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淨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叁界唯心。森羅萬像。一法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複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爲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心地隨時說 菩提亦秪甯 事理俱無礙 當生即不生。
問如何是修道。師雲道不屬修。即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雲作何見解。即得達道。師雲。自性本來具足。但于善惡事上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舍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疏轉遠。但盡叁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叁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谄曲邪僞。我慢貢高。合爲一體。故經雲。但以衆法合成此身。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前念後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叁昧。接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海。都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接衆味。住于大海。即混諸流。如人在大海水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聖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想。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已悟卻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沈空滯寂。又見佛性。若是上根衆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曆于階級地位。頓悟本性。故經雲。凡夫有返覆心。而聲聞無也。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叁昧。長在法性叁昧中。著衣吃飯。言談祗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爲。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汝等諸人。各達自心。莫記吾語。縱饒說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總說不得。其心亦不減。說得亦是汝心。說不得亦是汝心。乃至今身放光。現十八變。不如還我死灰來。淋過死灰無力。喻聲聞妄修因證果。未淋過死灰有力。喻菩薩道業純熟。諸惡不染。若說如來權教叁藏。河沙劫說不可盡。猶如鈎鎖。亦不斷絕。若悟聖心。總無余事。久立珍重。
上堂。龐居士問。不與萬法爲侶是什麼人。師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又問。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觑。士雲。一等勿弦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觑。士禮拜。師歸方丈。居士隨後雲。適來弄巧成拙。
問。如何是佛。師雲。即心是佛。
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師雲。我今日無心情。汝去西堂。問取智藏。僧至西堂問。西堂以手指頭雲。我今日頭痛。不能爲汝說得。汝去問海兄。僧去問海兄。海兄雲。我到者裏卻不會。僧回舉似師。師雲。藏頭白。海頭黑。
師采藤次。見水老便作放勢。水老近前接。師便踏倒。水老起來呵呵大笑雲。無量妙義。百千叁昧。盡在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鄧隱峰辭師。師雲。什麼處去峰。雲。石頭去。師雲。石頭路滑峰。雲。竿本隨身。逢場作戲。遂到石頭。繞禅床一幣。振錫而立雲。是何宗旨。石頭雲。蒼天蒼天。峰無語。回舉似師。師雲。更去問。待他有答。汝便作噓噓聲。峰又去依前問。石頭作噓噓聲。峰又無語。回舉似師。師雲。向汝道石頭路滑。
師令僧馳書與徑山欽和尚。書中畫一圓相。徑山才開見。索筆于中著一點。後有僧舉似忠國師。國。師雲。欽師猶被馬師惑。有僧于師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叁畫短。雲不得道一畫長叁畫短。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答某甲。師畫一畫雲。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後有僧舉似忠國師。國。師雲。何不問我。
師問僧什麼處來。雲湖南來。師雲。東湖水滿也未。雲未。師雲。許多時雨水尚未滿(道吾雲。滿也。雲岩雲。湛湛地。洞山雲。什麼劫中曾欠少)。
百丈問如何是佛旨趣。師雲。正是汝放身命處。
師示衆雲。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爲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汙。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聖。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今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雲何言心地法門。雲何言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爲萬法之根本。故經雲。識心達本源。故號爲沙門。名等義等。一切法皆等。純一無雜。若于教門中得。隨時自在。建立法界。盡是法界。若立真如。盡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盡是理。若立事。一切法盡是變。舉一千從。事理無差。盡是妙用。更無別理。皆由心之回轉。