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師曰。大赦不放。曰如何是僧。師曰。釣魚船上謝叁郎。
圓悟一日請益臨濟四賓主。師曰。也祗個程限。是甚麼閑事。又雲。我這裏卻似馬前相撲。倒便休。
師謂圓悟曰。你也盡好。只是有些病。悟再叁請問。不知某有甚麼病。師雲。只是禅忒多。悟雲。本爲參禅。因甚麼卻嫌人說禅。師雲。只似尋常說話時。多少好。時有僧便問。因甚嫌人說禅。師雲。惡情悰。
師一日問圓悟無縫塔話。悟罔然。直從方丈至叁門。方道得。師雲。你道得也。悟雲。不然。暫時不在。便不堪也。
叁佛一日相謂曰。老和尚祗是幹爆爆地。往往說心說性不得。因請益佛身無爲。不墮諸數。師曰。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五色是數。摩尼是佛身。圓悟謂二老曰。他大段會說。我輩說時費多少工夫。他祗一兩句便了。分明是個老大蟲。師聞之。乃曰。若說心說性。便是惡口。又曰。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所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若不如是。盡是弄泥團漢。
示衆。將四大海水爲一枚硯。須彌山作一管筆。有人向虛空裏。寫祖師西來意五字。太平下座。大展坐具禮拜爲師。若寫不得。佛法無靈驗。有麼有麼。便下座。大衆散。師高聲雲。侍者。者應諾。師曰。收取坐具。複問侍者雲。收得坐具麼。者提起坐具。師曰。我早知汝恁麼也。
上堂。汝等諸人見老和尚鼓動唇吻豎起拂子。便作勝解。及乎山禽聚集。牛動尾巴。卻將作等閑。殊不知檐聲不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上堂。山僧昨日入城。見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見端嚴奇特。或見醜陋不堪。動轉行坐。青黃赤白。一一見了。仔細看時。元來青布幔裏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問長史高姓。他道老和尚看便了。問甚麼姓。大衆。山僧被他一問。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還有人爲山僧道得麼。昨日那裏落節。今日這裏拔本。
師垂語曰。譬如水牯牛過窗棂。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
室中常問僧。倩女離魂。那個是真底。
示衆雲。每日起來拄卻臨濟棒。吹雲門曲。應趙州拍。擔仰山鍬。驅沩山牛。耕白雲田。七八年來漸成家活。更告諸公。每人出一只手。相共扶助。唱歸田樂。粗羹淡飯。且恁麼過。何也。但願今年蠶麥熟。羅睺羅兒與一文。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曰頭上戴累垂。雲見後如何。曰青布遮前。雲未見四祖時爲甚麼百鳥銜花獻。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雲見後爲甚麼百鳥不銜花獻。曰貧與賤是人之所惡。
問一代時教是個切腳。未審切那個字。師曰。缽啰娘。
天童正覺禅師
師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見深所器重。一日聞僧誦蓮經。至父母所生眼。悉見叁千界。瞥然有省。即詣丈室陳所悟。香山指臺上香合曰。裏面是甚麼物。師曰。是甚麼心行。香山曰。汝悟處又作麼生。師以手畫一圓相呈之。複抛向後。香山曰。弄泥團漢有甚麼限。師曰錯。香山曰。別見人始得。師應喏喏。即造丹霞。丹霞問如何是空劫巳前自己。師曰。井底蝦蟆吞卻月。叁更不借夜明簾。丹霞曰未在。更道。師擬議。丹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師言下釋然。
華藥智朋禅師
師依寶峰有年無省。因爲衆持缽。寶峰自題其像曰。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輕。白雲影裏怪石露。綠水光中古木清。噫。你是何人。至焦山。枯木成禅師見之歎曰。今日方知此老親見先師來。師遂請益其贊。成曰。豈不見法眼拈夾山境話曰。我二十年只作境會。師即契悟。乃曰元來恁麼地。成曰。汝作麼生會。師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成曰。直須保任。師應喏。
寶林果昌禅師
師與提刑楊次公入山同遊山次。楊拈起大士飯石問。既是飯石。爲甚麼咬不破。師曰。祗爲太硬。楊曰。猶涉繁詞。師曰。未審提刑作麼生。楊曰硬。師曰。也是第二月。楊爲寫七佛殿額。乃問七佛重出世時如何。師曰。一回相見一回新。
雲蓋智本禅師
上堂。滿口道不出。句句甚分明。滿目觑不見。山山疊亂青。鼓聲猶不會。何況是鍾鳴。喝一喝。
禾山方禅師
上堂。舉拂子曰。看看。祗這個在臨濟。則照用齊行。在雲門。則理事俱備。在曹洞。則偏正[口+十]通。在沩山。則暗機圓合。在法眼。則何止于心。然五家宗派。門庭施設則不無。直饒辯得倜傥分明去。猶是光影邊事。若要抵敵生死。則霄壤有隔。且超越生死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洎合錯下注腳。
空室道人智通
龍圖範珣女也。幼聰慧厭世相。求父祝發。龍圖難之。遂清修。因看法界觀有省。乃連作二偈見意。一曰。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毗盧。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二曰。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一體含多法。交參帝網中。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甯尉通偕行。聞死心名重。往谒之。心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卻心肝。教誰學般若。通曰。你若無心我也休。又問一雨所滋。根苗有異。無陰陽地上。生個甚麼。通曰。一葉五葉。複問十二時中向甚麼處安身立命。通曰。和尚惜取眉毛好。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通禮拜。心然之。
