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啊,師父啊。”有的拉不著手就拉手臂,有的手臂拉不著去拉袖子,表示親熱。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走過去,“哇”一聲,(衆笑)“全讓開!你們女居士怎麼可以拉比丘的手啊?”她們根本不知道,比丘不碰女體,比丘尼不碰男體,否則罪過背在你身上。由此可見,沒有法也就沒有清淨了。
又想到一個小插曲,我小女兒出家成比丘尼,這一次順便到開化來看我,另有一個比我大一歲的童年義兄,也來開化看我。因爲見面高興就伸出兩只手要去抓我小女兒的手,我趕緊說:“不要!不要!不要!”(衆笑)因爲戒律規定這樣不許可的。
禅定能止妄念,修禅定能保持清淨心
禅定呢?你修禅定心就清淨,因爲禅定能止妄想。妄想無非是貪瞋癡,所以禅定就能使你保持這顆清淨心。有的人從前學的亂七八糟,滿腦子的貪瞋癡煩惱,追求神奇,特別相信妖魔鬼怪。這樣子打坐必然會出事。氣功說是出偏差,民間的修煉叫做著魔。沒有學過佛教的禅定,你這個打坐會清淨嗎?
得了妄境又執著,外道根子難轉變
有的剛剛開始學佛教禅定,可是他過去的外道根子一下子掃不掉,雖然聽課,修禅定,就是沒有一種覺悟,沒有一種堅強的力量去把它掃除,還想保留。結果老的種子一發作,來問我了,“我今天打坐看到面前有幾個字,老師,這幾個字什麼意思啊?”我教的禅定又沒有這幾個字,來問我幹什麼?還有的人告訴我,她一打坐,就會看到滿地是蛇,我告訴她,“這是幻影,你別去想它。”過兩天又來跟我說,但是看她的表情並不害怕,我懷疑她是否借此來向我宣傳,她能見到蛇的境界,覺得了不起。還有的人呢,看見黑影子就以爲是“鬼”,害怕。哪是什麼鬼?你不信,一個耳光打過去,看它有沒有?清定上師講過,修禅定,如果面前有黑影子,這是你心中的煩惱顯現出來的,因爲煩惱就是不光明,就是不幹淨的。
談叁寶功德(33)
◎ 傅味琴
2006年5月9日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大般若稱佛母,所以先有法後有佛
本次提要:
■ 菩薩的功德全在法上,要見黑風就在起煩惱的人臉上
■ “輕毛菩薩”不知法,成佛就是法功德的圓滿
■ 大般若稱佛母,所以先有法後有佛
■ 只有佛陀的智慧才沒有漏洞,能達到究竟圓滿
菩薩的功德全在法上,
要見黑風就在起煩惱的人臉上
智慧呢?我們天天講的法,聽的法,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如果沒有戒定慧的基礎,非但不能出生死輪回,更不可能行菩薩道。菩薩給衆生的利益是智慧和覺悟,你行菩薩道,或者學菩薩行,總得有個法呀,哪有一個菩薩不懂法的?
佛經上介紹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全是在法上提到的。有的地方雖然是個比喻,還不是比喻法?比如《普門品》裏說“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風並沒有顔色,人的臉有黑的,要看黑風就在人臉上看,人一起煩惱,動了瞋恨心,臉上就發黑。從前郵局門口有老先生代寫書信,老先生天天唸《普門品》。有一天,旁邊有個人來請問他:“《普門品》裏有“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這個黑風是什麼呀?”老先生不高興地說:“我在唸經,問什麼呀!”這個人生氣了,臉上就發黑了,“問也問不得啊?”老先生說:“這就是黑風。”(笑聲)
“輕毛菩薩”不知法,成佛就是法功德的圓滿
《普賢行願品》裏的十大願全是法呀,不懂法的菩薩,即使人家把你捧得再高也沒用的。能海上師比喻這種菩薩叫“輕毛菩薩”,被風一刮就上去了,下面沒基礎,一會就掉下來。
法的功德使我們走上菩薩道,最後智慧圓滿,成就無上佛陀。成佛就是法的圓滿呀,這就是法寶的功德。
大般若稱佛母,所以先有法後有佛
先有佛還是先有法?是先有法。如果沒有法,我們怎麼成佛啊?那一年隆昌寺有個律學班,請我去講課,我講的是《基本叁學》裏的《律海十門》,也是律學的一部分。大和尚請我在星期天爲一批南京居士講法,大家聽得高興。我回寮房的路上,有個中年出家人,把我攔住了,“傅老師,你今天講法講錯了。你說先有法後有佛,應該是先有佛後有法。”我就跟他解說了一下,他還不大服氣。後來我跟大和尚提到這個問題,大和尚說:你別聽他的,他懂什麼呀?
