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凶”,就给人家算卦,算算说:“啊!你要小心一点!不然啊,你会有灾难的,一个礼拜以内,如果不小心一点,或者就会被车撞死。”吓得人就:“那得怎么办呢?有什么解救的方法没有?”“有!有!你给我三百块钱,你这个灾难就会没有了。”占相吉凶,这都叫邪命,还有一种也在邪命之内,叫什么?“高声现威”,高声,讲话声音很大的,哦!把面上这种火憋得就像关公一样红,令人生一种敬畏说:“哦!他真够威风!”
还有的邪命是什么?“广说供养”,好像到了志莲精舍就说:“你知道吗?我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在那个地方,他们这一些个居士啊,这个也封果仪,那个也封供养,哦!简直地,这些居士真是发心!”那么这个地方的居士一听:“哦!那个地方的居士这么发心,我们若不发心也不对啊!”于是这个也拿红包,那个也拿红包,红包就来了。你看!这广说供养!又说:“谁谁供养我,谁谁又供养我,哎呀!我到印度那儿,每个庙上都请我吃斋。啊!印度那么穷,但是他们供养我的斋菜非常好的。”这地方的人一听:“印度那么穷困的地方,都用那么好的斋菜来供养这位法师,我们这个地方更应该比印度好一点。”所以就天天办如意斋啊,又什么...,比罗汉斋总好得多。那么除了如意斋,还有什么斋,我因为没有吃过这么多斋,也不懂,总之就是色香味俱佳的斋菜。为什么要广说供养?就是叫你供养供养,这就是和人要供养呢!
谈到这儿,这修行谈何容易!不容易的,真正明白佛法、依法修行的人是很少的。这就是五邪命:现奇特相第一,说己功德第二,占相吉凶第三,高声现威第四,广说供养第五。你看看,在出家人里头能有多少不犯这五邪命呢?所以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又对这个发愿。正命就不是邪命,得清净命:得清净命就是正命,没有邪命。不矫威仪:我们修行要依照佛的戒律、佛的制度来修行,不能别开生面,做一个特别样子。
说:“法师啊!你既然这么讲,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法师不天天搭著衣,你却天天搭衣,现这个样子很特别的?”我们现这个样子,是本来就该这样子,并不特别。佛的弟子,所有一切的比丘,都应该时时搭著衣。因为在中国,环境气候与及习惯的关系,不搭了。不搭了,你不能说这就是对。本来这个衣应该时时刻刻都搭著,但是中国的习惯不搭了,人也都不考察,以为搭衣就不对了,这是一个错误。
去年春天,我在这儿讲这个道理,有人就说:“你们美国来的和尚,天天都搭衣,又一天吃一餐,又说长坐不卧,装模作样的。如果你们这个对,中国佛教都不对了;如果你们不对,那中国佛教就对了,你说哪个是对?”在电话里这么问我,你看厉害不厉害?
我说在中国的佛教,现在不搭衣认为是对,那么究竟对不对?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懂。就是你也不搭衣,我也不搭衣,大家都是这样,一合相,都不搭衣。有的时候上殿过堂,穿上袍,也不搭衣。本来袍、海青和长衫,只是中国的古装,并不是出家人就是应该穿这种衣服。你看看暹罗、缅甸小乘的僧人,他们所搭的衣,那才是本来佛的制度。
我在去年春天已经讲过,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气候不同,中国天气冷,所以里边必须要穿上衣服;穿上衣服,外边搭的衣就很容易掉了,甚至于丢了都不知道。以后中国的法师就想出用一个圈圈,再用一个钩钩来挂上它,这只是中国临时的一种方便法。那么这样用得时间一久了,也觉得不方便,就有人不搭衣。本来最初出家人都是搭著衣,时间一久,你不搭衣,他看见:“哎!他没搭衣,我也不搭了。”这就是习焉不察,久而久之,就说不搭衣是对。我不能说他不对,但是这个应该要考证一下。那么搭衣和不搭衣,很有关系的,搭著衣是现比丘相,可以受人天的供养礼拜;没有搭衣,这谈不到是比丘相。
当我见著小乘的佛教时,便这样说:“大乘的佛教太大了,小乘的佛教又太小了,所以大和小就格格不入,没有法子共同合作。想要佛教发扬光大,必须要小乘向前迈一步,大乘向后退一步,才能碰头,大家才能互相合作。”这个意思就是小乘把执著破了,大乘把方便收回来一点。因为小乘太执著了,裹足不前,就有一定的界限,不向前去求进步,就是固守成墨——所谓就知道他自己的,不知道人家。大乘呢,太方便了,方便太过,所以什么事情马马虎虎算了,方便方便,没有关系;不搭衣,没有问题,什么都没有问题了。这一什么都没有问题,人就忽略了,不搭衣也没有问题。若让我说,不吃饭也没有问题,最好是不吃饭。和尚若都不吃饭,那一定会有很多人供养。为什么?你若不吃饭,他供养永远都存在的,不会消。但你若说:“我不吃饭,贪图供养。”那又错了!又入了五邪命之中。所以“不矫威仪”,不矫,也就是不现奇特相。
若见于王 当愿众生 得为法王 恒转正法
若见于王:就是见皇帝。比丘有的时候有机会,或者在什么场合里头,会见到皇帝,见到王。这时也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得为法王:做为法中之王,也就是成佛。恒转正法:常转正*轮。
若见王子 当愿众生 从法化生 而为佛子
若见王子:那么见著皇帝,又见到太子,王子就是太子。当愿众生:又应该发愿了,愿一切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从法王这儿化生,做为佛的弟子。
若见长者 当愿众生 善能明断 不行恶法
若见长者:长者就是大富长者。前边是王、王子,这个是长者,包括一切的宰官、大臣在里头。长者是主持公正的,所以这时候当愿众生:就发愿了。善能明断:说他一定能主持公道,一切明辨是非。不行恶法:作官,判人的词讼,不会判得不公平。
若见大臣 当愿众生 恒守正念 习行众善
若见大臣:大臣就是国家的大臣,作官的。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愿意一切众生,常常守持正念,做种种的善事。
