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喪葬禮儀篇▪P5

  ..續本文上一頁午二時,假第二殡儀館景仰廳舉行殡葬奠禮,特此敬告孫夫人之各位至親好友。

  佛光山 星雲暨孫天平、孫安平、張孫義貞、張天麟、張成勳等孝眷 敬啓

  例四

  以子女之名義發訃聞(父母已往生)

  考○公○○府君(或諱○○)

  顯 恸于中華民國○年○月○日(農曆○月○日)○午○

  妣○母孺人閨名○○

  正 孤

  時壽終 寢距生于民國(前)○年○月○日享壽○十有○歲 子○隨侍在側親視含殓

  內 哀

  遵禮成服停柩在堂謹擇于中華民國○年○月○日(農曆○月○日)星期○○午○時○

  分假○地舉行家奠禮○時○分公奠後隨即發引安葬于○○公墓 叼在

  姻

  親

  戚 誼哀此訃

  友

  聞

  孤(哀)子 ○○ ○○ 泣血稽颡

  媳 婦 ○○○ ○○○ 泣血稽颡

  孤(哀)女 ○○(適○) ○○ 泣血稽颡

  女  婿 ○○○ 拭淚頓首

  孫 ○○ ○○ 抆淚稽首

  孫 媳 ○○○ 泣淚 拜

  外 孫 ○○○ ○○ 泣淚 拜

  外 孫 女 ○○○(適○) 揮淚 拜

  曾 孫 ○○○ 揮淚 拜

  護喪夫(妻)○○○ 頓首(稽颡)

  男頓首

  胞兄弟(妯娌)姊妹(姊夫妹婿)

  女斂衽

  姻親代表 鞠 躬

  例五:妻喪訃聞例

  先室○○○女士恸于中華民國○○年○月○○○日上午○時壽終內寢距生于民國

  ○○年農曆○月○○日享壽○○○歲○○率男○○女○○隨侍在側即日移靈○○○○ 殡儀館遵禮成服謹擇于民國○○年○月○日(星期○)上午○時假該館○○廳舉行家奠禮○時○分公奠○時○分大殓隨即發引○○山公墓安葬 叨在

  鄉 夫 ○ ○ ○

  世 孝男 ○○ ○○○

  學 孝媳 ○○○

  友 誼哀此訃 孝女 ○○(適○) 泣

  姻 孝 孫 ○○

  親 孝孫媳 ○○○

  族

  戚 孝孫女 ○○ ○○(適○)

  聞 孝婿 ○○○

  外孫女 ○○ ○○(適○)

  孫 婿 ○○○

  外孫婿 ○○○ 啓

  外曾孫 ○○○ ○○○

  外曾孫女○○○

  喪 居:○○○○○○○○

  聯絡處:○○○○○○○○

  例六

  先慈○○○太夫人,恸于民國○○年○月○日上午○時在○○(處)往生蓮邦,享壽○歲,不孝男○○不孝媳○○不孝女等隨侍在側。

  親視含殓,謹遵佛製,于○年○月○日上午移靈自宅正廳,誦持佛號,遵禮成服,擇吉○○日先行敬奉遺囑火葬,謹遵于國曆○○年○○月○日(農曆○月○日)上午○時在高雄壽山寺二樓禮堂,舉行追悼哀思,隨即迎靈于佛光山萬壽花園公墓。叩

  在姻親戚教,誼哀此訃

  孤哀子○○ 孝媳○○

  孝 媳○○ 孝女○○

  例七

  先某某 傳○○正宗第○○世,○○堂上○下○老和尚圓寂于民國○年○月○日○時,距生于○年○月○日○時,世壽○○歲,僧臘○○,戒臘若幹,法臘○○秋。

  嗣法某某等,謹遵

  佛製悲悼說法,親視封龛,倘蒙

  大護法

  諸 賜唁,曷勝頂感之至,謹此訃

  山尊宿

  聞

  嗣法門人○○頂禮

  法孫○○頂禮

  法曾孫○○頂禮

  薙染徒○○頂禮

  薙染徒○○頂禮

  護龛○○與○○和尚

  例八:佛教徒

  顯考○公○○諱○○府君恸于中華民國○○年○月○日下午○時○○分(農曆○月○○日○時)在○○(處)往生蓮邦,享壽○○歲,不孝男○○不孝女○○等隨侍在側。

  慈親在世,笃信佛教,民國○○年于佛光山乞受在家五戒。受戒後更精進修持,護持文教。同年亦加入佛光會,積極推展會務,參加佛學會考○次,皆得滿分,此精進精神足堪家族模範。翌年便常往寺中發心幫忙,且積極勸人皈依向善,爲鄰裏所贊揚。今親視含殓,謹遵佛製,于上午○月○日移靈自宅正廳,誦持佛號,遵禮成服,擇吉○○日敬奉遺囑火葬,謹訂于國曆○○年○月○日(農曆○月○日)上午○時在高雄縣佛光山寺萬壽園,舉行追悼哀思,隨即迎靈進塔,叨在姻親戚友,誼哀此訃。

     孤哀子○○ 孝 媳○○

     孝 媳○○ 孝 女○○

  七期追念法  

  七旬算法與種類:

  七七:人往生當天算起第七天,七周爲四十九天。

  百日:往生後整整一百天爲百日忌。

  周年:往生一年爲周年忌。(如有閏月,閏月不算)十月二十日,明年就是九月二十日。

  合爐:即將往生蓮位焚化,並將其名字寫在祖先牌位上,將爐灰取一小份至祖先香爐中,稱爲"合爐"。

   程序:  將新亡者的蓮位及祖先牌位請下。

     將亡者的名字抄錄至祖先牌位中。

  七七佛事

  根據經典記載,人往生後四十九天之內,如果陽上眷屬能爲亡者誦經做佛事,仗此功德,能令亡者罪障消除,得生善道;如果亡者生前已多植善業,則可蓮品增上。因此,佛教徒每于親人往生後四十九天內,每逢七期舉行超薦佛事,稱爲做七。一般依齋主的時間、因緣而分,有的只做頭七、滿七;有的做頭七、叁七、五七、七七;有的則七個七全做。

