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果乘精華。”所以說,應成自宗不但不誹謗名言顯現,反而始終堅持現空雙運精神,且對隔絕顯現法的單空執著進行了有力破斥。蕭張師徒完全不懂入定和後得、勝義和世俗,以及二谛雙運等法要,才對應成派如此不恭。
爲了如實開顯離戲實相,甯瑪派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于《如意寶藏論》等著作中遮破過隨理唯識,但在必要的時候,無垢光尊者亦正面成立唯識觀點,此二者同樣圓融無礙。如《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雲:“輪回與涅槃的一切業均以種子的形式依存于阿賴耶。”《法性自解脫自釋》雲:“諸現分決斷于心,種種如夢之態中等持于樂明無念中,障礙本地自息。”《平等自解脫自釋》雲:“彼等略之即現分直指于心,心性直指于空。”此外,宗喀巴大師也曾撰寫《辨別阿賴耶識與六識難義釋》一文,從正面論述了阿賴耶識的重要性。因此,把藏地的顯密教法簡單判爲斷滅見、無因論,是極不合理的。
緣生性空妙義,具有可靠的經論依據。譬如《中論》就明確破斥了業果自性,抉擇出業果于勝義中空、于世俗中緣起而有的殊勝正見。聖天菩薩在《中觀四百論》中也說:“以世間少有,于勝義都無。”月稱論師《入中論》亦雲:“由是次第知諸法,真實不生世間生。”般若系經典,更是廣大宣說了勝義中業果無性,世俗中緣起不虛的妙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釋尊還是龍樹菩薩、聖天菩薩,于上述經論中,都沒有講到自性實有的第八識持種現行。因此,若按蕭氏獨裁因果觀,他們豈不是全都得落入斷滅見、無因論中了?這個論斷,應該早在蕭平實心中結成,只不過尚不敢直接對教主佛陀、聖龍樹等祖師發難,所以只得通過狂謗無倒抉擇了《般若經》和《中論》究竟密意的中觀應成派,以達到間接否定《般若經》和《中論》、宣泄對佛陀和聖龍樹的不滿情緒的原始目的。這種含沙射影的迂回戰術,在蕭平實師徒的言論中不是頭一次見到。
既然早在幕後把《般若經》和《中論》等內定爲斷滅見、無因論,那麼極力宣稱依般若中觀不能登地成佛也就順理成章了。爲了替“蕭氏神我阿賴耶識”謀條活路,對礙事的如來聖教——特別是犀利的中觀應成見——隨意貶毀,在他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只顧自己高興了,他們哪有心思念及,倘若般若經、龍樹論、應成見等善說蒙塵被棄,離戲空性精義受到曲解、玷汙,那麼就像沒了靈魂的軀殼一樣,大乘佛教勢必名存實亡。由此造成的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正因爲痛心地看到這一點,所以我們才說:蕭平實師徒是一群不負責任的投機者。
所謂無因論,是指即便在世俗名言中,也不承許因果規律,最具代表性的,即順世外道(現世美)。無因派也有兩種,一種是否定一切因果律,如對太陽之升降、河水之流動等所有現象,都認爲是自然無因而生;另一種承認較明顯的因果關系,如春種秋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卻不承認較隱秘的因果法,如叁世輪回、流轉還滅。中觀宗則于名言谛中十分明確地承許業果、縛脫、地道等一切因果法,只不過不許其自性實有而已。如《中觀四百論》雲:“以法從緣生,故體而無斷,以法從緣滅,故體亦非常。”可見,中觀宗不共的緣起理遠離了常、斷等一切戲論,與無因論、斷滅見不存在任何瓜葛。《宗鏡錄》也說明了空性和業果的無違:“以真空不壞業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該諸有。如大涅槃經雲:“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故此,抛出個“唯識實有故乃能持種”,非但不足以給中觀宗定罪,反顯出自身的愚蠢。
應成派明確指出,無因論是最極低劣的外道邪見,並且進行了徹底破斥。譬如,《入中論》總破四生時就講道:“彼非彼生豈從他,亦非共生甯無因!”其後在廣破四生中的無因生時又雲:“若計無因而有生,一切恒、從一切生。世間爲求果實故,不應多門收集種。衆生無因應無取,猶如空花色與香。繁華世間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大種非有前已說,由前總破自他生,共生及從無因生,故無未說諸大種。”各別廣破四生後,《入中論》總結道:“諸法非是無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緣生。”
同樣,寂天菩薩在《入行論智慧品》中,也有力地破斥了無因邪見,開顯出緣生正理:“諸緣若未絕,縱幻亦不滅;諸緣若斷絕,俗中亦不生”、“衆緣聚合已,雖幻亦當生”、“緣聚則定生,不聚無生力”、“緣合見諸物,無因則不見”、“如是究諸法,則知非無因”、“誰作因差別?由昔諸異因。何故因生果?從昔因力故”……
真理和正義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事實替我們宣告:蕭氏邪說可以休矣!
