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叁寶功德(70~92)

  談叁寶功德 (70)

  ◎ 傅味琴講于2006年5月17日

  今世出家是前輩子有善根,喜歡唱唸不聽法,

  難斷煩惱成自然,也是前輩子習氣的等流

  本次提要:

  ■ 年少進佛門,晚年方思考,動亂時代理筆記,提心吊膽一心爲護法

  ■ 今世出家是前輩子有善根,喜歡唱唸不聽法,難斷煩惱成自然,也是前輩子

  習氣的等流

  ■ 佛法不懂求見性,不是法偏了,而是人偏了

  ■ 過去的禅寺今唸佛,僅修早晚功課加佛號,既不修苦集滅道,也不知

  《普門品》裏黑風指的啥

  年少進佛門,晚年方思考,

  動亂時代理筆記,提心吊膽一心爲護法

  我二十二歲進了佛門,直到晚年方才逐漸逐漸思考,因爲年輕時學法都來不及,也就顧不上思考了。我過去的筆記很多啊,如今我發現你們的筆記比我還多。我要整理這些筆記,花了多少時間啊!

  你們今天條件好,記筆記紙張全是挺好的,我從前記筆記的紙,要麼反面有字,要麼很薄的,兩面一寫兩面都看不清,得細細地辨別。整理的時候還得看有的話放在哪一段比較合適,因爲我的筆記比較散,整理的時候可苦了。整理了又抄,抄了又整理。

  忽然一切無常,文化大革命來了,那可緊張了,抄起家來,連牆壁都要挖洞。所以又偷偷地把字寫小,再抄一遍,面積也小了,可是抄過了不要的筆記咋辦呢?現在可以放到香爐裏去燒掉,那時可不行,在後門口燒吧,說你燒變天帳,就會來抄家。

  天天提心吊膽,外面經常“咚咚哐,咚咚哐”,嚇得我偷偷看到底是不是到我家,結果到鄰居家,還好沒有輪到我。總算夏天每家都要煙熏蚊子,總要紙張燒點火,那麼我每次燒一點燒一點,我就是這麼過日子的。你們福氣比我好,你們沒有過這種日子。

  今世出家是前輩子有善根,喜歡唱唸不聽法,

  難斷煩惱成自然,也是前輩子習氣的等流

  後來我辦了佛學院,跟四衆弟子經常在一起,就思考了,爲什麼現在年輕人,只是十幾歲,怎麼會喜歡出家呢?有許多人聽了佛法還出不了家,我就是一個。這個現象也容易理解,他前輩子出過家的呀,前輩子出家生活裏呆久了,所以他這輩子在世俗上雖然迷了,但是等到這個種子一發動,他就喜歡出家,叁世因果看問題嘛。

  再想下去問題又來了,出家人更有條件學法修行,而且佛對出家人要求這麼高,修行的習氣也應該前世等流下來。可是看看這些人今世出了家以後,不喜歡聽佛法,只喜歡唱唸,也不知道怎麼斷煩惱,這就有點奇怪了。

  再想下去也容易明白,因爲他前世出家的地方就是這樣的嘛,他過慣了這種出家生活,所以他今世也變成這個樣了,乃至他前個前世、前個前個前世也是出家人,也是這個樣子,到了今世習慣成自然。

  你要他轉過來,他感到很不自在,如果執著厲害的話,盡管你說得沒錯,但是你管你說,他照老一套做。所以形成多少年來,也就是多少世以來中國佛門的現狀,聽不聽法無所謂。

  佛法不懂求見性,不是法偏了,而是人偏了

  這種情況可能從唐朝以後就開始了,唐朝爲什麼佛教非常興旺,因爲唐朝理論上的學習辯論很多。後來就慢慢轉向禅宗,起初還有個道理,因爲禅宗是攝受上根上智,就是說你佛學的基礎已經很好了,應該從內心去悟了。

