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對待,不能自私自利。
(2)自他相換的修法
將自己和他人互換角度,互換位置。衆生感受痛苦、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願意把衆生所有的不幸都放到自己的身上。比如說,我們生病了,不能希望自己的病情早日康複,而要在心裏這樣想: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衆生像我一樣,在感受痛苦。現在機會來了,替衆生受苦、受累的機會來了!我願意去承擔所有衆生的一切痛苦!
一定要把自己的順利、幸福和快樂等等所有這些受用、好處、福報和善根都施給衆生,願衆生也能這樣。那個時候不能有傲慢和嫉妒心。
看見衆生受苦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修持。心裏觀想在自己的前面有很多衆生,或者只觀想一個衆生。在呼氣的時候呼出白色的氣;白色的氣代表自己的健康、長壽、受用及所有的善根和福報,然後將這些全部施給衆生。吸氣的時候觀想吸進黑色的氣;黑色的氣代表他人的痛苦、不愉快以及艱難困苦等等。將他人的痛苦、不好的東西全部吸到自己的身上,吸到自己的相續中。
聽見、看見、了解別人幸福快樂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裏祝願他永遠幸福、永遠快樂,再將自己的幸福快樂毫無保留地施給他人。在他人感受痛苦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裏觀想發願:願把他人所有的痛苦都吸納到自己的相續中,放到自己的身上,由自己一個人來承受這些痛苦。
(3)自輕他重的修法
任何時候都不考慮自己,一點點也不在乎自己,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完全爲衆生。爲了衆生的快樂和幸福,哪怕自己墮落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也心甘情願,我們要把自己看得無足輕重,而把他人看得重如泰山,這樣的心才是自輕他重的修法。
但是我們現在都做反了。當然我們這裏也有很多大德高僧,有很多大成就者,他們肯定做得很好,這都不用說了。我說的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說的是重視自己而輕視他人的人。修習自輕他重修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念頭轉過來。爲了他人能夠快樂幸福,爲了他人能夠得到解脫安樂,自己願意替衆生承擔艱難困苦,甚至願意墮落惡趣,替衆生感受惡趣的痛苦。
我們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爲了救度地獄衆生而赴地獄。我們應該效法地藏王菩薩,也發那樣的菩提心和殊勝大願。
修好了自輕他重的修法,我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有什麼可擔心的,還有什麼可怕的?
6、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布施度
行菩提心的學處是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禅定和智慧。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六度。
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
(1)財布施
財布施有普通財布施、廣大財布施和極大財布施。
普通財布施是用一般的食物、財物、財産,比如吃的、喝的、用的等東西來作布施。
廣大財布施是用自己最珍愛的人或最珍貴稀有的財物來做布施。以前那些佛菩薩的傳記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在衆生需要你的兒女的時候,能把自己的兒女布施給衆生;衆生需要你的愛人的時候,能把自己的愛人布施給衆生。把自己最珍貴稀有的東西,在他人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做布施,這都是廣大布施。
極大布施就是將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做布施。比如別人需要你的眼睛的時候,你能將它布施給衆生。以前的佛菩薩,還有很多大德高僧都做過這樣的布施,這也是我們要修持的菩薩的學處。爲了衆生的安樂,爲了衆生能滿意,舍得拿出自己的生命,來滿足他人的需求,這都是極大的布施。
以上叁種都屬于財布施。有了財布施,才能獲得財富,才有財源滾滾。有的人爲了發財、爲了掙錢而拼搏,縱然付出的一切猶如大海大山,也不如做一刹那微小的布施。
有人說,“我不能做布施,我沒有這個條件。”怎麼沒有條件?用一滴水、一粒米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也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福德。我們還可以將自己擁有的財力、智慧、知識用來做布施。
還是沒有智慧不會做,還是不好好修行不願意做!如果你真願意做,如果你真相信佛說的這些話,你不可能不做。天天奔波、忙碌、操心,還是掙不到錢,還是發不了財,爲什麼不做布施呢?拿出來一毛錢,一塊錢做布施、做供養也行。現在誰拿不出來一毛錢、一塊錢?但是人卻不做這些布施。拚命地想發財,拚命地追求財富,卻始終得不到這些,因爲這樣的行爲不是得到財富的方法。
我們的相續中都有特別粗重的貪心。貪錢財、貪名、貪權;執著孩子、執著丈夫,包括貪著、執著上師。所以在所有的布施中,斷除貪心、吝啬心才是最大的布施。
因爲我們都有吝啬心,都有貪心,所以發不了財。因爲我們沒有智慧,所以短命多病,多災多難。這都是因爲我們的吝啬心與貪心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布施。
布施要從心裏做。我們修習布施波羅蜜的目的就是要斷除貪心、斷除吝啬心。
(2)法布施
