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和濮院的服裝設計師分享一點:做服裝設計不僅要知道服裝的流行趨勢,更要去了解汽車、電影、妝發、園林、廣告等多元的流行走向,因爲這些都是與服裝的設計密切相關的。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于萬物時時處處處在微妙的聯系之中。
在《叁國演義》中,諸葛亮曾經對魯肅說,這世上有可見只兵,有不可見之兵。而所謂的不可見之兵就是草木山川、霧蒸雲澤等等。他之所以能夠草船借箭就是用了自然界的霧氣這種不可見之兵。這些東西在平常人看來與做將帥根本沒有關系,但是諸葛亮就知道一個將帥不僅要了解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加要了解天地利和人生。這不就是闊達的心量所造就的成功嗎?
萬物都有其相通的一面。大家在銀行系統工作,思維也要超越于銀行系統之上。如果終日只是想著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怎麼做,有什麼地方值得借鑒,那麼最終還是沒有辦法真正超越其他的同行。古話說“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斯爲下矣”,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著眼點應該是在如何提升自己的品質以滿足每一位顧客的潛在需求上。
我看到《企業的思想家》這本書中馬雲的說法也是同樣的。他說,做網絡不可以跟著同行的思維去走,否則只能是邯鄲學步,永遠都不可能有所超越。這就是要我們打破思維的牆壁,這堵牆一旦打破,人生的高度就不可同日而語。
有時候事業、生活就像一杯水一樣,僅僅只有一杯,你得到了,他便失去了;他得到了,你就只能失去。這時,主宰我們內心幸福的就是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如果我們失去了一杯水,除了失落,能不能反而激發自己的鬥志,自己造一杯水呢?只有思維方式被打開的人,才有可能創造奇迹。
我想舉奧康集團的例子來說明心量所造就的奇迹。從前,我們亞布力佛商論壇舉行的時候,我曾經邀請了奧康的總裁王振滔先生來參加。但是事不湊巧,他另有活動安排,于是沒能在那一次結緣。我們寺院的十六個短信平臺卻在這次聯系以後存下了他的號碼,每天都通過短信平臺給他發送一條香海短信集中的短信。因爲我們的短信都是一些人生的領悟,而沒有宗教色彩。因此,到了年底,奧康集團舉行總裁學習班的時候,他們的秘書邀請我去參加,還告訴我說,王總將我們香海的短信編輯成冊,並刻錄了我們的宣傳光盤,作爲學習案例,發給他們的高層來進行學習。他認爲,一個寺院尚且能有如此之多的創新,那麼一個企業也應該從中學習,進而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其實我們的光盤每年發出的都有幾萬張,但是像王總這樣能夠認真思考和解讀的,反饋到我這裏的,還是第一個。對于他的學習力和心量,我深深感佩。
生活不可能是單面的。比如夏日莺飛草長,萬物雜植。我們喜歡夏天生命的繁盛,喜歡草木的蔥茏,就不能不同時接受蛇鼠蚊蠅,正是因爲有它們,才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夏天。我們的生活,總是芳蕪雜會,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形形色色,千形萬狀,合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有多面性,每一個團體也都有優劣。如果你作爲領導,善于將人的優勢挖掘出來,使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你就是一個好的領導。我們不能要求任何一個人、一件事是完美無缺的,因爲這不符合自然的規則。即使是鑽石和黃金這樣純粹的東西,也不可能達到100%的純淨。
有一次,我們寺院的慧海法師對我們說,他上洗手間的時候碰到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看到他,感到非常奇怪。對慧海法師說:“你們修行人居然也要上洗手間哦。”有些朋友的這些偏見比較厲害,看到我們生病了去挂鹽水,或者我們在打手機的時候就會質疑說:“和尚也會生病哦,和尚也要打手機哦。”這都是非常好玩的想法,和尚也是人,也一樣要經曆生老病死啊。這些想法就是由自己固有的知見産生的。
佛陀說,這個時間是雜亂之地,並沒有完全純粹的事物。正好像肥沃的土地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就能使細菌滋生。而這些事物相生相克,運轉不息。對你來說不好,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好;這時是不好的事情,可能彼時就變成好的。麻雀吃蟲子,對于農民來說是好的,可是它又吃莊稼,對于農民就不好。一碗白米飯在餓的時候吃起來很香,吃飽了再吃就索然無味。因此,快樂不快樂是因爲我們自身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
如果你結婚十年以後發現你身邊的伴侶根本不是當初認識時候的樣子,你不應該責怪別人,而是應該反觀自照:我自己不是也在不斷地變化嗎?如果你買了一樣東西,開始的時候覺得非常好用,可是過了一個月它就破損了。你應該要由此知道,萬事萬物本來就是有這樣一個生住異滅的過程,不可能一成不變,好的反面就蘊藏在好中間,就像死就隱藏在生的過程中一樣。
叁、利益有情——須把金鍼度予人
