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无明
一、无明的危害
《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分类,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
无明,也即愚昧、愚痴。因为不知道世界与自己的真相,很多事情想不开,所以产生了很多烦恼。如果明白真理、真相或真谛,就不会有这些烦恼。所以,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无明中产生的。
无明是一种潜在的烦恼,不像嗔恨心和贪心那样明显。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和贪心的时候,不但自己非常清楚,别人也很容易看出来,因为言行举止都会有所变化。但无明却隐藏得很深,一般很难察觉。世间的所有学者、智者,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在内,都没有发现最终极的无明。虽然世间的各种学科帮我们解决了一部分的愚昧,为我们揭示了很多世界、人生的真相,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最深的无明烦恼,却是科学、哲学与很多宗教都从未触及的。更因为他们的方法与无明不相矛盾,所以也不能推翻与断除无明。
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五花八门的宗教,形形色色的观点。有些宗教相信,世界是由天人中的梵天在控制、主宰,梵天高兴,我们就可以解脱;梵天不高兴,我们就会堕地狱。为了供养梵天,就杀牛、杀羊、杀各种动物来祭祀,这种做法就是无明。
佛教认为,主宰世界的,并不是梵天。梵天只不过是六道轮回中的天人之一,他自己都会受制于业力,都没有解脱,会堕落受苦,更不是万能的。即使以祭祀让他生起欢喜心,他也没有能力让我们解脱。更何况,杀动物去祭祀梵天,只能让我们堕落,绝不会让我们解脱。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边远地方甚至还有杀人祭祀的情况。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本来就是极大的愚昧,只能增长我们的无明,更不可能推翻无明。
有了无明,就会有执著,执著外在的世界,执著自己的身体、名、利等等。达不到自己的欲望,就会烦恼、痛苦。为了达到欲望,就会杀盗淫妄等等,所有罪业,都来自于执著,来自于无明。
二、推翻无明的方法
要推翻无明,需要与无明冲突、对立,且比无明烦恼强大的观念与方法。哪怕念佛、烧香、拜佛、守戒、持咒、吃素都做得非常好,积累了各种世间福报,做了很多善事,但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不能推翻无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出离心的修法与慈悲心等修法虽然非常重要,但都与无明没有冲突,所以也不能推翻无明。菩提心分为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当然可以推翻无明,但世俗菩提心仍然不能推翻无明。关于这些,在因明论典以及《释量论》等经论里面说得非常清楚。
当年达摩祖师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梁武帝给达摩祖师汇报了自己的各种善举,吃斋、念佛、供僧等等,然后不免得意地问祖师:“这些善法有多大功德?”不料达摩祖师一句话就让梁武帝哑口无言了:“没有功德!”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达摩祖师会说没有功德呢?达摩祖师当然会承认因果的存在,从因果的角度来说,念佛、持戒、吃斋当然有功德,这一点达摩祖师不可能否定,所有的佛教徒都不可能否定。但达摩祖师在此处,是从更高层次的胜义谛角度去评价的,如果没有证悟空性的见解,这一切对解脱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所以达摩祖师才给梁武帝浇了一勺冷水。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也讲了: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但仅靠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力量,无法推翻无明,最后,我们还需要空性见。
就像医生看病,能不能治好病的关键,在于能否了解病的根源,否则无法对症下药。同样,我们没有解脱、不自在、不自由的根源,既不是偶然或无因无缘,也不是万能神在操控,而是源于执著。
比如,当我们非常执著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愁。其间痛苦的机率,将远远超过幸福。因为一旦在乎、执着以后,就会有要求。如果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不能满足自己,就会平添许多痛苦。直到两个人感情破裂,以致形同陌路之后,因为执著消失了,才会相安无事了。反之,很多我们越不在乎的事物,反而有可能越是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生活就是这样,这是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
驱除黑暗,需要光明;扫除无明黑暗,需要智慧的阳光。此处的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机灵,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聪明,很可能反而是一种愚蠢。现实生活中懂得怎样去赚钱、去消费,显得很聪明,却有可能毁了自他的解脱和来世,所以也很愚蠢。唯一真正明白无明本质及化解方法的人,就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传开以后,很多人证悟了世界的真相,获得了无上的自由和解脱。
我们要寻找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智慧有三种:听闻所得的智慧,思维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一一对应,寻找的方法也有三种:闻、思、修。
