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于心,禅于行▪P2

  ..續本文上一頁然說有事過不來了,然而我們的通知、請帖、宣傳都出去了,最後人家都說我在蒙人家。從那以後我就發現人沒有到那個級別就得不到相應的平臺,得不到相應的平臺你也請不到那些人,所以後來我就懂得這是自然的道理。

  我發現實實在在把本質事情做好才是最關鍵的,不要人家這樣做我們也這樣做,人家請我們也請,沒有必要。如果我們作爲一個出家人特別是做爲一個寺院,你和世俗上人一樣去做事,你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考慮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地問自己:我活著的意義在哪裏?我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假如說你要買一套房子,當然你要結婚買套房子很正常,但你已經有了套房子再去買兩套,有了兩套還要買叁套,買四套……就很有問題。我今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市長竟然有16套房子,他女兒生日送給她20萬,最後他官也沒有了只能待在監獄裏。就像我們那句話說的: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很多人活著活著卻成了盜版。爲什麼成了盜版呢?因爲你老是從衆,跟風,最後你發現沒有了你自己,迷失掉自己。你進入了一個大染缸而不自覺,失去了本來面目,身心被“無明”遮蔽,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時刻恢複歸零心態

  我們人到底爲什麼活著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個很小的問題。大到我們必須解決它、面對它,小到它關乎我們日常的一舉一動、一飯一食。人說佛教是一個終極智慧,就是它給你開出的答案是人類最普世性、最圓滿究竟的,它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面對無量芸芸衆生。在我們這個一席生命當中,我們不斷地去設置很多很多我們所認爲是正確的、重要的東西,比如追求金錢,名利,權力,等等。而佛教講從生到死只不過是一席生命的短暫過程,這之前和之後都有無量的生死,所以他能從無量生死去看待一席生命,從一席生命當中去理解無量生死。所以對人生的解讀和觀念就和我們平常人不一樣,那種格局和眼光是宏觀的、全方位的,不在蝸牛角上打轉。

  我們佛法爲什麼喜歡用夢,常常用夢來做比喻?因爲我們沒有醒來的時候不知道我們在做夢,我們以爲是真的。其實你想想昨天,前天,五年前、十年前,不和做夢一樣嗎?所以只有當下這一刻才是真實的,今天過去了你回憶昨天就和夢一樣不可追,不可得。“人生如夢”,這是最真實的注腳,我們如果能在夢裏醒來,在夢外看夢,以清醒者的姿態看我們和別人夢遊,那將是大智慧,是一種非常超脫的境界。

  如果你能以這樣一種思維去看待今天的一席生命的時候,你會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活?當你大前提都搞不清楚,你不可能在每一個步驟上做好,這叫逐物迷己,就是被眼前的東西一葉障目。

  有個電影叫《叁傻大鬧好萊塢》,很搞笑的,大家看過沒有,在裏面他解讀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當你把自己的興趣發揮到極至的時候,成功就跟著你。裏面的主人公他沒有畢業證書,他就完全爲了進去,最後成爲一個世界好多大公司搶的那個科學家,他的發明有四百多項。這是爲什麼?實際上這種境界就是禅者的境界。我前天在跟他們講喬布斯,喬布斯是個資深的禅者你們知道嗎?他蘋果的很多創意都來自他在禅修過程中得到的感悟。所以你們要把禅修應用到生活當中去,成爲你們的習慣,那麼你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生活的巨人。

  當你活出自己最好狀態的時候,身邊就有一大片人羨慕你。所以禅修就是轉變我們的生活,從自己的生活當中去尋找自己。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你要學會看透生死,只有把生死放下的人産生出來的力量才能超越一般。如果把這一席生命整天挂在嘴上,我今天生病會不會死掉?得了癌症還有多長時間?整天惶惶不可終日,那你就被自己的身體所驅使。你在乎身體就變成身體的奴隸,在乎名望就變成名望的奴隸,在乎金錢你就變成金錢的奴隸。財色名食睡,都是如此。

