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上一節課照明法師給大家講了一些禅修的基本理論。實際上最終的目的就要求我們修行,修行就是要改變、提升、進化。我們原來看待問題的方法讓我們困擾在局限裏面走不出來,或者說我們原來的思維方式讓我們碰到很多困擾。修行就是改變一種思維方式,改變一種活法,改變一種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當你的思維角度改變了,或者說做事情的方式改變了,或者說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改變了,那你碰到的所有問題自然而然都能迎刃而解。
修行,就是不斷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爲、做法等等,每天不斷審查自己。我前幾天在南京的時候,市政府工作人員給我打了個電話,他說明天要開會了,有什麼什麼重要的事情,你要回來。我說真的不好意思,因爲沒有提早告訴我,我不知道臨時有會議,我就不能回來了。他說你們寺院最近有些事情,你一定要回來,你今天沒辦法回來,哪天你一回來就到我辦公室來,我有事情要囑咐你。他的態度很不友好,當時我心裏就一懵,怎麼用這樣一種使喚和指使的口氣。好像我就是他手下的一個卒子一樣的。但我還是很和氣地跟他講我回來一定會過來。我昨天回來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就過去了。我是上午給他打電話,沒人接。下午我上去了,到他門口沒人,門關著。我又給他打電話,他說我現在在外面有什麼事情,你星期一再過來。還是那個態度。
後來我就告訴自己,這件事情過程我已經走過了,我對你的尊重也已經達到了。一路上回來我就在那想,爲什麼對他這樣的一種指使我內心當中會産生不平?如果我是一個默默無聞,很一般的小師父的時候,領導對我這樣的一種使喚,可能我心裏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就無所謂。所以我發現我自己確實有問題。因爲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裏面,人家多少人多少次想邀請我,我都沒空。我到外面講課,幾百號、甚至幾千號人站起來給你鼓掌,很尊重你。可能那樣的一種氛圍把你襯托到一定高度之後,你自己有時就不容易把心放下來了。
所以我就想我自己有問題,我內心的狀態跟他指使的行爲有很大的落差,所以我感覺到不平衡。當我感覺到不平衡,得不到尊重的時候,我內心當中就不斷在抵觸。這樣讓我自己從內在裏面好好去反思,爲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抵觸情緒?爲什麼我的內心會有那樣的波動?
我覺得第一個要反省,要審查,要自我檢討的不是對方,恰恰是我自己。因爲別人能讓你産生糾結的時候,那說明你自己的內心有問題,就是因爲你內心當中有那樣的一種煩惱和糾結在,他才能促使你有這樣的一種波動。如果我的內心像空氣一樣,如果我的內心像大海當中的一艘空船一樣,如果我的內心當中是一個完全沒有形象的空間和世界的時候,我想任何人都沒辦法讓我産生波動,任何人都不會讓我糾結。
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過程?有沒有時刻在自我反思的過程裏面不斷去清理自己內心的問題?修行對于我們來講,每時每刻都會存在。當你生活當中碰到很多問題的時候,你如果能時刻保持一個清淨,或者說清涼,或者說空靈這樣的一種內心世界,就會發現我們所碰到的一切問題都會不存在,都不會留下痕迹,都不會障礙自己。反過來講,如果你的內心不清淨、不清涼、不空靈,帶著很多很多自己所固有的某一種觀點、狀態的時候,那你就是一個個體。當你是一個個體,別人那個個體跟你不相吻合時,你就會産生抵觸。當別人那個個體跟你吻合時,就覺得這個是我的知音,是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講到的緣、投機、氣味相投、知己,實際上從某個角度來講,就是因爲你有你的角色、觀點,你有那種固定的自我設定。所以你就不斷的在各種各樣的人群當中進行分別,然後把跟你相同頻道的人視爲知己,跟我不同頻道的人,就把他視爲異類進行排斥,甚至劃開界限,不想跟他接觸。
我們生活當中所碰到的各種問題,就是因這樣的一個狀態而存在。我經常都會不斷向自己內在去找問題,我們平常的想法都會覺得這是別人的問題,這是他修養不夠,不斷把問題抛給別人,而不會把問題抓回來反省自己。當我們不能反省自己的時候,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反之,你就發現你所碰到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
昨天有兩個老板來找我,其中有一個是設計師,他的設計做得很好。從身無分文,現在到在杭州有房子、有車子、有公司,而且影響很大,甚至新聞報紙經常報道他的設計作品。但是他的妻子逼他,你的房子給我,公司給我,錢財給我,你的什麼什麼給我,然後逼他在上面簽字。他有一次喝醉酒之後打了他太太,然後被警察抓去,最後他爲了撫平這件事情,只能在他太太所寫的上面簽字。現在他太太動不動就拿這張紙來威脅他,所以他一想起來就很郁悶。他說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就變成跟10年前一樣了,一無所有,睡閣樓,每天擠公交車,一天到晚就跟個窮小子一樣,什麼東西都要從頭再來。所以他一肚子怨氣,一肚子不平衡,覺得都是他太太做各種各樣的套子讓他套進去。
