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叁寶功德(50~69)▪P3

  ..續本文上一頁愚了,心就沒有能力了,還有什麼希望?

  瞋來貪去,愛敵人就無戰爭,

  古今中外說盡好話,但不解決問題

  有時候看看這個人,好像現在貪得沒有從前厲害了,因爲他起了瞋恨心,人一起瞋恨心,貪愛心就下去了。外國人提出“要愛你的敵人”,說得好聽,有幾個做到了?現在每個國家都在准備武器,武器少,還花錢去買。既然你愛敵人,還准備武器幹什麼?有敵人來,你就跟他歡迎擁抱。即使這句話起一點愛的作用,也很有限,大部分人做不到,古今中外這種好聽的話說了多少,有沒有解決問題?

  正好比有人挂了修行人的牌子,也能說出一些覺悟的話來,可是說過了還是老樣子,根本沒做到,那還不是跟凡夫俗子一樣?好比開了一張支票,可是這張支票不能兌現,稱爲空頭支票。兌現的覺悟才是真正的覺悟,畫餅不能充饑的,咱們得講現實。

  覺悟而沒有行動,執著而不肯轉變,都歸在癡裏

  你們修行也修不好,人際關系也搞不好,同學跟同學之間經常起矛盾,就因爲你們的覺悟沒有變成行動,甚至于還有老師在跟學生起矛盾,那這個老師也太不像樣了。我曾說過:每個老師都有缺點,做學生的要諒解,總要讓他慢慢的提高轉變。可不等于你不提高不轉變,而且同樣的毛病,已經很多次了,不轉變那不是死掉了?你是活人總要動一動吧?上海人說:死人額角頭推不動。養成了習氣了,就更難認識更難轉變。煩惱還是粗相,習氣可是細相,習氣比煩惱更難轉變。這種種執著、不肯轉變都歸在癡裏。

  愚跟智不相應,沒有智慧已經是癡了,

  再去學愚,癡上加癡

  癡從愚來,所以稱愚癡。要轉變癡,就必須要修智慧。你不聽法,不接受佛陀的教育,沒有智慧,能轉變你的癡嗎?智慧跟愚不相應的。沒有智慧已經是癡了,有人還去學愚,那不是愚上加愚,癡上加癡?這樣的人叁大阿僧祇劫都成不了佛。

  能說出愚的道理來,這是聰明人的錯見,

  你跟著去學愚,那可真成了愚人

  愚癡的人會說愚有好處,他還說出一些道理來,你聽不出這些話裏邊的毛病,因爲你也愚癡,佛從來沒有說過愚有好處,衆生本來就愚癡,聽了愚癡的話,愚癡跟愚癡相應,所以現在形成一大片人都在崇拜愚。

  他怎麼說呢?“愚癡的人妄想少”,意思就是說知識分子雖然聰明,學了很多東西,可是他妄想也特別多,聽聽好像有道理。你能講出這些道理來,我看你本人也很聰明,如果你是真的愚,你還講得出這番道理來?你不過是叫人家走愚的道路罷了。或許你本人也確實是愚,可是能講出這些道理來,我看你是聰明人産生了錯見,聰明人腦神經一根也沒少,一搭錯就變成了又愚又癡。

  愚能抑製所有的能力,愚了,

  心就沒有能力了,還有什麼希望?

  愚把所有的能力都抑製下去了,一個人沒有能力了,他還會有什麼成就啊?有一種男人,可是他沒有男人的功能,這叫黃門。黃門不可能成佛,連出家都不許可,這種人修行是沒希望的。所以並不是男人的功能不好,而是衆生心裏的煩惱不好。佛經裏有個故事:一個比丘淫心壓不下去,拿刀把自己男根斷掉,佛就批評他,你這樣有什麼用啊?問題不在男根上,是在心裏。心愚了,心都沒有能力了,還有什麼希望?