  後來就成了剛進佛門的人佛法還不懂,只聽到禅師幾句開示,就叫他參話頭。各個宗派都是佛法,你發心修哪個宗隨便你,但是你佛法不懂,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嗎?這不是法偏掉,是人偏掉了。

  過去的禅寺今唸佛,僅修早晚功課加佛號,

  既不修苦集滅道,也不知《普門品》裏黑風指的啥

  後來,淨土法門興起來了,現在唸佛的地方從前大都是禅宗,牌子寫著禅寺,現在都改成唸佛了。他們的修行方式,就是早晚功課加一句佛號,此外沒了。

  我年輕時修唸佛法門的還請法師講講經,可也聽不到出離法、四阿含、苦集滅道,法師都是講《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普門品》那麼幾本經。佛49年教法,傳下來這麼多的佛經,如果別的經都用不著學,那麼釋迦佛講它幹什麼?

  談叁寶功德 (71)

  ◎ 傅味琴講于2006年5月17日

  能把佛法的要領、提綱、步驟圓滿地弄清楚,

  就不會走彎路

  本次提要:

  ■ 能把佛法的要領、提綱、步驟圓滿地弄清楚,就不會走彎路

  ■ 善知識教導聽不進去的人,嘴上贊歎,心裏仍照自己一套修,有些人出了

  家,還是還俗了

  ■ 盡造惡業,敗壞佛教,長老比丘應把他趕出山門,強令還俗

  ■ 雖有道心,可是佛法不聽,愚癡顛倒,煩惱壓不住,也會躲進寮房去抽煙

  ■ 前世習氣的等流,不重視教理,不敬善知識,這是接受了傲慢的傳承

  ■ 要依法不依人,不搞片面,要依佛教導圓滿修行

  能把佛法的要領、提綱、步驟圓滿地弄清楚,就不會走彎路

  假如你把全部的佛法能夠綜合起來,而且不離開圓滿,這倒也可以,因爲一個人要把所有佛經都學完,他也沒有這麼多時間。你能把佛法的要領、提綱、步驟圓滿地弄清楚,這就不會走彎路。可是在漢地過去從來也沒有出現過,往往說了一部經,就說所有的佛法全在這部經裏了,那佛何必還說其他經呢?

  善知識教導聽不進去的人,嘴上贊歎,心裏仍照自己一套修,

  有些人出了家,還是還俗了

  話再講回來,今世這樣執著、難轉,可能前世、前個前世都是這個樣子,善知識的勸導也聽不進去。客氣一點的,嘴上贊歎贊歎,心裏根本不接受,意思你是不錯,可是這不是我修行的路線,我修行就要照我這一套修,轉都轉不過來。

  這種例子很普遍。我從前遇到一個出家人,他人還是很不錯的,但也接受了中國佛門傳統的影響。他跟我講:他出家的時候,必須要發誓,今生今世絕不還俗。所以他到今天還是沒有還俗。值得恭敬贊歎。可是很多人出家的時候也發過願,怎麼還俗了?

  盡造惡業,敗壞佛教,

  長老比丘應把他趕出山門,強令還俗

  我不知道出家人的戒律裏是不是有出家要發誓永不還俗,那麼釋迦佛怎麼允許還俗?因爲你煩惱起來要犯戒,犯戒要下地獄,爲了你不犯戒,不下地獄,允許你舍戒,也不算你犯戒。其實發誓也沒有用,現在還俗的人多得不得了,從片面的好心來講,這樣發誓能夠使出家人堅持出家不還俗。但是佛經裏說,出家人在佛門裏不守規矩,盡是造惡,敗壞佛教,長老比丘或者是國王大臣就必須把他趕出山門,強迫他還俗。你還俗娶老婆,佛許可的,世間法上也不認爲你是惡業,你出了家外邊有女人,這是犯了淫戒,這就犯了根本戒,還是還俗的好,這樣對整個佛教也有好處,這僅僅是舉個例子。

