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會認爲它是果,來自于另外一個因。因産生了果,果受到了因的影響而産生了,這是大家公認的。但進一步觀察,在新物質誕生之前,它是存在(有)還是不存在(無)呢?答案只有兩個,有和無。我們不能說,它既不是存在的,也不是不存在的。
有些古老的宗教認爲,物質誕生之前,是存在的,只不過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誕生的過程,是從看不見的地方顯現出來。世上沒有一個完全新生的東西,所謂的誕生,就是從看不見變成看得見。
我們一般人的概念是,事物的産生,就是從無到有。比如,種花的時候,種子上面肯定沒有花,所以才會去種。如果已經有了花,就沒有必要種花了。
這就是現實生活。如果不觀察,一點問題都沒有,從無始以來至今,哪怕人類再進化一萬年、十萬年,都沒有問題。但如果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首先,我們怎麼能把沒有的東西變成有呢?所謂的因果關系,就是因把一個能量傳遞給即將誕生的果,讓它變成有。但此時因和果能不能同時存在呢?不可能。因果同時存在,就意味著果已經有了,既然如此,又何須因呢?因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像糧食已經存在,種子也成了多余的一樣。同時並存的東西,就像大小兩尊佛像,是沒有因果關系的,因爲二者都已經形成了。大佛像的産生,並不需要小佛像的幫助。
既然不能同時存在,那是不是一前一後呢?大家一般會說,因在前,果在後,這是天經地義的。但這也意味著,因存在的時候,果不存在。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找不到果的存在。既然它不存在,因又把能量傳遞給誰呢?沒有可以傳遞的對象,傳遞的對方根本不存在。
因果同時存在的情況,也即果在産生前已經存在(有);因存在的時候,果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也即果在産生前並不存在(無)。無論讓存在的東西誕生,還是讓不存在的東西誕生,都沒有辦法。除了果存在與不存在兩種情況以外,不會有第叁種情況,這就是“破有無生因”。
那爲什麼我們現在能看到現實生活當中的各種因果呢?這叫緣起。一切都不存在,只是幻覺而已。
大家一定要靜下來思考一下,不能想當然地認爲:“因果是存在的,父親和兒子不就是活生生的因果嗎?”這些都是幼稚的想法。從幻覺的角度來講,因果當然成立。如果我們願意自欺欺人,相信、接受這個幻覺,不接受其他的世界觀,那就不要學了,平時盡量做點善事,不要害人,相信因果,相信輪回,這樣有可能來世會過好一點的日子,但這種好日子也是轉瞬即逝的。如果不滿意現有的狀況,渴望從虛擬的世界中逃離出去,就要去尋找答案。何去何從,自己選擇!
(叁)緣起性空
緣起的意思,是指待緣而生,待緣而起。或者是從緣而生,從緣而起。佛教認爲,萬事萬物的生滅,不是因爲其他的萬能神、造物主,而是有因緣的。如果沒有因緣也可以生滅,果就會毫無章法地産生,世間的規律就會亂套,不可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請注意,此處講的緣起,與前面介紹的無因無緣,不生不滅並不矛盾。緣起,是從凡夫五種感官的角度而言的,中觀稱之爲世俗谛。後面加個“谛”字,表示真實。如果不深入觀察,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真實的,所以稱之爲“谛”。
“起”有兩種意思:第一,即從因緣當中産生的意思。比如種子産生果;第二,是相互觀待的關系,包括左右、上下、長短、快慢等所有對立的事物。其中右的緣就是左,左的緣就是右。因爲有左,所以有右;因爲有長,所以有短等等,這些相對、抽象的概念都不是物質,佛教稱之爲觀待法。
本來觀待法隸屬于精神,並不是物質,但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精神會與外面的事物混在一起。如果不混在一起,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溝通。
比如,我說出“佛像”的時候,我自以爲我在講“佛像”,聽衆也認爲我在講“佛像”。實際上“佛像”只是一個物質,根本沒有辦法講出來。但所有聽得懂漢語的人,都會將“佛像”這兩個字,與真實的佛像混在一起。只要聽到“佛像”這兩個字,心裏想的就是“佛像”。只有默認這種錯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才能溝通。關于這些問題,因明研究得非常透徹。
緣起這兩個字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內容,即緣起和空性實際上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凡是從因緣當中産生的東西,都是空性,都不成立,都是虛幻而沒有實質的。就像夢中的景象,無論夢裏看到的再怎麼真實,醒來以後,一切都是一場空。
所有我們認爲真實的事物,都需要有來、住、去。比如一尊佛像的來處,是佛像製造廠;同時,它看得見、摸得著,所以現在是存在的、留住的;第叁,將來它也會去往別的地方。一個人,是從某個地方來到這裏,然後在這裏停留兩叁天,之後又去往另一個地方。因爲有來處、去處、住處,我們也會認爲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
雖然夢境也顯得非常真實,但因爲夢境的所有現象都沒有來處,只是睡著以後的幻覺,而不是從某一個地方來到睡夢者的夢境中的;正在做夢的時候,夢境也並不存在;從夢中醒來的時候,雖然夢境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夢境也並沒有去往其他的地方。比如,夢中夢到一頭大象,其實這頭大象並不是從別的地方來到臥室裏的,門窗都關著,大象不可能進來,做夢時不可能呆在臥室,也不可能在醒來之後跑出去。但在做夢的當下,大象就是存在,不過這只是幻覺。
