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用开阔的心经营事业,用简单的思维生活

  用开阔的心经营事业,用简单的思维生活

  这个逢八会我一直没来参加,今天是第一次。我最近在外面上课,想到几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注意哪些东西?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都做得很好了。我就从我个人的角度,把一些思想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不管对和不对请大家指教。

  第一个,一定要心量开阔。一个人如果思想或格局很小的时候,他很难成就一个大业。你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你只看着自己的利益和得失,或者说你只看到自己的收入和付出,那说明你的格局很小;格局小,你的视野就小;你的视野小,你关注的面积就小;关注的面积小,稍微有一点变动,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你不堪承受。或者说你对企业的愿景规划,你对人生的定位和思考,就没办法站在时代的潮流,或者站在世界的大方向去考虑。

  我们经常讲,如果你不能站在世界的角度,你就没办法看到中国的高度,没办法站在中国的角度,你就很难看到浙江的高度,没有站在浙江的高度,你就看不全嘉兴。因为现在整个经济的潮流是环环相扣的。你看美国一个银行倒闭,直接会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这里面是什么?信息,关联性。每一个行业都是互相关联的,这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每一个事物的生起必然牵动着其它事物的发展。一只蝴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多扇两下翅膀,都会引起整个世界的风暴。一个动物的消逝,一个物种的大量繁殖,都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

  特别是我们作为企业的掌舵者,或者企业的高管和顾问,你一定要用这样一种格局去看待问题。我们不要认为今天大豆涨价了,跟我没关系,营业欠收了跟我没关系,都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看待每一个事物的发展。从那种发展中你就能想到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会受到哪些牵连。有没有收入直接就影响到了他今天买不买衣服,他不买衣服我们产品的销售就会受限制。所以各个方面你都能从层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就发现,永远能找到自己的方位。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应该有这样一种高度和认识,应该用这样的一种宽广的格局去看待问题。

  这种宽广还来自于对人的包容。我们不要说这个人今天在我面前出言不逊,我就要想尽办法把他挤掉。那说明这个老板的格局小,格局小就容不下别人有不同的意见,那你只能把自己当作上帝,或者说我是帝王,你们都要听我的。你稍微不听我的,我就要想尽方法让你在我面前消失掉。你们有没有发现一点?往往一个能成就大业的人,他底下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甚至在他面前骂他,他都能忍受下来,这种人他的格局很宽广,我们所说的像大海和星空一样的无比开阔,可以让他底下所有的东西在他这里任意生长和自生自灭。

  从中国历史当中,大家有没有发现?往往一个很兴盛的朝代,这个皇帝的格局都很宽,在他底下什么人都有。有奸臣、有忠臣,有武士,也有奇人异士,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找到他的位置,都能为这个社会服务。那就要求这个帝王要有非常开阔的格局。只要他的能力能为这个社会服务,不管他对我出言不逊也好,甚至在背后说我坏话也好,我都不会在意。

  我看过贞观唐太宗,里面讲到,当时因为欠收入,有很多饥民跑到长安来讨饭吃。谋反的人就冒充饥民,有两千多个伏兵埋伏在饥民里面。最后唐太宗叫那些大臣用了一个计谋,把这些人真正的饥民全部疏理到城外去。他是怎么疏理的?一路上放上食物,靠近城门10米远的地方,那个粥稀得里面的米粒都可以看得见,20米的地方稍微稠一点,到了200米远的地方都是饭。所以那些饥民为了能吃到饭就都跑到最远的地方去了,这时发现还有一些乞丐在城里面走动,那这些肯定就是伏兵。唐太宗不想用军队去制服他们,而是去说服他们的头领,结果头领身边的助手拔起刀就往唐太宗身上捅过去,捅了一刀鲜血直流。当时唐太宗的几个守卫跳起来就想拔刀把他杀掉。但唐太宗用手捂住这个地方,他说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个头领就这样被他折服了,从那以后一直成为唐太宗身边最得力的护卫。后来唐太宗在人生当中有几次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都是这个人第一个跳出来保卫他。你说一个人拿着刀子要把你捅死,他还能把他收服下来成为忠实的护卫。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什么人格,这是什么样的一种高度,才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你真的是要培养成这样的一种境界去看待问题,那真的你碰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一个企业的领头人,他的人格,文化修养,他认识事物的高度会形成企业的一种氛围,那种氛围好就会吸引很多人才到你这边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软实力文化。这种文化不是说你出几个板报,做几个讲坛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老板十年乃至二十年当中形成的做事的风格、理念,通过长时间的积淀,通过大家努力形成的那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就是企业在外面的口碑。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永远能站在事物发展的前潮去看待问题。而且事物都不断在变化,你的认识可能今天是最前卫的,但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了,但没关系,只要你永远在学习,你的高度可能别人永远没办法跨越。当然,这种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靠你长时间坚持的思想、做事风格所形成。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我曾经看到有本书里面讲到一个皇帝,皇帝跟大臣在开会,所有的人讨论所得出来的结论都没有超过那个皇帝。会开完以后,皇帝回去唉声叹气的。他的谋士就问他,陛下,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啊,你怎么唉声叹气的。皇帝说,我们朝里面这么多有能力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的能力、见识、思想能超过我。不能超越就没办法给我指点,那就会有问题,因为我的思想,见识并不是最高远的。你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量和格局?他希望他身边的人都比他好,他希望他身边的人提出建议都能超越他。所以他这样的一种境界和心量,真的就是为了让事情达到某一种高度,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跟他站在一起去完成一种人生使命。这种使命不是说我赚多少钱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完成人生的一个愿景,去完成人生一个很大的格局,或者说我们为带领一个行业走向更辉煌境界而奋斗。这样一种境界的达成,就需要有很宽阔的格局去看待问题。