法布施是你有輾轉*輪、有講經說法的能力,你把這個能力布施給衆生,用佛法照亮整個世界,用佛法驅除衆生心靈中的黑暗,這是真正的法布施。如果你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就好好地聞思修行,把平時修行所得的所有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都能早日遇到佛法,都能夠解脫成佛,這也屬于法布施。
比如說家裏有很多蟑螂、蒼蠅、蚊子,你不要有殺掉它、轟走它的想法,不要討厭、反感它,要給他們誦經,念咒,念佛,然後發願:願在他們的相續中能夠早日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願他們能早日解脫。它也是衆生啊,也有靈性,它能感覺到。那個時候它們自然而然地就會離開你,不會傷害你、不會找你麻煩。
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看見、聽見、想到了那些衆生,尤其是可憐的衆生,就不應該有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癡、嫉妒、傲慢心,而應該發好心,發大願。出聲說也行,出聲說不方便,心裏默默說也行:願在他們的相續中種下善根,播下解脫的種子;願他們也能早日生起慈悲心、菩提心,早日解脫成佛。這種自利利他的修持方法特別有效果。這樣做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培養自己的福報和智慧。這都屬于法布施。
法布施能讓人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有些人會想:我就那麼默默地念,默默地發願發心,對他能好處、能有幫助麼?有!這是不可思議的。你爲他念誦經咒,給他發一個好心的時候,就能給他播下解脫的種子。平時念佛、誦經、持咒讓衆生聽,然後發願、回向給他們。如果你有講經說法的能力,就一定要把這個能力布施給衆生。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就一定要爲衆生好好地聞思修行。這就是法布施。
(3)無畏布施
在衆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比如,有人晚上怕走夜路,你陪伴他,送他一程,他不害怕了,這也叫無畏布施。其實吃素、戒殺、放生、護生是最好的無畏布施。如果能做這樣的布施,一切衆生看到你都不會害怕,因爲他們知道你不會傷害他。
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再加上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這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想要得到這叁種果報,就要認真地去修叁種布施。
在所有的布施當中,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其次是無畏布施,最低的是財布施。
布施和布施波羅蜜是不一樣的。波羅蜜是什麼?做布施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來做布施,這才是布施波羅蜜。什麼是叁輪體空?做布施的時候,做布施的人、所布施的東西及布施的對境是叁輪。叁輪的本體都是空。體空是什麼?沒有實相,都是假相;沒有實體,都是空性。有證悟叁輪體空的智慧的攝持,才是真正的波羅蜜,這叫布施波羅蜜。你一定要相信這個道理,一定要認識這個道理,站在這個角度來做布施。僅僅做布施,不是波羅蜜。
我們做布施饒益衆生的時候,不能有要求、有條件,不能要回報。我們現在照顧家人、撫養孩子、幫助別人的時候,都要把他們當作衆生,當作與自己最有緣分、最需要自己的衆生,然後去照顧他們、尊重他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如果有要求、有條件、要回報的話,就不是真正的布施,不是真正的饒益衆生,也不是真正的菩薩心,更不是真正的菩薩行。沒有發心,僅僅有行爲,就不是真正的修行。
7、行菩提心 修持六度之持戒度 安忍度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持戒和忍辱波羅蜜。
(1)持戒
持戒分叁種:(一)斷惡行戒;(二)行善法戒;(叁)饒益有情衆生戒。
(1.1)斷惡行戒
斷除惡業。斷除殺生,斷除偷盜,斷除邪淫;斷除妄語,斷除绮語,斷除惡語,斷除離間語;斷除貪心,斷除害心,斷除邪見。這些是斷惡行戒。
發自內心地想: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殺害衆生的生命;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偷別人的東西;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邪淫……就這樣下決心做決定。斷除十種惡業的十種決心叫斷惡行戒。
(1.2)行善法戒
是指不殺生,愛護自己和他衆的生命(不能自殺,自殺也是殺生);不偷盜,斷除不予取,行持布施;不邪淫,斷除邪淫,護持戒律;不妄語,斷除妄語,說谛實話;不兩舌,不說離間語,化解別人的怨恨;不惡語,說悅耳語;不绮語,精進念誦;斷除貪心,當持舍心;斷除害心,饒益衆生,修饒益心;斷除邪見,當立正見。這些是行善法戒。
(1.3)饒益有情衆生戒
竭盡全力、全力以赴地饒益衆生,不自私、不自利,完全是爲他人著想。竭盡全力、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尊重別人、關心別人,這些都是饒益有情衆生戒。
(2)忍辱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也分叁種: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2.1)他人邪行之安忍
忍耐別人的謾罵、毆打、诋毀、欺騙、傷害。別人在說你的缺點、過失的時候,不能反抗,不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甚至不能起一絲一毫的嗔恨心。如果表面上沒有反感,但是心裏有怨恨的話,還是沒有安忍。所以…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