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決定的那個人,是你

  決定的那個人,是你

  香海禅寺舉行禅修,讓我們大家有機會相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同修同樂,不能說這不是一種緣分。佛教裏面講,所有的痛苦和不快樂都是源于我們對事物的不了解、對人生的迷惘以及對自身的認識不正確,而禅修可以幫助我們將迷失、痛苦和迷茫看破,進而使自己得到完滿的人生。我們聚集在一起禅修,也正是因爲希望自己在禅修中受益。

  一切錯誤的認知都來自我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思維走向正軌。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燦爛和輝煌,希望自己能夠心想事成,希望在自己短暫的生命中留下更多的價值與意義。可現實往往就會這麼近于殘酷的告訴你事實並非如此。正如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們個個都滿懷激情,每個人都在摩拳擦掌,像是正有一個偉大的工作在眼前,只等他們開始了。他們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以至于走上崗位後,收到越來越多的打擊了就沒了最初的豪氣和信心。到最後,那些抱負和夢想都早已不知飛向何方……

  說到這,我不由地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評定一個人的價值和成功與否的標准,僅僅是看名與利。每個想要得到社會認可的人只好擠破腦門湧上塔尖,在這個過程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摔了下來。這樣的社會導致了許許多多人這樣的命運。好像只有當了官,只有當了大老板,只有成爲了一個出名的藝術家才能代表你成功了,又好像只有這樣,你才敢說你沒有白來這個世間一遭。難道,我們不知道生命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嗎?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爲什麼所有的人都要向一個方向前進呢?城市裏那麼多的清道夫,他們比很多人都活得自由和快樂,他們可以從掃地中得到快樂,他們的工作平凡而偉大,你能說他們不成功嗎?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我走過一條街道,看見一個清潔工和她的丈夫並排坐在街道拐角處吃盒飯,從他們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幸福。突然覺得夕陽襯得他們好美。

  現在的很多世俗觀念是該變一變了,我們自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讓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禅修就是這個尋自己過程中的助力。轉變自己從前固有的觀念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禅修中,我們要自己常常進行內在的觀察,讓自己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事物,然後才能正確地透視人生。不要讓自己迷失在社會的大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幸福。

  大家都是爲了財和名,貢獻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青春、快樂,最後把健康也交了出去。佛教所說的財、色、名、食、睡,都是我們畢生在追求的。可我們在追逐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合理呢?在你還年輕的時候,你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在你還擁有健康的時候,你獻出了健康;在你仍能開懷大笑的時候,你丟開了快樂……你放棄了你所有的擁有,只是爲了去換一個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值不值得的未來。等到你不再青春、不再健康、不再快樂,不再擁有你曾經擁有的一切的時候,你終于懂得了要冷靜的思考一切。你開始懂得生命的價值,可是,什麼都已經晚了。可能,你會爲你曾經做出的決定懊惱不已;也可能,你只是輕輕報以一微笑,希望用剩余的生命來彌補失去的快樂時光。但它們早已悄然離去,路上只剩下你婆娑的背影。

  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和著同樣的節拍順流而下,我們人生存在的價值只有用錢財才能衡量,這不能不叫人心酸。我們失去了自己,我們迷失了本性,我們就這樣在黑暗當中度過了一生。是時候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了。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要成功,不管用什麼方式!用俗語來說就是:管它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和不管用搶還是用偷,能有錢就是本事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嗎?以前,社會風氣良好、官潔民淳,人們都可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而現在民風日下,走在街上,自己的錢包就莫名其妙的沒了;晚上也不敢再出門了。這樣的社會叫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惶恐和不安中,怎麼能快樂?這樣一種生活環境無異于“地獄”,令你恐懼,令你的神情不甯。

  大環境使然,讓我們連走路都是在跑,我們的眼神永遠都在遊離不定。爲了升學我們徹夜苦讀,爲了工作的業績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身體是每況愈下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最重要的是健康。等到我們有了一定的經曆和體會,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活得心安最重要。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給別人自己真摯的愛,人生才有意義。

  皈依了的弟子,總是會發四個宏誓願,那就是: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芸芸衆生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我們伸出慈愛的雙手把他們拉上岸來。在煩惱和汙濁侵擾著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沈迷,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間中無法自拔,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心清淨無礙。所以我們要學習、要提升、要改變,我們要具備無窮的能量讓自己堅強,這樣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別人。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的願望,這是我們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人生的價值。

