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將來肯定要感受極大的痛苦、難忍的痛苦,但是沒辦法,說也不相信,也不聽。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可能你種瓜了獲得豆、種豆了獲得瓜,別做這些夢。一定好好地斷惡行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點點也不會有差錯。
有的人心地特別善良,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命運特別坎坷,過得特別艱苦。很多人沒有智慧,就說:“他學佛學得那麼好,那麼善良,怎麼還不好呢?”然後懷疑因果。這實際不是壞事,是好事!這就說明他往昔所造的惡業就快結束了、終止了,眼下雖然不幸,但以後的路將不再有黑暗,會完全是光明,會永遠的快樂幸福。有的人心地特別惡劣,光做惡事,造業特別多,但是生活非常順利,有成功的事業、圓滿的財富,身體也健康,家庭也和睦。有的人又懷疑因果了:“不是說造惡業有報應嗎?他怎麼還那麼好呢?”我可以告訴你,這實際上不是好事,是個壞事。這就說明了他往昔所做的善業快要結束、快要終止了,再也沒有了!以後的路一片黑暗,他會永遠的痛苦。有一種說法,有的衆生在墮落地獄的前一世就會托生爲人,還會做國王、官員等等,死後一下子就墮落地獄。
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才會有收獲,不可能你今天播種了,明天就有收獲。報應也是,今天做善業,或者做惡業了,這個業不是立即報的,因果之間也有過程。有的是現世現報,有的是來世報,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後因緣具足、業果成熟的時候才報。果報最終都要自己承擔,沒有人可以替代。
依靠諸佛菩薩、上師叁寶,他們會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佛法。佛法是斷惡行善的方法,佛法是解決艱難困苦的方法,佛法是讓衆生快樂幸福的方法,佛法是一種活法,只有通過佛法才能解決所有問題,才不會感受痛苦。因果法則是佛說的道理,信佛就要信這些。
哪怕是微小的惡業也會有嚴重的後果。《百業經》裏有無數的公案,很多人隨口而說,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言語,就能讓人感受無邊的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言行、一切起心動念,連微小的惡業也要斷除,決不要輕視它,因爲它是我們墮落惡趣的因。
人都這樣,說也不相信,有一天災難真正降臨到自己頭上,那個時候才知道著急、上火、害怕,但是已經晚了,後悔都來不及了!
從前,印度有一個貧女在城中看見了佛陀,心中頓時升起無比的歡喜心,于是想供養佛陀,但是她沒有什麼東西可供養,手裏只有七粒米,她便將這七粒米撒在佛陀的身上。結果,在未來世中她獲得了七次轉輪王的果位。轉輪王是統治整個南贍部州的國王,不是小小的一個國家的國王。小小的善業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福德。
因果不虛的課程到現在爲止,我們全部學習完了。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再小的惡業也不能忽視,再小的善業也不能放棄。我們應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護持戒律,去護持自己的善念,這樣我們所做的一切才會成爲解脫、成佛的因緣!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五內加行】
(一)皈依
1、 什麼是皈依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每個人都不願意感受痛苦,都不願意生起煩惱,但始終沒有離開痛苦,始終沒有斷除煩惱。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得到幸福安樂,但是始終沒有達到這個願望,因爲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我們的每一個行爲,乃至每一個起心動念都不是安樂的因,而是痛苦的因。如果我們不會取舍因果,不會斷惡行善,也就永遠有擺脫不了的痛苦,永遠有追求不到的安樂。
真正懂得了六道輪回中充滿了痛苦,一處也沒有安樂,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解脫的時候。于是我們下定決心:我對輪回沒有任何的貪圖,沒有絲毫的留戀,我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脫。當我們有了這樣的出離心以後,就會去尋找皈依處,尋找解脫的道路。
以佛爲真正的導師,以佛法爲解脫的道路,以僧人爲道友,以上師爲真正的怙主,這四種決心,就是四皈依。
我們都想要擺脫輪回,但是我們不會斷除輪回的根源。如果能夠斷除一切煩惱,我們就能擺脫輪回。我們只有通過上師叁寶的引導和加持,才能斷除這些煩惱。他們已經擺脫了輪回、獲得了安樂,他們會教給我們這些方法,只要按照這些方法去做,我們也能擺脫痛苦、獲得安樂,也能解脫、也能成佛。
出離心是解脫的前提條件,是最基本的修法。真正明白了輪回是苦海、輪回是火坑,才會希求解脫,之前只是說說而已。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修禅宗、修密宗、修大圓滿的,我們往內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中到底有沒有出離心?對輪回、對世間法有沒有貪圖、有沒有留戀?如果有的話,還是沒有出離心,這樣無論你修什麼法都屬于世間法,都只是輪回的因,不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
沒有出離心就直接修大圓滿法,不可能證悟大圓滿的境界。即使你通過上師特別強的加持力、通過上師殊勝的竅訣暫時證悟了空性,過幾天、過幾個月也會消失,因爲你的相續沒有成熟,根本不是大圓滿法的法器,所以不可能留得住這些境界。
