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凶”,就給人家算卦,算算說:“啊!你要小心一點!不然啊,你會有災難的,一個禮拜以內,如果不小心一點,或者就會被車撞死。”嚇得人就:“那得怎麼辦呢?有什麼解救的方法沒有?”“有!有!你給我叁百塊錢,你這個災難就會沒有了。”占相吉凶,這都叫邪命,還有一種也在邪命之內,叫什麼?“高聲現威”,高聲,講話聲音很大的,哦!把面上這種火憋得就像關公一樣紅,令人生一種敬畏說:“哦!他真夠威風!”
還有的邪命是什麼?“廣說供養”,好像到了志蓮精舍就說:“你知道嗎?我從什麼地方來的,我在那個地方,他們這一些個居士啊,這個也封果儀,那個也封供養,哦!簡直地,這些居士真是發心!”那麼這個地方的居士一聽:“哦!那個地方的居士這麼發心,我們若不發心也不對啊!”于是這個也拿紅包,那個也拿紅包,紅包就來了。你看!這廣說供養!又說:“誰誰供養我,誰誰又供養我,哎呀!我到印度那兒,每個廟上都請我吃齋。啊!印度那麼窮,但是他們供養我的齋菜非常好的。”這地方的人一聽:“印度那麼窮困的地方,都用那麼好的齋菜來供養這位法師,我們這個地方更應該比印度好一點。”所以就天天辦如意齋啊,又什麼...,比羅漢齋總好得多。那麼除了如意齋,還有什麼齋,我因爲沒有吃過這麼多齋,也不懂,總之就是色香味俱佳的齋菜。爲什麼要廣說供養?就是叫你供養供養,這就是和人要供養呢!
談到這兒,這修行談何容易!不容易的,真正明白佛法、依法修行的人是很少的。這就是五邪命:現奇特相第一,說己功德第二,占相吉凶第叁,高聲現威第四,廣說供養第五。你看看,在出家人裏頭能有多少不犯這五邪命呢?所以見正命人,當願衆生:又對這個發願。正命就不是邪命,得清淨命:得清淨命就是正命,沒有邪命。不矯威儀:我們修行要依照佛的戒律、佛的製度來修行,不能別開生面,做一個特別樣子。
說:“法師啊!你既然這麼講,爲什麼我們中國的法師不天天搭著衣,你卻天天搭衣,現這個樣子很特別的?”我們現這個樣子,是本來就該這樣子,並不特別。佛的弟子,所有一切的比丘,都應該時時搭著衣。因爲在中國,環境氣候與及習慣的關系,不搭了。不搭了,你不能說這就是對。本來這個衣應該時時刻刻都搭著,但是中國的習慣不搭了,人也都不考察,以爲搭衣就不對了,這是一個錯誤。
去年春天,我在這兒講這個道理,有人就說:“你們美國來的和尚,天天都搭衣,又一天吃一餐,又說長坐不臥,裝模作樣的。如果你們這個對,中國佛教都不對了;如果你們不對,那中國佛教就對了,你說哪個是對?”在電話裏這麼問我,你看厲害不厲害?
我說在中國的佛教,現在不搭衣認爲是對,那麼究竟對不對?沒有人知道,沒有人懂。就是你也不搭衣,我也不搭衣,大家都是這樣,一合相,都不搭衣。有的時候上殿過堂,穿上袍,也不搭衣。本來袍、海青和長衫,只是中國的古裝,並不是出家人就是應該穿這種衣服。你看看暹羅、緬甸小乘的僧人,他們所搭的衣,那才是本來佛的製度。
我在去年春天已經講過,因爲佛教傳到中國後,氣候不同,中國天氣冷,所以裏邊必須要穿上衣服;穿上衣服,外邊搭的衣就很容易掉了,甚至于丟了都不知道。以後中國的法師就想出用一個圈圈,再用一個鈎鈎來挂上它,這只是中國臨時的一種方便法。那麼這樣用得時間一久了,也覺得不方便,就有人不搭衣。本來最初出家人都是搭著衣,時間一久,你不搭衣,他看見:“哎!他沒搭衣,我也不搭了。”這就是習焉不察,久而久之,就說不搭衣是對。我不能說他不對,但是這個應該要考證一下。那麼搭衣和不搭衣,很有關系的,搭著衣是現比丘相,可以受人天的供養禮拜;沒有搭衣,這談不到是比丘相。
當我見著小乘的佛教時,便這樣說:“大乘的佛教太大了,小乘的佛教又太小了,所以大和小就格格不入,沒有法子共同合作。想要佛教發揚光大,必須要小乘向前邁一步,大乘向後退一步,才能碰頭,大家才能互相合作。”這個意思就是小乘把執著破了,大乘把方便收回來一點。因爲小乘太執著了,裹足不前,就有一定的界限,不向前去求進步,就是固守成墨——所謂就知道他自己的,不知道人家。大乘呢,太方便了,方便太過,所以什麼事情馬馬虎虎算了,方便方便,沒有關系;不搭衣,沒有問題,什麼都沒有問題了。這一什麼都沒有問題,人就忽略了,不搭衣也沒有問題。若讓我說,不吃飯也沒有問題,最好是不吃飯。和尚若都不吃飯,那一定會有很多人供養。爲什麼?你若不吃飯,他供養永遠都存在的,不會消。但你若說:“我不吃飯,貪圖供養。”那又錯了!又入了五邪命之中。所以“不矯威儀”,不矯,也就是不現奇特相。
若見于王 當願衆生 得爲法王 恒轉正法
若見于王:就是見皇帝。比丘有的時候有機會,或者在什麼場合裏頭,會見到皇帝,見到王。這時也應該發願,當願衆生,得爲法王:做爲法中之王,也就是成佛。恒轉正法:常轉正*輪。
若見王子 當願衆生 從法化生 而爲佛子
若見王子:那麼見著皇帝,又見到太子,王子就是太子。當願衆生:又應該發願了,願一切衆生,從法化生,而爲佛子:從法王這兒化生,做爲佛的弟子。
若見長者 當願衆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長者:長者就是大富長者。前邊是王、王子,這個是長者,包括一切的宰官、大臣在裏頭。長者是主持公正的,所以這時候當願衆生:就發願了。善能明斷:說他一定能主持公道,一切明辨是非。不行惡法:作官,判人的詞訟,不會判得不公平。
若見大臣 當願衆生 恒守正念 習行衆善
