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世間之事 化寰宇之大
——容大公司幸福人生分享課程
楊柳整理
尊敬的韓董,容大的各位家人:
大家上午好!在開始今天的講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短片,一同來了解香海禅寺的前世今生,之後我們再來分享今天的主題,好嗎?
一、 悠悠叁生緣 款款香海情
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于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曆史。佛教精深博大,善取所長,相互融合,逐漸發展成爲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聖地乃莊嚴之淨土,人們懷著敬意前往,以佛爲心中寄托,傳達世間願望。
香海禅寺是一座千年名刹。它不是企業,卻寄托著企業家對于創業、生活的夢想;它不是敬老院,卻寄托著老年人對佛家禅道的膜拜與銘記。它曆史悠遠,古韻深長,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現給世人的是無限的絢爛與輝煌。
香海禅寺坐落于美麗的杭嘉湖平原,地處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桐鄉本是鳳凰家 ,據清光緒《桐鄉縣志》記載:“縣市在梧桐鄉,古稱鳳鳴市,昔所梧桐,相傳五代時,曾有鳳凰來集。” 濮院始祖濮鳳,字雲翔,人稱鳳公,任南宋著作郎。鳳公得知南方有鳳凰棲居之所,曰桐鄉。他愛慕其地,便舉家從山東曲阜南遷濮院定居。世澤綿延,生聚繁育。濮氏第六代孫鬥公南援護理宗有功,賜其宅第爲“濮院”。其後裔濮铿舍宅爲寺,初名福善寺。清康熙年間,清世祖賜額香海寺,遂改其名。
香海寺初建之時,正殿左右二梁均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親筆題款。明清以降,殿宇屢毀屢修。清康乾年間,成爲浙江名刹。有鍾鼓二樓置于前,殿宇七幢奠于後,僧寮簇擁于兩側,寺宇周遭碧水環繞,花木撫疏,蔚然可觀。寺中巨鍾重1300余斤,叩之,聲聞可達十裏之遙。清鹹豐以後,寺院屢遭兵燹,日漸圯殆,殿宇改作它用,面目全非。
新世紀之初,黨和政府大力提倡和諧社會的建設,對于佛教文化非常重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實。
聖緣具足,古刹重輝。菩提之樹,枯而複榮。2001年,開塔迎接衆男僧,恢複宗教活動。2003年,政府又劃地百畝,開發擴建。如今寺廟格局已大致落成。
高42米,廣延4700平方米的萬佛殿,采用傳統的佛教造像藝術與現代高科技光學應用相融合的手法爲主要風格,輔以精確施工,凸顯《華嚴經》中所描述的諸佛光明華藏世界之莊嚴景象。
大殿佛像以毗盧遮那佛居中,東西南北四方佛環坐于蓮花座上。諸多小佛排列成半圓形的巨大佛屏,法相莊嚴。大殿上空錯落有致地懸浮著朵朵祥雲,雲間雕镂著無數尊小佛,使觀者如臨華嚴境界。大殿的立柱表面亦爲衆多小佛像所環繞,呈螺旋上升式排布。觀者仰視之,仿佛被引身至祥雲漂浮的佛海中,進入忘我世界。
大殿的後面,是以萬手觀音爲中心的華藏世界——觀世音海。其構思之絕妙,製作之精巧,氣勢之恢宏,令人歎爲觀止。
香海禅寺以“以人爲本,服務社會,正知正覺,共證菩提”作爲建寺宗旨,以“建精舍,創特色,樹典型”作爲建寺綱領,使新建的香海禅寺成爲集人文、曆史、宗教、藝術、園林、綠化融合一體之特色景觀。
爲便于前來接受培訓的信徒、居士、商人等有一個靜心修行的居所,寺院還專門建造了四星級標准的居士樓。其建築富有民族色彩和寺廟特色,與環繞其間的竹子和綠樹交相呼應,顯得格外的甯靜祥和。客房內安靜整潔、裝飾古樸,散發出一縷縷淡雅的寺廟特有的恬香氣息。
大雄寶殿的左側,是正在建設中五層高的帶有電梯的居士樓。而在其右側,則是僧寮房。可以想見,這兩座樓房建成之後,寺院將會有另一番喜人的景象。
寺院還創建了董事會,完善民主管理製度,並確立了十個項目,統籌兩事。(注:所謂“兩事”,一指籌措資金事宜。二指監理工程進度事宜。)香海禅寺根據佛祖關于“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及“報衆生恩”和“報父母恩”的教導,建立生命紀念塔,接納有緣者的靈骨。造塔供養,其義有叁:一表人勝;二爲起信;叁爲報恩。生命紀念塔貫徹“一切衆生且可成佛”的理念,並將設日常法事,其規製一如早晚課誦。
寺廟文化既代表了一個寺院的軟實力,也顯示出它的深邃與博大。爲此,香海禅寺創立了香海文摘刊物,深化禅修造詣,並創建了香海佛學網站,傳遞禅學信息。
禅寺設立了舍得書院,收藏衆多佛學典籍,並接受各方有識之士的贈書,使得該書院方寸之間,盡顯禅之意境,爲前來交流學習的居士和信徒創造了平和內心、掃塵出世的自在空間。
香海禅寺自恢複宗教活動以來,進行了弘法立身的各種活動。2007年,寺院舉辦了以“啓迪智慧,自在人生”爲主題的盛會,並舉行了禅商論壇,請高僧前來做《心靈的圓滿和佛學經商之道》的講座。2008年5月25日,香海禅寺又一次舉辦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是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家頂級經濟峰會,已有八年曆史,享有“中國的達沃斯經濟高峰會”之美譽,這個論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聚集交流的舞臺。
寺院僧人與商人看似完全不同的兩類人,而其實佛商淵源有自。早在佛陀時代,佛陀傳教過程中,在各地組織了許多僧團,得到一些國王、大臣和富商的支持,創建了許多精舍寺院,以此擴大了佛教的力量和影響。佛陀傳教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商道。著名的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之路,更是文化傳播之路,也是佛教弘揚之路。
