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弘一法師:齋心一味,修福十種▪P2

  ..續本文上一頁反,他們也會有起有落,有起有伏。所以,成功時,對別人好一點,失敗時,對自己好一點,這叫“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以得失萦懷累心,你就活的從容自在。

  一個人,越是成功時,越要慎獨,因爲此時,對你錦上添花、稱頌備至的人比比皆是,而忠言逆耳、一心勸谏者稀若麟角。這時候,由于你心花怒放激情萬丈,或者粗心大意驕傲自滿,最容易出問題。好比在月夜騎一匹快馬,你只覺得如詩如畫飄飄若仙,卻不知未知的隱患就埋伏在路途,隨時可能出現。

  第叁、寬厚

  第叁,寬厚。

  寬是開闊,厚是厚道。合起來就是說,心胸開闊,心地厚道。一個不會斤斤計較,善解人意,永遠以慈悲之心待人的人,我們的身邊如果有這樣一個長者,一個朋友,一個善知識,那麼你是一個有福報的人。

  反過來講,若在你的身邊總是環繞著一群小肚雞腸、吹毛求疵、刁鑽刻薄、動辄眦睚必報的人,你就應該反思爲什麼會是這樣?佛教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也許正因爲你是這樣的人,才感召了一批同一頻道者。想想我們自己,平時無形中創造的是什麼環境?對人不大度,不理解,不包容,不寬厚……我們每個人都是風水,你流動到哪裏,就會汙染哪裏的氣場,造成一個痛苦、不安祥、不和諧的環境。伸出我們的手看看,上面是手背,下面是手心,手心和手背是一體的,完全不能分離。有手心就有手背,有手背就有手心,不是嗎?所以沒有一個人只有優點沒有缺點,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之,我們對待身邊的孩子、伴侶、父母、同事、領導和下屬,是不是也應該以這種心去對待他?只要寬厚一點,不計較一點,理所當然的,人我之間就會融洽快樂。

  如今我們的國家講求和諧,具體到我們每個人是不是和諧的?每個人都不和諧,社會怎麼可能和諧。每個人要和諧,首先就是自己的心跟身和諧,眼耳鼻舌身意不産生沖突,和睦相處,團結一致。當你身體健康了,內心愉悅了,就能更快更好地發展。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個規律,你順應這種規律,就走的更快,你違背這種規律,便寸步難行。所以儒家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要想治國平天下,前提是什麼?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家都治不好,如何治國?身都沒修好,如果治家?心都沒擺正,如何修身?這是環環相扣的。

  哪一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會發現,我們以前碰到的所有問題,都來自于你當下的胸襟。因此,一個寬厚的人,肯定是一個有資本的人。有句話說,原諒別人是強者的表征。你沒有這個資本,很難原諒別人。沒有這個資本,你怎麼去寬厚,怎麼去善待,怎麼去慈悲,怎麼去憐憫,這些統統做不到。所以菩薩可以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無量心,因爲菩薩有過累劫的修行,有本可資。

  在生活中,需要學會感恩。一個會感恩的人,肯定是一個寬厚之人。只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內心,那個外感的世界就變得溫馨美好。就像很多人向我求字,每一個,我都要向他表示由衷的感恩。爲什麼呢,因爲有他喜歡,我才有機會去練字,把字練的更好。如果我寫字沒有一個人瞧得上眼,我也許就失去了寫字的動力。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經常有人對我說,師父啊,我幫你做經紀人,讓你把字賣到多少錢,可以聲名倍增。我說這樣的話,你是把我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想想看,一個人只有十斤,你把他吹成一千斤,一個人只有一米高,你把他放大成喜馬拉雅山,實際上都是虛的。看起來是幫我,其實是害了我。

  現在我們的商業,就愛犯這樣的毛病。我一直認爲,過分的包裝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有1,可以包裝成1.5,若包裝成10、100,肯定不行。廣告和包裝只能迷惑一時,不能迷惑一世,裏面水分太多,就成了水貨。人眼都是雪亮的,只要質量好,你的産品賣不出去,産品都會幫你說話,好的産品,勝過千言萬語。賣一件,會變成兩件,兩件,會變成四件,一傳十十傳百,自然而然形成那種氛圍,擋都擋不住。

  但是有一點,不管做什麼,我們都不可以獨霸天下,存了這個心,就是貪心。逐利是人的本性,從某種角度講,商人的本質就是逐利,但是過貪,你一定會陷入自己挖成的陷阱中,成爲別人的獵物。

  我經常給企業家推薦一本日本的書,叫《千年志氣》。什麼樣的哲學和理念可以做到一千年,大家有空了去“參”一棵大樹,從種子,發芽,到小樹,最後慢慢長成一株參天大樹,曆經風雨洗禮,屹立千年而不倒。千年的古樹大家見過沒有?當這樣一棵樹立在我們眼前,我們是不是有種幻化的感覺?因爲它經過了多少朝代一直延續到今天,在它面前我們人慚愧得仿佛樹上的吟蟬,只一個夏季就飄忽而逝,從一而終。現在想象一下,在這麼漫長的時間內,它會碰到什麼問題。其實各種各樣的問題都碰到過,小時候怕蟲子咬了,怕人拔了,長大後又有水災、旱災、風災,冰雹雪霜,還可能有地震,長到中途可能有人想把它放倒做家具,做屋梁,但它最終挺了過來,長到今天,成爲一株“瑞樹”,成爲跨越千年、穿越時空,呼吸過各個朝代空氣、吐納天地精華的一樹奇觀,一種自然精靈的再現。

