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就是快樂,就是幸福
——第十一期止語禅修班開示
賢崇法師講,趙福蓮居士整理
大家晚上好!我和大家做一個短暫的分享。如果大家對佛學、自己、企業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准備好,等一下我給大家回答。
我們知道禅修在現代企業培訓當中,被列爲今後最頂級智慧的一種培訓,這樣一種智慧的開發不是老師可以給予大家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得到。這世間上往往對我們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最不容易得到的。它之所以不易得,是因爲它會讓我們的生活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坐在這裏的每一位有緣人,既然來了,一定要把這個寶藏拿回家,真正在自己生活裏面得到受用。
我這麼多年一直在寺廟裏生活,只是這兩叁年在社會上走動比較多,在這個過程中告訴了我很多。告訴了我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都非常不容易,而把他們碰到的所有的問題概括起來,其實也就那麼幾件事情。但是很多人往往就無法去打開那個心結,無法換一種方式去面對自己這樣的生活。所以今天大家能走到寺廟來,能來感受佛法的智慧、能體悟自己的人生,這是你們無量劫種下的善根,才有這麼好的機緣。所以你們每一位來,我都希望你們捧著寶藏回去,不要空空地來,又空空地走。在佛陀的教育裏,也希望你帶著很大的問題來,最後能空空地走,把所有的問題都卸下來。看起來很難做到,也許在這樣的環境裏面你們能放下,但離開這個門,進入外面的世界,那顆心可能又回到原來的那個狀態。所以佛教不是告訴你多少理論,多少知識,而是讓大家在那種迷惑、黑暗的困擾裏面解脫出來。要面對自己、解脫自己,非常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放下屠刀立刻就可以成佛。慧能大師還講過,即心即佛,菩提的反面就是煩惱,煩惱的對面就是清靜。當我們的內心帶著煩惱而不煩的時候,那你就是另外一個境界了。
如果我們還是衆生、還是凡人,那就有痛苦,就有焦慮,還有無窮無盡的煩惱在我們內心不斷地蔓延。只要我們能把這些東西都卸下來,把心打開了,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禅修就讓我們跑在外面的心收回來,從內在去升華、從內在去超越,這樣的崛起、超越、升華不是別人可以幫你的。靠什麼?靠我們自己。既然禅修是給大家一種思維方式,通過這種思維方式落實到自己的行動,在你的人生裏面體現出來,這就是禅修。如果你不會把這樣的思想落實到行動,這個禅再怎麼修也沒有用。所以我們生活的困擾、生活的不快樂所碰到的所有的問題,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內心造成的。自己仔細想一想,我們這世間的因果是不是這樣?你種下什麼因就結下什麼果,你面對什麼問題,接下來這個問題就會在你身上産生。今天我們去讀書、寫字、吸取新的知識,我們在這方面就會有很大的作爲,這就是因果。我們不要認爲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強加給你的,不是社會、學校、公司、環境強加給你的,很多問題都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好好地關注自己的六根,好好地從內在自我反思。讓我們的心停下來、讓我們的心收回來、讓我們的心回來感受當下的時候,感覺到你的心在跳、感覺到你的呼吸、感覺到你的脈搏。
所以,今天晚上的分享不是給大家傳授知識,而是要幫大家分析什麼是分別、放下、執著、挂礙、貪婪、傲慢等等,然後把這些心收回來。
禅修要讓我們更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組合而成的。從而讓我們有了感受,有了苦受、有了樂受、有了舍受,也有了我們身體的感覺,也有了外在的分別。想象一下我們的妄想、我們的分別、我們的想法,宇宙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是變化、流動、生滅、無常的。我們的身體不斷地在變化,山河大地包括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不斷地在變化。早晨起來看到庭院是這個樣子,晚上睡覺看到庭院還是這樣子,昨天是這樣、今天是這樣,明天也是這樣,好象沒有變化,但是大家知道嗎?所有的物質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只不過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發現了這種流動的變化,了解了這種規律,我們就能正確地認識世間的無常。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將來也許會失去;現在幸福的家庭,有一天也許會不幸;現在成功的事業,未來也許就會消失;現在的健康,也許未來就會有疾病。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我們對好的事情會歡喜,對不好的事情會痛苦排斥,這是我們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人生下來的那一刻注定的結果就是死亡;現在大家聚集到這個課堂上,明天就有分離;我們現在年輕、漂亮,未來就會衰老。這是事物的原理,不能不去接受,本來就是這樣的。從這個道理就告訴我們,宇宙裏的任何東西就是這樣的一種規則。