  其實我們香海禅寺也是一個單位,按照世俗的一般習慣,一個單位所輻射的方方面面到年底你都要去打點,不然的話會有麻煩。但到現在爲止,我們沒有去打點過誰。爲什麼?按照一般的單位一定要這樣做。可是我覺得,能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分內的事做好就已經是給了這個直接領導最大的面子,給他們一個政績,你不用巴結他,他們也會給你開方便之門。你整天去想,這領導今天對我好像不高興,領導來了我沒去迎接他,領導來了我不在廟裏,你整天挂念這些東西,能把事情做好嗎?你的狀態就不是“禅定”的那種狀態,而是惶恐不安,如風中草一樣。這並不是說你可以什麼都不顧,但至少要知道一點: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裏?生命的價值體現在哪裏?你的一席生命以怎樣存在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我們爲什麼要禅修呢?就是要真正的明了自己。當你了解生死之後,就能把心安下來,去做好眼前的事情。我這幾年參加過總裁培訓班,很多人他要整合資源,把別人整在一起,然後做一些事。我們經常碰到這種案例,本來他有幾千萬的,最後把自己幾千萬都整進去了。他想一夜暴富,想一夜之間怎麼怎麼的,這是我們人的欲望促使自己的一個盲目行爲,尤其是商人很容易迷失掉自己。所以禅修幹什麼?好好地靜下來,思考我們所做所得有沒有必要,包括我們一天所有的情緒。有個居士跟我講,她說今天我心情很好,煮了一道很豐盛的早餐給我的先生吃,他竟然把我破口大罵一頓,我心情郁悶極了。我跟他講,你要找到原因,爲什麼人家要罵你?你們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弱弱的行爲,他要罵我,他無緣無故罵我,我還找自己的原因?對,還要找自己的原因,因爲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罵你啊,你不要覺得我吃虧了,當你能包容對方的時候,說明你的境界高于對方,你想想看,在馬路上你跟一個瘋子吵架,吵到最後誰是瘋子?你是瘋子還是瘋子是瘋子?所以我們很容易迷失掉自己,爲什麼我們要沈澱下來?禅宗裏面叫明心見性,一桶水不斷地攪,那個水就很渾濁,要它清澈見底只有靜下來,不斷地沈澱,最後裏面有什麼東西一眼就能看到。如果不斷地攪不斷地運動,就成了渾水,渾水幹什麼?渾水好摸魚,因爲魚看不清楚的。要是你的心是一團渾水,有另外的手這時恰巧伸過來,那你的損失就大了,等你的心清亮下來後會發現,自己的“魚”沒了。

  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他的所有舉動都體現如一的狀態,就是時刻保持那個明心見性的狀態,能看到自己清澈透亮的心。我們要想得到這個結果應該怎麼去做?需要調我們的心。大家每天在吃飯爲什麼飯菜那麼好吃呢,因爲把各種味道調得很好,我們住的房子冬暖夏涼爲什麼?因爲有空調。所以“調”是我們人生的常態,我面對逆境的時候怎麼調?面對掌聲的時候怎麼調?這個調有技巧,調得好你就在天堂的狀態裏面,調的不好或不調你就每天處在地獄裏,這就是智者跟迷者最大的不同,也是明跟暗的不同,我們通過禅修把它調過來。

  你想想看,人在什麼狀態時間過得最快,什麼狀態過的最慢?最痛苦的時候時間過的最慢,是吧?所以你們如果要想讓自己“覺得長壽”,就每天讓自己很痛苦,那個時間就很慢很慢,你活一天比活十年還長;你如果真的想長壽,就要每天活在快樂裏,這樣時間過的很快,十年就像一天。爲什麼天道的人一天是我們這裏一年?因爲人家很快樂,是吧,哈哈!大家要學魯迅筆下阿Q,別人罵他的時候,他想我是你爹,結果就發現沒有什麼過不去。你們也可以學學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他很會調侃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

  我經常在外面參加活動,有些人對那個座位很在意,是中間還是兩邊?我是最不願坐中間的一個,人家讓我去我都拉別人去,我覺得我不坐中間對我沒什麼影響,而且讓別人坐他還欠了我一個人情,豈不更好?你要記住,生活中時刻讓別人欠著你就很好,不要淨想著我得到什麼,占什麼便宜。有的人把他放在旁邊他就憤憤不平,這其實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真正能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人,都是最有福報的。我們讀《道德經》的時候裏面講:大國者下流。下流是什麼?不是耍流氓,是像水一樣往下流。大國者下流就是真正強大的國家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吃虧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能忍讓的人都是有德行的人。我以前講過,如果大學畢業老板還讓你去掃地,甚至去洗廁所, 你覺得很沒面子, 在同學之間說不出口,你想想看,一個老板爲什麼把一個大學生放去洗廁所?是爲了鍛煉一下, 讓他忍受在卑微的工作裏面看看自己的心態,往往這種人後來就會提拔到很重要的位置,能夠委而不屈的人,就能夠獨擋一面。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個,說這個工作我從來沒做過,或者做不來。當你認爲自己做不來的時候你已經把所有智慧的門都關上了,“不是因爲難才不想做,而是因爲不想做才難”,你要相信這一點: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沒有一點回報,你至少可以在這裏面得到成長。我經常到外面講課,沒有任何報酬。油費自己,過路費自己,住宿費自己,機票自己買。你說我爲什麼要這麼幹,傻子才這麼做。是的,我就是要做個傻子,因爲這世上聰明人太多了,我要做個傻子,這樣才平衡點。所以我經常告誡自己,要學會做個傻子。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是有些人形容我做人很精明。我發現我活的很失敗,讓別人覺得我精明的時候實際上我是失敗的。你們看我才來香海禅寺的時候,那個大廳那麼大,場面這麼大,我怎麼重新去建呢?我認識的人又特別少,誰願意拿出那麼大一筆巨款?我最後就把它改成供一萬尊佛,所以有很多人願意來捐佛像,最後這個辦法就解決了。我們有個先生,他要蓋孔子學校,需要10個億,這不是小數目,他就用我們這種方法,他說第一級別的二十個,每個人一百萬。第二級別的一千個,每人十萬。第叁級別的一萬個,每人五萬。他說這裏面就借鑒我們萬佛供奉的方法,他說出來時差點讓我把…

《修于心,禅于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