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無上正覺的五心▪P2

  ..續本文上一頁心、想不通的問題的時候,當你迷茫、憂慮、不開心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去想想這個“道”,問問自己讓你看不開、放不下、解脫不了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存在的。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漸漸地釋懷了。

  我們總是有一種錯覺,認爲今天的存在應該是永遠的,認爲所有的東西都會永遠不變,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希望事業永遠興旺的時候,你就需要去創造讓它永遠興旺的條件。一棵樹,如果不施肥、不澆水,那麼他怎麼能夠永遠長青呢?就算它現在欣欣向榮,那也是原來的環境造就的,但過去並不能代表未來,未來的茂盛需要現在的施肥。所以,因緣和合的條件必須具足,在人生道路上誰也離不開這一規則,只有我們好好掌握它,才能引領我們的事業在浪潮中勇敢的前進。

  皆是過程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書——《展望2050年》,雖然書中的很多設想我不敢苟同,但是不能否認,有些道理我還是認可的。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按照現在事物存在的規律向後推,那麼2050年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國家會是怎樣的國家,商業會是怎樣的商業,我們都可以預計了。逆向思維一下,如果你按照那個規律向前推移,那麼以前的存在方式是不是可以不翻資料而想象出來了?若是在五十年前用這種方法來看今天,再用今天的眼光推測未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都在你得掌控之中。有了這種思維,你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而不會僅僅做一個被動者。

  要擁有這種思維,我們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呢?首先,需要的是冷靜,以便得到敏銳捕捉事物的未來存在模樣的第六感,也就是具備可以察知的潛意識。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分出時間來讓自己的心得到安甯和沈澱。如果你無暇放松你疲憊的心,那麼你又如何鍛煉出敏銳的第六感呢?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都有正反兩級。如果你在一方面過度投資,那麼你在另一方面肯定缺少資金,這是必然的。正如一個表面上剛強的人,內心通常都是脆弱的。拿我自己來說,看上去我像是那種弱不禁風的人,但其實我的身體素質非常好,有時一連忙幾個晝夜都沒所謂。所以說,當你的精力都給了工忙,你的心自然就會被冷落了,此時,何談修煉思維?

  我們需要用禅修要調節自己。禅修可以隨時進行,在坐飛機和開車的時候都可以進行禅修。給一點時間讓心放松,不要焦慮、不要把心繃緊。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時,都跟自己說:放松、放下、打開、接納。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你在跑步時就輕松多了,跑出來的成績一定非常好;睡覺時心也是放松了,睡眠質量一定很高。相反,如果你總是讓心處于一種焦慮、不安、慌亂的情緒下,那麼你的心裏就一定牽挂著這又牽挂著那,睡覺也會睡不好,吃飯也是吃不香,接下來所做的事情也都不能如願。

  在開車時我們如何來禅修呢?比如說你工作很累了,整個人也很沒精神,可是你要趕著開車去哪裏,這個時候你就告訴自己:不要急、慢慢開!不要爲了趕時間就不顧安全,然後找個服務區去休息一下,或者停在某個安全的地方在車裏睡上五分鍾。跟自己說,人活著就是一個過程,開車也不例外。當你發現開車是一個過程,簽合同是一個過程,見重要客戶也只是一個過程的時候,你的心就不趕了,你就會輕松多了。

  企業賺錢、成就名利、實現夢想都不過是一個過程。讀完博士學位,授予證書,這些都代表著艱苦學習的過程。當你能理解一件事是過程的時候,你就掌握這個過程了。

  想想看,來香海時,中間路途是過程;香海只是一個中轉站,回去還是過程。其他事情都一樣,都是過程。因果和緣起的思想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緣起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規律和條件,正如健康,健康的因就是不斷創造健康的緣份,現在健康了就是果。我們的一生就是由因到果地過程,佛教講叁世因果:過去因結成今世果,今世因結成來世果。

  難得“明白”

  生活在世間,我們要用智慧的心態做紙,冷靜的思維做筆來譜寫人生之歌。不讓自己做名、錢、權的奴隸和你期待的事物的奴隸,因爲一旦你成爲奴隸,你就會被套上枷鎖驅趕著往前走。當你把錢看得無比重要的時候,錢就是你的主人,你就是錢的奴隸,你的一生就在被錢奴役。原本是主人的我們,因爲當把錢當成了一切,所以讓生活成爲了賺錢的幫手,一切都本末倒置了。

  禅修就是讓我們明白自身存在的價值,明白人活著的意義,明白通過什麼方式,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這裏有兩個字最重要:明白。

  一個人恭維你時,你可能沒有把自己看得真的很重要,可是當十個、百個人恭維你時,你就會飄飄然地覺得自己真的是那麼回事了。毛主席就犯過這樣的錯誤,人常常會這樣,有點成就就容易迷失自我。這個時候,你需要仔細想想:你有多大能力?可以做到什麼?別人爲什麼會恭維你?想得透徹的人就是明白人。