通过听法,聆听佛的教理,会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这叫闻所得的智慧。但闻所得的智慧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与推敲,故而不是很稳定,力度也不是很强。我们不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听闻佛法的阶段,还要进一步去思考:虽然佛经里面是这样说了,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
有些人认为,《俱舍论》等经论中所描述的世界观,不符合现代天文学的观察结果,所以佛经讲的不正确。其实,《俱舍论》并不是佛亲口说的,而是很多阿罗汉撰写的。在佛陀亲口说的佛经当中,并没有很明确的像《俱舍论》中那样描述的世界观。为什么佛教显宗经典与佛陀后来宣讲的《时轮金刚》所描述的世界观,有那么大的出入?其原因,在以前的《慧灯之光》中已经多次介绍过了,与今天相比,两千五百年前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的理念都不一样。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佛为了度化某些人,只能这么讲。
佛陀传法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如果在座的所有人都能理解,不会出问题,佛就会毫不犹豫地直接把真相告诉大家。
第二种,如果听众不能接受,不能消化,就采取另外一种方法迂回地表达,以使对方能够逐渐接受。
第三种,如果一个人问问题,答案要求只有两个字,“是”或“否”。如果回答“是”,对方不能接受;如果回答“否”,又不符合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佛会保持沉默,这叫无记的问答。当时外道学者诘问释迦牟尼佛十四个问题的时候,佛就只得三缄其口,一言不发。
佛陀传法,会考虑众生的根基,并不是自己知道多少,都倾囊相授。佛是全知,他知道听众的根基,所以会因材施教。
佛经当中讲了很多世界观,但最真实、最究竟的世界观,是缘起性空的世界观。我们现在需要的,也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证悟空性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最下等的方法,即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去思维,最后把自己的每一个执著都推翻,从而觉察到世界的虚拟、空性与如梦如幻。再通过进一步的修行,就可以证悟空性。
第二种方法,是密宗的气脉明点修法。修气脉明点与证悟空性,有着高效且直接的关系。在修完加行,灌了顶以后,就可以修气脉明点的修法,从而比较快速地证悟空性。
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却要求最高的方法,是以心印心的顿悟方法。只有像六祖惠能大师,部分藏密修行人,以及一些印度的大成就者等根机非常成熟的利根者,才能使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过去世修行过很长时间,根机已经很成熟,所以一两句话稍稍点拨,就能证悟空性。大圆满就属于这一类的方法,既不去推理,不会讲很多理论和复杂的修法,只是通过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去证悟空性。
以上三种方法相当于三条不同的路,或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但最终都能达到目的地——证悟、成佛,只是时间上有一些差别而已。可见,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学密宗,即使最简单、最基础的第一个方法,也能消除执着,证悟空性。
三、如何证明万法空性
(一)总说
如何证明我们的执着,或对世界的认识是错误的呢?
我们判断一个事物,首先是用感官去感知,之后再把感知到的信息,传递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在分析这些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过程都是这样的,科学家们也只不过是多了些仪器而已。
判断结果要准确,首先感官必须准确无误。如果感官有错,就会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意识,同时意识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否则判断结果自然就谬之千里了。
在没有学习中观,修习般若空性的时候,我们会认为,眼睛看到的都是真实的。现在通过学习可以证明,万事万物都是空性。
中观证明空性,有五种理由,也叫五大因。其中第一因,叫“破有无生因”。一个理由明白以后,其他理由也可以举一反三。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一个理由都可以证明,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多的理由呢?这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根器而幻化的不同方便。有些人比较容易了解第一个理由,有些人认为第二个理由更为适合……所以就推出了五种理由。下面着重为大家介绍“破有无生因”。
(二)“破有无生因”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生灭。如果不生不灭,永远保持一种状态,就根本无法变化,无法运动。就像一个人诞生了,才可以生存和死亡一样。物质的存在,有着前面的诞生,中间的停留与最后的毁灭三个阶段。首先要有生,才会有住和灭。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物质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在宏观世界当中,我们不需要观察,因为宏观世界只是我们的幻觉而已,为了维持现实生活,就让它继续“存在”吧!真正实质上的诞生,只能发生在微观世界当中。
在诞生一个新物质的时候,我…
《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无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