修成了四種外加行,才能發出真正的出離心,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才能皈依,才能發慈悲心、菩提心。我們現在是修前行、打基礎的時候,這些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修任何法門都萬萬不可缺少這些修法,如果沒有這些做基礎,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但是人都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修行、很有智慧似的。如果在你的相續中有傲慢心,就根本看不到別人的功德,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佛度有緣人,如果你實在不相信這些道理,我也不強求。現在是末法時期,是法弱魔強的時候,魔化現的上師、善知識特別多,怎麼講的都有。如果他講的都是高層次的法,對你來說有什麼用?你還沒有打好地基呢!那些高深的法對你來說不合適,因爲你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
沒有真正的出離心之前,無論修什麼法,都屬于世間法,根本超不出輪回的範圍,離不開輪回的本性。要記住這些,好好地修!我們是修行人,我們現在是在修正自己的錯誤,不是修正別人的錯誤。把自己修正好了,以後我們慢慢就能修正別人了。
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用特意地救度他人,你好好地表法、表演,自然而然地就能度化無數衆生了,這才是度化衆生善巧方便的方法。你看看自己做的,跟別人吵、鬧,還想度別人、糾正別人,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相續,隨時隨地都發好心、發好願。你看那些衆生那麼愚癡、迷茫,那麼顛倒、痛苦,現在我們無法幫助他們、無法救度他們,勸也勸不動。他們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我們反而被說成是傻子、瘋子。面對他們,我們沒有必要特意去勸說,只要從心裏默默發願:願他們的相續中也能夠早日生起出離心、菩提心,能夠早日證悟大圓滿法的境界;我成就了、成佛了,第一個度化他。多多地結善緣,等你成就了、成佛了,那個時候你的眷屬就多了,你就能度化很多很多的衆生。現在你不發願,成佛了以後也沒有眷屬,那還怎麼去度化衆生呢?
不能把佛法和相續分開,不能把生活和修行分開,分開就是過錯,你永遠永遠都不會解脫,即使把叁藏十二部都背下來,你也不能成就。你懂得了這些道理,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的相續中也具足佛法的功德,才能把佛法變成自己的東西;之前你說的都是別人的東西,跟你沒什麼關系。
四外加行我們已經學完了,現在學的是五內加行:皈依、發心、金剛薩垛除障法、供修曼茶羅和上師瑜伽。
皈依的基礎是信心,皈是歸投,依是依靠。皈依上師叁寶,就是依靠上師叁寶。不管在什麼處境中,好的時候也是,壞的時候也是,快樂的時候也是,痛苦的時候也是,都不離開上師叁寶、不忘記上師叁寶。皈依的本體是一種決心,是從內心裏下決心、做決定:從今以後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跟隨上師叁寶學佛修行。這種決心才是真正的皈依。
2、皈依的基礎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五內加行之一——皈依。
皈依,有皈依的基礎、皈依的分類、皈依的方法、皈依的學處和皈依的功德。
(1)皈依的叁種信心
皈依的基礎也是皈依的條件。條件具足了,才能真正皈依到上師叁寶。皈依的前提條件就是信心。沒有信心,皈依也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皈依,不是事實上的皈依。對上師叁寶有信心,這才是皈依的基礎。想皈依上師叁寶,先觀察自己相續中有沒有對上師叁寶生起信心。如果對上師叁寶有信心了,你就可以皈依了。
信心分爲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
清淨信心是最本初的信心。現在很多人都容易對上師叁寶生起歡喜心,比如喜歡佛像、佛塔、佛經和佛歌,喜歡僧人,喜歡上師,這些都是清淨信心。不僅如此,你還對上師叁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了;你喜歡上師叁寶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你還喜歡有無僞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的人,這些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爲清淨信心。
信心和貪心不能混淆。如果你對某某上師生起歡喜心了,那個時候一定要仔細地觀察自己,爲什麼那麼喜歡他。你並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他是否具足無僞的慈悲心和廣大的智慧,僅僅是看他的名氣大、地位高、擁有多,或者他的相貌端正,因此你才喜歡他,這些都是貪心,而不是信心。你對上師叁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對某某上師無僞的慈悲心和廣大的智慧生起歡喜心,這才是真正的信心。現在很多人將信心和貪心混爲一談,把貪心當成信心了。貪心是功德的來源嗎?如果你對上師生起貪心了,這是罪過,是造惡業啊!都要好好地觀察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爲什麼信心那麼重要?如果你對上師叁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了,你肯定也想得…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