其實,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和夢境一樣,沒有來處、去處,所以當下也不存在。盡管我們會認爲,當下的現象與夢境不同,是存在的。因爲當下不會出現不合邏輯的現象,而夢裏卻會出現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比如人死了又複活了,自己可以飛起來等等。
這些不可能的現象,也只是站在現實生活的角度可以說不可能。從夢境自己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可能的。雖然在現實生活當中,這個人死了,但夢裏這個人還沒有死,我真真切切地看見了。到底死是真的,還是沒有死是真的,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斷不清。
再舉一個例子,魔術師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視覺上的幻覺。比如,幾分鍾的時間內,在什麼也沒有的地方,變出一架飛機或一棟樓,之後又讓它們立即消失無蹤。這時候,我們肯定會否定這架飛機或這棟樓的存在,因爲它們沒有來處,沒有去處。只是我們的眼睛看到它們無中生有了而已,所以是虛幻的,是我們上了錯覺的當。
我們還可以用形式邏輯的方法來推導。比如,我們都承認旋火輪是幻覺,因爲它是高速運動産生的錯覺。大前提:凡是高速運動産生的錯覺,都是不存在的幻覺。小前提:佛像是無數細微粒子高速運動産生的錯覺。結論,所以,佛像也是不存在的幻覺。如果這都不承認,就是不講道理了。
此處用的大前提、小前提,只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簡單地介紹一下而已,其中還有很多漏洞,但目前只能如此。大家以後還是要學因明,因明的精確度、精密度相當高。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學因明。我認爲,因明已經超越了西方哲學或邏輯學的境界。因爲西方的邏輯學一直停留在感官的層面,無法推翻感官的結論。如果不推翻感官的結論,我們的學佛,永遠只能停留在求佛祖保佑自己健康長壽的層次。
魔術師戴維可以穿過長城,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穿過長城。古印度的很多魔術更厲害,念一個咒,小石子立即變成大象;再念一個咒,大象立即變成小石子等等。變出來的大象,也與真正活著的大象一樣,可以走路、吃東西等等,所以,盡管我們看到了,但也是錯覺。可見,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理。
我們的意識時常會被感官所欺騙,意識屬于理智,感官屬于感知。哲學認爲,理智比感知高一個級別。但因明又認爲,理智比感知略遜一籌。比如,在看到物體的形狀、顔色時,我們的視覺可以直接感知到,中間沒有任何隔閡;而理智卻要依靠感知來告知,它自己沒有能力去辨別。理智從來看不到物體,只有視覺才能看到。所以因明裏面講,感知比理智直接,但感知沒有思維能力,理智卻可以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理智又超過了感知。
佛教講的“緣起性空”四個字,是分不開的,緣起等于性空,性空等于緣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緣起就是性空,所以叫“色不異空”;性空離不開緣起,性空就是緣起,所以叫“空不異色”。這樣思維以後就能知道,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覺。如果用天眼去觀察周圍的一切,也許很多人會變成神經病,沒有辦法安心地生活。所以目前而言,我們這些愚蠢的人,還是只能安心地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呆下去。否定旋火輪的真實性,承認鵝卵石、樓房的真實存在,讓感官的精確度,保持在不高不低的位置。
這一切,是誰設計製造的呢?有人認爲,這是上帝設計的;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爲,這是爲了適應環境而慢慢進化成這樣的;佛教認爲,這是欲望的力量或業力造成的。
(四)其他證據
關于證明一切是幻覺,物理學的超弦理論已經作了很好的回答。佛教所講的旋火輪現象,也是一種很好的證據。點一支香,在比較黑暗的地方快速轉動的時候,就能看見一個火環,這叫旋火輪。實際上,除了一根香的火星以外,並沒有一個火環,這都是視覺錯誤而産生的幻覺。假如一百個人都拿著一根點燃的香,同時高速旋轉,五十米之外的人,就能看到一個龐大的火球。當一百個人旋轉的手臂停下來時,火球也立即消失。
同樣,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一個虛幻的東西。若能在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之上進行推理,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如果身體當中每一個細胞分子中的電子不再運動,都落到原子核上,並保持靜止,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空隙都不存在了,此時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只有芝麻那麼大,或許還要小一點。同樣情況下,一棟二十層樓的樓房,也有可能變成一個火柴盒那麼小,甚至更小。
世界上…
《慧燈之光十 如何面對無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