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弘一法师:斋心一味,修福十种▪P2

  ..续本文上一页反,他们也会有起有落,有起有伏。所以,成功时,对别人好一点,失败时,对自己好一点,这叫“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以得失萦怀累心,你就活的从容自在。

  一个人,越是成功时,越要慎独,因为此时,对你锦上添花、称颂备至的人比比皆是,而忠言逆耳、一心劝谏者稀若麟角。这时候,由于你心花怒放激情万丈,或者粗心大意骄傲自满,最容易出问题。好比在月夜骑一匹快马,你只觉得如诗如画飘飘若仙,却不知未知的隐患就埋伏在路途,随时可能出现。

  第三、宽厚

  第三,宽厚。

  宽是开阔,厚是厚道。合起来就是说,心胸开阔,心地厚道。一个不会斤斤计较,善解人意,永远以慈悲之心待人的人,我们的身边如果有这样一个长者,一个朋友,一个善知识,那么你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反过来讲,若在你的身边总是环绕着一群小肚鸡肠、吹毛求疵、刁钻刻薄、动辄眦睚必报的人,你就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佛教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也许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才感召了一批同一频道者。想想我们自己,平时无形中创造的是什么环境?对人不大度,不理解,不包容,不宽厚……我们每个人都是风水,你流动到哪里,就会污染哪里的气场,造成一个痛苦、不安祥、不和谐的环境。伸出我们的手看看,上面是手背,下面是手心,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完全不能分离。有手心就有手背,有手背就有手心,不是吗?所以没有一个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之,我们对待身边的孩子、伴侣、父母、同事、领导和下属,是不是也应该以这种心去对待他?只要宽厚一点,不计较一点,理所当然的,人我之间就会融洽快乐。

  如今我们的国家讲求和谐,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和谐的?每个人都不和谐,社会怎么可能和谐。每个人要和谐,首先就是自己的心跟身和谐,眼耳鼻舌身意不产生冲突,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当你身体健康了,内心愉悦了,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规律,你顺应这种规律,就走的更快,你违背这种规律,便寸步难行。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想治国平天下,前提是什么?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家都治不好,如何治国?身都没修好,如果治家?心都没摆正,如何修身?这是环环相扣的。

  哪一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会发现,我们以前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你当下的胸襟。因此,一个宽厚的人,肯定是一个有资本的人。有句话说,原谅别人是强者的表征。你没有这个资本,很难原谅别人。没有这个资本,你怎么去宽厚,怎么去善待,怎么去慈悲,怎么去怜悯,这些统统做不到。所以菩萨可以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因为菩萨有过累劫的修行,有本可资。

  在生活中,需要学会感恩。一个会感恩的人,肯定是一个宽厚之人。只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内心,那个外感的世界就变得温馨美好。就像很多人向我求字,每一个,我都要向他表示由衷的感恩。为什么呢,因为有他喜欢,我才有机会去练字,把字练的更好。如果我写字没有一个人瞧得上眼,我也许就失去了写字的动力。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经常有人对我说,师父啊,我帮你做经纪人,让你把字卖到多少钱,可以声名倍增。我说这样的话,你是把我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想想看,一个人只有十斤,你把他吹成一千斤,一个人只有一米高,你把他放大成喜马拉雅山,实际上都是虚的。看起来是帮我,其实是害了我。

  现在我们的商业,就爱犯这样的毛病。我一直认为,过分的包装并不是一件好事。你有1,可以包装成1.5,若包装成10、100,肯定不行。广告和包装只能迷惑一时,不能迷惑一世,里面水分太多,就成了水货。人眼都是雪亮的,只要质量好,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产品都会帮你说话,好的产品,胜过千言万语。卖一件,会变成两件,两件,会变成四件,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形成那种氛围,挡都挡不住。

  但是有一点,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不可以独霸天下,存了这个心,就是贪心。逐利是人的本性,从某种角度讲,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但是过贪,你一定会陷入自己挖成的陷阱中,成为别人的猎物。

  我经常给企业家推荐一本日本的书,叫《千年志气》。什么样的哲学和理念可以做到一千年,大家有空了去“参”一棵大树,从种子,发芽,到小树,最后慢慢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历经风雨洗礼,屹立千年而不倒。千年的古树大家见过没有?当这样一棵树立在我们眼前,我们是不是有种幻化的感觉?因为它经过了多少朝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它面前我们人惭愧得仿佛树上的吟蝉,只一个夏季就飘忽而逝,从一而终。现在想象一下,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它会碰到什么问题。其实各种各样的问题都碰到过,小时候怕虫子咬了,怕人拔了,长大后又有水灾、旱灾、风灾,冰雹雪霜,还可能有地震,长到中途可能有人想把它放倒做家具,做屋梁,但它最终挺了过来,长到今天,成为一株“瑞树”,成为跨越千年、穿越时空,呼吸过各个朝代空气、吐纳天地精华的一树奇观,一种自然精灵的再现。

