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P5

  ..續本文上一頁,尊者又說:“沃熱,你去將旱獺的屍體,一根汗毛也不丟下,完整地給我拿來。”

   沃熱走到屍體旁,見屍體已完全腐爛,無數的小昆蟲正舐噬著臭氣熏天的腐肉。

   他將屍體完整無缺地放在披單裏,帶到了尊者面前。熏人的臭氣讓他喪失食欲,尊者卻毫不顧慮,吃得津津有味。

   臨將出發時,尊者開始加持旱獺的屍體,並用手去輕輕地撫摩。

   旱獺複活了,口中發出“秋秋”的聲音,搖頭擺尾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見到該場景,弟子們都瞠目結舌,生出極大的信心和歡喜心。

   平時,尊者常使剛剛咽氣、體溫尚存的鹞鷹、旱獺、鳥雀和野獸複活,弟子們都見慣不驚、習以爲常。象這樣屍體腐爛且遍滿小蟲,初夏死亡、仲秋複活的事例的確罕見。

   尊者告訴大家:“這只旱獺是以前用血肉作供施的上師轉世,如果沒有遇到我,他死後將立即墮入地獄,萬劫不複。我將它的神識暫時遷移,讓它以身體償還了所欠的血債。””

   由此可見,大悲菩提心,證悟實相的智慧,還有大乘奇異的神通、能力,是行持降伏法的重要條件。沒有任何人,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強行規定,具備上述條件的大成就者們絕對不能采取非常規方式自在利生。

   至尊上師堪布仁波切在《欽則益西多吉密傳》“譯序”中慈悲開示道:“從密傳中我們可以得知,密宗的諸如殺生、飲酒等戒禁行爲,只有真正獲得成就,具有能令死者複生、酒變甘露的能力才能行持。薄地凡夫是萬萬不能嘗試的,草率行事,必將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著者不惜重墨,反複向我們描述這些場景,可謂言之切切,對其一番苦心,我們豈能聞之藐藐?……

   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並非憑空捏造的神話,而是顛撲不破的事實,不論您是否相信,但通過密法修持而獲得成就,顯示各種不可思議神變的密乘行人在藏地可謂數不勝數,身處雪域的人們對此已見慣不驚。

   其中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爲,作爲凡夫的我們也許一時對其甚深奧義不能完全了解,但也最好叁緘其口,因爲佛菩薩度化衆生卓爾不群的顯現,是肉眼凡胎所不能信口開河評頭論足、妄下雌黃的。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以一窺勝乘密法的堂奧。”

   大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講解《密乘十四條根本戒》時說:“第十條(不度惡者):此條戒平凡的衆生是不會犯的。因爲密宗裏有十種衆生,若要度化他們,一般是依靠憤怒的方法度化。比如對衆生有很大害處、對佛法有很大壞處的衆生(這裏用“他”指代這類衆生),若以其它方式根本無法度化他時,這時瑜伽士就暫時依靠憤怒的方式度他。從外表上看就是以禅定的能力“殺死他”,但實際上不是殺而是度這個衆生。因爲任他這樣造業的話,他將永遠不能從輪回的苦海裏解脫出來,由于他對衆生對佛法有很大的危害,所以瑜伽士、大持明者就以憤怒的方式強行度化他,讓他能夠往生佛的清淨刹土,使他不能繼續造業,使他不致于墮在地獄裏。如果這個成就者不能讓他往生淨土的話,就不能殺死這個衆生。因爲,我們現在沒有這種能力,密宗也不強迫你這樣度這類衆生,所以我們不會犯此戒。現在我們發願,願我們很快就能將這些很惡的衆生以憤怒的方式度化。”

   《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對藏密降伏法進行了深入論述:“對殊勝方便之降伏法,亦不應不敬信,因爲有些衆生背逆叁寶,造最極惡業者,余無度化之方便故,將不斷漂泊惡趣。對于此等有情,以無等大悲心作因,依靠密咒之甚深方便法,而斷除惡業衆生之命根,令其無勤而解脫,證悟等性之見並圓滿二次第修力之瑜伽士,劫奪所降伏衆生之生命,令彼能行具果叁足(勾召他衆之長壽福德等故,自瑜伽士滿足;怨魔血肉皆成甘露故,諸壇城聖尊及護法衆滿足;已斷怨魔衆之惡業並使彼等成爲如來佛子故,諸怨魔滿足)故,廣利自他,此乃較其它密咒之行爲,此更爲殊勝也。如此降伏法,若已時機成熟,而未實行,則說犯根本戒,若了知彼等之理,僅起信心,亦有無量功德也。……然而僅是隨行降伏法,亦有無量之功德,依靠無等大悲心及密宗之善巧行爲故,一般修心修持皆無法相比也。如是密集續雲:“誹謗金剛師,或謗勝大乘,當勤弑殺之,或者驅逐彼,此乃勝菩提,能獲密悉地。”紅大威德續雲:“奇哉殺成善,殺衆未殺彼,乃至令惡脫,死者亦未死,成千造惡業,不墮無間等,嗨呀大主尊,殺得佛菩提,複以悲愍心,殺衆複當殺,嗨呀大悲力,悲劣不得成。”橛續根本品雲:“大悲所伏誓言者,並非殺衆壓害魔,其蘊令成金剛性,意識觀修爲金剛。”如是所說也。如是對密宗之諸深沈行爲,當斷除不敬之心,而須依止證悟甚深要義之智慧,令發殊勝之恭敬心也。”

