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痛苦。財、色、名、食、睡會左右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所以我常覺得,做人常常跳出來,跳出來才能看清自己在做什麼,才能觀察到自己在想什麼。
每一個人都會經曆“生、住、意、滅——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至衰老到最後的死亡”的過程,都逃不開“成、住、壞、空”。事物都由因緣相聚而存在,最後由變異到消失,就是所謂的“成、住、壞、空”。
其實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這個道理。色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地板、椅子、房子、山河大地……人會變化,房子會變異,山河大地也會變異,任何東西都是如此。當我們執著于它們,認爲它們不變的時候,我們痛苦就來了。一樣東西很漂亮,你非常喜歡,就希望它永遠在你身邊,並且天天摸著它,天天保護著它。可突然哪一天它被人偷走了,或者是被毀壞掉了的時候,你就會很痛苦。在發生這種情況時,你要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它還是會壞掉的,何必固執地希望它一成不變呢?這樣正確的認識後,以後不論它在你面前以何種狀態出現,你都能坦然去面對了。很多女孩子希望自己永遠青春,永遠美麗,皮膚永遠有光澤,而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她們不快樂了,這些不快樂就是建立在錯誤認識的基礎上。所以,理解和掌握“緣起性空”和“色即是空”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在自己這方面找原因、找答案也許更有效。一個公司要想讓自己的員工一直爲自己賣力的打拼並且不出異心,就要創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當你把他們需要的工資、需要的展現自身的機會,需要的實現自己的價值、還需要的和睦的環境都給了他們的時候,就算你趕他走,他也不會走了。家庭也是如此,當一個家走到崩潰的邊緣的時候,很多人只會認爲這是社會和他人的原因,很少考慮自己的問題。也許,當你停止抱怨外部環境,而來省視自身時,你的家庭會破鏡重圓。所以我們應該不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
禅修就要求我們把心靜下來,去專注于我們所做的事。
當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如果你用的是專注的心來交流,人家就會感覺到你的真誠、你的友善和你的付出,這無疑對你的工作是很有利的。而如果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眼睛遊離、飄遊不定,根本是心不在焉,這樣一種交談就沒有什麼進行下去的必要。克林頓最大的成功在于當他和別人談話時,他會專注于你。而當談話結束時,他就馬上投入別的事情。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魅力。這種狀態我們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就習得,我們需要禅修來將它穩固下來。
禅修可以讓我們的心冷靜下來,使我們能夠觀人于微。別人的舉止、別人的言談、別人的心念,我們都可以捕捉到。這樣我們就可以感受事物的變化,從而發現事物的走向。這都需要我們把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用心地做好。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它發展到末端的狀態了,只有在事物還沒有展現出來,而我們又察覺出它未來的走向時,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該怎麼走。這個世間上真正的風雲人物,都有捕捉事物潛在狀態的意識和能力。你沒能捕捉到這一點,你的人生就是被動的人生。相反,你捕捉到了,你就是引領社會的帶頭人。那麼,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它就是從禅修中得來的。當我們心浮氣躁的時候,外在的東西你都看不到,更何況是潛在的東西。禅修就是幫助我們把心沈澱下來、沈澱下來,再沈澱下來。它教我我們不要靠眼睛、耳朵、身體去感知事物,而是用心。六根所受的東西未必真實,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心去感悟。就像用自己的心和靈感悟到人生的藝術家那樣,世人會永遠記住他們留下來的作品,而那是任何別的人無法模仿和替代的。
在理想的人生狀態裏,我們一定要通過禅修去展現自己內在的東西,把自己的內心培養至豐足的狀態。我們內在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是不需要外界的評價的,它是什麼就是什麼。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佛教裏面很多人對你的一些做法很質疑,跑到酒店去包了一個會議室,給人家講佛法。”首先,很感激這位朋友關心我。不過,就我本人來說我覺得無關緊要。我自己認爲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別人怎麼評論都沒什麼關系。被譽爲開創新時代佛教的宗師——太虛法師,他在世的時候被人家叫做“邪魔外道”,去別的寺院挂單,別人都會把他趕出去。他卻滿不在乎,自己悠哉遊哉。現在社會所倡導的佛教思想,就是由太虛法師流傳下來的“人間佛教”。他認爲佛教不是追求形而上的東西,應該在現實裏面去找到真實的自己。拓寬自己,而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愉快、更清靜、更和諧,就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髓。如果說太虛法師因爲其他人的排斥和辱罵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相信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找到人間佛教這個正確的方向了。所以說當自己認定了就勇敢地去做,不要去在乎別人的評判。正如《秘密》中提到的思想,當我們認定了自己的方向,認定了自己的人生,認定了自己的價值的時候,就要不怕苦難的走下去。最後,你的願望就會在你身上得以實現。