元好問有一句詩說:“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鍼度予人。”這是說,教繡活的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只要將綉好的成品給學生看看就足夠了,不要把自己的底稿和吃飯的家夥都教給學生。這是害怕學生超越自己,從而搶了自己的飯碗。但是這種想法是狹隘的。
只有當我們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奉獻給有需要的人,別人也才有可能以同樣的心來對待我們。這就是布施的思想,就是奉獻的思想,就是佛教利益有情的思想,也是“爲人民服務”的思想。
上海徐家彙有些商場早年曾經是將後門關閉的,它們只開前門,意思是只進不出,不願意讓客人流失到其他的商店裏面去。但是有一天他們突然醒覺過來,將後門全部打開,而且還做了指示牌,說明附近商場的位置。他們這樣做以後,客流量果然大大增加了。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他們“與人方便”,因此“自己方便”。客人來商場逛,本來就是想貨比叁家的,作爲店家就是應該滿足客戶的這種需求,而不是通過給客戶製造行動上的阻礙企圖截斷客流。當我們爲別人打開一扇門的時候,同時也爲自己鋪起了一條路。
我們的思想應當是無私的、高遠的,而行動應當是踏實的、利他的。這就像一句詩歌所說的:“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我們金融界的朋友,應該有遠大的志向,也應該有宏富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專業問題,但是我認爲更爲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顆奉獻、利他的心。如果心中只有金融,沒有客戶,金融就是一樣無情的東西,而無情的東西是不會對你有任何的眷顧的。
老百姓的心中對于一家銀行的判斷並不是依據銀行背後的資金支持或者什麼專業的投資建議而確定的。對于更多百姓來說,銀行首先提供的就是服務。有的銀行你一走進去,就不想再去第二次了,衛生狀況很糟糕,或者服務人員很冷漠、很不耐煩。有些銀行對VIP客戶服務好得不得了,對于普通的存款者就敷衍了事,這樣口碑就沒有辦法建立起來。這樣的做法就顯示出很重的分別心。但是有些銀行做得很好,每一個客戶進去,都非常熱情周到地爲他們提供服務,而且效率也很高。
我聽過一個關于銀行的笑話,有一個老師去某家銀行存款。他穿得非常樸素,甚至有一點邋遢。進入銀行以後,他說他要在櫃臺取五百塊錢。櫃臺的小姐非常不耐煩,對他翻了白眼,還對他說:“這點錢,你去自動取款機上拿。”這位老師對于這種傲慢的態度非常不滿意,就對這位小姐說:“這點錢是不多,但是我要你換成五千張一毛錢的紙幣給我。”
客戶在你這裏存十塊錢還是存十億塊錢,作爲服務人員,都不可以有絲毫的分別心。即使對方不了解貴行的取款方式,作爲服務人員,還是應該耐心解釋。上面的這個笑話其實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不用評判誰對誰錯,但我們應該要知道,如果不與人方便,自己也就沒有方便可言。
這就是我所要說的奉獻與利他,對于任何一個服務機構來說,這都是相當重要的。
四、喜樂生活——挂礙煩惱即菩提
喜樂地欣賞生活,這是陽光心態的由來。
我們每天都在開車,有哪一天贊歎過窗外的風景呢?我們每天都面對家人,有哪一天給過他們欣賞和肯定呢?如果有一天絕症降臨到我們身邊,我是抱怨還是接納呢?
人生的結局都是一樣的。爲什麼不快樂地接受一切呢?
有一個年輕人世代打漁爲業。別人就問他:“你的爺爺因出海打漁遇到風暴而死,你的父親也在海上死去,你爲什麼現在還在海上打漁呢?”他說:“因爲我喜歡大海啊。”他反問提問者說:“你的爺爺死在哪裏,父親死在哪裏呢?”那人答道:“都死在床上啊。”年輕的漁民笑了:“既然他們都死在床上,那麼你爲什麼還要每天都在床上睡覺呢?”
人總是願意去擔心許多事情,殊不知恐懼、擔憂、憎恨、貪婪、挂礙、傲慢、憤怒、無慚無愧,無一不增加我們身上的毒素,從而加速我們的滅亡。
健康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促成的。有一個病理學家曾經解釋說,每一個健康人身上每一天都會産生幾千個癌細胞。當我們生氣、憎恨的時候,這些癌細胞就會乘以倍數地增加。因此,我們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必須要去喜樂地面對生活的每一個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都市白領下班回家的時候,無意中在電梯的鏡子裏見到自己的樣子。她簡直被鏡中的自己嚇壞了,那個鏡中的女人疲憊、焦慮,面如土灰,眉關緊鎖。她不敢相信: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嗎?真是太可怕了!難怪她每次回家,她的家裏人都是用一種排斥、沈默的態度來對待她。所以,就在那一天,她對自己說:“如果我還是以這樣的狀態出現在家裏,面對家人,以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加不幸福。”于是她當下決定放下目前的所有焦慮、萎頓,稍稍收拾自己的容顔以後,容光煥發地打開家門,熱情地擁抱了她的孩子,還贊美先生做的飯菜非常好吃。那一天,他們家裏充滿了喜樂。從那以後,她就在家門口挂上一塊牌子,提醒自己,也提醒每一位訪客。牌子上寫著:“當你敲門的時候,請笑一笑。”…
《陽光心態與幸福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