若見大臣:大臣就是國家的大臣,作官的。當願衆生,恒守正念,習行衆善:願意一切衆生,常常守持正念,做種種的善事。
E7、有二十二願到城乞食時願
若見城郭 當願衆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城郭:古來的城是叁裏之城,七裏之郭,有一個裏邊的城,有外邊的城叫郭。那麼見到城郭的時候,當願衆生,得堅固身:得到堅固身,好像城那麼堅固。心無所屈:心裏常常是很正直的。
若見王都 當願衆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
若見王都:就是皇帝所住的城,這時候對這個境又發願了,當願衆生,功德共聚,心恒喜樂:功德聚會到一起,心常常歡喜快樂。
見處林薮 當願衆生 應爲天人 之所歎仰
見處林薮:林薮,就是樹林,又有一些草。這時候也發願,當願衆生,應爲天人,之所歎仰:應該做爲天人和人間的人所贊歎和仰慕。
入裏乞食 當願衆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入裏乞食:就是到城市,或者鄉村。裏是很小的一個鄉村,或者也就好像巷子。當願衆生:在這兒乞食的時候,也願一切衆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入甚深的法界,心裏沒有障礙,就是心裏沒有煩惱,你有煩惱就是有障礙了。煩惱障、所知障,這都是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衆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門
到人門戶:到在家人的門裏邊,又要發願說當願衆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門:入到所有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能明白,都能了解。
入其家已 當願衆生 得入佛乘 叁世平等
出去乞食到村裏裏邊,或者到人的家裏前,先到門戶,每一個家庭的門戶不同,但進去時,都是入到一間房子裏邊,所以入其家已:到人家裏邊的時候,又發願當願衆生,得入佛乘:都得入佛的一乘,唯一佛乘,更無余乘。叁世平等:和叁世諸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都平等無二,都得到佛乘。
見不舍人 當願衆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
見不舍人:你去乞食,有的人布施,有的人就不布施。好像金山活佛去向人化緣,化吃的東西,人家就給他油灰的灰水,說:“這個我布施給你,你喝了它。”他就把它喝了;這就是不願布施的人。那麼金山活佛就能教化這種人,把兩桶灰水都喝了。喝了以後,這個人又向他來認錯,這就是見不舍人。當願衆生:願一切衆生都發布施心,所以說常不舍離,勝功德法:勝功德法,就是修學一切佛法,立一切的功德。我們人修行,沒有罪就有功,勝功德就是做多一點功德。功德法,就是有善必須要做,種種的功德都要去做,這就是“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善雖然小,你也應該去做;惡雖然小,也不應該做。久而久之,你做多了善,自然就得到勝功德法。
見能舍人 當願衆生 永得舍離 叁惡道苦
見能舍人:也就是見到能布施的人。這時也要對這種境界發願,所以說當願衆生,永得舍離,叁惡道苦:什麼是叁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怎麼墮落叁惡道的?就因爲有貪嗔癡,有貪心就變成餓鬼,有嗔心就墮落畜生道,有癡心就墮落地獄道。這叁惡道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這叁惡道的苦應該永遠離開。
若見空缽 當願衆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空缽:出家人吃飯都用缽,托缽乞食。在沒有乞到食之前,是個空缽,所以說若見空缽。當願衆生:對這種境界也應該發願,就是有一種觀想的願力,所以說當願衆生,其心清淨:心裏清淨,沒有貪嗔癡;沒有貪嗔癡就沒有煩惱,所以說空無煩惱。
我們修道的人,最要緊的就是這個煩惱,所以說“煩惱無盡誓願斷”。可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是在煩惱外邊,另有一個菩提;也不是在生死的外邊,另有一個涅槃。就在這個煩惱裏邊就是菩提;在生死裏邊,你要是明白開悟了,就是涅槃,好像反掌之易。煩惱就譬喻冰,菩提就譬如水;你用一碗水凍成冰,拿這冰塊向人頭上打去,可以把人打死。你要是只用一碗水向人頭上潑過去,這個人不覺得怎麼痛。所以我們一有了煩惱,對人就會生出種種的障礙來;若沒有煩惱,只是菩提心,那對人人都會有緣的。
若見滿缽 當願衆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見滿缽:那麼去乞食,…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