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愚了,心就没有能力了,还有什么希望?
瞋来贪去,爱敌人就无战争,
古今中外说尽好话,但不解决问题
有时候看看这个人,好像现在贪得没有从前厉害了,因为他起了瞋恨心,人一起瞋恨心,贪爱心就下去了。外国人提出“要爱你的敌人”,说得好听,有几个做到了?现在每个国家都在准备武器,武器少,还花钱去买。既然你爱敌人,还准备武器干什么?有敌人来,你就跟他欢迎拥抱。即使这句话起一点爱的作用,也很有限,大部分人做不到,古今中外这种好听的话说了多少,有没有解决问题?
正好比有人挂了修行人的牌子,也能说出一些觉悟的话来,可是说过了还是老样子,根本没做到,那还不是跟凡夫俗子一样?好比开了一张支票,可是这张支票不能兑现,称为空头支票。兑现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觉悟,画饼不能充饥的,咱们得讲现实。
觉悟而没有行动,执著而不肯转变,都归在痴里
你们修行也修不好,人际关系也搞不好,同学跟同学之间经常起矛盾,就因为你们的觉悟没有变成行动,甚至于还有老师在跟学生起矛盾,那这个老师也太不像样了。我曾说过:每个老师都有缺点,做学生的要谅解,总要让他慢慢的提高转变。可不等于你不提高不转变,而且同样的毛病,已经很多次了,不转变那不是死掉了?你是活人总要动一动吧?上海人说:死人额角头推不动。养成了习气了,就更难认识更难转变。烦恼还是粗相,习气可是细相,习气比烦恼更难转变。这种种执著、不肯转变都归在痴里。
愚跟智不相应,没有智慧已经是痴了,
再去学愚,痴上加痴
痴从愚来,所以称愚痴。要转变痴,就必须要修智慧。你不听法,不接受佛陀的教育,没有智慧,能转变你的痴吗?智慧跟愚不相应的。没有智慧已经是痴了,有人还去学愚,那不是愚上加愚,痴上加痴?这样的人三大阿僧祇劫都成不了佛。
能说出愚的道理来,这是聪明人的错见,
你跟着去学愚,那可真成了愚人
愚痴的人会说愚有好处,他还说出一些道理来,你听不出这些话里边的毛病,因为你也愚痴,佛从来没有说过愚有好处,众生本来就愚痴,听了愚痴的话,愚痴跟愚痴相应,所以现在形成一大片人都在崇拜愚。
他怎么说呢?“愚痴的人妄想少”,意思就是说知识分子虽然聪明,学了很多东西,可是他妄想也特别多,听听好像有道理。你能讲出这些道理来,我看你本人也很聪明,如果你是真的愚,你还讲得出这番道理来?你不过是叫人家走愚的道路罢了。或许你本人也确实是愚,可是能讲出这些道理来,我看你是聪明人产生了错见,聪明人脑神经一根也没少,一搭错就变成了又愚又痴。
愚能抑制所有的能力,愚了,
心就没有能力了,还有什么希望?
愚把所有的能力都抑制下去了,一个人没有能力了,他还会有什么成就啊?有一种男人,可是他没有男人的功能,这叫黄门。黄门不可能成佛,连出家都不许可,这种人修行是没希望的。所以并不是男人的功能不好,而是众生心里的烦恼不好。佛经里有个故事:一个比丘淫心压不下去,拿刀把自己男根断掉,佛就批评他,你这样有什么用啊?问题不在男根上,是在心里。心愚了,心都没有能力了,还有什么希望?
谈三宝功德 (56)
◎ 傅味琴 2006年5月14日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说假话的人,虽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识;
喜欢听真话的人,遇到善知识就会欢喜雀跃
本次提要:
■ 不是知识不好,是心里贪瞋痴不好;心好了,聪明人会尽干好事。既不干
坏事,也不干好事,是因为他没有能力
■ 愚人有愚人的妄想,傻瓜还想娶老婆呢!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灭
贪瞋痴?
■ 说假话的人,虽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识;喜欢听真话的人,遇到善知识
就会欢喜雀跃
■ 众生形形色色,变化无常,一高兴就来,一不欢喜就走。法没有变,
是人变了
■ 贪不到就起瞋,受到了教育,又说“把我搞苦了。”好比治病怕吃药,
病怎么能好?
不是知识不好,是心里贪瞋痴不好;心好了,聪明人会尽干好事。
既不干坏事,也不干好事,是因为他没有能力
再举个例子,一个人发高烧,虽然高烧是病,可是他高烧能够发得出来,说明这个人有能力。同样一个人生病,他不发高烧是发低烧,或许是因为这个人体质很虚,已经没能力了,这可不是好事情。所以不是你的聪明不好,也不是你听法听多了不好,也不是知识不好,是你心里的贪瞋痴不好。心好了,他可以利用他的聪明才能尽做好事;心坏了,他可以利用他的聪明才能去干坏事。把修行人的能力逐渐逐渐扑灭,难道是修行的方法吗?那你干脆做一个植物人好了,植物人从来不干坏事,可是他好事也干不出来啊,因为他没有能力。
有人说,干坏事的人大多数都是聪明人。这话不错,可是另一面呢?干好事的人大多数也是聪明人,聪明人能干出大坏事,可是他也能干出大好事。
愚人有愚人的妄想,傻瓜还想娶老婆呢!
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灭贪瞋痴?