政和間。居金陵。嘗設浴于保甯。揭榜于門曰。一物也無。洗個甚麼。纖塵若有。起自何來。道取一句。乃可入浴。古靈祗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欲證離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後爲尼。名惟久。挂錫姑蘇之西竺。
雪窦持禅師
上堂。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到處閑。鬥轉星移天欲曉。白雲依舊覆青山。
石佛益禅師
上堂。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一法透。萬法周。且道透那一法。遂喝曰。切忌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便下座。
中岩蘊能禅師
師一日與黃提刑奕棋。黃曰。數局之中無一局同。千著萬著則固是。如何是那一著。師提起棋子示之。黃伫思。師曰。不見道從前十九路。迷殺幾多人。
慧日安禅師
僧問如何是和尚爲人一句。師曰。狗走抖擻口。曰意旨如何。師曰。猴愁擻欶頭。
雪窦智鑒禅師
上堂。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一夜落華雨。滿城流水香。
大平慧勤佛鑒禅師
師以惟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味之。有省。乃遍參名宿。往來五祖之門有年。恚祖不爲印據。與圓悟相繼而去。及悟還侍五祖得徹證。而師忽至。意欲他邁。悟勉令挂搭。且曰某與兄相別始月余。比舊相見時如何。師曰。我所疑者此也。遂參堂。一日聞祖舉僧問趙州。如何是和尚家風。州曰。老僧耳聾。高聲問將來。僧再問。州曰。你問我家風。我卻識你家風了也。師即大豁所疑。曰乞和尚指示極則。祖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師展拜。祖令掌翰墨。後同圓悟語話次。舉東寺和尚問仰山。汝是甚處人。仰山曰。廣南人。寺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曾收得否。山曰收得。寺曰。珠作何色。山曰。白月即現。黑月即隱。寺曰。何不呈似老僧。山叉手近前雲。慧寂昨到沩山。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悟顧師曰。既雲收得。逮索此珠。又雲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是如何。師無語。忽一日謂悟曰。仰山見東寺因緣。我有語也。東寺當時只索一顆珠。仰山傾出一栲栳。悟深肯之。乃告之曰。老兄更宜親近老和尚去。師一日造方丈。未及語。被祖诟罵[忏-千+麼][忏-千+羅]而退。歸寮閉門打睡。恨祖不巳。悟巳密知。即往扣門。師曰。誰。悟曰。我。師即開門。悟問你見老和尚何如。師曰。我本不去。被你賺累我遭這老漢诟罵。悟呵呵大笑曰。你記得前日下的語麼。師曰。是甚麼語。悟曰。你又道東寺祗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師當下釋然。悟遂領師同上方丈。祖才見。遽曰。勤兄。且喜大事了畢。
龍門清遠佛眼禅師
師讀法華。至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質其講師。師不能答。遂遍參。至太平見五祖。旋丐于廬州。偶雨仆地。煩懑間。聞二人交相惡罵。谏者曰。你猶自煩惱在。師于言下有省。及歸。凡有所問。祖即曰。我不如你。你自會得好。或曰我不會。我不如你。師愈疑。遂咨決。于元禮首座。禮乃以手引師之耳。繞圍罏數匝。且行且語曰。你自會得好。師曰。有冀開發。乃爾相戲耶。禮曰。你他後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太平將遷海會。師慨然曰。吾持缽方歸。複參隨往一荒院。安能究決已事耶。遂作偈告辭。之蔣山坐夏。邂逅靈源禅師。相與甚善。話次。師曰。比見都下一尊宿語句。似有緣。源曰。演公天下第一宗師。何故舍而事遠遊耶。所謂有緣者。蓋知解之師。與公初心相應耳。師從所勉。徑趨海會。後命典谒。適寒夜孤坐。撥罏見火如豆許。恍然自喜。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遽起閱幾上傳燈錄。至破竈墮因緣。忽大悟。作偈曰。刀刀林鳥啼。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墮。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門開少人過。
示衆。以迷心故。山林中來見善知識。將謂別有一道。可令人安樂。不知返究向來迷處工夫。乃最第一。
大隨南堂元靜禅師
師參永安恩。于臨濟叁頓棒話發明。次依諸名宿。無有當意者。聞五祖機峻。欲抑之。遂谒祖。祖乃曰。我此間不比諸方。凡于室中。不要汝進前退後。豎指擎拳。繞禅床作女人拜。提起坐具。千般伎倆。祗要你一言下谛當。便是汝見處。師茫然。退參。曆叁載。一日入室罷。祖謂曰。子所下語。巳得十分。試更與我說看。師即剖而陳之。祖曰。說亦說得十分。更與我斷看。師隨所問而判之。祖曰。好即好。祗是未得老僧說話在。齋後。汝可來祖爺塔所。與汝一一按過始得。至及彼。祖便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睦州擔板漢。南泉斬貓兒。趙州狗子無佛性。有佛性之語編辟之。其所對了無凝滯。至子胡狗話。祖遽轉面曰。不是。師曰。不是卻如何。祖曰。此不是。則和前面皆不是。師曰。望和尚慈悲指示。祖曰。看他道子…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