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開闊的心經營事業,用簡單的思維生活
這個逢八會我一直沒來參加,今天是第一次。我最近在外面上課,想到幾個問題,就是作爲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應該注意哪些東西?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都做得很好了。我就從我個人的角度,把一些思想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不管對和不對請大家指教。
第一個,一定要心量開闊。一個人如果思想或格局很小的時候,他很難成就一個大業。你只看著眼前的一畝叁分地,你只看著自己的利益和得失,或者說你只看到自己的收入和付出,那說明你的格局很小;格局小,你的視野就小;你的視野小,你關注的面積就小;關注的面積小,稍微有一點變動,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你不堪承受。或者說你對企業的願景規劃,你對人生的定位和思考,就沒辦法站在時代的潮流,或者站在世界的大方向去考慮。
我們經常講,如果你不能站在世界的角度,你就沒辦法看到中國的高度,沒辦法站在中國的角度,你就很難看到浙江的高度,沒有站在浙江的高度,你就看不全嘉興。因爲現在整個經濟的潮流是環環相扣的。你看美國一個銀行倒閉,直接會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這裏面是什麼?信息,關聯性。每一個行業都是互相關聯的,這就是佛教裏面所講的“因緣所生法”,每一個事物的生起必然牽動著其它事物的發展。一只蝴蝶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多扇兩下翅膀,都會引起整個世界的風暴。一個動物的消逝,一個物種的大量繁殖,都會影響到整個食物鏈。
特別是我們作爲企業的掌舵者,或者企業的高管和顧問,你一定要用這樣一種格局去看待問題。我們不要認爲今天大豆漲價了,跟我沒關系,營業欠收了跟我沒關系,都有關系的。所以我們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看待每一個事物的發展。從那種發展中你就能想到我們在這個行業裏面會受到哪些牽連。有沒有收入直接就影響到了他今天買不買衣服,他不買衣服我們産品的銷售就會受限製。所以各個方面你都能從層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你就發現,永遠能找到自己的方位。所以我們作爲一個企業的掌舵者,應該有這樣一種高度和認識,應該用這樣的一種寬廣的格局去看待問題。
這種寬廣還來自于對人的包容。我們不要說這個人今天在我面前出言不遜,我就要想盡辦法把他擠掉。那說明這個老板的格局小,格局小就容不下別人有不同的意見,那你只能把自己當作上帝,或者說我是帝王,你們都要聽我的。你稍微不聽我的,我就要想盡方法讓你在我面前消失掉。你們有沒有發現一點?往往一個能成就大業的人,他底下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甚至在他面前罵他,他都能忍受下來,這種人他的格局很寬廣,我們所說的像大海和星空一樣的無比開闊,可以讓他底下所有的東西在他這裏任意生長和自生自滅。
從中國曆史當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往往一個很興盛的朝代,這個皇帝的格局都很寬,在他底下什麼人都有。有奸臣、有忠臣,有武士,也有奇人異士,各種各樣的人都能找到他的位置,都能爲這個社會服務。那就要求這個帝王要有非常開闊的格局。只要他的能力能爲這個社會服務,不管他對我出言不遜也好,甚至在背後說我壞話也好,我都不會在意。
我看過貞觀唐太宗,裏面講到,當時因爲欠收入,有很多饑民跑到長安來討飯吃。謀反的人就冒充饑民,有兩千多個伏兵埋伏在饑民裏面。最後唐太宗叫那些大臣用了一個計謀,把這些人真正的饑民全部疏理到城外去。他是怎麼疏理的?一路上放上食物,靠近城門10米遠的地方,那個粥稀得裏面的米粒都可以看得見,20米的地方稍微稠一點,到了200米遠的地方都是飯。所以那些饑民爲了能吃到飯就都跑到最遠的地方去了,這時發現還有一些乞丐在城裏面走動,那這些肯定就是伏兵。唐太宗不想用軍隊去製服他們,而是去說服他們的頭領,結果頭領身邊的助手拔起刀就往唐太宗身上捅過去,捅了一刀鮮血直流。當時唐太宗的幾個守衛跳起來就想拔刀把他殺掉。但唐太宗用手捂住這個地方,他說冤冤相報何時了。那個頭領就這樣被他折服了,從那以後一直成爲唐太宗身邊最得力的護衛。後來唐太宗在人生當中有幾次受到生命威脅的時候,都是這個人第一個跳出來保衛他。你說一個人拿著刀子要把你捅死,他還能把他收服下來成爲忠實的護衛。這是什麼境界,這是什麼人格,這是什麼樣的一種高度,才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我覺得作爲一個老板,你真的是要培養成這樣的一種境界去看待問題,那真的你碰到的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同時,一個企業的領頭人,他的人格,文化修養,他認識事物的高度會形成企業的一種氛圍,那種氛圍好就會吸引很多人才到你這邊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的軟實力文化。這種文化不是說你出幾個板報,做幾個講壇就能形成的。這是一個老板十年乃至二十年當中形成的做事的風格、理念,通過長時間的積澱,通過大家努力形成的那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企業的文化,就是企業的凝聚力,就是企業在外面的口碑。
