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果乘精华。”所以说,应成自宗不但不诽谤名言显现,反而始终坚持现空双运精神,且对隔绝显现法的单空执著进行了有力破斥。萧张师徒完全不懂入定和后得、胜义和世俗,以及二谛双运等法要,才对应成派如此不恭。
为了如实开显离戏实相,宁玛派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等著作中遮破过随理唯识,但在必要的时候,无垢光尊者亦正面成立唯识观点,此二者同样圆融无碍。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云:“轮回与涅槃的一切业均以种子的形式依存于阿赖耶。”《法性自解脱自释》云:“诸现分决断于心,种种如梦之态中等持于乐明无念中,障碍本地自息。”《平等自解脱自释》云:“彼等略之即现分直指于心,心性直指于空。”此外,宗喀巴大师也曾撰写《辨别阿赖耶识与六识难义释》一文,从正面论述了阿赖耶识的重要性。因此,把藏地的显密教法简单判为断灭见、无因论,是极不合理的。
缘生性空妙义,具有可靠的经论依据。譬如《中论》就明确破斥了业果自性,抉择出业果于胜义中空、于世俗中缘起而有的殊胜正见。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月称论师《入中论》亦云:“由是次第知诸法,真实不生世间生。”般若系经典,更是广大宣说了胜义中业果无性,世俗中缘起不虚的妙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释尊还是龙树菩萨、圣天菩萨,于上述经论中,都没有讲到自性实有的第八识持种现行。因此,若按萧氏独裁因果观,他们岂不是全都得落入断灭见、无因论中了?这个论断,应该早在萧平实心中结成,只不过尚不敢直接对教主佛陀、圣龙树等祖师发难,所以只得通过狂谤无倒抉择了《般若经》和《中论》究竟密意的中观应成派,以达到间接否定《般若经》和《中论》、宣泄对佛陀和圣龙树的不满情绪的原始目的。这种含沙射影的迂回战术,在萧平实师徒的言论中不是头一次见到。
既然早在幕后把《般若经》和《中论》等内定为断灭见、无因论,那么极力宣称依般若中观不能登地成佛也就顺理成章了。为了替“萧氏神我阿赖耶识”谋条活路,对碍事的如来圣教——特别是犀利的中观应成见——随意贬毁,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只顾自己高兴了,他们哪有心思念及,倘若般若经、龙树论、应成见等善说蒙尘被弃,离戏空性精义受到曲解、玷污,那么就像没了灵魂的躯壳一样,大乘佛教势必名存实亡。由此造成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正因为痛心地看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才说:萧平实师徒是一群不负责任的投机者。
所谓无因论,是指即便在世俗名言中,也不承许因果规律,最具代表性的,即顺世外道(现世美)。无因派也有两种,一种是否定一切因果律,如对太阳之升降、河水之流动等所有现象,都认为是自然无因而生;另一种承认较明显的因果关系,如春种秋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却不承认较隐秘的因果法,如三世轮回、流转还灭。中观宗则于名言谛中十分明确地承许业果、缚脱、地道等一切因果法,只不过不许其自性实有而已。如《中观四百论》云:“以法从缘生,故体而无断,以法从缘灭,故体亦非常。”可见,中观宗不共的缘起理远离了常、断等一切戏论,与无因论、断灭见不存在任何瓜葛。《宗镜录》也说明了空性和业果的无违:“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故此,抛出个“唯识实有故乃能持种”,非但不足以给中观宗定罪,反显出自身的愚蠢。
应成派明确指出,无因论是最极低劣的外道邪见,并且进行了彻底破斥。譬如,《入中论》总破四生时就讲道:“彼非彼生岂从他,亦非共生宁无因!”其后在广破四生中的无因生时又云:“若计无因而有生,一切恒、从一切生。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众生无因应无取,犹如空花色与香。繁华世间有可取,知世有因如自心。……大种非有前已说,由前总破自他生,共生及从无因生,故无未说诸大种。”各别广破四生后,《入中论》总结道:“诸法非是无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缘生。”
同样,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智慧品》中,也有力地破斥了无因邪见,开显出缘生正理:“诸缘若未绝,纵幻亦不灭;诸缘若断绝,俗中亦不生”、“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缘聚则定生,不聚无生力”、“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真理和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事实替我们宣告:萧氏邪说可以休矣!
《真假邪说》云:
“而月称与寂天都是否定第七八识的人,自然皆是认同意识心为真心境界。”(P132)
“月称所造《入中论》,更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能生自果相……说有赖耶数取趣,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妄谓不需阿赖耶识执持众生前世所造业种,那些业种可以自己存在,而在后世自己现行;完全违背佛的圣教,落在边见中,怎可说是入中之论?不入边见已属万幸!何能入中?如是否定佛在经中所说的“阿赖耶识持种现行”的圣教,不是谤法、谤佛,又是什么?这样的《入中论》,有中道可言吗?