况且愚的人,不见得一点妄想也没有,傻瓜还想娶媳妇呢,难道愚人会没有男女心?仅仅是愚人有愚人的烦恼,愚人的贪瞋痴还不是跟世间上人一模一样?你有妄想、有杂念、有贪瞋痴,你不学智慧,你怎么去消除?不勤修戒定慧,又怎能熄灭贪瞋痴?
说假话的人,虽能糊弄人,但不是善知识;
喜欢听真话的人,遇到善知识就会欢喜雀跃
说愚人妄想少,这真叫糊弄人。现在把说假话的人看成是善知识,还受人崇拜,而我呢?说法快要四十年了吧,真正到我身边来的,两百个人都不满,是不是我讲的法,人家不要听啊?不见得吧?现在我讲的法印成的书和杂志,人家一看见高兴得欢喜雀跃,幸亏是人不是麻雀,是麻雀的话,真会高兴得跳。
众生形形色色,变化无常,一高兴就来,
一不欢喜就走。法没有变,是人变了
那为什么来的人多,能留下少呢?因为众生形形色色、心态也变化无常,就像人的脸,没有两张相同的脸。人也不可能老是这副样子,笑是笑脸,哭是哭脸,气是气脸,只要脸上的神经肌肉稍微动一动,脸就变了样子。
人也是变化无常,欢喜的时候说欢喜话,不高兴的时候说不高兴的话。初来的时候欢喜,就说欢喜话,后来起了烦恼就说烦恼话。欢喜的时候,“看了你们讲的法,真使我欢喜啊,我一看就来了。”一起烦恼,“难道就是你们这一处有正法啊?”一高兴:“因为这里讲的法,外面是听不到的。”意思很殊胜。一不高兴:“人家到你这里来实在没办法,是为了听法呀。”好像是不得已,为了要听法只好委屈你到这儿来。其实法没有变,是人变了。
贪不到就起瞋,受到了教育,又说“把我搞苦了。”
好比治病怕吃药,病怎么能好?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没有看到心里的烦恼魔,不是贪就是瞋,贪不到就起瞋恨心。天下事你能全贪得到吗?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在外面贪不到,天天动瞋恨心。跑到我们这儿来,又贪不到,又动瞋恨心。说起来全是理由:因为我觉得你们这儿好,又快乐又清净,谁知道到了你们这儿,叫我要遵守规章制度,要按照佛法去改变自己脾气,反而给我苦恼了。
真好比一个病人去求医,结果冒起火来:“我来是为了消除病苦,谁知道你们竟然叫我吃药打针,那我不是苦上加苦了吗?”我看世间上人只有两种人会说这种话,一种是小孩,怕打针,怕吃药;一种是精神病,精神病人恨医生给他治病,乃至会打医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病。医生总是原谅他,还不能说他是精神病人,否则他火冒三丈,“我有什么病?你才是精神病呢!”(众笑)
谈三宝功德 (57)
◎ 傅味琴 2006年5月14日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哪儿起烦恼,就在哪儿断,
起烦恼的时候才是断烦恼的好机会
本次提要:
■ 菩萨爱众生,凡夫爱自己,众生一起爱心,就被爱所迷
■ 男女间有了爱,臭的也成香的;讲法说明白,是叫你修不净观
■ 爱了就颠倒,坏脾气不肯放,犹如疯子抓粪吃
■ 烦恼取得了胜利,众生就会去干危险的事情,不愿跳出来,就叫娑婆
■ 哪儿起烦恼,就在哪儿断,起烦恼的时候才是断烦恼的好机会
菩萨爱众生,凡夫爱自己,
众生一起爱心,就被爱所迷
是什么使我们下三恶道?是什么使我们修行修不好?就是贪瞋痴,就是烦恼。外面的魔还容易认识,心里的魔很难认识,因为凡夫众生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菩萨爱众生,凡夫爱自己。众生一起了爱心,就被爱所迷惑,因为众生有贪爱,所以众生离不开颠倒。
最典型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爱,哪怕并不漂亮,情人眼里也会出西施。眼睛大,也是美,叫大大的眼睛;眼睛小也是美,叫细细的眼睛;掉眼泪也是美,“眼泪像珍珠那样挂下来”,(众笑)眼泪成了珍珠,至于眼角边的眼屎,他就不说了,没有人会说:“亲爱的,你眼角里充满着像黄豆那样的眼屎,多可爱啊。”
嘴唇小也可爱,叫“樱桃小嘴”;嘴唇大也可爱,叫“两片明显的鲜红的嘴唇”;连脸上有粒黑痣,“美就美在这粒黑痣上。”(众笑)在没有贪爱的时候,别人靠拢你,“走开一点,你口里的气都喷在我身上,臭死了。”一贪爱,已经靠拢了,还想再靠拢一点。
男女间有了爱,臭的也成香的;
讲法说明白,是叫你修不净观
痰,人人都感到厌恶,你喉里有咕噜咕噜的痰声,别人就有意见,“真不文明,真恶心。”自己情人有痰却从不讨厌。医生提倡卫生,反对男女之间的接吻,因为传播细菌。可是情人就喜欢干这一套,他也不想想,这口里充满一丝一丝的痰啊。(笑声)有人经常跟我打招呼,“老师,别讲得那么白,再讲下去我吃不下饭了,昨天吃的饭都要吐出来了。”众生迷惑了就会颠倒,臭的也成了香的,脏的也成了美的,讲得白讲得细,就是指导你们在生活中修不净观。
爱了就颠倒,坏脾…
《谈三宝功德(5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