  談叁寶功德 (56)

  ◎ 傅味琴 2006年5月14日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說假話的人,雖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識;

  喜歡聽真話的人,遇到善知識就會歡喜雀躍

  本次提要:

  ■ 不是知識不好,是心裏貪瞋癡不好;心好了,聰明人會盡幹好事。既不幹

  壞事,也不幹好事,是因爲他沒有能力

  ■ 愚人有愚人的妄想,傻瓜還想娶老婆呢!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滅

  貪瞋癡?

  ■ 說假話的人,雖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識;喜歡聽真話的人,遇到善知識

  就會歡喜雀躍

  ■ 衆生形形色色,變化無常,一高興就來,一不歡喜就走。法沒有變,

  是人變了

  ■ 貪不到就起瞋,受到了教育,又說“把我搞苦了。”好比治病怕吃藥,

  病怎麼能好?

  不是知識不好,是心裏貪瞋癡不好;心好了,聰明人會盡幹好事。

  既不幹壞事,也不幹好事,是因爲他沒有能力

  再舉個例子,一個人發高燒,雖然高燒是病,可是他高燒能夠發得出來,說明這個人有能力。同樣一個人生病,他不發高燒是發低燒,或許是因爲這個人體質很虛,已經沒能力了,這可不是好事情。所以不是你的聰明不好,也不是你聽法聽多了不好,也不是知識不好,是你心裏的貪瞋癡不好。心好了,他可以利用他的聰明才能盡做好事;心壞了,他可以利用他的聰明才能去幹壞事。把修行人的能力逐漸逐漸撲滅,難道是修行的方法嗎?那你幹脆做一個植物人好了,植物人從來不幹壞事,可是他好事也幹不出來啊,因爲他沒有能力。

  有人說,幹壞事的人大多數都是聰明人。這話不錯,可是另一面呢?幹好事的人大多數也是聰明人,聰明人能幹出大壞事,可是他也能幹出大好事。

  愚人有愚人的妄想,傻瓜還想娶老婆呢!

  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滅貪瞋癡?

  況且愚的人,不見得一點妄想也沒有,傻瓜還想娶媳婦呢,難道愚人會沒有男女心?僅僅是愚人有愚人的煩惱,愚人的貪瞋癡還不是跟世間上人一模一樣?你有妄想、有雜念、有貪瞋癡,你不學智慧,你怎麼去消除?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滅貪瞋癡?

  說假話的人,雖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識;

  喜歡聽真話的人,遇到善知識就會歡喜雀躍

  說愚人妄想少,這真叫糊弄人。現在把說假話的人看成是善知識,還受人崇拜,而我呢?說法快要四十年了吧,真正到我身邊來的,兩百個人都不滿,是不是我講的法,人家不要聽啊?不見得吧?現在我講的法印成的書和雜志,人家一看見高興得歡喜雀躍,幸虧是人不是麻雀,是麻雀的話,真會高興得跳。

  衆生形形色色,變化無常,一高興就來,

  一不歡喜就走。法沒有變,是人變了

  那爲什麼來的人多,能留下少呢?因爲衆生形形色色、心態也變化無常,就像人的臉,沒有兩張相同的臉。人也不可能老是這副樣子,笑是笑臉,哭是哭臉,氣是氣臉,只要臉上的神經肌肉稍微動一動,臉就變了樣子。

  人也是變化無常,歡喜的時候說歡喜話,不高興的時候說不高興的話。初來的時候歡喜,就說歡喜話,後來起了煩惱就說煩惱話。歡喜的時候,“看了你們講的法,真使我歡喜啊,我一看就來了。”一起煩惱,“難道就是你們這一處有正法啊?”一高興:“因爲這裏講的法,外面是聽不到的。”意思很殊勝。一不高興:“人家到你這裏來實在沒辦法,是爲了聽法呀。”好像是不得已,爲了要聽法只好委屈你到這兒來。其實法沒有變,是人變了。

  貪不到就起瞋,受到了教育,又說“把我搞苦了。”

  好比治病怕吃藥,病怎麼能好?