  其实,每一件事情,要做出非凡的成绩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理解这个道理时,总觉得别人是幸运的,自己是不幸的。有一次我在高速路上开车,突然,“嗖”的一声,一辆车从我身边一闪而过,不见了。等我慢慢开慢慢开,走到前面,我发现它就躺在路边,已经成了一地零件,出了车祸。当别人快速掠过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羡慕,按捺不住自己滞后的心,但是往往事后不久,他就出了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这几年,我在商业领域见到了太多这样的。

  比如有的人,本来他有300家店,生意还不错,经过别人一煽惑,头脑发热,说一年后我要扩张到2000家,5年后我要开到全国连锁,然后,再上市……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是可以敬佩的。但是去年,我问他上市没有,结果他的公司都卖了,做不下去了。这就告诉我们,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快的,好比现在的快速饲养,一条猪,两三个月出栏,那肉你敢吃吗?可是大家还在拼命吃。一只鸡,本来要养一年,养两个月出来,抓起来往地上一丢,嘎嘎嘎,骨头都折断了,这也敢吃吗?你看小孩子,如果几年一下长到两米多,他要得骨质疏松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天天给他补钙吃,不然的话,稍微碰撞一下,他的骨头就断了。人的生长有自然周期,你慢慢长,慢慢长,骨头就结实了。

  那么反过来讲,一个企业,今年业绩一千万,明年业绩五千万,后年一个亿,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企业,就要时刻警惕、小心,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快速地发展,很容易导致脱节。

  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国内国外的形势暗流汹涌,不能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时刻潜移默化在变化,你的心还是以前一样浮躁,急于求成,有了一点成绩就被别人吹的晕头转向,那问题很快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千年志气》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商业书,它里面有个观点耐人寻味:他说经商就像农民种地,通过一年的辛苦劳作,最终能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就可以了,这个叫做经商。如果在这之外,你还落得了更多盈余的钱,那这种人就叫奸商。奸商是商人的变种,本来的商人不是这样的。

  若按照这样的观点看,我们现在都是奸商。

  第四、吃亏

  第四个,吃亏。

  大家想想,自己人生当中,你吃过多少次亏受过多少次冤,没有去申辩,不觉得痛苦,也不认为自己窝囊?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就是高境界者。

  相反,有种人,别人稍微得罪他一下,或者说两句不动听的话,他就把人家定位成敌人,那这种人,活的越长,身边的敌人就越多。

  不言而喻,一个人,敌人越多活的越痛苦,朋友越多活的越快乐。要想朋友多敌人少,就要学会吃亏。我自己呢,平时想到最多的就是让自己吃亏。越吃亏,你越有福报。“让别人欠着你”,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到吃亏、让别人欠你呢?不难发现,只要是人都不愿意吃亏。所以只有那种不计利益得失的厚德之人,具备远大发展前景的人,他才能做到吃亏。

  一个人,他的谦和、包容、宽厚都在滋养培植他的德行,德行高深的人,温润如玉,如沐春风,便会有许多人乐于去亲近他、拥戴他。你看郑板桥的座右铭是“难得糊涂”,这个人其实绝顶聪明,所以他说难得糊涂,假如你本来是个糊涂虫,千万不要再糊涂,那样你就一塌糊涂了。所以吃亏是要有资本的,没有资本的人他吃不起亏,吃一次亏,就捶胸顿足念念不忘纠结半年。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你若想子孙发达,自己一生过得幸福快乐,建议你每天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写上一句话:吃亏是福。抬头见,低头见,让这四个字时时给自己以加持,给自己以激励。只要能真正履行“吃亏是福”,最后就一定变成“吃亏得福”。学会吃亏,你将发现,原本很多棘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别人说你一句你不会计较,别人多沾一点便宜,你也坦然让利。不仅不会生气,还感恩他给你一个修福报的机会。

  李嘉诚教导他的儿子李凯泽一个生意经,他说你和别人合作,本来可以得八成,你只得六成,把更多的好处让给别人。最后,来找你的人越来越多,你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这几年,我也时常给身边的人讲,不要把你的算盘打的那么精,太精,对你没有好处。你要让身边每一个跟你有关系的人,想尽办法使他们得到利益,这样你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即便你在金钱上暂时吃了亏,最后你得到的是人缘,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边得到了,那边肯定失去,这也是一种阴阳平衡关系。

  我总觉得,吃亏是很好的生活理念。也许只有上上智人才能够理解,只有大福报人才会这么做。知道吗,在佛教里,他当…

《弘一法师:斋心一味,修福十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