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P2

  ..續本文上一頁圓教人何但持之是戒,唯殺唯慈,亦作事殺亦作理殺。如仙豫大王殺五百婆羅門,與其見佛之眼,與其十劫之壽。又作法門殺者,析蕩累著淨諸煩惱,如樹神折枝不受怨鳥,如劫火燒木灰炭雙亡。……前諸戒行淺近隘塞,非是通途,圓戒宏遠徑異會同,故名究竟持不殺戒也。”自宗甯瑪派《叁戒論釋》同樣講道:“從不了義方面講,爲使只有以誅法才能調伏的十大應誅衆生中斷惡業而以誅法降伏,如此而做自己非但無有罪過,反而意義重大。……從了義的角度而言,命是指精、血之風,依靠斷絕風的方便使風入于中脈,在頂髻得以穩固。此外命也指分別心,斷彼即指令分別念的心相續清淨于無生法界中。”因此,對于“降伏”、“誅殺”,必須著眼于其內在的智悲雙運精神,而不能光從字面上進行理解。

   其叁,降伏法是甚深了義的自利利他方便。如《攝大乘論》雲:“甚深差別者:若菩薩由如此方便勝智,行殺生等十事,無染濁過失,生無量福德,速得無上菩提勝果。”法藏大師《華嚴經探玄記》雲:“梁攝論戒學中釋甚深雲:菩薩由如此方便勝智,行殺生等十事,無染濁過失,生無量福德,速得無上菩提,要大菩薩堪行此事。……又菩薩自念:我行殺業,必墮地獄爲彼受苦,彼雖現受少輕苦惱,來世必受樂果報也。”《諸法無行經》雲:“貪欲即是道,恚癡亦複然,如此叁事中,有無量佛道。”《大寶積經》雲:“彌勒,慧行菩薩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滅,亦不因彼墮于惡道。……慧行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數添于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更增明無有盡滅。”可見必要時行持降伏法,乃是轉煩惱爲道用的大乘妙行,非但無有任何過失,反而是積聚福慧資糧、成辦自他二利的殊勝方便。此爲大乘了義教典所在在宣說。

   其四,降伏法乃由薩婆若海中自在流出,隨順于聖智性德。一切忿怒本尊、威猛咒印皆由不思議性惡本智所顯發,妙用無染,如太虛大師所言“如果佛現金剛藥叉明王等忿怒貪癡像,于諸暴惡造罪有情行諸惡事,這是惡事善用;在平常世間衆生之惡相,是業感的幻化相,而到了佛果亦可幻現這種惡相的行事來度化衆生。”“欲界特盛之貪莫過淫欲,最重之惡莫過忿殺,——欲界魔所恃以害修行人的極凶工具亦莫過淫殺,而無上密宗即以淫殺爲大修行法,則魔失其恃而即魔成佛矣。最狠毒之鬼亦成近衛,最汙穢之物亦成上供,可謂極乎煩惱即菩提之能事。”若在實相正見攝持下,淨心受持此等大乘逆行,自然蔽轉爲智智能進道運至涅槃,可以迅速寂滅分別妄想、證得本智菩提。

   爲令上述義理更加顯明,下面再用確鑿的教理、事例加以闡揚。

   所化衆生的根性、煩惱、習氣,是千差萬別的,觀待不同衆生,當然需要不同的度化手段。有一類衆,剛強愚昧極難調伏,對寂靜善相無動于衷,此時,諸佛菩薩唯有示現威猛憤怒之相,才能令其怖畏歸投,或予強力超度。這就像愛心綿長的父母,教導頑劣稚子時,也不得不施以呵責、懲處,方可奏效。處罰孩子,並不意味著做父母的已經丟掉了慈愛心,恰恰相反,正是無盡的慈愛化成的責任感,才驅使父母采取特殊方式不懈地教育後代。《大般涅槃經》雲:“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則偏多。大王,如來亦爾,于諸衆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則偏重。于放逸者佛則慈念,不放逸者心則放舍。”《中觀四百論》雲:“如母對病兒,特別覺痛愛,如是諸菩薩,特意憫惡者。”《靈峰宗論》也講道:“佛亦現明王相,忿怒威猛,而令見者拔罪生善,以有慈力也。”看似最蠻橫的行爲,卻成了最愛憐的表現,蕅益大師一語道破天機——“以有慈力也!”這句話,又一次把是該看外在表相,還是看內在本質的老問題,擺到人們面前。

   事實說明,無等本師釋迦如來就是一位善用降伏慈心利生的行家裏手。光《大般涅槃經》就明文記載了好幾個實例:

   “爾時佛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我念往昔于此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預,愛念敬重大乘經典,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妒悭吝,口常宣說愛語善語,身常攝護貧窮孤獨,布施精進無有休廢。時世無佛聲聞緣覺,我于爾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十二年中事婆羅門供給所須,過十二年施安已訖,即作是言:“師等今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婆羅門言:“大王,菩提之性是無所有,大乘經典亦複如是。大王,雲何乃令人物同于虛空?”善男子,我于爾時心重大乘,聞婆羅門誹謗方等,聞已實時斷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善男子,擁護攝持大乘經典,乃有如是無量勢力。……