  我在自己的車上貼上了一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我始終覺得,當我們的人生和價值觀裏充滿大悲、大願、大慈精神的時候,一切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變。

  當我們的眼睛裏只有自己的小家,我們的腦子裏只有自身的感受,我們的人生只有自己的得失時,我們的人生將是何等的狹小。此等人生,只有自己無限的欲望,自然也就有無窮的局限。禅修中,我們坐禅就是要把自己的局限和狹小思維方式解除,讓自己能更開闊,就像古時候那些賢良的君主和大臣都有“以天下之憂爲憂,以天下之樂爲樂”的思想一樣,菩薩的思想也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就是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同體之感具備了的人,如何忍心去屠宰生靈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看到一個陌生人躺在病榻上痛苦呻吟,我們也會感同身受,這就是無緣大慈。我們的禅修,就是要培養自己這樣一種德行和良知。佛教的思想從來都不悲觀、不消極,只是因爲它的博大和深切,所以跟人們産生距離。而當你有緣靠近它時,你又能深刻體會到它近在咫尺的愛。

  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那我們又何必苦惱和不安呢?當我們絞盡腦汁去爭去奪的時候,我們的心門就已經關上了,這樣的我們已經受到了生活的局限,所有本該産生的快樂就離你遠去了。而當你領悟到這一層並且做出適當的改變後,潛藏在你身上的能量就得以釋放了。什麼都不能困惑你,你將不會因爲一個員工的突然離開而介懷,不會因爲自己的事業受挫而失去進去的決心,不會因爲自己的另一半的離開而痛苦不堪,不會因爲父母的離世而久靡不振。

  時下很多的年輕人,看到自己的戀人與自己分手後投入他人的懷抱時就覺得人生一片漆黑,甚至想去自殺。在這樣的感情中局限起來,解脫不出來也就表示他的心不夠寬廣,對人生的認識還不夠深遠。禅修就是要你不斷的蛻變,認識正確的你,離開狹小的你,進而拓寬你的人生境界。學佛就是讓你更好的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和無常。萬物都在變化、無常、流動和生滅,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宇宙中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感情會變、人與人的關系會變、事業會變,一切一切都在無常中生滅、存在、成長。

  細細想來,現在身邊的朋友還有多少是兒時的玩伴呢?曾經經曆的成功還在不在呢?從前認爲會一生相守的人是不是還在你身邊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現在爲什麼還要執著自己的事業、人際和愛情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切都會消失殆盡。如果你還是要執著于它們,那麼等到它們全都不在的時候,你准備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呢?現在的我們把每件事都看得太重了,以至于我們在執著、痛苦與不安中糾纏著。

  你試想一下,就在此刻,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突然間從你的生命中消失了,你能承受嗎?也許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會漸行漸遠。誰都免不了衰老和死亡,那時過往的一切記憶也都隨風飄散了,也許那時的我們才懂得無謂再執著了。所以我贊成人們到養老院去走走,到墓地去看看,或者到殡儀館去感受一下,這樣我們就會有平時得不到的覺醒,也就不會錢財的得失、感情的驟變、事業的打擊而萎靡不振。這樣也有助于讓我們更正確的認識人生和面對人生。

  人與人的交往是由于彼此身上有相互吸引的東西。如果你要和一個人長相厮守,就要不斷地在自己身上創造出更多他想要的東西。當你創造出許許多多和他相同理念和特點的時候,對方就沒法離開你了。

  可是如果你非得這樣把自己和他綁在一起,那麼這樣就太痛苦了。因爲你得不斷的改變自己、創造自己,最後,你可能已經不是你了。所以當緣分不再了的時候,你也不要去執著,該離去的就讓他走吧;當緣分具足的時候,他一定會在你身邊,你也不要去排斥。曾經有很多母親來跟我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好好念書,讓她很痛苦。我就跟她說,孩子不願意就不要強求,沒考上大學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以讓他現在去社會曆練幾年,等哪天他想讀了再讓他去讀吧。當然,這其中你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讓他有所改變,但也不要執著于這樣的情況,因爲這種改變也是需要一種緣去創造的。

  要讓自己更理智地生存與世間,就不要被這個世間的價值觀牽著你走。不要認爲只有擁有充足的金錢就是成功,也不要認爲坐上某一高位就是成功,因爲這世間的名和利,對一個能透視人生和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的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一旦你覺得名和利就是衡量你生命的標准了,你就不會快樂,你只能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成了它們的奴隸。因爲我們寄希望于這些變化無常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有…

《決定的那個人,是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禅與現代生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