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无明▪P2

  ..续本文上一页们会认为它是果,来自于另外一个因。因产生了果,果受到了因的影响而产生了,这是大家公认的。但进一步观察,在新物质诞生之前,它是存在(有)还是不存在(无)呢?答案只有两个,有和无。我们不能说,它既不是存在的,也不是不存在的。

  有些古老的宗教认为,物质诞生之前,是存在的,只不过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诞生的过程,是从看不见的地方显现出来。世上没有一个完全新生的东西,所谓的诞生,就是从看不见变成看得见。

  我们一般人的概念是,事物的产生,就是从无到有。比如,种花的时候,种子上面肯定没有花,所以才会去种。如果已经有了花,就没有必要种花了。

  这就是现实生活。如果不观察,一点问题都没有,从无始以来至今,哪怕人类再进化一万年、十万年,都没有问题。但如果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首先,我们怎么能把没有的东西变成有呢?所谓的因果关系,就是因把一个能量传递给即将诞生的果,让它变成有。但此时因和果能不能同时存在呢?不可能。因果同时存在,就意味着果已经有了,既然如此,又何须因呢?因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就像粮食已经存在,种子也成了多余的一样。同时并存的东西,就像大小两尊佛像,是没有因果关系的,因为二者都已经形成了。大佛像的产生,并不需要小佛像的帮助。

  既然不能同时存在,那是不是一前一后呢?大家一般会说,因在前,果在后,这是天经地义的。但这也意味着,因存在的时候,果不存在。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找不到果的存在。既然它不存在,因又把能量传递给谁呢?没有可以传递的对象,传递的对方根本不存在。

  因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也即果在产生前已经存在(有);因存在的时候,果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也即果在产生前并不存在(无)。无论让存在的东西诞生,还是让不存在的东西诞生,都没有办法。除了果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以外,不会有第三种情况,这就是“破有无生因”。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能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因果呢?这叫缘起。一切都不存在,只是幻觉而已。

  大家一定要静下来思考一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因果是存在的,父亲和儿子不就是活生生的因果吗?”这些都是幼稚的想法。从幻觉的角度来讲,因果当然成立。如果我们愿意自欺欺人,相信、接受这个幻觉,不接受其他的世界观,那就不要学了,平时尽量做点善事,不要害人,相信因果,相信轮回,这样有可能来世会过好一点的日子,但这种好日子也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满意现有的状况,渴望从虚拟的世界中逃离出去,就要去寻找答案。何去何从,自己选择!

  (三)缘起性空

  缘起的意思,是指待缘而生,待缘而起。或者是从缘而生,从缘而起。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的生灭,不是因为其他的万能神、造物主,而是有因缘的。如果没有因缘也可以生灭,果就会毫无章法地产生,世间的规律就会乱套,不可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请注意,此处讲的缘起,与前面介绍的无因无缘,不生不灭并不矛盾。缘起,是从凡夫五种感官的角度而言的,中观称之为世俗谛。后面加个“谛”字,表示真实。如果不深入观察,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真实的,所以称之为“谛”。

  “起”有两种意思:第一,即从因缘当中产生的意思。比如种子产生果;第二,是相互观待的关系,包括左右、上下、长短、快慢等所有对立的事物。其中右的缘就是左,左的缘就是右。因为有左,所以有右;因为有长,所以有短等等,这些相对、抽象的概念都不是物质,佛教称之为观待法。

  本来观待法隶属于精神,并不是物质,但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与外面的事物混在一起。如果不混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办法沟通。

  比如,我说出“佛像”的时候,我自以为我在讲“佛像”,听众也认为我在讲“佛像”。实际上“佛像”只是一个物质,根本没有办法讲出来。但所有听得懂汉语的人,都会将“佛像”这两个字,与真实的佛像混在一起。只要听到“佛像”这两个字,心里想的就是“佛像”。只有默认这种错觉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才能沟通。关于这些问题,因明研究得非常透彻。

  缘起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内容,即缘起和空性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凡是从因缘当中产生的东西,都是空性,都不成立,都是虚幻而没有实质的。就像梦中的景象,无论梦里看到的再怎么真实,醒来以后,一切都是一场空。