  我们经常讲,一个不能自我反思、自我淘汰的人,他就很难达到一种高度。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培养一种开阔的胸襟,培养一种高远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你如果没有养成这样的一种境界,你就会受到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左右。你的眼睛永远看着我这个月收入多少,我今年的业绩如何,这个工人听不听我的话,某某人有多少钱我没收回来,永远只关注在眼前的很小的事情上去做文章。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只有那么一点,你关注在这边多了,那边肯定就少了,你关注在小方面事情的时候,大方面你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这里面时间的选择,人际关系的运筹,你的关注点在哪里很重要。

  做一个企业你要学会一点,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一起跟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完成事情。有这个思想的时候你要明白一点,我要让他们来一起帮我分担,同时我所得的利润也要以相同的匹配回馈到他们身上。他们觉得我在这个企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跟我息息相关,企业利润高了我的工资就高,我的待遇高,和我的付出是匹配的。我们经常讲到,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碰到最大的瓶颈,就是因为我们原来一直是家族饭,外甥、姨夫、兄弟,所有的企业里面都是家族性的人物,我们一定要打破这样的一种局限。甚至我们可以把家族的人养着,但同时也要引进更有能力的人加入到团队里面来,让他们跟我们一起荣辱与共。如果你只不过想着我今年能做几件衣服,我年底能拿到多少钱,那这只是一种商人的行为。商人行为是什么?就是只想着我今天投入多少,我年底要回收多少,然后把这些钱拿来买房子、买车,让自己生活过得好就行。明年再做明年的事情,从来不会想着更长远的方向和目标的时候,那这种企业做不长久,只是看到这个项目有钱赚我就去投一把,明天那个项目有钱赚我又去投一把,只关注朝夕问题,那永远在这样一种局限里面走不出来。

  所以要成为一个格局很大的人,他的思想一定要很高远、很宽大,然后从事物最基本的存在规律里面去找寻那个东西。找寻它为什么会这样存在,为什么不会那样存在的一种规律。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讲,做一件什么事情,你一定要明白一种思维方式,我要得到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一个果。就好像说明年我要得到一片西瓜,那你现在就要从得到西瓜这样的一个结局去决定我现在的安排。得到这一片西瓜这是一个果,我现在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一个因。那我就要买西瓜的种子,要把这块田处理好,要雇多少工人来种这片地,要准备多少钱去买肥料,所有这些都完成,这个西瓜就是你的了。所以我们要从果的角度去决定现在要种什么因,所有的努力都要围绕这个果,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方说我要身体健康,那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想的是不是跟所谓的身体健康一致呢?如果不一致那你就要警觉了,可能你现在黑白颠倒,暴饮暴食,不醉不回家,每天都超出自己的身体负荷去做事情,那你现在的这种行为跟你未来的健康一点都不相吻合,不是在一个频道上,那你以后的健康不可能得到。

  如果现在我们所想的每一件事情,所做的每一种行为,所体现的每一种状态,跟我期待的那个结果不一样,那不一样我们就得不到那个果。佛教的思想里关于这方面讲得很简单,就说你种什么因,接下来就会得什么果。你期待那个果,你现在就要种那个因,这是一种必然的因果规律…

《用开阔的心经营事业,用简单的思维生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