後來我就跟他講,我說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男人是天,《易經》裏面講“乾坤”,乾坤就是代表著天。天是什麼呢?天是包容萬物,是高高在上,天是地的依靠、地的仰望、地的敬仰,是這樣的一個角色。我說女孩子有一點情緒、有一點想法跟你斤斤計較的時候,你也一樣的跟她斤斤計較,那你就變成了一個女人。然後我跟他講,女人是代表著地,也代表著一種包容,但她這種包容跟你的天是不一樣的。她是地,地是永遠仰望著天,所以說天對地要永遠進行包容,地對天就要有一個敬。所以我們說男人對女人應該要“寵”,女人對男人應該要“敬”。你們知道嗎?夫妻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很多時候就是角色顛倒,天地顛倒。女人希望男人對她敬,男人希望女人對他寵的時候,那就是天地顛倒。所以我們把自己的角色位置找到了之後,你就發現生活真的很美滿、很和諧,彼此之間能得到互敬和友愛。如果我們沒有理解到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東西,總覺得女人我認爲我就是天,指手劃腳,呼風喚雨,你就應該在家裏帶孩子,洗衣服,拖地板,就得幹嘛幹嘛,什麼都是你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那就反了。
我跟這個老板講,我說一個女人、一個姑娘,當她把愛情給了你,當她願意嫁給你,當她嫁給你之後還願意爲你生孩子的時候,她實際上把她生命所有的東西都給了你,你如果再跟她去斤斤計較這個那個的時候,我說那你就不是男人。他講他妻子怎麼怎麼不好,見到他就跟他吵架,把盤子摔過來,有時候把他的手指咬得快要斷了,甚至他在公司裏,她就打電話給他說,你要不把錢給我,我就把孩子從八樓扔下去。帶他來的那個朋友跟我講,他說他妻子也跟他講一肚子她丈夫的不是。兩個人實際上都有問題,而且兩個人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大家說是什麼問題?都在找對方的原因,都不會去自我反思。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不能自我反思的時候,這個世界變什麼世界?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人責人,天翻地覆;人讓人,天清月明”。我很喜歡這句話。我們在公司裏面同事之間關系不和諧,我們在跟朋友和交往當中問題重重,我們在家庭當中得不到和諧和很好的溝通,這裏面一個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人責人”。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不斷責備對方的時候,這種人永遠不會得到幸福,在他眼中永遠都是別人不好,在他眼中永遠都是別人不對,那一天到晚就是天翻地覆,永遠不會感覺到天清月明的那種境界,所以我們應該不斷的自我反思。
就像我昨天碰到的這件事情,當我自己反思的時候,我就發現最基本的原因,是我自己內心當中有很多問題,所以就會被這樣的一種現象所困擾,那說明我的高度、我的格局、我的心量還沒有達到任何人在我心中我都能無條件去包容的境界。可能你在外面被人寵得太多了,所以回來受到一點指責的時候,你就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常會碰到的情況。
我們修行是什麼?就是在每天自我反思的過程當中得到成長,每天在自我覺醒當中不斷的審查自己的心理活動。所以佛教的修行,你們知不知道,菩薩的修行就是“舉心動念”。你的心念的啓動,你心中的一個想法,你面對問題、思考問題所産生的念頭,你每天碰到這個境起什麼念頭,碰到這個事情産生什麼樣的反應,你面對這個人有什麼樣的一個心念出來。實際上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當中時刻要修正的狀態,所以菩薩的戒律就叫“舉心動念皆是戒”,你一念正就是菩提,一念邪就是魔鬼。當你時刻向正面去自我修正的時候,你的眼神、你的舉止、你的所作所爲都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跟支持,自然而然你身邊的各種關系就會天清月明。
所以我們說“正則通,通則達”。正的東西肯定能通,通的就能四通八達,這是中國思想裏面最基本的。我們這個世間所碰到的問題是不是都跟這六個字有關系?我們做企業,你所做的事情能得到全世界多少人的認可、多少人的受用、多少人的支持,那就有多少人成爲你的客戶、你的消費者、你財富來源的潛在對象。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斷被別人所否定的時候,你的市場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國家、跟民族、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背道而馳的,你可能就是像閃電一樣的一閃就過。
所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道理?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一件事情,要做的很好,你必定要跟這樣的一種事物存在的最基本原理相吻合,順著事物的規則去運行你所做的事情。有時我就在想,如果哪一天我的德行沒辦法駕馭香海禅寺這樣的一種寬度和高度的時候,我想我就應該退出這個舞臺,讓更有能力的人來把它做得更好。如果我不能時刻去提醒和提高自己的能動性的時候,我想我未來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窄。這就是事物最基本的規律,違背了這個規律,我們的前景就會很受局限;…
《思維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