《大般若經》又名《佛母經》,法是佛母,沒有法哪有佛呢?如果先有佛後有法,那麼佛說的真理全是佛創造的。可是懂佛法的人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是佛創造的,而是佛發現的,真理本來就存在,因爲他發現了這個真理,並且能悟到極其圓滿的境界,所以稱佛陀。
只有佛陀的智慧才沒有漏洞,能達到究竟圓滿
再打一個比方,是先有媽還是先有兒子?你會說:當然先有媽,後有兒子喽。應該是先有兒子後有媽,因爲有了兒子,這女的才稱媽。如果先有媽後有兒子,那麼你們這些小姑娘也都是媽了。你可別給一個女青年介紹說:“這位是黃媽媽”,這個女青年恨不得要打你耳光,“我都沒有結婚,難道我外面有私生子啊?這種道理世間上從來沒有講清楚過,所以叫不徹底、不究竟、有漏洞。佛陀的智慧跟世間上人的智慧不一樣,只有佛陀的智慧才是沒有漏洞,才是徹底究竟圓滿。今天講到這裏。
談叁寶功德(34)
◎ 傅味琴
2006年5月10日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教是因上功德,證是果上功德,
離開了法的作用,種種功德都不會産生
本次提要:
■ 教是佛的教導,證是內心所證到的功德光明
■ 教是因上功德,證是果上功德,離開了法的作用,種種功德都不會産生
■ 末法時期證果困難,是由于衆生自己製造了法緣不足
■ 因爲你有煩惱,許多法緣都被你破壞了
■ 誰也不希望佛法進入末法時期,是衆生的煩惱破壞了整個佛法事業,可你
自己還不知道
教是佛的教導,證是內心所證到的功德光明
法寶有教證功德,教,佛的教導都在叁藏十二部裏,這是佛四十九年親口所說名句文身的十二分教,歸納起來就是律藏、經藏、論藏。證是諸佛、菩薩、聲聞聖衆內心所證到的功德光明,也就是說通過教上的修行所達到的親證功德。佛弟子都是聲聞弟子,聽到佛說法的聲音而修行證果的就叫聖衆。這個聖是賢聖僧的聖,是指證果的人,而不是一般凡夫。我們走上這條路,就走上了光明大道,所以法寶的功德以光明來做比喻,稱爲功德光明。
教是因上功德,證是果上功德,
離開了法的作用,種種功德都不會産生
昨天講了教的功德,今天講證的功德。教是因上的功德,證是果上的功德。如果沒有法寶,這種種功德都不會産生,如果法寶不起作用,這種種功德也産生不了,所以離開了法,功德就不存在了。要使法産生作用,使我們將來證果而得到果上的功德,我們就要通過修,所以學修學修,學了就是要修。學法是因,證果是果,雖然有因必有果,可是中間還得靠緣完成。很難做到有了因,馬上就結果,因跟果之間必須要有個過程,這個促成的條件就是修。比如種子下去決定會開花結果,但不會一種下去果子就生出來,這要有個過程,要有個時間性,你還要澆水、拔草、施肥、還要有陽光等條件,這些都是緣。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法緣,沒有法,什麼也沒有。
末法時期證果困難,
是由于衆生自己製造了法緣不足
末法時期爲什麼證果困難?因爲衆生法緣不足。即使前輩子種下了因,可是今輩子法緣不足,沒有緣,這個種子也很難發生作用。法緣爲什麼被搞成這樣不足?佛菩薩不會幹這種事情,因爲佛菩薩度衆生是希望衆生快快成就。這都是凡夫衆生自己幹出來的,是自己製造了法緣不足。
因爲你有煩惱,許多法緣都被你破壞了
假如這個人比較虛心,比較有理智,聽到這句話不會起反感,可是他不理解:那麼我是怎麼搞成法緣不足的?難道我希望這樣?這就要通過思惟。聞思修聞思修,你不通過思惟,你是修不好的。自己思惟力量不夠,就要善知識的開導和同學的幫助,這也都包括在法緣裏。假如這個人煩惱比較重,我見比較深,聽不進批評的話。你說別人,他想跟我無關,你說他,他也不好好思惟,馬上起煩惱。有時不指名,而且也不一定說他,但說的事情比較廣泛,也包括了你也包括了他,他也不高興。所以在末法時期度衆生非常困難,說話一不小心就起風波。像這樣的人聽到這句話,他也想不通:我是發心修行,難道我故意製造一些法緣不足的情況,讓我自己不得成就。
這兩個想不通不同,前者煩惱少,後者煩惱重。這麼一比較你們就明白了,是煩惱製造了法緣不足,因爲你有煩惱,許多法緣都被你煩惱破壞了、擋住了,這還不是自己的問題?
誰也不希望佛法進入末法時期,是衆生的煩惱
破壞了整個佛法事業,可你自己還不知道
佛菩薩從來沒有安排過,也不會希望將來的佛法進入末法時期,更不會希望給衆生的利益只給一萬兩千年,再多不給了。所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末法後就沒有佛法了,這不是佛菩薩所希望的呀。佛菩薩不希望,難道衆生希望?衆生也不希望。問題就是煩惱在破壞!佛菩薩沒有煩惱,你有煩惱,你雖然不希望,結果煩惱害了自己,害了衆生,害了整個佛教事業,可你自己還不知道。
談叁寶功德(35)
◎ 傅味琴
2006年5月10日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內容變質,方向錯誤,也就破壞了你的成就
本次提要:
■ 修行非但要有信心、決心,還要有與善知識的合作態度
■ 善知識只是起了個教育作用,更重要的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 離開了戒定慧,就離開了修,也就不像一個修行人
■ 不論證阿羅漢果、證佛果,都必須依佛說的法去修
■ 不要搞人造的宗派,內容變質,方向錯誤,也就破壞了你的成就
■ 修行都要通過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修行非但要有信心、決心,還要有與善知識的合作態度
有…
《談叁寶功德(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