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賢崇法師 主講
各位同修下午好!
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八正道】,也就是佛教中八種正確的修行方法。八種正道在佛教裏占的比例非常重要,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一直用這種修行方法來教誡弟子以此調正自己的身心,讓衆生從對人世間各種事物不能正確理解的錯誤思維,逐漸切入到正見正知正量思維,此過程實際上就是從凡夫成爲聖人的一條捷徑,是讓我們從迷惑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真實引導方法。
我們大家今天能坐到這裏來共同學習佛法,是由無量劫以來的殊勝緣分共同走在一起,所以能共同聽課、修行、共同進步,非常的難得。如果我們知道這個緣分就要珍惜這個課程,我們後面還有很多的思想要分享,都會在這裏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彙報。
我們佛教思想以及所産生的理念是非常多的,但最主要和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當我們生而爲人以後,受固有的思維方式所指引,對于世間很多事物沒有辦法産生正確的理解。佛學的思想,就是讓我們從更積極的角度,或者說更高更廣的層次去思維我們每天所遇到的各種事,從每個事裏面去悟出人生的真谛。所謂真谛,就是這個道理永遠不會改變,再過千萬年都是如此。所以我們今天利用這個時間把這八種修行的方法,跟大家簡單地分享一下。
第一、正見
你看,八個正道每一個道前面都有一個“正”,所以我們中國人受佛教的影響,很喜歡正、光和大的字眼,以前的皇帝寶座的後面都寫著“正大光明”。這個“正大光明”跟佛教的思想息息相關。譬如我們每天聽到師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無量健康,念阿彌陀佛實際上是祝福你和阿彌陀佛一樣健康長壽、積極快樂、光明正大,這樣的祝福我們每個人都渴求、每個人都希望。如此念念念佛,也就是避免我們在這一生中不要時常說“我很難受、我很白癡”,因爲這種話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減壽命的負面信息,我們一定要時刻給自己提示,講正義的、講積極的,讓我們的生命得到那種升華的訊息,所以我們一定要講光明、一定要講快樂,一定要講清淨、一定要講理解、尊重、自在、超脫,用這些詞不斷地要求自己,你就會發現你的人生一切都是正義的,一定是個奇迹。所以當你聽到你身邊的有些人,一開口都是負面的話,你就可以斷定這種人活得不快樂,因爲他聽到的、看到的說出來的,都是有害的負面訊息,會把身邊所有的人事環境都汙染侵害。如果每個人說的念的都是正面的、積極的、光明的、大方的,那就如我們佛教裏所講的口吐蓮華,各個清香無比。這個就要求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來正確地理解、思維我們身邊所發生的各種事情。
我們再來了解禅修的正見。大家都想在自己的人生境界方面,能得到精神、思想更深層次的提升。現在中國人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只知道在家睡一覺,要不就是一放假就到外面旅遊觀光。實際上現在歐美一帶很多人一到放假的時候就去參加禅修,現在禅修在國外已非常的盛行了,但是我們國內才剛剛興起。還有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這些世界級的企業家,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到寺院去禅修。禅修之所以會成爲歐美人士和世界著名企業家所追隨的對象,當我們沒有了解到這樣的一種思想和修行方法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可能還無法理解和隨學。實際上他們參加禅修不單單是爲了做好企業、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健康、快樂的正道。
可能我們平時會借一些方法,譬如學書法、繪畫、學音樂,甚至去學太極拳、練瑜珈等,實際上這些只是一些最表面的靜修方法。只有當我們真正能把禅修的正見正觀,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起居中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的人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會對于人生正確了解,實際上我們不是事業不好,是我們自己沒有智慧,往往攔在我們面前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內在的那個心、那種認知和思維,會把我們自己捆綁在某一個別扭的角落裏走不出來。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認識世界,也就是要具有正見。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不具正見,就變成邪見、邪思、邪想,會不斷地把你帶到負面的垃圾角落裏面去,長時間不能從裏面解脫出來,你處于黑暗狀態你就無法明見,你身住汙濁垃圾你就無法清淨。你住于負面的境地,跟這個世界上所有正面向上的規則都是背道的,那麼所有正面的人物、正面的思想、正確的行動、正確的事業都不會跟你聯系在一起。這樣你一步走入邪見、第二步墮入邪思的深淵,一直往垃圾黑暗的環境裏面墮落,正面的朋友不會跟你在一起、正面的事業跟你也不會沾邊,你一直會在失敗的狀態中。所以在我們人生、事業中,應該從一開始就讓自己切換到一種正確的方向,引導自己逐漸走向成功,首先第一點就是光明正大的思想要樹立在前面。