寂天则云:“若心离所取,众皆成如来。施设唯识义,究竟有何德?”以意识心自以为已离所取,名为成就佛道;因此一邪见而否定唯识增上慧学,否定能令人成就佛道的唯识增上慧学,否定唯一可以使人成就佛道的唯识增上慧学,这样否定佛教中的最胜妙法的寂天,可以说是佛教中的菩萨吗?
观乎月称、寂天二人所造种种言论,皆是否定第八阿赖耶识的存在,妄言离所取的“一念不生”意识境界是法界实相,妄言意识心一念不生时即是离所取者,其实都还是落在所取中而不自知;他们否定了第八识时,也就落入无因论断灭见中了。索达吉堪布却说:“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中,重点分析了凡夫三地、菩萨十地直至无学地之间的种种境界,并宣讲了十波罗蜜多的深刻内涵”。然而三贤地及圣位十地的修证,依据经中的圣教看来,都是依据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修证的,正好与寂天、月称二人的说法相反;显然地,索达吉又是不懂佛法的信口开河、虚吹妄捧,所说都是误导学人的无义言论。谓月称、寂天既然否定第八识、既然不懂唯识学正是唯一可以使人成就佛道的妙法,显然是不曾证得第八识的凡夫;又执著意识为常住法,显然还是未断我见的凡夫,未曾证得二乘菩提道中的解脱果。”(P158~159)
阿赖耶识是安立业因果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阿赖耶识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究实而论,刹那实有——更甭提恒常实有——的阿赖耶识,甚而可说是大乘了义的唯识宗和中观宗的重要破斥对象。在如此明确的问题上纠缠不休,是很十分无聊的。
如果否定阿赖耶识的实常、了义,就真的“自然皆是认同意识心为真心境界”、“也就落入无因论断灭见中”了,那么包括《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在内的众多唯识教典及其宣讲者、译传者,又该当何论呢?这些教典,都明确讲到胜义法界离戏无相,讲到阿赖耶识生灭无常、虚妄不实、染污有漏,及其终须转依、断舍。这和中观宗一步到位的了义观点没什么不同。
萧张师徒的怨气大概别有一番来头吧:既然那么无情地揭破了“神我阿赖耶识”的疮疤,对耽执实常戏论的行动构成致命威胁,那便怪不得我们要反咬一口赶紧给你扣上“意识境界”、“无因论断灭见”的帽子,以争先机。如是在反守为攻的同时,又可表白自家典型的意识情执的无辜。这种一举两得的朴素想法,不但骗不过天下佛子的慧目,反而恰恰说明了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的伟大。让一千多年后的邪见者如坐针毡,需要多么非凡的识见和威德啊!
萧张师徒显然还为一个同样幼稚的错觉所左右了,这个错觉是:不直接、积极地承许阿赖耶识(特指实常僵化的“萧氏神我阿赖耶识”),就肯定不能获得阿赖耶识的转依,就“显然是不曾证得第八识的凡夫”。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譬如说,小乘教法以六识说为主,并未重点宣说第七识、第八识,然而,这却并不妨碍它安立严谨的业因果,也不妨碍没有唯识学特别是第七末那识方面的知识的小乘学人,顺利断尽人我执、烦恼障,从而在事实上净化第七识。同样的道理,中观师在不主动安立第七识、第八识的情况下,不但可以有效安立业因果,而且也完全可以通过修持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顺利断除二障,从而在事实上实现圆满的转依。《成唯识论》所言“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证得广大转依……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早就说明了专注修持二无我空性的中观师迅速断障得道的合理性和直接性。太虚大师在《法相唯识学概论》一书中,讲到中观空义和唯识三自性的关系:“而所要者,在须将意识妄执空去,不然,则所见、所知之依他起、圆成实,皆成为遍计所执之法。由此显现须有无分别之真实智,才能通达众缘所生之依他起,达此依他起相,才无妄执。佛法之空宗,皆对遍计所执法而说,遍计所执法如不彻底空掉,则不能达到诸法实相;如未达到圆成实性,则虽说依他起之因缘所生,不起遍计执,亦无是处。”《永嘉证道歌》亦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可见耿耿执取一个实法阿赖耶识,不但不是悟道的充要条件,反是极大的障碍。可惜萧张师徒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尚不允许他们很快回过神来。
《瑜伽师地论释》(玄…
《第六章 聚焦阿赖耶 第四节 有无阿赖耶识的因果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