  所有我们认为真实的事物,都需要有来、住、去。比如一尊佛像的来处,是佛像制造厂;同时,它看得见、摸得着,所以现在是存在的、留住的;第三,将来它也会去往别的地方。一个人,是从某个地方来到这里,然后在这里停留两三天,之后又去往另一个地方。因为有来处、去处、住处,我们也会认为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梦境也显得非常真实,但因为梦境的所有现象都没有来处,只是睡着以后的幻觉,而不是从某一个地方来到睡梦者的梦境中的;正在做梦的时候,梦境也并不存在;从梦中醒来的时候,虽然梦境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梦境也并没有去往其他的地方。比如,梦中梦到一头大象,其实这头大象并不是从别的地方来到卧室里的,门窗都关着,大象不可能进来,做梦时不可能呆在卧室,也不可能在醒来之后跑出去。但在做梦的当下,大象就是存在,不过这只是幻觉。

  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和梦境一样,没有来处、去处,所以当下也不存在。尽管我们会认为,当下的现象与梦境不同,是存在的。因为当下不会出现不合逻辑的现象,而梦里却会出现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比如人死了又复活了,自己可以飞起来等等。

  这些不可能的现象,也只是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可以说不可能。从梦境自己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可能的。虽然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人死了,但梦里这个人还没有死,我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到底死是真的,还是没有死是真的,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断不清。

  再举一个例子,魔术师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视觉上的幻觉。比如,几分钟的时间内,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变出一架飞机或一栋楼,之后又让它们立即消失无踪。这时候,我们肯定会否定这架飞机或这栋楼的存在,因为它们没有来处,没有去处。只是我们的眼睛看到它们无中生有了而已,所以是虚幻的,是我们上了错觉的当。

  我们还可以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推导。比如,我们都承认旋火轮是幻觉,因为它是高速运动产生的错觉。大前提:凡是高速运动产生的错觉,都是不存在的幻觉。小前提:佛像是无数细微粒子高速运动产生的错觉。结论,所以,佛像也是不存在的幻觉。如果这都不承认,就是不讲道理了。

  此处用的大前提、小前提,只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简单地介绍一下而已,其中还有很多漏洞,但目前只能如此。大家以后还是要学因明,因明的精确度、精密度相当高。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学因明。我认为,因明已经超越了西方哲学或逻辑学的境界。因为西方的逻辑学一直停留在感官的层面,无法推翻感官的结论。如果不推翻感官的结论,我们的学佛,永远只能停留在求佛祖保佑自己健康长寿的层次。

  魔术师戴维可以穿过长城,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穿过长城。古印度的很多魔术更厉害,念一个咒,小石子立即变成大象;再念一个咒,大象立即变成小石子等等。变出来的大象,也与真正活着的大象一样,可以走路、吃东西等等,所以,尽管我们看到了,但也是错觉。可见,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理。

  我们的意识时常会被感官所欺骗,意识属于理智,感官属于感知。哲学认为,理智比感知高一个级别。但因明又认为,理智比感知略逊一筹。比如,在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时,我们的视觉可以直接感知到,中间没有任何隔阂;而理智却要依靠感知来告知,它自己没有能力去辨别。理智从来看不到物体,只有视觉才能看到。所以因明里面讲,感知比理智直接,但感知没有思维能力,理智却可以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智又超过了感知。

  佛教讲的“缘起性空”四个字,是分不开的,缘起等于性空,性空等于缘起。“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缘起就是性空,所以叫“色不异空”;性空离不开缘起,性空就是缘起,所以叫“空不异色”。这样思维以后就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觉。如果用天眼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也许很多人会变成神经病,没有办法安心地生活。所以目前而言,我们这些愚蠢的人,还是只能安心地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呆下去。否定旋火轮的真实性,承认鹅卵石、楼房的真实存在,让感官的精确度,保持在不高不低的位置。

  这一切,是谁设计制造的呢?有人认为,这是上帝设计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这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慢慢进化成这样的;佛教认为,这是欲望的力量或业力造成的。

  (四)其他证据

  关于证明一切是幻觉,物理学的超弦理论已经作了很好的回答。佛教所讲的旋火轮现象,也是一种很好的证据。点一支香,在比较黑暗的地方快速转动的时候,就能看见一个火环,这叫旋火轮。实际上,除了一根香的火星以外,并没有一个火环,这都是视觉错误而产生的幻觉。假如一百个人都拿着一根点燃的香,同时高速旋转,五十米之外的人,就能看到一个庞大的火球。当一百个人旋转的手臂停下来时,火球也立即消失。

  同样,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一个虚幻的东西。若能在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推理,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如果身体当中每一个细胞分子中的电子不再运动,都落到原子核上,并保持静止,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空隙都不存在了,此时一个人的身体,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大,或许还要小一点。同样情况下,一栋二十层楼的楼房,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火柴盒那么小,甚至更小。

  世界上…

《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无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