所以我覺得作爲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應該要有高瞻遠矚的境界,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永遠能站在事物發展的前潮去看待問題。而且事物都不斷在變化,你的認識可能今天是最前衛的,但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了,但沒關系,只要你永遠在學習,你的高度可能別人永遠沒辦法跨越。當然,這種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靠你長時間堅持的思想、做事風格所形成。
作爲一個企業的掌舵人,我曾經看到有本書裏面講到一個皇帝,皇帝跟大臣在開會,所有的人討論所得出來的結論都沒有超過那個皇帝。會開完以後,皇帝回去唉聲歎氣的。他的謀士就問他,陛下,今天的會開得很好啊,你怎麼唉聲歎氣的。皇帝說,我們朝裏面這麼多有能力的人,竟然沒有一個人的能力、見識、思想能超過我。不能超越就沒辦法給我指點,那就會有問題,因爲我的思想,見識並不是最高遠的。你看看這是怎樣的一種心量和格局?他希望他身邊的人都比他好,他希望他身邊的人提出建議都能超越他。所以他這樣的一種境界和心量,真的就是爲了讓事情達到某一種高度,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跟他站在一起去完成一種人生使命。這種使命不是說我賺多少錢來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完成人生的一個願景,去完成人生一個很大的格局,或者說我們爲帶領一個行業走向更輝煌境界而奮鬥。這樣一種境界的達成,就需要有很寬闊的格局去看待問題。
我們經常講,一個不能自我反思、自我淘汰的人,他就很難達到一種高度。所以我覺得作爲一個企業家,培養一種開闊的胸襟,培養一種高遠的認識是極爲重要的。你如果沒有養成這樣的一種境界,你就會受到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所左右。你的眼睛永遠看著我這個月收入多少,我今年的業績如何,這個工人聽不聽我的話,某某人有多少錢我沒收回來,永遠只關注在眼前的很小的事情上去做文章。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只有那麼一點,你關注在這邊多了,那邊肯定就少了,你關注在小方面事情的時候,大方面你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所以這裏面時間的選擇,人際關系的運籌,你的關注點在哪裏很重要。
做一個企業你要學會一點,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一起跟我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來完成事情。有這個思想的時候你要明白一點,我要讓他們來一起幫我分擔,同時我所得的利潤也要以相同的匹配回饋到他們身上。他們覺得我在這個企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跟我息息相關,企業利潤高了我的工資就高,我的待遇高,和我的付出是匹配的。我們經常講到,我們浙江的民營企業碰到最大的瓶頸,就是因爲我們原來一直是家族飯,外甥、姨夫、兄弟,所有的企業裏面都是家族性的人物,我們一定要打破這樣的一種局限。甚至我們可以把家族的人養著,但同時也要引進更有能力的人加入到團隊裏面來,讓他們跟我們一起榮辱與共。如果你只不過想著我今年能做幾件衣服,我年底能拿到多少錢,那這只是一種商人的行爲。商人行爲是什麼?就是只想著我今天投入多少,我年底要回收多少,然後把這些錢拿來買房子、買車,讓自己生活過得好就行。明年再做明年的事情,從來不會想著更長遠的方向和目標的時候,那這種企業做不長久,只是看到這個項目有錢賺我就去投一把,明天那個項目有錢賺我又去投一把,只關注朝夕問題,那永遠在這樣一種局限裏面走不出來。
所以要成爲一個格局很大的人,他的思想一定要很高遠、很寬大,然後從事物最基本的存在規律裏面去找尋那個東西。找尋它爲什麼會這樣存在,爲什麼不會那樣存在的一種規律。所以我經常跟他們講,做一件什麼事情,你一定要明白一種思維方式,我要得到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一個果。就好像說明年我要得到一片西瓜,那你現在就要從得到西瓜這樣的一個結局去決定我現在的安排。得到這一片西瓜這是一個果,我現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一個因。那我就要買西瓜的種子,要把這塊田處理好,要雇多少工人來種這片地,要准備多少錢去買肥料,所有這些都完成,這個西瓜就是你的了。所以我們要從果的角度去決定現在要種什麼因,所有的努力都要圍繞這個果,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
比方說我要身體健康,那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想的是不是跟所謂的身體健康一致呢?如果不一致那你就要警覺了,可能你現在黑白顛倒,暴飲暴食,不醉不回家,每天都超出自己的身體負荷去做事情,那你現在的這種行爲跟你未來的健康一點都不相吻合,不是在一個頻道上,那你以後的健康不可能得到。
如果現在我們所想的每一件事情,所做的每一種行爲,所體現的每一種狀態,跟我期待的那個結果不一樣,那不一樣我們就得不到那個果。佛教的思想裏關于這方面講得很簡單,就說你種什麼因,接下來就會得什麼果。你期待那個果,你現在就要種那個因,這是一種必然的因果規律…
《用開闊的心經營事業,用簡單的思維生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