  啓建佛事所需時間,依誦經、拜忏、叁時系念,乃至啓建瑜伽焰口等各種佛事的不同,而有一小時、二小時、半天、一天不等。做七雖有超拔先人,表達孝思的深遠 意義,但因傳統的作法費時耗財,實有改良的必要。例如:

  誦經佛事宜莊嚴不繁瑣,最好以半小時、一小時即可,不一定要半天、一天。

  做七不一定要放焰口、拜忏,只是上香、拜佛也可以,應視能力、時間而爲,不要勉強。

  七七日誦經是古老傳統,不一定照辦,可變通爲:

  可以集合家人一次做完,即算圓滿。

  可在短期叁︱七天內做完七七。

  可參加隨堂超薦。#

  亦可以亡者名義成立獎學金或設立教育基金,乃至護持文化、慈善等公益事業,以此爲亡者植福薦拔,更有意義。簡化七七佛事的意義,可以改善社會風氣,具有教化社會之功,實有必要大力推動。最好是到寺院參加隨堂超薦,或由家人在家中早晚誦經、念佛均可。

  以下列舉數種簡單的課誦程序,以資參考:

  ●  楊枝淨水贊(或爐香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叁稱)

  開經偈

  普門品(或阿彌陀經、金剛經、地藏經等)

  叁皈依

  回向

  ●  爐香贊(或蓮池贊)

  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叁稱)

  阿彌陀經(或般若心經)

  贊佛偈

  念佛

  叁皈依

  回向

  ●  蓮池贊

  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叁稱)

  心經

  往生咒、變食真言

  贊佛偈

  念佛

  叁皈依

  回向

  1告別奠禮

  "告別式"就是替別人解決生死問題,對"生"者安慰、節哀,對"死"者慰靈、祝福,就是了生脫死。功德佛事最能"度生"、"慰死",是真正的了生脫死。了生脫死是心理的世界、精神的世界,能"廣結善緣"本身就是了生脫死。

  告別奠禮程序:

  告別奠禮開始,奏哀樂   遺族就位

  遺族上香

  遺族獻花果

  遺族獻供(飯、菜)

  遺族複位

  恭請法師誦經

  法師退席

  公祭

  親友吊祭

  親友吊電

  親友拈香

  遺族致謝詞

  禮成,奏哀樂

  起靈安葬

  團體公祭程序:

  ○○團體公祭

  奏哀樂

  主祭者就位

  陪祭者就位

  與祭者就位

  上香

  獻供

  恭讀祭文

  向○○老先生(老夫人等)遺像行叁問訊禮(一問訊、再問訊、叁

  問訊)

  禮成

  遺族答謝

  事前准備

  靈堂的布置:可依會場大小布置靈堂,以簡單莊嚴爲要。

  靈堂布置相關事宜,如搭帳蓬、插花、燈光、音響、桌椅等,亦可聯絡葬儀社代辦。

  靈堂布置的佛像、遺像、"奠"字、橫匾、挽聯、靈旌、軸幛等,適當即可。

  每日可酌量拜飯,以表哀敬。

  文具用品:訃聞、謝帖及帳簿、簽名簿數本、禮簿數本、原子筆、簽字筆、毛筆、墨汁、大小膠帶與釘書機(挂聯軸用)

  、漿糊、刀片、各色紙張與記事簿、識別證、白信封、紅禮袋、零鈔、出殡路線圖、行程表以及工作人員名單

  。

  奠禮用物:香(分線香與香末兩種)、大燭一對、小花圈一只、水果一盤、遺像、拈香爐、親友座椅、燈光與音響等。

  答謝用物:毛巾或手帕、白紙花,協助奠禮人員(服務員)之禮品與服務費,或佛書、佛像、念珠。

  可酌量供給餐點。

  酌量准備車輛。

  1安葬儀式

  佛教東傳後,僧侶多用火葬;日本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也以火葬爲主;在墨西哥,上層階位以火葬爲安葬儀式,下層階位則用土葬;臺灣因民俗文化,安葬儀式多爲 火葬與土葬二種。

  火化:

     所須用品:

  供菜、供飯等祭品。

  蠟燭、香、花、果。

  准備叁份:告別式、火葬場、返家安靈位用。

  火葬場誦經程序:

     清涼地菩薩摩诃薩(叁遍)

     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叁稱)

     心經

  往生咒、變食真言

  通知火葬場工作人員點火

  回向

  火葬的特點:

  方便、衛生、幹淨,不占空間。

  奉安寺塔,專人管理。

  可避免日後撿骨等麻煩。

  于寺院中,亦可作隨堂超薦。

  土葬:

  所須用品:

     六菜一飯等祭品。

     蠟燭、香、花、果。

   准備叁份:告別式、墓園、返家安靈位用。

  起靈:

     等靈柩綁好後,舉佛號起靈。

     法師引導靈柩至靈車前,等靈柩上車後,收佛號。

     法師上車(法師車排在靈柩車之前)。

  墓園誦經程序:

     清涼地菩薩摩诃薩(叁遍)

     南無西方接引阿彌陀佛(叁稱)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贊佛偈

     念佛

  回向

  1安位灑淨

  …

《喪葬禮儀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生活禮儀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