急度化衆生啊!這些衆生怎麼度化啊?用千手千眼——一千只手來幫衆生,用一千只眼睛來看衆生,這樣救度衆生。“千手千眼”也是一種形容,形容她的慈悲之心。若是有這樣強烈的慈悲之心,那你真的是見性了、證悟了。這也可以說是證悟、見性的征兆。既然有了這麼強烈的慈悲之心,還能不去度化衆生嗎?你會千方百計,不辭辛勞地度化衆生!因爲內心的慈悲之心特別強烈啊!要給予衆生安樂,這叫慈心;要拔除衆生痛苦,這叫悲心。

  

  現在有些人特別喜歡錢,不擇手段地去賺錢,因爲他對錢的欲望太大了,太喜歡錢了,所以不擇手段,甚至連命都不要了。如果命都沒了,還要錢幹什麼?但是他就是太喜歡錢了,所以不顧一切了。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見性、證悟了,就會不顧一切地度化衆生,幫助衆生啊!你還能舒舒服服呆著嗎?還能做自私自利的事情嗎?不會的。

  

  你去度化衆生,這就是度他。

  

  證悟空性以後,就能自度度他,這就是證悟空性的作用。

  

    庚一(所緣)分叁:一、今世辛苦維生;二、後世感受痛苦;叁、叁有共同過患。

    

    辛一、今世辛苦維生:

    

    世人欲求樂,然由诤鬥因,  

    頻生煩亂喜。勤求生憂苦,  

    互诤相殺戮,造罪艱困活。

  

  六道衆生真的是萬分痛苦啊!但還覺察不到痛苦。

  

  “世人欲求樂,然由诤鬥因,頻生煩亂喜”:世間人因爲有自我,所以爲了自我的快樂,貪愛親友;爲了自己的利益,仇恨怨敵,然後導致內心煩惱痛苦。

  

  世人不知道貪愛親友有如下後果:一、害己;二、害他。

  

  第一,害己。一切的煩惱痛苦都是因爲有貪愛。貪愛本身就是一種染汙,即令相續染汙。若有貪愛,你就在染汙著自己的相續,不得清淨!

  

  第二,害他。若你有貪愛,對對方只有害,沒有利。

  

  你貪愛家人,貪愛朋友,對他們是一種傷害!對方爲什麼煩惱,爲什麼會頻頻遭遇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是因爲你貪愛。下面我舉例子來給大家說明這個道理。

  

  比如,有一種王鬼,就是人死後,沒有得到解脫,然後變成鬼了。他經常回來看家人,看自己心愛的人。他一來看這些人,他們就會遇到一些災難,會出事。這是因爲什麼?就是因爲貪愛。你看,他爲什麼不得解脫?就是因爲當時他留戀你了,貪愛你了。後來他爲什麼又來這找呢?也是因爲貪愛你,放不下你。他來看你,也是因爲關心你,想幫助你,但這樣就會令你出事、遇到災難。

  

  同樣,那是王鬼,而若是對活著的人來說,那就成“活鬼”了!很多人也許不愛聽,不愛聽也沒辦法,這是事實!

  

  那怎麼辦?若是真想關心他們、利益他們,就不能貪愛!發慈悲心,以慈悲心跟他們接觸,這樣才能真正利益他們。下面,我再舉個例子。

  

  如果我們修好了,死後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可以通過神通看家人,看自己有緣的衆生在幹什麼,也可以幫助他們消除災難,讓他們做善事,臨終的時候接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關心家人、幫助家人,但他們是以慈悲心而作的,這是清淨的,所以效果就不一樣,這樣就真正能利益對方、度化對方。

  

  同樣的道理,若是活著的時候,發慈悲心,以慈悲心跟對方結緣,以慈悲心去照顧他們,那就是活著的菩薩——活菩薩。

  

  所以,你自己選擇吧,是想做“活菩薩”還是想做“活鬼”?若是你貪愛,就是活鬼;若是你慈悲他們,就是活菩薩。

  

  貪愛真的沒有幫助。有些父母對兒女溺愛的不得了,什麼都能付出,自己可以不吃飯而給兒女吃,但是,起到作用了嗎?真正感化對方了嗎?沒有吧。你越溺愛,他們對你越不滿足、不滿意;你越想辦法滿足他們,他們越抱怨你。爲什麼?發心錯了,心不清淨,所以感化不了對方。只有心清淨了,才能感化他。

  

  他也是你的有緣衆生,也是你的所化衆生啊。所以,對家人也要發慈悲心。“我要拔除他的痛苦”,這就是悲心;“我要給予他安樂”,這就是慈心。以這樣的心態去照顧家人,去照顧孩子,效果就不一樣了。學佛就要這樣學,心態要轉變。

  

  仇恨敵人,這也是害己害他的。

  

  你嗔恨他,甚至傷害他,這對你有好處嗎?若是嗔恨,就是擾亂自己的心。世人也講,這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恨誰啊?恨什麼啊?當你不恨時,你的心就平靜了。即使真有人傷害你,若你不生氣,如如不動,對方就沒辦法了,慢慢地對方也就不嗔恨了,怨恨就化解了。我們不說來世,只說今生,嗔恨對你對他只有害,沒有利。何況對方也是與你有緣的衆生,也是你前世的父母,你這樣去擾亂他的內心,去傷害他,這也是害他的。

  

  無論是貪愛親人,還是仇恨敵人,都是害己害他的。但是衆生就這樣,非要這樣。“我就是仇恨,就是貪愛。誰對我不好,我就仇恨;誰對我好,我就貪愛。”其實到底誰在利益你,誰在傷害你?

  

  你覺得“我的家人在利益我”,其實不是。“是,他們經常哄我,利益我,幫助我,我什麼也不用幹,都是他幹;我什麼也不用做,都是他做。”這實際上是害你的。你有那麼多缺點和毛病,他一點也不說,還哄著你,“你怎麼怎麼好……”你就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到底是利益還是傷害?有的人還說“我什麼也不用做”,很得意似的。你完了,這叫消耗福報,消耗自己的福報。福報就好比一桶水,不往裏加,只往外漏,一直漏,很快就會窮盡的!有什麼可得意的。

  

  如果你有智慧,這些怨敵才是真正利益你的。他們不會顧及你的感受,你有什麼毛病就說什麼毛病,你有什麼缺點就指出什麼缺點。若是有智慧,你就會知道,這好啊。“我有沒有這個毛病?有沒有這個缺點?”如果有…

《《入菩薩行論》講記(一百零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