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前邊的義理,重新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這位法師,他的舌根得到清淨,自性也清淨,始絲不受惡味所轉,而能轉惡味成妙味。無論是吃什麼食物,一入舌根完全都變成甘露妙味,也就是無上醍醐妙味。
以深淨妙聲 于大衆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衆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這位法師,用甚深清淨微妙的聲音,在大衆之中,演說妙法。用種種的因緣和種種譬喻,引導衆生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聽法的衆生,皆大歡喜。衆生預備一切最上的供養具,來供養這位法師。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天龍八部,本來有鬥爭心,但皈依佛之後,將嗔恨心變成慈悲心,發願做護法善神。他們都以恭敬心來聆聽這位法師說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叁千界 隨意即能至
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想用甚深微妙的法音,能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只要這樣的觀想,那麼,妙音就能隨意而至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的耳根。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大轉輪聖王和小轉輪聖王,以及千子和眷屬們,他們都合掌,恭恭敬敬來到法會,聽受法師所講的佛法。有些人聽法師請經說法,覺得勝于讀經典,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諸天龍夜叉 羅刹毗舍阇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叁界的諸天,四海的龍王,以及夜叉、羅刹、毗舍阇等。鬼本來不生歡喜心,可是現在也生歡喜心,常常樂意來供養這位法師。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衆 常來至其所
大梵天王(屍棄)和魔王(波旬)以及自在天(欲界他化自在天)和大自在天(色界究竟天),這些諸天的天衆。常來法師所住之處所,聆聽佛法,供養法師。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爲現身
十方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聲間、辟支佛、菩薩),他們聽到這位法師所說妙法的音聲,就常憶念這位法師,而守護這個道場。或者有時候,十方諸佛及其弟子,現身來見這位法師。這是受持妙法蓮華經功德的感應,所謂“感應道交”的境界。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衆生喜見。
把前邊的義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人和修行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就能得到八百身功德。得清淨的身體,如同清淨琉璃一般的光明,所有的衆生,統統歡喜見到這位法師。
其身淨故。叁千大千世界衆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于中現。
因爲身體清淨的緣故,所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衆生,或者生的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相貌是美的還是醜的,生處是善的還是惡的?統統在清淨的體中現出,清清楚楚不會雜亂。這個清淨身就是一個大圓鏡,能現一切像。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诃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衆生。悉于中現。
以及鐵圍山(在四大洲外有山圍繞)和大鐵圍山(在大千世界外有山圍繞),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的諸山,在其中的衆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來。這個淨身,又好像雷達似的,無論從那方飛來的飛機,一清二楚的看見。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衆生。悉于中現。
向下到無間地獄,向上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有的境界和所有的衆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又好像電視機一樣,只要把頻道調整正確,就有畫面出現。頻道就是佛法,修道人把佛法研究明白,就會有這種境界現出。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于身中現其色像。
或者是聲聞、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菩薩、或者是諸佛,他們在十方世界說法,都能在這位法師清淨的身上,現出其色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再宣說前邊的義理,用偈頌來說明。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衆生皆喜見
假使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身體是非常清淨,沒有染汙,好像清淨琉璃一般的明亮。所有的衆生,都歡喜見到這位說法的法師。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于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余人所不見
這個清淨身,又好像清淨的明鏡,完全能見到一切的色像。色像來則映之,去則無之,不留影子。菩薩在清淨身中,能看見世界所有的色像。這種境界,唯獨菩薩自己才能明白了解,其他的人是看不見的。
叁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于身中現
在叁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衆生和一切境界。好像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及阿修羅(這是叁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叁惡道),這樣六道中的一切色像,皆在菩薩淨琉璃身中現出。不但清清楚楚,而且也不雜亂。
諸天等宮殿 乃至于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诃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現
叁界諸天的宮殿,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鐵圍山和彌樓山,以及大彌樓山。所有一切大海的水,都在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的清淨身中現出來。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衆 說法悉皆現
十方諸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或者單獨一人,或者在大衆之中,說法教化衆生。完全都在清淨如琉璃身中現出。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于中現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雖然未能證得無漏的聖果,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父母所生清淨的常體,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在淨身中現出。這種境界,只有他本人能知道,其他的人是不能曉得的。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子和修行的女人,在將來佛滅度之後,有人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或是讀、或是誦、或是解說、或是書寫,能得千二百意功德。以這種清淨的意根,乃至于就是聽到一首偈頌,或者聽到一句經文,就能通達全部經文的義理。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明白了解這種義理之後,就能觸類旁通,爲衆生演說妙法,解釋妙理。就是一首偈頌,或是一句經文,而能發揮無量無邊的道理。一句經文,一首偈頌,甚至講一個月(代表一乘實相法),或者講四個月(代表小乘四谛法),或者講一年(代表十二因緣法)。雖然是一句法,能令其合到一切法上。所說一切法,隨順義理的趣向。所說的道理,都合乎實相,合乎第一義谛,絕對不會違背實相的義理。
或者講說世間一切的經書,如四書五經等,或者是治世的語言,或者是資生的事業等,皆和順正法,不相違背。一切按照八聖道去實行,以八聖道作爲規範。
叁千大千世界。六趣衆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所有叁千大千世界中的六趣衆生,他們心中所想行的事、所起的動作、所生的妄念、所有的戲論,這位法師皆能知曉。他雖然未證得無漏的智慧,可是他的勝意根得到清淨。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都是佛法、妙法、不思議法。爲什麼?因爲他受持妙法蓮華經,所想的和所行的,都是真責不虛。所說的法和所修的道,都是真實的妙法門,都是先佛所說的道理。雖然全部佛經沒有讀完,可是已經明了經中大意。爲什麼?因爲得到妙叁昧的境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經文的義理,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
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這位法師的勝意根,甚爲清淨。不但明而且利,沒有染濁汙穢。以這種微妙的勝意根,能知上中下的佛法,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就是僅僅聽一首偈頌,就能通達無量的義理。次第如法解說,絕對不是雜亂無章的說法。解說一首偈頌,或者講一個月,或者講四個月,或者講一年,得到樂說無礙的境界。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衆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在叁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一切衆生,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人間的人,或者是諸龍、夜叉、鬼神等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幹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在六道輪回中的一切衆生,他們所想念有若幹種。但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果報,在同時便知一切衆生起心動念,清清楚楚。那個衆生願做牛做馬,那個衆生願做老虎獅子,那個衆生願做魚龜蝦蟹,那個衆生願做雞鴨鵝鳥,都能曉得,一想便知前因後果。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爲衆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在十方世界有無數億佛,他們因爲往昔時,曾經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有百福莊嚴妙相好身。爲一切衆生演說妙法。所有的佛法,衆生聆聽之後,便能受持,依法修行。…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