  雖有道心,可是佛法不聽,愚癡顛倒,

  煩惱壓不住,也會躲進寮房去抽煙

  有的人發了誓願,雖有道心,也不想還俗,可是佛法不聽,愚癡顛倒,煩惱起來了壓不住,怎麼辦呢?只好在旁人沒看見的時候偷偷幹。我年輕時候就聽到有的老師父跟年輕的出家人說:“你在居士面前抽煙像什麼樣子?要抽煙到寮房裏去抽。”可能這個老師父自己也在寮房裏抽,有經驗了。

  前世習氣的等流,不重視教理,

  不敬善知識,這是接受了傲慢的傳承

  其他的呢?比如你的修行方法,脫離了佛法的圓滿,養成了習慣勢力,可能前世你就是這樣,前世對教理不重視,天天唸經,或者一句佛號就是修,那麼今世也認爲教理不重要。前世你出家了,一向是看不起居士,包括居士善知識,你也看不起,執著出家人的身份而自傲,那麼你今世,由于習氣的等流,一到時候你就想出家,出家後,前世的種子出來了,認爲聽法不重要,居士講法更不聽。假如這個居士是善知識呢?也不聽,這就是傲慢!生生世世接受了傲慢的傳承!

  即使居士講的是佛陀的圓滿的法,可是由于這種習氣,在居士那裏聽法很不自在,很不舒服,很不適應。有的不明說,客氣一點,朝你笑笑;不客氣一點,越聽越煩,“這是你們這一套”,或者說“在我看來,像你們這樣不叫修行”,好像唯有他搞的一套才叫修行。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執著,實是有傲慢的傳承!這個傳承從前輩子、前個前輩子,一直傳下來。

  要依法不依人,不搞片面,要依佛教導圓滿修行

  跟你們講這一些,主要目的要你們依法不依人,要走釋迦佛教導的圓滿修行的路線,否則你也只能證個片面,而不能證圓滿,今天講到這兒。

  談叁寶功德 (72)

  ◎ 傅味琴講于2006年5月18日

  佛教講威儀、禮貌是美德,如果不斷煩惱,

  內心傲慢,佛弟子也會形成虛僞、谄曲的兩面派

  本次提要:

  ■ 佛教講威儀、禮貌是美德,如果不斷煩惱,內心傲慢,佛弟子也會形成

  虛僞、谄曲的兩面派

  ■ 光講禮節威儀,不講修行斷煩惱,就離開了佛陀的教導,這在近代的佛門

  裏爲時已久

  ■ 說人閑話,破壞團結,重又勾起已經覺悟的人的煩惱

  佛教講威儀、禮貌是美德,如果不斷煩惱,內心傲慢,

  佛弟子也會形成虛僞、谄曲的兩面派

  我們都知道,對人恭敬有禮貌,這是美德,是修養,世間上人也講究恭敬,我們佛弟子在這方面更應該做得好一點。世間上對人恭敬,他是作爲一種禮節,他不講究修行,所以容易變成外表對人有禮貌,而內心經常産生傲慢。禮貌有利于溝通,一傲慢誰也不服誰,經常擡杠子,破壞團結,最後各管各。

  佛弟子都是從世俗裏來的,受世俗的影響很深。如果進了佛門不好好斷煩惱,也是這樣表面上很有禮貌,能恭敬別人,取得人家好感,可是內心很傲慢,一有機會就發作,前後完全變成兩個人,就把自己搞成了虛僞、谄曲的兩面派。

  佛教講威儀,威儀好能使人的態度和雅、身相端正、舉止莊嚴、威儀好本身就是對人恭敬、虛心的表現。可是今天佛門裏威儀好的人不一定是虛心,恰恰相反,往往成了虛僞的手段,只要你使他不高興,這一套美好的形象,就會自我破壞;變得脾…

《談叁寶功德(70~9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