E7、有二十二愿到城乞食时愿
若见城郭 当愿众生 得坚固身 心无所屈
若见城郭:古来的城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一个里边的城,有外边的城叫郭。那么见到城郭的时候,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得到坚固身,好像城那么坚固。心无所屈:心里常常是很正直的。
若见王都 当愿众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乐
若见王都:就是皇帝所住的城,这时候对这个境又发愿了,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功德聚会到一起,心常常欢喜快乐。
见处林薮 当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叹仰
见处林薮:林薮,就是树林,又有一些草。这时候也发愿,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应该做为天人和人间的人所赞叹和仰慕。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入里乞食:就是到城市,或者乡村。里是很小的一个乡村,或者也就好像巷子。当愿众生:在这儿乞食的时候,也愿一切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入甚深的法界,心里没有障碍,就是心里没有烦恼,你有烦恼就是有障碍了。烦恼障、所知障,这都是障碍。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到人门户:到在家人的门里边,又要发愿说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入到所有佛的八万四千法门,都能明白,都能了解。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出去乞食到村里里边,或者到人的家里前,先到门户,每一个家庭的门户不同,但进去时,都是入到一间房子里边,所以入其家已:到人家里边的时候,又发愿当愿众生,得入佛乘:都得入佛的一乘,唯一佛乘,更无余乘。三世平等:和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都平等无二,都得到佛乘。
见不舍人 当愿众生 常不舍离 胜功德法
见不舍人:你去乞食,有的人布施,有的人就不布施。好像金山活佛去向人化缘,化吃的东西,人家就给他油灰的灰水,说:“这个我布施给你,你喝了它。”他就把它喝了;这就是不愿布施的人。那么金山活佛就能教化这种人,把两桶灰水都喝了。喝了以后,这个人又向他来认错,这就是见不舍人。当愿众生:愿一切众生都发布施心,所以说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胜功德法,就是修学一切佛法,立一切的功德。我们人修行,没有罪就有功,胜功德就是做多一点功德。功德法,就是有善必须要做,种种的功德都要去做,这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虽然小,你也应该去做;恶虽然小,也不应该做。久而久之,你做多了善,自然就得到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 当愿众生 永得舍离 三恶道苦
见能舍人:也就是见到能布施的人。这时也要对这种境界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什么是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怎么堕落三恶道的?就因为有贪嗔痴,有贪心就变成饿鬼,有嗔心就堕落畜生道,有痴心就堕落地狱道。这三恶道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这三恶道的苦应该永远离开。
若见空钵 当愿众生 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空钵:出家人吃饭都用钵,托钵乞食。在没有乞到食之前,是个空钵,所以说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对这种境界也应该发愿,就是有一种观想的愿力,所以说当愿众生,其心清净:心里清净,没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就没有烦恼,所以说空无烦恼。
我们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这个烦恼,所以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可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是在烦恼外边,另有一个菩提;也不是在生死的外边,另有一个涅槃。就在这个烦恼里边就是菩提;在生死里边,你要是明白开悟了,就是涅槃,好像反掌之易。烦恼就譬喻冰,菩提就譬如水;你用一碗水冻成冰,拿这冰块向人头上打去,可以把人打死。你要是只用一碗水向人头上泼过去,这个人不觉得怎么痛。所以我们一有了烦恼,对人就会生出种种的障碍来;若没有烦恼,只是菩提心,那对人人都会有缘的。
若见满钵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若见满钵:那么去乞食,…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