  其實,每一件事情,要做出非凡的成績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理解這個道理時,總覺得別人是幸運的,自己是不幸的。有一次我在高速路上開車,突然,“嗖”的一聲,一輛車從我身邊一閃而過,不見了。等我慢慢開慢慢開,走到前面,我發現它就躺在路邊,已經成了一地零件,出了車禍。當別人快速掠過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很羨慕,按捺不住自己滯後的心,但是往往事後不久,他就出了問題。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這幾年,我在商業領域見到了太多這樣的。

  比如有的人,本來他有300家店,生意還不錯,經過別人一煽惑,頭腦發熱,說一年後我要擴張到2000家,5年後我要開到全國連鎖,然後,再上市……這樣的雄心壯志當然是可以敬佩的。但是去年,我問他上市沒有,結果他的公司都賣了,做不下去了。這就告訴我們,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快的,好比現在的快速飼養,一條豬,兩叁個月出欄,那肉你敢吃嗎?可是大家還在拼命吃。一只雞,本來要養一年,養兩個月出來,抓起來往地上一丟,嘎嘎嘎,骨頭都折斷了,這也敢吃嗎?你看小孩子,如果幾年一下長到兩米多,他要得骨質疏松的,不是什麼好事情,天天給他補鈣吃,不然的話,稍微碰撞一下,他的骨頭就斷了。人的生長有自然周期,你慢慢長,慢慢長,骨頭就結實了。

  那麼反過來講,一個企業,今年業績一千萬,明年業績五千萬,後年一個億,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企業,就要時刻警惕、小心,這個後果是很可怕的。快速地發展,很容易導致脫節。

  如果我們不能看清國內國外的形勢暗流洶湧,不能認識自己身邊的環境時刻潛移默化在變化,你的心還是以前一樣浮躁,急于求成,有了一點成績就被別人吹的暈頭轉向,那問題很快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千年志氣》是日本曆史上第一本商業書,它裏面有個觀點耐人尋味:他說經商就像農民種地,通過一年的辛苦勞作,最終能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就可以了,這個叫做經商。如果在這之外,你還落得了更多盈余的錢,那這種人就叫奸商。奸商是商人的變種,本來的商人不是這樣的。

  若按照這樣的觀點看,我們現在都是奸商。

  第四、吃虧

  第四個,吃虧。

  大家想想,自己人生當中,你吃過多少次虧受過多少次冤,沒有去申辯,不覺得痛苦,也不認爲自己窩囊?有過這樣經曆的人,就是高境界者。

  相反,有種人,別人稍微得罪他一下,或者說兩句不動聽的話,他就把人家定位成敵人,那這種人,活的越長,身邊的敵人就越多。

  不言而喻,一個人,敵人越多活的越痛苦,朋友越多活的越快樂。要想朋友多敵人少,就要學會吃虧。我自己呢,平時想到最多的就是讓自己吃虧。越吃虧,你越有福報。“讓別人欠著你”,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做到吃虧、讓別人欠你呢?不難發現,只要是人都不願意吃虧。所以只有那種不計利益得失的厚德之人,具備遠大發展前景的人,他才能做到吃虧。

  一個人,他的謙和、包容、寬厚都在滋養培植他的德行,德行高深的人,溫潤如玉,如沐春風,便會有許多人樂于去親近他、擁戴他。你看鄭板橋的座右銘是“難得糊塗”,這個人其實絕頂聰明,所以他說難得糊塗,假如你本來是個糊塗蟲,千萬不要再糊塗,那樣你就一塌糊塗了。所以吃虧是要有資本的,沒有資本的人他吃不起虧,吃一次虧,就捶胸頓足念念不忘糾結半年。

  我告訴大家一個秘訣,你若想子孫發達,自己一生過得幸福快樂,建議你每天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寫上一句話:吃虧是福。擡頭見,低頭見,讓這四個字時時給自己以加持,給自己以激勵。只要能真正履行“吃虧是福”,最後就一定變成“吃虧得福”。學會吃虧,你將發現,原本很多棘手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別人說你一句你不會計較,別人多沾一點便宜,你也坦然讓利。不僅不會生氣,還感恩他給你一個修福報的機會。

  李嘉誠教導他的兒子李凱澤一個生意經,他說你和別人合作,本來可以得八成,你只得六成,把更多的好處讓給別人。最後,來找你的人越來越多,你反而成了最大的贏家。這幾年,我也時常給身邊的人講,不要把你的算盤打的那麼精,太精,對你沒有好處。你要讓身邊每一個跟你有關系的人,想盡辦法使他們得到利益,這樣你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即便你在金錢上暫時吃了虧,最後你得到的是人緣,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邊得到了,那邊肯定失去,這也是一種陰陽平衡關系。

  我總覺得,吃虧是很好的生活理念。也許只有上上智人才能夠理解,只有大福報人才會這麼做。知道嗎,在佛教裏,他當…

《弘一法師:齋心一味,修福十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