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又有工人出了狀況等等,你的事情就不停地出現,而因爲你的心態沒調整好,所以每一件事情都無法很好的解決,每一件都使你焦急不安。以這樣的一種心態來待人接物,只會讓你生活在苦難之中。
禅修就是幫助你脫離這種苦難,讓你以喜樂、接納、包容、理解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活就是這樣,你不能面對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也無力解決,第叁件事情更沒辦法處理。記得很多人都跟我說香海禅寺很棒,香海禅寺做得很好,可是,我們的難處別人怎麼會清楚呢。其實寺院存在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昨天的問題和今天的不一樣,今天的和明天的也不會雷同,只是如何面對取決于各人的心而已。
作爲學佛者,我們應當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不管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樣的,都把它當做是好事來對待,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心越來越正面,問題也越來越少。反之,當我們用負面的心和情緒去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時候,結果只會是事與願違,成功當然離你遠去。你的內心是黑暗的時候,世界就不會光明。
試著想想,如果自己的心被染汙了,內心就沒有清淨之地了。比如說那些每天說假話的人,他從來不會去相信別人說的話。一個人若是懷疑這個,懷疑那個,那麼他本身就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人的心如果到處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世界就是黑色的;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沒有光明和快樂,那麼他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悲傷的。禅修就是讓自己從陰影中走出來,使自己陽光快樂起來,讓自己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我們要改變這種模式,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因爲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這種模式,習性是很難改的。我經常同人說:“人一邊是天使、一邊是魔鬼。有時候被魔鬼拉走了,會變得邪惡;有時候返回天使這邊來,就單純善良了。”和珅雖然是大貪官,但他也有好的一面;武則天在以前被別人貶的很低,可日本人覺得武則天是很不錯的偉人。所以說人都有兩面性,再好的人都有不足的一面,再不好的人都有優點。當我們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就可以從別人身上看到閃光點。、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以什麼樣的心來看問題,問題就會是什麼狀態。
在非洲衡量一個女的德行和氣質,就是出嫁的時候別人願意送幾頭牛。有的人是一頭牛,有的人是叁頭牛,最高的就是九頭牛了。有位姑娘年輕的時候什麼都是一般,可是別人用了九頭牛把她迎娶過門了。可是四五年過去了,人們發現這個姑娘變得高貴又賢淑了,好像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人。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她的丈夫,因爲當初是他用九頭牛迎娶她的,他認定了這位姑娘有這個價值,讓這個姑娘覺得自己也很高貴,所以成親以後這個姑娘就一直用高標准來要求自己爲人處世,時日的增長就鍛造了一個美麗賢淑的婦人了。
人就是這樣,當我們否定自己的時候,那麼自己就會變得一文不值;但當你肯定自己,你就會用高貴的思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來讓自己達到自己認可的級別,有一天你定將成爲你想成爲的那個人。這也就應了佛法講的那句話“萬法唯心”。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在你面前講話,他的言行舉止都將流露出他的自信,你會發現他很有學識,他講話非常有力度,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讓人敬佩。決定這些的是什麼?是精神、是信仰、是意念。仔細地想想,如果我們要去見一個人之前,別人把這個人誇得非常高貴和優秀,那麼當你看到他的時候就會緊張得連話也不會說了,甚至兩手發抖。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別人在你心裏不斷地在擴大,使你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也就導致了你出現驚慌失措的一幕了。
禅修就是幫助我們到達自在、從容、超然的理想境界去,讓我來指導自己的人生,讓我們不會活得辛苦,不會迷失自己。
自省得自在
不過禅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因爲人很容易偏激,也很容易頹廢,很容易回到自我的那個狀態裏面去,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自我反思,讓自己的思想行爲不會脫離正軌。
那麼如何進行反思呢?比如說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事情,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的,最後事情處理得圓滿與否。你要觀察到自己的心是怎麼樣的,是抱怨、恐懼、逃避,還是歡喜、泰然、接受呢?