有人可能認爲,佛教的思想跟我們平常看到的外在世界是不一致的,但實際上,逆耳忠言最是真理。我們這個世界往往都是這樣的,說真實的話大家不喜歡聽。譬如我們說“生際必死,合際必分”,聽起來好像不中耳,但是你用智慧思索一下,你就會得出真理獲得正見:你一出生就注定最終的結果是死亡,因爲生和死是兩個緊密結合的概念和事實,當你真正明白了生,你就徹悟了結果必然是死,這是人生真理。還有,既然我們今天能走到這裏相聚,那麼明天我們可能就會分開,事實上相聚的那一刻,就注定最終的結果是分開。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人事萬物,都是這樣的規律“聚際必散,高際必墮”。當我們還不能把這樣的佛教思想,實實在在地跟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運用的時候,那麼這種佛教的思想只是一種理論;如果我們能真正能與跟我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對于人世間碰到的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時我們具有的佛法正見就是成功快樂的法寶。
譬如有的人今天全家很幸福、其樂融融,當哪一天突然間出現其他問題了,會讓那個家庭走不下去的時候,他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剛剛有一個朋友給我發來一個信息,他說我那麼信任對方、那麼爲對方付出,全身心地爲對方考慮,可是對方一點都不兌現承諾,對方背叛他,他都不知道怎麼走出來。我就跟他講:當你付出的時候,就不要期待回報,當你覺得付出是一種快樂的時候,你就享受那種快樂的過程,不要再去想別人會不會把相同的互助回報到你身上。如果有那樣的一種期待,你永遠就都會有思想的落差,因爲你已享受了付出的快樂,還奢求別人爲你回報的付出的快樂,那麼快樂不可能雙倍回饋到你身上,只能和你期望的目標背離,甚至你得到的只能是無有回報的失望和打擊,連以前真心爲對方付出的快樂也失去了,太不值得。我打個比方,就像借錢給人家一樣,很多人錢借了拿不回來,然後就很生氣,我今天跟你講,你把錢借給人家了就不要想拿回來,如果能拿回來的話你就有一種意外的收獲的快樂,這樣你的心就不會不平衡,不會有期待和失落。所以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切事物不斷地在變化、流動、生生滅滅的無常之理,了知無常會讓我們在這個多變的世間隨緣自在、活得從容。正因爲我們生下來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才能長這麼大;我們的房子、我們的椅子、我們一切所看到的東西也是不斷的在變化,我們應當明白,一切的一切在變化、流動當中存在又逝去,反複無常。今天我們能健康,明天說不定不健康,明天可能健康,後天也不一定能健康,我們能活到今天不一定明天能存在,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會存在。大家再想想看,每一次出現的交通事故,那些走掉的人都是年輕人,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會走掉—沒有想過。所以佛家有一句話:當你把鞋脫掉上床的時候,你就要做好打算明天不一定能起來,這就是佛教告訴我們的無常的真理。所以我們每一天活著時,要好好地珍惜此時此刻。今天見到一個朋友,要好好地去感恩他、好好地去珍惜他、好好地去理解他,明天分開了你心中就無所挂礙的去面對。這樣可能有一些緣分會讓我們時間久一點,但不可能永恒,就算兩個人再好,最後也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死掉。
我們今天走在一起,要想今生能走在一起,來生能走在一起,無量世都這樣走在一起的話,總之,如果要想兩個人的關系更持久一點,那你就要不斷地創造對方在你身上所需要的東西,你給對方需要的越多,對方就會越離不開你,越離不開你,這樣你在他身邊存在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所以什麼叫“永恒的”友誼,就是你們互相身上有東西是對方所需要的,所以才會有情義,但是從生生世世來看,也無法永恒。
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一切都是無常,還有“諸法無我”,也就是空性,空性是從無常之理深化而來的。空不是了無所有,而是要我們從事物暫時存在的表象,認識到它無常的壞滅性乃至因緣和合的假相。今天我們健康、今天事物存在、今天萬物郁郁蔥蔥地生長在我面前,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在刹那生滅、生而即滅,存在即是壞滅無實,所以把這樣的定義叫做空。空是無實無相無自性之義,空不是一無所有。比如這個椅子我看到它現在爲我所用,但我認爲它是死,它沒有真正存在,因爲它從造起來那一刻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刹那刹那變壞。剛開始買的時候其很好、很漂亮,但是現在角已經碰掉了,可能過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萬年,到時會怎麼樣,大家有沒有想象的出來?對于萬事萬物這樣的一種存在,佛教把它叫做“無實空性”。如果我們了知萬法性空之理,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事物、認識一切事物存在的規律以後,你就能非常從容灑脫的隨緣活在世間,否則,你有很多的問題你無法面對,很多的正業也不能進行。所以佛學的八正道修行方法中,首先最關鍵的是教導我們正確地看待世界,正確地認識世界,所以叫正見。
第二、正語
我…
《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