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傳禅觀遺珍集▪P20

  ..續本文上一頁情默照。照來照去。帶來帶去。轉加迷悶。無有了期。

  評。既有能帶之心。所照之境。能所對立。非妄而何。若以妄心爲參究。便于自心不得自在。只須坐斷兩頭。能所不立。則礙膺之物如桶底脫矣。

  徑山雲。又一等人。教人是事莫管。但只恁麼歇去。歇得來情念不生。到恁麼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曆曆。這般底更是毒害。瞎卻人眼。不是小事。

  評。只饒到惺惺曆曆。此是對寂之法。非參究耶。若參究。直欲發明大事。既不如是。豈非毒害者哉。

  徑山雲。不問久參先達。若要真個靜。須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

  評。疑情發得起。則生死心凝結在一處。疑情破則生死心破。于此破處求其動相了不可得。

  示疑情發不起警語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便欲尋行數墨。檢討文字。廣求知解。將佛祖言教一串穿過。都作一個印子印定。才舉起一則公案。便作道理會去。于本參話頭上不能發起疑情。逢人難問著則不喜。此是生滅心。非禅也。或隨聲應答。豎指擎拳。引筆疾書偈頌。開示使人參究。亦有意味。自謂得大悟門。殊不知疑情發不起。皆是識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見善知識。求個入路則可。不然生滅心勝。久之則成魔著。殆不可救。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于境緣上生厭離。喜到寂靜無人處坐去。便覺得力。便覺有意思。才遇著些動處。心即不喜。此是生滅心。非禅也。坐久則與靜境相應。冥然無知。絕對絕待。縱得禅定。凝心不動。與諸小乘何所異也。稍遇境緣則不自在。聞聲見色則生怕怖。由怕怖故。魔得其便。由魔力故。行諸不善。一生修行都無所益。皆是最初不善用心。不善起疑情。不肯見人。不肯信人。于靜谧處強作主宰。縱遇善知識。不肯一念知非。千佛出世。其柰爾何。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情識妄想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到無起處。則澄澄湛湛。純清絕點。此識心根源終不能破。于澄湛絕點處都作個工夫理會。才遇人點著痛處。如水上捺葫蘆相似。此是生滅心。非禅也。蓋爲最初不肯參話頭。起疑情。縱遏捺得身心不起。如石壓草。若死得識心成斷滅去。正是落空亡外道。若斷滅不去。逢境緣時即引起識心。于澄湛絕點處便作聖解。自謂得大悟門。縱則成狂。著則成魔。于世法中诳妄無知。便起深孽。退人信心。障菩提道。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身心器界悉皆空去。空到無管帶處。無依倚處。不見有身心。不見有世界。非內非外。總是一空。謂空便是禅。謂空得去便是佛。行也是空。坐也是空。空來空去。行住坐臥如在虛空中行。此是生滅心。非禅也。不著則成頑空。冥然無知。著則成魔。自謂大有悟門。殊不知與參禅沒交涉。若真是個參禅漢。發起疑情。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觸其鋒者。即喪身失命。若不如是。只饒空得一念不起時。只喚作個空無所知。非究竟耶。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遂將識心揣摩。把古人公案胡亂穿鑿去。謂是全提。謂是半提。謂是向上。謂是向下。是君是臣。是兼帶語。是平實語。自謂見解人所不及。縱一一說得道理。與古人一口吐氣。此是生滅心。非禅也。殊不知古人一語一言如嚼綿絮團。使人吞不下。吐不出。豈肯與人生出幾多解路。引起人識心耶。若疑情發得起。全身拶入。去此解路識心。不待你死去。自然怗怗地。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身心看破。純是假緣。其中自有一物往來。能動能靜。無形無相。于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散則遍周沙界。收則不立纖塵。向這裏一認認定。不肯起疑情。不肯參究。便謂了事人。此是生滅心。非禅也。殊不知生死心不破。將此等爲快意。正是弄識神。一朝眼光落地。便作不得主。隨識神牽引去。隨業受報去。若善業多。則生在人間天上。到四相五衰逼將來。便謂佛法無靈驗。由此謗法。墮在地獄.餓鬼道中。出得頭來。知是幾多劫數。以此觀之。參禅全要見人。若自作主宰。總用不著。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便認定個眼能見。耳能聞。舌能譚。鼻能嗅。手能執著。腳能運奔。是自己一靈真性。向這裏度量。謂是悟門。逢人則瞪眼側耳。手指腳踢。以爲佛法。此是生滅心。非禅也。古人喚作如發痫病相似。又雲在曲盝床上弄鬼眼睛相似。弄來弄去。弄到四大分散時則弄不去。更有一等惡見。以此爲奇特。遞代相傳。受人供養。無慚無愧。逢人問法。則大喝一聲。大笑一場。殊不知從來未曾參究。命根未斷。縱行善事。都是魔業。非究竟耶。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便欲做有爲功行。或做解脫。或行苦行。冬不爐。夏不扇。人來乞衣。便全身脫去。甘心凍死。謂之解脫。人來乞食。便自己不食。甘心餓死。謂之解脫。更有種種。不可具說。總而論之。皆是勝心所使。诳惑無知。彼無知者。謂是活佛。謂是菩薩。盡其形命。承事供養。殊不知佛戒中謂之惡律儀業。雖是持戒。步步結罪。又有一等。燒身燃臂。禮佛求忏。謂之功課。于世法中亦是好事。參究分中當得甚麼事。古德雲。切莫向他機境上求。謂禮佛是機境。求忏是機境。佛法中一切好事悉機境也。不是教你不行此一切善事。但用心一處。此一切善事悉能助發。滋培善根。他日道眼忽開。燒香掃地皆佛事耳。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便欲散誕去。便欲活潑去。逢人則自歌自舞。自歡自樂。或水邊林下吟詠笑談。或市井街坊橫行直撞。自謂是個了事人。見善知識開叢林。立規炬。或坐禅。或念佛。或行一切善事。則撫掌大笑。生輕慢心。謗渎心。自不能行道。障人行道。自不能[言*奉]經禮忏。障人諷經禮忏。自不能參禅。障人參禅。自不能開叢林。障人開叢林。自不能說法。障人說法。凡有善知識出世。設幾個難問。向人天衆前多答一句。多問一句。喝一聲。打一掌。善知識見彼做鬼戲相似。或不理會。他便向人道某善知識不會這個道理。苦哉。苦哉。此是生滅心勝。久之則攝入魔道。造無窮深孽。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雖是善因。而招惡果。悲夫。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覺得同衆人動止不便。太拘束。太煩紊。便欲向深山無人處住靜去。或向一間房屋裏住靜去。初則硬作主宰。閉目凝心。跏趺合掌。硬硬做去。或一年二年。一月兩月。不見下落。又有一等。坐得叁兩日便坐不住。或看書。或散誕。或做偈做詩。或關門打睡。外現威儀。內成流俗。更有一等惡少年。不識廉恥。不信因果。潛行貪欲。逢人則恣口肆意。诳妄無知。自言我曾見善知識來。我得上人法。使無知者信受。與彼通好。或結爲道友。或招爲徒弟。上行下效。自不知非。不肯返省。不肯見人。妄自尊大。大妄語成。此輩名爲可憐憫者。今時厭大衆。求私室。甯不寒心者哉。若真正學道人。慎勿萠此念。正好向衆人中參究。彼此警覺。縱不悟道。決不陷到這般田地。學者不可不警也。