很多人在修行的時候,不知道要念哪一個佛號。身邊有人叫他念“阿彌陀佛”,有人叫他念“觀音菩薩”,有人叫他念“地藏王菩薩”,最後他也不知道該念哪個佛號了。其實,不管念哪個佛號都可以,重要的是你保持一個清淨的心從始至終地念下去,這樣你才能得到解脫,往生西方。這個道理對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就像你想學一樣東西,有人說遊泳好,有人會說畫畫好,還有人會對你說羽毛球好,最後你覺得什麼都好,都去嘗試,可到最後卻一事無成。而如果你開始就選定好一項而專攻的話,沒准你就能得到一番成就。
這個世間的花有千千萬萬種,不是只有玫瑰花的那種美麗和妖豔才是花朵成功綻放的標准。每個人的人生價值是靠自己去感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你可以有多種選擇,可是當你選定了某個職業後,前路不管是什麼在等著你,你都應該勇往直前。有句話不是說: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累,就是爬,也要爬到終點。每個人都應該以這樣一種氣魄和決心走下去。禅修可以使我們身心甯靜下來,來更正確地去選擇和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從內心裏去覺察和反思。不要被別人所左右,也不要受自己的情緒所幹擾。
我們的人生有兩種選擇,天使和魔鬼。當你的身心裝載著魔鬼的時候,天使的身影就無法在你身上逗留。我們被世間的種種染汙包圍,被名和利所占據,爲世間的醜惡何黑暗侵蝕。這個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深淵、迷茫,最後展現出來的自己,連你自己都不認識了。清靜、光明、善良、真誠與你無緣,你的人生就像在地獄中受著煎熬。我們不能允許這樣的狀態存在于自己的人生中,所以要通過禅修來改變。從自身中改變,從內在中改變,從行爲中改變,從言語中改變,從我們的行、住、坐、臥中的點點滴滴改變。從現在開始起,你的舉止、言談、神情、思想都要做出改變。不要想著明天再改,也不要等到下個月再開始改,也不要認爲老了就可以改變,永遠不要等!所以從現在起,讓天使住進你的心中。這個世間沒有救世主,佛陀也早就告訴過你,他不會把你從地獄拉到天堂去,也不會從天堂把你懲罰到地獄去,能改變自己的是我們自己。想清楚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從現在開始就去定位自己。沒有誰會改變你,一切都源于你自己。佛學的思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真理,當我們要改變的時候,就要從自己的念頭開始。
想得到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就要先把自己的心打開。我們的心僅有一個水杯大的時候,一粒灰塵掉進去都會掀起叁千浪,一點點事都會讓你歇斯底裏、讓你的世界一片漆黑。可當我們的心像天空一樣寬闊的時候,任何事物都無法將你左右。世事就是這樣,我們要認識清楚。記得星雲法師的開示錄教導我們:不要追求無謂的利益,不要追求無謂的財,不要追求無謂的色。因爲當我們的內心被財、色、迷、食所困住的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就都是自私自利的、黑暗和汙濁的。所與我們要常常進行自我反思,使自己遇上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的思考,使自己的行爲舉止令人信服,從而達到自己內心的安甯。
什麼是修行?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的自我改變、不斷的自我提升、不斷的從內在裏面去自我升華,這就是修行。
接下來,講講“七覺知”在禅修當中的重要性。
第一,擇法覺知。每個人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走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給人生定位的選擇,也可能那是對自己興趣和愛好的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呢?當你站在人生岔路口,你應該用自己內心的覺知去選擇。比如說有人叫你修淨土法門,有人叫你修禅宗法門,這時就要視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的條件而定了。有人問我,他現在要去創業,該如何選擇。這個時候我就會讓他估量一下自己的資金和項目。目前有多少資金,有什麼樣的項目,這些項目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都羅列出來進行分析。然後再進行逐個的淘汰,最後選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和最有可能做成的那個,這就是一種選擇。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要有澤法。如果沒有擇法,你就會不知道如何去定位。在你面前的東西太多,使你迷茫了,總想抓住很多,可是到最後什麼也抓不著。選擇,特別是最初的那個選擇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爲當你選擇好,你就要堅持走下去。或者成功,或者失敗;要麼你的理想得以實現,要麼你承受失意和打擊。所以說“擇法”對我們來說實在很重要。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必須理智和謹慎地選擇,覺察到事物潛在的可能性後再去抉擇它。就像我初來香海禅寺一樣,從選擇來這的那一刻開始,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而後來的第二步、第叁步、第四第五步……我都知道該怎麼走。也就是說,當我來這裏時我就想好後面的步驟了。如果說我當時沒有想好這以後的發展,相…
《決定的那個人,是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