  爲什麼會這樣?這就是沒有看到心裏的煩惱魔,不是貪就是瞋,貪不到就起瞋恨心。天下事你能全貪得到嗎?你這要求也太高了。在外面貪不到,天天動瞋恨心。跑到我們這兒來,又貪不到,又動瞋恨心。說起來全是理由:因爲我覺得你們這兒好,又快樂又清淨,誰知道到了你們這兒,叫我要遵守規章製度,要按照佛法去改變自己脾氣,反而給我苦惱了。

  真好比一個病人去求醫,結果冒起火來:“我來是爲了消除病苦,誰知道你們竟然叫我吃藥打針,那我不是苦上加苦了嗎?”我看世間上人只有兩種人會說這種話,一種是小孩,怕打針,怕吃藥;一種是精神病,精神病人恨醫生給他治病,乃至會打醫生,因爲他認爲自己沒有病。醫生總是原諒他,還不能說他是精神病人,否則他火冒叁丈,“我有什麼病?你才是精神病呢!”(衆笑)

  談叁寶功德 (57)

  ◎ 傅味琴 2006年5月14日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哪兒起煩惱,就在哪兒斷,

  起煩惱的時候才是斷煩惱的好機會

  本次提要:

  ■ 菩薩愛衆生,凡夫愛自己,衆生一起愛心,就被愛所迷

  ■ 男女間有了愛,臭的也成香的;講法說明白,是叫你修不淨觀

  ■ 愛了就顛倒,壞脾氣不肯放,猶如瘋子抓糞吃

  ■ 煩惱取得了勝利,衆生就會去幹危險的事情,不願跳出來,就叫娑婆

  ■ 哪兒起煩惱,就在哪兒斷,起煩惱的時候才是斷煩惱的好機會

  菩薩愛衆生,凡夫愛自己,

  衆生一起愛心,就被愛所迷

  是什麼使我們下叁惡道?是什麼使我們修行修不好?就是貪瞋癡,就是煩惱。外面的魔還容易認識,心裏的魔很難認識,因爲凡夫衆生每個人都是愛自己的。菩薩愛衆生,凡夫愛自己。衆生一起了愛心,就被愛所迷惑,因爲衆生有貪愛,所以衆生離不開顛倒。

  最典型的就是男女之間的愛,哪怕並不漂亮,情人眼裏也會出西施。眼睛大,也是美,叫大大的眼睛;眼睛小也是美,叫細細的眼睛;掉眼淚也是美,“眼淚像珍珠那樣挂下來”,(衆笑)眼淚成了珍珠,至于眼角邊的眼屎,他就不說了,沒有人會說:“親愛的,你眼角裏充滿著像黃豆那樣的眼屎,多可愛啊。”

  嘴唇小也可愛,叫“櫻桃小嘴”;嘴唇大也可愛,叫“兩片明顯的鮮紅的嘴唇”;連臉上有粒黑痣,“美就美在這粒黑痣上。”(衆笑)在沒有貪愛的時候,別人靠攏你,“走開一點,你口裏的氣都噴在我身上,臭死了。”一貪愛,已經靠攏了,還想再靠攏一點。

  男女間有了愛,臭的也成香的;

  講法說明白,是叫你修不淨觀

  痰,人人都感到厭惡,你喉裏有咕噜咕噜的痰聲,別人就有意見,“真不文明,真惡心。”自己情人有痰卻從不討厭。醫生提倡衛生,反對男女之間的接吻,因爲傳播細菌。可是情人就喜歡幹這一套,他也不想想,這口裏充滿一絲一絲的痰啊。(笑聲)有人經常跟我打招呼,“老師,別講得那麼白,再講下去我吃不下飯了,昨天吃的飯都要吐出來了。”衆生迷惑了就會顛倒,臭的也成了香的,髒的也成了美的,講得白講得細,就是指導你們在生活中修不淨觀。

  愛了就顛倒,壞脾…

《談叁寶功德(5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