譬如月影有若幹。真月無若幹。諸源水有若幹。水性無若幹。森羅萬像有若幹。虛空無若幹。說道理有若幹。無礙慧無若幹。種種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掃蕩亦得。盡是妙用。妙用盡是自家。非離真而有立處。立處即真。盡是自家體。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諸法即是解脫。解脫者即是真如。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臥悉是不思議用。不待時節。經雲。在在處處。則爲有佛。佛是能仁。有智慧。善機情。能破一切衆生疑網。出離有無等縛。凡聖情盡。人法俱空。轉無等輪。超于數量。所作無礙。事理雙通。如天起雲。忽有還無。不留蹤迹。猶如畫水成文。不生不滅。是大寂滅。在纏。名如來藏。出纏。號淨法身。體無增減。能大能小。能方能圓。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滔滔運用。不立根苗。木盡有爲。不住無爲。有爲是無爲之用。無爲是有爲之依。不住于依。故雲如空無所依。心生滅義。心真如義。心真如者。喻如明鏡照像。鏡喻于心。像喻于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即是生滅義。不取于法。即是真如義。聲聞耳聞佛性。菩薩眼見佛性。了達無二。名平等性。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爲識。在悟爲智。順理爲悟。順事爲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複更迷。如日出時。不與暗對。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無生法性。本有之性。不假修成。禅不屬坐。坐即有著。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戒行增熏。積于淨業。但能如是。何慮不通。久立珍重。
師于貞元四年正月。登建昌石門山。于林中經行。見洞壑平坦。峰巒秀拔。謂侍者曰。茲吉祥所。乃吾終焉之地矣。既而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雲。日面佛月面佛。至二月一日沐浴加趺而化。享年八十。僧臘六十。元和中。德宗皇帝追谥大寂禅師。塔曰大中莊嚴。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師。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俗姓王。丱歲離塵。叁學該練。屬大寂闡化江西。乃傾心依附。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號入室叁大士焉。一夕叁大士。隨侍馬祖玩月次。祖問正當與麼時如何。西堂雲。正好供養。師雲。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去。祖雲。經入藏。禅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外。
師爲馬祖侍者。一日隨侍馬祖路行次。聞野鴨聲。祖雲。什麼聲。師雲。野鴨聲。良久祖雲。適來聲向什麼處去。師雲。飛過去。祖回頭將師鼻使扭。師作痛聲。祖雲。又道飛過去。師于言下有省。明日祖升堂才坐。師出來卷卻簟。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祖雲。適來要舉轉因緣。你爲什麼卷卻簟。師雲。爲某甲鼻頭痛。祖雲。你什麼處去來。師雲。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參隨。祖喝一喝。師便出去。
馬祖一日上堂。衆集。以手點拂柄叁下。便下座。師默有省。叁日後舉似祖。祖上堂告衆曰。吾何憂矣。自有大默在。是汝諸人之師也。
馬祖一日問師。什麼處來。師雲。山後來祖。祖雲。還逢著一人麼。師雲。不逢著。祖雲。爲什麼不逢著。師雲。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雲。什麼處得者個消息來。師雲。某甲罪過。祖雲。卻是老僧罪過。師再參馬祖。祖豎起拂子。師雲。即此用。離此用。祖挂拂子于舊處。良久祖雲。你已後開兩片皮將何示人。師遂取拂子豎起。祖雲。即此用離此用。師亦挂拂子于舊處。祖便喝。師直得叁日耳聾。方乃大悟。
有一僧哭入法堂。師雲。作什麼。僧雲。父母俱喪。請師揀日。師雲。明日一時埋卻。問。如何是奇特事。師雲。獨坐大雄山。僧禮拜。師便打。
西堂問師。你向後。作麼生開示于人。師以手卷舒兩邊。堂雲。更作麼生。師以手點頭叁下。
上堂雲。靈光獨耀。回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問。依經解義。叁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是如何。師雲。固守動靜。叁世佛冤。此外別求。還同魔說。
馬祖令人馳書。並醬叁甕。與師。師令挑向法堂前。乃上堂。衆才集。師以拄杖。指醬甕雲。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衆無語。師便打破。歸方丈。
上堂。衆才集。師以拄杖趁下。卻召大衆。衆回頭。師雲是什麼。
黃檗到師處。一日辭雲。欲禮拜馬祖去。師雲。馬祖已遷化也。檗雲未審有何言句。師遂舉再參馬祖豎拂因緣。檗聞舉不覺吐舌。師雲。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檗雲。不然。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師雲。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後沩山問仰山。百丈再參馬祖豎拂因緣。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雲。此是顯大機之用。沩山雲。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仰山雲。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余者盡是喝道之師。沩山雲。如是如是。
師因普請開田。回問。運阇梨開田不易。檗雲。衆僧作務。師雲。有煩道用。檗雲。爭敢辭勞。師雲。開得多少田。檗作鋤田勢。師便喝。檗掩耳而出。師問黃檗。甚處來。檗雲。山下采菌子來。師雲。山下有一虎子。汝還見麼。檗便作虎聲。師于腰下取斧作斫勢。檗約住便掌師。
師晚參。上堂雲。大衆。山下有一虎子…
《006 天聖廣燈錄(宋 李遵勖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