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並且就擺在我的面前,我就要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它,那麼事情自然會得到圓滿的解決。
在禅修的過程中,我們要將心收回來,然後放下、放下、再放下,進而用全神貫注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工作時就專注地工作,跟別人談話時就專注談話的細節。拿我自己來說,雖然平日裏我的事情很多,但一到晚上我就會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想,該休息了。如果一件事今天沒辦法解決,那就明天再想辦法,我現在的事情就是睡好覺。
記得一位高僧曾經回答一個求禅者“生活禅爲何”的問題,他說:“吃飯睡覺。”來者便大惑不解,遂問:“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啊!”高僧回答說:“是啊,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肚子餓的時候就好好品嘗飯菜,該睡覺的時候就好好休息了。”的確,用心的享受每一刻光陰,做好每一件事,活在當下也不是件易事。
禅修就是要把分別心和挂愛心除去,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當下。吃飯時就全身心地去感受,享受每嚼一下飯菜的滋味,這樣一來就會覺得特別好吃,自己也會相當愉悅。
人活著不快樂,實際上是因爲80%的時間裏,我們的心沒有停留在當下,而是遊離在當下身體之外的狀態裏。所以,古代有很多禅宗的祖師大德就要求我們把遊離在外的心收回來,讓心得以停在當下、感受當下、住在當下。這樣你就會發現生活的每一種狀態都是美好的。
學精于勤
人都有惰性,在修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懈怠。那麼,想要精進的修行就要有願力了。這好比在企業裏要有願景,在生活中要有計劃。具體下來,就是要在一天內做什麼,一個禮拜中做什麼,一個月做什麼,一年做什麼都要心中有數。
拿看書來說,今年我要看一定數目的書,那麼一個月要讀幾本書,又是讀哪一些書,你都要有所安排。有了安排,你就要往這個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設定一個目標,每天爲這個目標向前進,日子久了,這個遠景就會越來越清晰的浮現在你面前。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容易懈怠。反過來,如果我們的願景不明確,我們的願力不強大,我們的心量不夠寬廣,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頹廢了。
當人漸漸頹廢了,就可能會用睡覺來打發時間,或者就去網上看電影。上網其實是很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有時候幾個小時就這樣被泡掉了也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完全消閑的東西的確沒多大意義。
人生如果都在這樣的一個浪費的過程中度過,那麼你的生命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你的生命對社會沒有價值,對自己也沒有價值,那麼你的人生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從佛學的思想來講,人生不能以失敗和成功來論,但是作爲一個學佛的人來說,我們的一生應該具有一些精神:奉獻精神、利他精神,助人爲樂的精神等等。
當我們有這些精神,並以此來行事做人的時候,我們身上就會有無窮的力量,使我們可以一直向前走。
珍惜所有,用心生活
很多年輕人,當他手裏攥著一樣東西的時候,他總覺得別人那樣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比自己的更好。其實,那是因爲你沒有機會整天面對那樣你得不到的東西,沒有和它日夜相處,遠遠地看著總是覺得美的。
在婚姻生活中何嘗不是呢,前些日子我看聖嚴法師講禅,裏面講到一個年輕人,經常到他寺院去,說是想出家。因爲自己的婚姻問題使自己苦悶,爲求清淨,故而打算遁入空門。當然這樣的理由不可能成爲佛門子弟,所以聖嚴法師就勸他回到社會中去。後來他又回到了社會上,和他的結發妻子離了婚,其後叁年,他連結叁次婚,也連續離了叁次。最後又去找聖嚴法師了,法師問他如今生活怎麼樣,他說道:“我選擇的生活都是錯誤的。”心態是多麼重要啊,在這個人的事例中,心態就決定了人的選擇,進而決定了自己是否幸福。
讓我們仔細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在做決定的時候總認爲自己百分百正確,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又發現當時的選擇是錯誤的。這就是因爲我們對物質世界、對人情世故、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沒有透徹地了解。不明白自己眼睛裏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自己耳朵聽到的也只是虛幻,因爲沒有深入地了解這個物質世界,所以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得到的感官認識都只能是表面的。當我們用這種被蒙蔽了的心去看待事物的時候,永遠也不會明白事物的真相。
在婚姻生活中,一開始兩個人結合就是希望能和對方白頭偕老、一生不變;在工作中,一個店面開門營業就是希望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日進鬥金。我們的心裏充滿這樣那樣的期待,一旦發生一些事,對自己的期待有負面影響的時候,你就會恐懼、抱怨,甚至是憤怒,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所以很多人就終日郁郁寡歡,愁眉苦臉。
其實很多父母跟孩子的關系惡化也是這個原因。其實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可是孩子總是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因爲當自己想要一個人出去玩的時候,他們不同意;當自己和某一個同學交往得很好的時候,他來製止……父母把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但是因爲孩子接受不到這些愛而叛逆,父母就覺得不合理,那麼他們的關系也就愈演愈烈,導致最後有些孩子離家出走,極端一點的就跳樓自殺。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爲沒有認清真相,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誰也不理解誰。其實,做父母的有哪一樣不是爲了孩子呢,風餐露宿是爲了孩子,奔波忙碌也爲了孩子,一生都是爲了孩子活著,可惜孩子一點都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因爲沒有了解到事物的本質,…
《禅修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