   除了不思議實相妙境,大悲菩提心也是藏傳佛教感人至深的精彩教義。長年累月乃至終生不渝地培育起來的無僞大悲心,構成了藏地佛教徒的基本品質。缺乏這種品質的人,我們很難稱之爲真正的密宗行者。這是蕭平實一句“其心險惡”所無法抹殺的基本事實。

   喇拉曲智仁波切的傳記說明了這一點:“喇拉曲智仁波切在大善知識根桑索南仁慶前受菩薩戒。他對無偏的一切衆生具有不共的大悲心。大乘的菩提心是尊者的最主要傳記。如同智悲光尊者的傳記中所說:“我自幼便具有無僞的慈悲心、菩提心,此爲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傳記。”又如:根桑朗巴大師的馬匹被盜時,諸弟子請上師念惡咒降伏竊賊。大師厲聲呵責道:“你們不要造惡業,我絕對不會用多生累劫所積累的資糧去換幾匹馬的。”正象許許多多高僧大德的言行一樣,尊者無論遭受任何損害,從未反唇相譏,以牙還牙,而以大慈大悲心來對待加害者,真正體現了大菩薩的高尚品行。”

   發生在喬美仁波切身上的幾件小事,也體現出一位真正密宗大師的高風亮節:

   “高僧大德的品行,有時從一件事情中也可表現出來。一次,當地的人們染上了一種嚴重的傳染病,部分人不幸身亡,許多人祈請喬美仁波切慈悲加持消除這場災難,他親自到患者家中念經加持,絲毫未考慮自己時刻有被傳染上此病的危險。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卻沒有感恩戴德之心。對此喬美仁波切並未放在心上,而是真摯祈願生生世世救度他們擺脫更大的疾患——業惑。”

   “有一次,一個小偷偷了喬美仁波切的兩匹馬。真倒黴!在兩天裏,小偷始終沒能找到路,在森林裏兜圈子,總也出不去。

   兩天後,人們發現小偷仍在林子裏打轉兒,引起了喬美仁波切信衆們的極度憤慨。他們義憤填膺,組織了有六十幾人的隊伍,各拿刀槍,身騎駿馬,爭先恐後地去搜捕小偷。即使喬美仁波切怎樣勸阻都不行,非要抓住小偷殺了不可……喬美仁波切萬不得已,只好回到房子裏,下定決心要保全小偷的生命。他就觀修護輪,搭救小偷。

   結果,六十幾個人把那片森林包圍,差一點就抓住了,可小偷在衆目睽睽之下卻突然失蹤……”

   “當地有一位貝約王爺,性情凶殘,時常幹一些傷天害理的壞事兒。聽說他殺了許多出家人,但仍不罷休,總想殺夠他所要達到的殺人數量……于是就暗地派了一些殺手,企圖謀害高僧大德。

   當時,爲了保護喬美仁波切的人身安全,有一位親友送給他一杆長矛以便自衛。喬美仁波切想了一下說道:“我獲得了暇滿人身,這一人生的意義在于得到清淨的比丘之身。因此,我是根本不可能傷害他人的。爲了保護短暫的生命而破犯清淨的戒律,反倒不如守持清淨的戒律而死爲好!”說完,他毫不猶豫地折斷了長矛。”

   對于看清密宗行者的心地,以及在鬼神問題上所持的態度,《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幾段教言很有幫助:

   “我們如果好好加以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作害的鬼神其實比施主還可憐,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這些加害他衆的鬼神由于惡業之因感召而轉生爲低劣身體的餓鬼,有著無量無數痛苦、恐懼的感受,常常是饑渴交迫、疲憊勞累,始終處于憂慮的狀態之中,相續中充斥著嗔恨、野蠻與粗暴,大多數死後會立即墮入地獄,沒有比它們更可憐的了。而對于施主來說,雖然暫時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惱,但是依此只會消盡惡業而不會積累惡業。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懷有惡心危害其他衆生,結果必然會被這一惡業之因引入惡趣的深淵。所以,釋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說了利用強力與現行的方式驅逐、降伏鬼神的法門,這也是悲憫那些鬼神,就像母親打罵不聽話的小孩一樣。這種降伏的事業只對于那些有能力斷絕無惡不作衆生的罪業並且將它們的神識引到清淨刹土的人才有開許。否則,認爲施主僧人眷屬等爲自方的人而貪執他們、認爲鬼神及作害的那些衆生爲他方而嗔恨它們,這種以貪心護持自方、以嗔心打擊他方的方便法門,佛陀又怎麼可能宣說呢?

   具有這樣貪心、嗔心的人驅逐、打擊那些意生身的鬼神,非但不能使它們言聽計從,反而會使自己深受其害,不僅是懷著貪嗔之心不能降伏,甚至執著那些鬼神自相實有者也同樣製服不了它們。從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窮隆穹縣時,有一次出門去拾柴。回來時發現魔王哦那雅嘎利用神變而幻化出五個瞪著碗大眼睛的醜角坐在他的臥室裏。尊者祈禱上師、本尊不起作用,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後念誦猛咒還是不能趕走它們。尊者心想:上師瑪爾巴羅紮曾經傳授我現有(指器情所攝之諸法,或輪涅所攝之法)一切直指爲自心,心性直指爲空性光明,將魔障執爲實有外境肯定起不到什麼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爲自現的定解中徑直走入山洞。五個醜角非常害怕,眼睛咕噜噜地環視著,當下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此外在《岩羅刹女道歌》中寫道:“本習氣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你雖勸逐我不去…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