   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诃薩于諸衆生終無奪命。善男子,汝向所問:“殺婆羅門時,得是地不?”善男子,時我已得,以愛念故斷其命根,非惡心也。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愛之甚重,犯官憲製,是時父母以怖畏故若擯若殺,雖有擯殺無有惡心。菩薩摩诃薩爲護正法亦複如是,若有衆生謗大乘者,即以鞭撻苦加治之,或奪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薩常當作是思惟:以何因緣能令衆生發起信心,隨其方便要當爲之。諸婆羅門命終之後,生阿鼻地獄,則有叁念:一者自念我從何處而來生此,即自知從人道中來;二者自念我今所生爲是何處,即便自知是阿鼻獄;叁者自念乘何業緣而來生此,即便自知乘謗方等大乘經典不信因緣爲國主所殺而來生此。念是事已,即于大乘方等經典生信敬心,尋時命終生甘露鼓如來世界,于彼壽命具足十劫。善男子,以是義故我于往昔,乃與是人十劫壽命,雲何名殺?””

   “佛言:“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迦葉,我于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過去之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于此拘屍那城有佛出世,號歡喜增益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世界廣博嚴淨豐樂安隱,人民熾盛無有饑渴,如安樂國諸菩薩等。彼佛世尊住世無量,化衆生已,然後乃于娑羅雙樹入般涅槃。佛涅槃後正法住世無量億歲,余四十年佛法未滅。爾時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覺德,多有徒衆眷屬圍繞能師子吼,頒宣廣說九部經典,製諸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非法之物。爾時多有破戒比丘,聞作是說皆生惡心,執持刀杖逼是法師。是時國王,名曰有德,聞是事已爲護法故,即便往至說法者所,與是破戒諸惡比丘極共戰鬥,令說法者得免危害。王于爾時身被刀劍箭槊之瘡,體無完處如芥子許。爾時覺德尋贊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護正法者!當來之世,此身當爲無量法器。”王于是時得聞法已,心大歡喜,尋即命終,生阿閦佛國,而爲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將從人民眷屬,有戰鬥者,有隨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終悉生阿閦佛國。覺德比丘,卻後壽終亦得往生阿閦佛國,而爲彼佛作聲聞衆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滅盡時,應當如是受持擁護。迦葉,爾時王者則我身是,說法比丘迦葉佛是。迦葉,護正法者,得如是等無量果報,以是因緣我于今日得種種相以自莊嚴,成就法身不可壞身。”

   “善男子,如我一時遊彼圹野聚落叢樹,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圹野,純食肉血多殺衆生,複于其聚日食一人。善男子,我于爾時爲彼鬼神廣說法要,然彼暴惡愚癡無智,不受教法。我即化身爲大力鬼,動其宮殿令不安所。彼鬼于時將其眷屬,出其宮殿欲來拒逆。鬼見我時即失心念,惶怖躄地迷悶斷絕猶如死人,我以慈愍手摩其身,即還起坐,作如是言:“快哉!今日還得身命,是大神王具大威德,有慈愍心赦我愆咎。”即于我所生善信心。我即還複如來之身,複更爲說種種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殺戒。……善男子,如來爲欲調伏衆生故,示如是種種方便,非故令彼生怖畏也。善男子,我亦以木打護法鬼,又于一時在一山上推羊頭鬼令墮山下,複于樹頭撲護猕猴鬼,令護財象見五師子,使金剛神怖薩遮尼犍,亦以針刺箭毛鬼身。雖作如是,亦不令彼諸鬼神等有滅沒者,直欲令彼安住正法,故示如是種種方便。”

   又如《大方便佛報恩經親近品第九》雲:“複次菩薩摩诃薩知恩報恩,修大方便利益衆生,應適隨宜顯示無方。善男子,有佛出世,號無異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應現世間引接有緣,有緣既盡遷神涅槃。滅度之後,于正法中有一婆羅門子,聰明黠慧,受持五戒護持正法。婆羅門子緣事他行遠至余國,到于中路多諸賊難,有五百人共爲徒侶,前至崄路。于頓止處,五百群賊常住其中,前後圍繞欲劫行伴。爾時賊主密遣一人,曆伺諸伴應時欲發。爾時賊中複有一人,先與是婆羅門子親善知識,以親善故先來告語:“善男子,當知于初夜時當有賊發,當時愦鬧恐相傷損,故來相告語。汝密自作方便,遠舍而去,勿令伴知。”爾時婆羅門子聞此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語伴,懼畏諸伴害此一人,若害此人,懼畏諸伴沒叁惡道受無量苦。若默然者,賊當害伴,若殺諸伴,賊墮叁惡道受無量苦。作是念已:我當設大方便利益衆生,不自爲己,叁惡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賊命,使諸同伴安隱無爲。爾時衆伴異口同音而作是言:“大婆羅門子,卿是勝人,亦是純善之人,雲何今日作此大惡?”爾時婆羅門子,胡跪合掌心生慚愧:“而我今日不應作惡,爲利衆生,及諸同伴。”爾時衆伴複作是言:“汝自殺人,于我何益?”答衆人言:“此是惡賊,欲謀害衆伴,爲是伴故斷此人命,令伴安隱還家。而我罪報,甘受地獄。”爾時五百伴人舉聲大哭,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天下所重無過于命,所畏無過于死,所以然者,一切衆生皆舍金銀珍寶國城妻子衣服飲食爲救身命。我等衆伴,便爲更生。”作是語已,此婆羅門子爲衆生故不辭衆…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