  禅修的明白就是讓身邊的假相全都被破除,讓自己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是怎樣的狀態,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孫子兵法》說,當你有力量把別人吃掉時,你就該抓住機會吃掉他;當你沒能力與之抗衡時,就應想如何避開其鋒芒,從而保存自己的實力。這也就是體現了明白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比你強大幾十倍,那麼與之面對面抗爭想要取勝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凝聚力量壯大自己。兵家常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就是明白。

  明白自己,不是通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來了解自己,而是需要自己將六根收回,然後由內了解自己、覺察自己。我了解到有些講師講完課後會去問別人自己講得如何,其實講得好與不好,自己應該最清楚,別人的評價不重要。雖然自己對自己最有發言權,但是要做個明白人也不容易,因爲人都需要從外面尋求肯定。但是你要知道,當我們需要別人肯定時,往往就是我們的內心最脆弱時。

  自心豐足才能展現世間的豐滿。俗話說,一桶水搖不響,半桶水響叮當。當我們顯擺自己的時候,就是我們內心缺失的時候。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CEO,他的名片上密密麻麻地都是頭銜,可是實則只有兩個是實用的。可是有的人名片就一個名,但是誰都知道他。

  我們經常會犯一種錯誤,就是吹噓自己,其實那是在吹噓自己的不足。一個人的物質豐裕了,精神上卻未必圓滿。一個人若是能在世上活得灑脫、活出自信,他的內心一定非常的豐足。

  有位朋友去拜會一個富翁,這個富翁沒有在幾千平的房子裏接待他,而是在他工作的一個農場裏。這位富甲一方的人,每年光是在銀行就可以收到百億的利息,可見他的身家是多麼富足。但是他沒有選擇駕著名車四處遊樂、顯擺,而是在田裏默默地種莊稼。可想而知,當一個人足夠富有時,追求狀態就是自然了。

  很多人常常跟我說自己有多少身家,這說明了大多數人心底還是很貧窮得,還是想要達到一種更滿意的境地。禅修就是幫助我們把外在的東西放下,然後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審視企業,這時的眼光和心態是完全超越物質的。這裏我們可以借鑒《人爲什麼活著》中稻盛和夫的處事哲學。

  就算你擁有再多的物質,也無法幫助你完善自己的人生。佛教告訴我們,你的一生擁有的名望、地位和錢財到頭來都是空,最後跟隨你的是善惡業。

  世界上最讓人佩服、尊重和懷念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他身上一定有偉大的人格魅力。我相信這種使人敬服的人一定是明白人,因爲他的處事作風、言行舉止是極具修養的,他必然會使明白、透徹之人。

  讓禅修把我們身上不真實的東西好好清理一下吧,這樣可以讓自己活得明白、透徹且清晰。

  修五心

  1、不舍心

  這裏不是讓你有吝啬之心,而是讓你具有锲而不舍的心。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你就會用不舍心去幫助他、支持他、照顧他。

  處于管理者之位的人,如果把員工都當成父母、子女和親人看待,有這樣不舍之心,那麼公司就是一個和睦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凝聚力一定會非常強大。菩薩要度化一切衆生,就要有一顆不舍心。學佛之人,都要有一顆不舍不棄不放之心。如果我們的內心中有了這樣悲天憫人的心,那麼企業的管理就容易多了。因爲人是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你把他視作己來面對,那麼世上就真的無難事了。

  做企業的人都應該好好向我們的唐太宗學習。唐太宗開創了曆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谏、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在人才的使用上,他不拘一格,大膽使用,且對曾經心有芥蒂的人不計前嫌。其心量和肚量我們可想而知。現在很多做企業的人,總有些小家子氣,以致做事情的時候常常手腳放不開,心量打不開,所以很難把事情做好。即便自己憑著一些聰明才智得到了短暫的繁榮,但終究都不會長久。這就是因爲我們的心達到那種寬度,所以企業家要修煉自己的心,修不到一種境界和高度之後,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囚就是一個人被關在了一個房子裏,不得動彈。如果人可以在裏面自由的生活,也就不是囚了。所以,人的心若是被自己禁锢了,就失去了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將自己囚禁了。但是,要是你修心,讓心不再狹小,那麼你就是自由的。

  所以說,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設想一下,如果哪天我們因莫須有的罪名被關了起來,我們還是要好好生活,讓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自我提升。不管到哪裏,我們都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如果有一天,醫生告訴你,你活不過叁個月了,你就要讓自己過好這剩下的叁個月。因爲這是業來到了你身上,你不用去抱怨它,只需接受它。然後讓自己過得更好,讓自己剩下的日子更有意義。可是,如果你只會恐懼、害怕,然後抱怨,那你可能不用等到最後限期就…

《成就無上正覺的五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