佛教裏面講到“萬法因緣所生,因緣所滅”,就是說一切東西的存在,都有它的規律,都有條件組合而成。我們家庭的幸福是靠各種條件産生的結果,明天家庭的不幸也是各種各樣的因緣所促成;今天的事業成功也是這樣的規則,明天事業的失敗也是這樣的規則。所以明白了“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的規則以後,我們就知道如何去創造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家庭、事業的成功、理想的人際關系,那是要不斷地促使緣分的成長。兩個人如果成爲朋友,就要在對方身上不斷地創造很多他所需要的東西,這樣就會被對方永遠地吸引,成爲終生的朋友,對方因爲你身上有很多吸引他的特質。所以公司留不住好的人才的時候,是因爲這個公司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長時間在那待下去,要留住一個人你就要不斷地吸引他。這是宇宙最基本的規律,但我們往往看到結果不願意去面對,又不懂得去創造這個因。最後我們都會去抱怨另外一半。客觀原因可以分析很多理由出來,所以人家說,不幸的家庭有千千萬萬種因,幸福的家庭皆是一個緣。
我到上海,他們叫我去打高爾夫球,我發現打球打不出去的原因很多,能打出去的就只有一種姿勢。在我們的人生裏面真的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在生活、事業、人際關系等等方面,所有的不舒暢不要去找別人的原因,應該把外面找原因的所有心念收回來,從自己身上不斷地追尋問題。爲什麼我到現在事情都做的不如意?爲什麼我以前有很多夢想,現在一件都沒有成功?我們都會把這些問題找很多理由給別人。所以這個世間真正的聖人,都是從自己內在裏面不斷地自我反省和改變。佛法的思想就要把外在的分別轉換成內在的提升。
我們剛才講到五蘊組合而成的我們這個色身,有“色、受、想、行、識”。大家都知道佛教裏面有句話:六根不淨。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當碰到六塵的時候叫做“色、受、想、行、識”,六根碰到六塵産生了六識,眼睛見到顔色,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香味、舌頭嘗到味覺,身體觸到感覺,心裏分別事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有這樣的狀態,看到好的東西我們就喜歡,想擁有得到,看到不好的東西我們會抵觸、排斥,六根清靜就要把我們所分別的、貪婪的這樣的一種分別心放下。
禅宗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講的是蘇東坡和佛印禅師。蘇東坡覺得自己的修爲很了得,于是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說仰望著偉大的佛陀,仰望著宇宙人生,認爲自己已經達到八風吹不動的一種境界,我能夠如如不動地坐在蓮花之中。他覺得這首詩寫得很,遂派人過江送給佛印禅題看。禅師回來看後,在上面批了兩個字:放屁!讓書童送給蘇東坡。蘇東坡看了之後氣急敗壞地跑來,向佛印禅師問罪,佛印禅師就說:“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你還說八風吹不動,我裏面批了兩個字——放屁,一屁就把你打過江了。”我們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很好笑,但真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樣的狀態呢?人家說你講話像放屁,人家說你長得像狗屎,人家說你長得像非洲人。大家會不會受到這些言語的左右?爲什麼會受到這麼大的觸動?我們也沒有想過爲什麼總是活在別人的贊歎和诋毀之中?別人都贊歎你,你就高興得忘乎所以,別人如果辱罵和詛咒的時候就會暴跳如雷,別人贊歎了一下你就覺得這個世界我是最棒的。爲什麼我們總會受這些名、利、財、色左右?
我經常和一些做企業的朋友聊天,當我們不能做企業的時候,不能參透名利,不能以大悲之心來經營企業、事業和人生的時候,我們會被名利、財色左右,到現在爲止,包括我都沒有辦法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認爲自己可以作主,可以做自己,但是我們不能作自己的主。當別人罵你你能不生氣嗎?贊歎你,你能不高興嗎?你能讓自己不生病嗎?得了癌症卻治不了的時候,你就不是身體的主人。所以禅修就把我們分別外在的心,批判事物的那顆心找回來。
今天晚上不是給大家傳授知識,而是讓大家對基本佛學的認識,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我有時候都會想著別人,都會想著事物,不斷觀察外在的東西,當我把所有分別外在的心收回來,去觀察自己的時候,發現真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面對。當嘉興佛教協會換屆的時候,他們讓我當嘉興佛協會長,很多人都很渴望得到這個位置,我當時只抱著這樣的想法,通過這個平臺讓嘉興佛教邁上另外一種高度,通過這個平臺來做一些事情。後來真當了這個會長以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誰也不聽你的,誰也不買你的賬,然後無謂的事情一大堆找你。今天這邊開會,明天那邊開會,後天還要趕到溫州去開會等等,本來我可以安安靜靜地在家裏看一本書,最後被這個事情、那個事情左右。我發現我也被這個名套進去了,到現在想抽都抽不出來,一進去就要五年的時間。臺下的人看到臺上的人很風光,但是不一定。佛教的思想就是讓我們不要貪逐名利,但同時也告訴我們,這些東西是我們身上的毒素。
我上次發給你們的一條短信是:當我們爲了名就會成爲名的奴隸…
《簡單就是快樂,就是幸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