企業家論壇的開展,拉進了佛商兩家的關系,使之更爲密切,也爲香海禅寺開展商學院的構想提供了原始靈感與思路。
《禮記·學記》雲:“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有感于文化複蘇時代,尤其是正業行商之需要,擬建香海商學院。占地總面積六十四畝,院區中部是具有現代建築氣息、氣勢恢宏的主體建築,也是商學院最爲核心的部分。其功能充分體現了香海禅寺以人爲本、服務社會的宗旨。
該建築的一層爲圖書館和健身房,以高標准建設的商學院圖書館藏書豐富,達五萬余冊,書籍類型以佛學著作爲主,還包括文學、曆史、哲學、宗教、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書籍及當代社會各行業所需的圖書精粹。健身房配置了一流的健身器材,空間寬敞、明亮、舒適,爲來此學習的學員創造了良好的健身環境。該建築的二層擁有每室能容納300人的大教室叁個,寬敞舒適的室內環境與幽靜清新的窗外景色令學習者流連忘返。該建築的叁層爲能容納千人的中央大禮堂。如此規模的大禮堂實爲組織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的理想場所。爲了創造學習與生活的良好氛圍,商學院還在主體建築的西面籌建25米乘50米的標准遊泳池與估計可容納600人就餐的餐廳。
在東北面爲叁棟各五層的客房,可同時容納600人,客房按四星級標准進行裝修,配套齊全,精致高雅,爲前來學習交流的學員提供舒適的起居環境。西北面爲專家別墅兩棟,別墅的環境優雅而甯靜。古色古香的樓亭設計在樹蔭掩映之間,令居者仿佛與世相隔。東南面是按專業標准建造的網球場,是來此培訓的學員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學院擬從人本教育入手,對商業人才及其接班人進行培訓,學科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主,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佛教文化,來啓迪與分享人們內心本有的智慧與美好,使佛教的圓融通達之理貫徹到企業經營理念當中。希望企業家在領受禅悟所帶來的智慧時能夠在放下與堅持之間體會商道佛心,用禅學智慧勘破迷悟、苦樂的根源,培養積極的心態,使企業家走出困境,獲得生命的大自在。
香海禅寺將打造的企業家商學院以及老年人的彌陀村視爲寺院的一大創新亮點。香海同修互助會、佛學輔導班、大衆關房的開設也將爲信佛、緣佛的人們帶去精神與心靈的雙重洗禮。
悠悠香海心,款款人間情。重建香海禅寺整體工程計約十五年,分叁期完成。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方緣”的美好寄願,我們相信香海禅寺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紀錄片《香海禅寺的前世今生》
二、開心門之鎖 展自在微笑
剛才妙菩提說,她是一個“容大人”;其實,我也是一個“容大人”。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們的某種理念、頻道在某一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你們也可以說,我是一個“香海人”。我們都不約而同地信仰著,必須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他們都得到幸福快樂。
韓總將這個公司命名爲“容大”。什麼是“容”呢?你們每到一座寺院,一進山門,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尊彌勒佛,他身邊的對聯什麼呢?“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笑可笑之人”,歸納成兩個字,就是“笑”和“容”。只有具有開闊、寬容之胸襟的人,才能夠從自己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微笑。當我們不再局限于身邊的是非時,身心才是舒暢的。當你把心打開了,就會有包容的心境;心生包容,則身體康健;身體安然,則能笑若蓮花。這就是“笑”與“容”之間的關系。
中國人最喜歡在牌匾上寫的四個字無過于“正大光明”。我們往往追求大的境界,殊不知沒有闊達心境的人,是沒有辦法成其大的。所以我常說:“有大願力者必有大福報。”
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象征願、行、智、悲四種理想的人格。其中象征著願力的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曾經發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被貶到地獄中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那都是無惡不作的人,是燒殺擄掠的人。連這樣的人地藏王菩薩都要度化他,想讓他們也能成爲圓滿無瑕的人。這是多麼艱難、多麼慈悲的大願啊!正是因爲這樣,地藏王菩薩才受到了中國各家各戶的供奉。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的精神貫徹到企業文化當中去,這個企業一定會興旺發達,你的客戶一定會源源不斷。
有一次,我和韓總聊天時打趣說:“你…
《容世間之事 化寰宇之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