《真假邪說》雲:
“而月稱與寂天都是否定第七八識的人,自然皆是認同意識心爲真心境界。”(P132)
“月稱所造《入中論》,更雲:“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有業雖滅經久時,當知能生自果相……說有賴耶數取趣,此是爲彼不能了,如上甚深義者說。”妄謂不需阿賴耶識執持衆生前世所造業種,那些業種可以自己存在,而在後世自己現行;完全違背佛的聖教,落在邊見中,怎可說是入中之論?不入邊見已屬萬幸!何能入中?如是否定佛在經中所說的“阿賴耶識持種現行”的聖教,不是謗法、謗佛,又是什麼?這樣的《入中論》,有中道可言嗎?
寂天則雲:“若心離所取,衆皆成如來。施設唯識義,究竟有何德?”以意識心自以爲已離所取,名爲成就佛道;因此一邪見而否定唯識增上慧學,否定能令人成就佛道的唯識增上慧學,否定唯一可以使人成就佛道的唯識增上慧學,這樣否定佛教中的最勝妙法的寂天,可以說是佛教中的菩薩嗎?
觀乎月稱、寂天二人所造種種言論,皆是否定第八阿賴耶識的存在,妄言離所取的“一念不生”意識境界是法界實相,妄言意識心一念不生時即是離所取者,其實都還是落在所取中而不自知;他們否定了第八識時,也就落入無因論斷滅見中了。索達吉堪布卻說:“月稱菩薩的《入中論》中,重點分析了凡夫叁地、菩薩十地直至無學地之間的種種境界,並宣講了十波羅蜜多的深刻內涵”。然而叁賢地及聖位十地的修證,依據經中的聖教看來,都是依據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修證的,正好與寂天、月稱二人的說法相反;顯然地,索達吉又是不懂佛法的信口開河、虛吹妄捧,所說都是誤導學人的無義言論。謂月稱、寂天既然否定第八識、既然不懂唯識學正是唯一可以使人成就佛道的妙法,顯然是不曾證得第八識的凡夫;又執著意識爲常住法,顯然還是未斷我見的凡夫,未曾證得二乘菩提道中的解脫果。”(P158~159)
阿賴耶識是安立業因果的一個重要方式,但並不是唯一的方式;阿賴耶識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內容,究實而論,刹那實有——更甭提恒常實有——的阿賴耶識,甚而可說是大乘了義的唯識宗和中觀宗的重要破斥對象。在如此明確的問題上糾纏不休,是很十分無聊的。
如果否定阿賴耶識的實常、了義,就真的“自然皆是認同意識心爲真心境界”、“也就落入無因論斷滅見中”了,那麼包括《楞伽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在內的衆多唯識教典及其宣講者、譯傳者,又該當何論呢?這些教典,都明確講到勝義法界離戲無相,講到阿賴耶識生滅無常、虛妄不實、染汙有漏,及其終須轉依、斷舍。這和中觀宗一步到位的了義觀點沒什麼不同。
蕭張師徒的怨氣大概別有一番來頭吧:既然那麼無情地揭破了“神我阿賴耶識”的瘡疤,對耽執實常戲論的行動構成致命威脅,那便怪不得我們要反咬一口趕緊給你扣上“意識境界”、“無因論斷滅見”的帽子,以爭先機。如是在反守爲攻的同時,又可表白自家典型的意識情執的無辜。這種一舉兩得的樸素想法,不但騙不過天下佛子的慧目,反而恰恰說明了月稱菩薩、寂天菩薩的偉大。讓一千多年後的邪見者如坐針氈,需要多麼非凡的識見和威德啊!
蕭張師徒顯然還爲一個同樣幼稚的錯覺所左右了,這個錯覺是:不直接、積極地承許阿賴耶識(特指實常僵化的“蕭氏神我阿賴耶識”),就肯定不能獲得阿賴耶識的轉依,就“顯然是不曾證得第八識的凡夫”。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譬如說,小乘教法以六識說爲主,並未重點宣說第七識、第八識,然而,這卻並不妨礙它安立嚴謹的業因果,也不妨礙沒有唯識學特別是第七末那識方面的知識的小乘學人,順利斷盡人我執、煩惱障,從而在事實上淨化第七識。同樣的道理,中觀師在不主動安立第七識、第八識的情況下,不但可以有效安立業因果,而且也完全可以通過修持人無我和法無我空性順利斷除二障,從而在事實上實現圓滿的轉依。《成唯識論》所言“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證得廣大轉依……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粗重,故能轉舍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早就說明了專注修持二無我空性的中觀師迅速斷障得道的合理性和直接性。太虛大師在《法相唯識學概論》一書中,講到中觀空義和唯識叁自性的關系:“而所要者,在須將意識妄執空去,不然,則所見、所知之依他起、圓成實,皆成爲遍計所執之法。由此顯現須有無分別之真實智,才能通達衆緣所生之依他起,達此依他起相,才無妄執。佛法之空宗,皆對遍計所執法而說,遍計所執法如不徹底空掉,則不能達到諸法實相;如未達到圓成實性,則雖說依他起之因緣所生,不起遍計執,亦無是處。”《永嘉證道歌》亦雲:“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可見耿耿執取一個實法阿賴耶識,不但不是悟道的充要條件,反是極大的障礙。可惜蕭張師徒機械僵化的思維模式,尚不允許他們很快回過神來。
《瑜伽師地論釋》(玄…
《第六章 聚焦阿賴耶 第四節 有無阿賴耶識的因果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