  示疑情發得起警語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見盡大地光皎皎地。無絲毫障礙。便欲承當個事。不肯撒手。坐在法身量邊。由此命根不斷。于法身中似有見地。似有受用。殊不知全是子想。古人喚作隔身句。既命根不斷。通身是病。非禅也。到這裏。只須全身拶入。承當個大事。亦不知有承當者。古德雲。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若命根不斷。全是生滅心。若命根斷去。不知轉身吐氣。喚作墮身死漢。非究竟耶。這些子道理不難會。自是行者不肯見人。若遇著善知識。磕著痛處。當下知歸。其或未然。則伏屍萬裏也。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攪渾世界。得波翻浪湧一段受用。行人耽著此受用。推不向前。約不退後。由此不得全身拶入。如貧人遇著座黃金山相似。了了明明知得是金。不能隨手得用。古人喚作守寶漢。通身是病。非禅也。到這裏。只須不顧危亡。始得與法相應。天童所謂普周法界渾成飯。鼻孔累垂信飽參。若不得鼻累垂。如坐在飯籮邊餓殺。大海裏渴殺。濟得甚麼邊事。所以道。悟後只須見人。如古德悟後見善知識。大有樣子。若自承當個事。不肯遇人抽釘拔楔。皆喚作自欺底漢耳。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盡大地逼塞塞地。無纖毫空缺處。忽生一個度量心似。障了面前。障了身心。提亦不起。撲亦不破。提起似有。放下似無。開口吐氣不得。移身換步不得。正恁麼時亦不得。到這裏。通身是病。非禅也。殊不知古人用心純一。疑情發得起。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不生度量心。不起別念。硬硬逼拶去。忽朝打破疑團。通身是眼。看山依舊山。見水依舊水。山河大地從甚麼處得來。求纖毫悟迹了不可得。到恁麼田地。只須見人。若不見人。枯木岩前。岐路中更有岐路。到此不蹉蛇。不被枯木樁絆倒者。博山與他結個同參。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便沈沈寂寂去.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將疑情鈍置法身理中。不得受用。一向死去無回互。無管帶。沒氣息。全被死水裏浸殺。自謂之極則。通身是病。非禅也。石霜會下如此用工者極多。縱坐脫立亡。不得受用。若受得鉗錘。知得痛癢。轉得身。吐得氣。便是人。若不知痛癢。雖會得法身句。只饒坐斷十方。有甚用處。天童所謂坐斷十方猶點額。密移一步看飛龍。古人大有警語爲人處。大有葛藤相委悉。自是人不肯打徹。欲學善知識在人叢馬踏之中千自由。百自在。得不難乎。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坐到湛不搖處。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便放身去。不識得轉位就機。向這裏強立主宰。滯在法身邊。通身是病。非禅也。洞山雲。峰巒挺異。鶴不停機。靈木迢然。鳳無依倚。當知峰巒靈木四個字太煞玄奧。不是幹爆爆地。不停無依四個字太煞活潑。不是死獦狚地。若不究到玄奧處。則不知入理之深。若不到活潑處。則不識旋機之妙。道人用心。用到無可用處。正好見人打翻漆桶。得個徹處。豈可抱愚守株。滯在一隅。甘心做籠中之鶴。退毛之鳳哉。

  做…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