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像。一法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随时说 菩提亦秪宁 事理俱无碍 当生即不生。
问如何是修道。师云道不属修。即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云作何见解。即得达道。师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接一切法。如百千异流同归大海。都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接众味。住于大海。即混诸流。如人在大海水中浴。即用一切水。所以声闻悟迷。凡夫迷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级。心量妄想。修因证果。住其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即已悟却迷。诸菩萨观。如地狱苦。沉空滞寂。又见佛性。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故经云。凡夫有返覆心。而声闻无也。对迷说悟。本既无迷。悟亦不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汝等诸人。各达自心。莫记吾语。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总说不得。其心亦不减。说得亦是汝心。说不得亦是汝心。乃至今身放光。现十八变。不如还我死灰来。淋过死灰无力。喻声闻妄修因证果。未淋过死灰有力。喻菩萨道业纯熟。诸恶不染。若说如来权教三藏。河沙劫说不可尽。犹如钩锁。亦不断绝。若悟圣心。总无余事。久立珍重。
上堂。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师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又问。不昧本来人。请师高著眼。师直下觑。士云。一等勿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觑。士礼拜。师归方丈。居士随后云。适来弄巧成拙。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
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西堂。问取智藏。僧至西堂问。西堂以手指头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得。汝去问海兄。僧去问海兄。海兄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回举似师。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师采藤次。见水老便作放势。水老近前接。师便踏倒。水老起来呵呵大笑云。无量妙义。百千三昧。尽在一毛头上。识得根源去。邓隐峰辞师。师云。什么处去峰。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峰。云。竿本随身。逢场作戏。遂到石头。绕禅床一币。振锡而立云。是何宗旨。石头云。苍天苍天。峰无语。回举似师。师云。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作嘘嘘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作嘘嘘声。峰又无语。回举似师。师云。向汝道石头路滑。
师令僧驰书与径山钦和尚。书中画一圆相。径山才开见。索笔于中著一点。后有僧举似忠国师。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有僧于师前作四画。上一画长。下三画短。云不得道一画长三画短。离四句绝百非。请和尚答某甲。师画一画云。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后有僧举似忠国师。国。师云。何不问我。
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地。洞山云。什么劫中曾欠少)。
百丈问如何是佛旨趣。师云。正是汝放身命处。
师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今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故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变。举一千从。事理无差。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由心之回转。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无若干。诸源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像有若干。虚空无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妙用尽是自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脱者即是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不待时节。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佛是能仁。有智慧。善机情。能破一切众生疑网。出离有无等缚。凡圣情尽。人法俱空。转无等轮。超于数量。所作无碍。事理双通。如天起云。忽有还无。不留踪迹。犹如画水成文。不生不灭。是大寂灭。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号净法身。体无增减。能大能小。能方能圆。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滔滔运用。不立根苗。木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之用。无为是有为之依。不住于依。故云如空无所依。心生灭义。心真如义。心真如者。喻如明镜照像。镜喻于心。像喻于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即是生灭义。不取于法。即是真如义。声闻耳闻佛性。菩萨眼见佛性。了达无二。名平等性。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与暗对。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之性。不假修成。禅不属坐。坐即有著。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戒行增熏。积于净业。但能如是。何虑不通。久立珍重。
师于贞元四年正月。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峰峦秀拔。谓侍者曰。兹吉祥所。乃吾终焉之地矣。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云。日面佛月面佛。至二月一日沐浴加趺而化。享年八十。僧腊六十。元和中。德宗皇帝追谥大寂禅师。塔曰大中庄严。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师讳怀海。福州长乐人也。俗姓王。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三大士焉。一夕三大士。随侍马祖玩月次。祖问正当与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供养。师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去。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师为马祖侍者。一日随侍马祖路行次。闻野鸭声。祖云。什么声。师云。野鸭声。良久祖云。适来声向什么处去。师云。飞过去。祖回头将师鼻使扭。师作痛声。祖云。又道飞过去。师于言下有省。明日祖升堂才坐。师出来卷却簟。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云。适来要举转因缘。你为什么卷却簟。师云。为某甲鼻头痛。祖云。你什么处去来。师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参随。祖喝一喝。师便出去。
马祖一日上堂。众集。以手点拂柄三下。便下座。师默有省。三日后举似祖。祖上堂告众曰。吾何忧矣。自有大默在。是汝诸人之师也。
马祖一日问师。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祖云。还逢著一人么。师云。不逢著。祖云。为什么不逢著。师云。若逢著。即举似和尚。祖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师再参马祖。祖竖起拂子。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良久祖云。你已后开两片皮将何示人。师遂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师亦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师直得三日耳聋。方乃大悟。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拣日。师云。明日一时埋却。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山。僧礼拜。师便打。
西堂问师。你向后。作么生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堂云。更作么生。师以手点头三下。
上堂云。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是如何。师云。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还同魔说。
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挑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众回头。师云是什么。
黄檗到师处。一日辞云。欲礼拜马祖去。师云。马祖已迁化也。檗云未审有何言句。师遂举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檗闻举不觉吐舌。师云。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云。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后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显大机之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喝道之师。沩山云。如是如是。
师因普请开田。回问。运阇梨开田不易。檗云。众僧作务。师云。有烦道用。檗云。争敢辞劳。师云。开得多少田。檗作锄田势。师便喝。檗掩耳而出。师问黄檗。甚处来。檗云。山下采菌子来。师云。山下有一虎子。汝还见么。檗便作虎声。师于腰下取斧作斫势。檗约住便掌师。
师晚参。上堂云。大众。山下有一虎子…
《006 天圣广灯录(宋 李遵勖 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