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剝奪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將其劃爲“矮行星”。這意味著,太陽系將只有八個行星。由此,印順法師天才的聯想和比對——“爲什麼東方淨土,只有八位菩薩,不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這應該是取法于天界的。原來以太陽系爲中心的行星有九: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國所說的五星,也離不了這些。現在,對此世界而說東方淨土,所以除地球不論,還有八大行星于天界運行。換言之,除日月外,遂有八大明星,與我們這個世界關系極爲密切。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薩,還有八大菩薩護持東方淨土,“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是怎樣明白的說破這一點。”,立即顯得操之過急。同時我們看到,拽著實執分別念和發散性科學後襟一路狂奔,是多麼累人!
冥王星當初被列入“九大行星”,實際就緣于一場誤會。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的時候,人們錯誤地估計了它的大小,以爲它比地球還大。但隨著對太陽系認識的不斷加深,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不但體積、質量過小,軌道存在問題(與海王星的軌道相交),而且在原則上更應該屬于柯伊伯環帶天體。太陽系外圍(海王星軌道以外)的柯伊伯帶是小行星和彗星密集之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發現了許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型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于2003年發現的“齊娜Xena”(編號爲“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2005年確認這一點),更有資格稱爲行星。2004年初,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29億公裏外,又發現了一顆紅色小行星“塞德娜”,當時的發現者就認爲它是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這些發現使傳統的行星概念遭遇巨大挑戰,促使人們不得不對其進行正式定義。根據IAU第26屆大會通過的決議,太陽系“行星”必須符合下述叁個條件:該天體要繞著太陽公轉;有足夠大的質量,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起著支配性作用,不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幹擾。在太陽系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共八個行星滿足這些要求。
冥王星被剝奪行星地位後,爲了配合其矮行星身份,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MinorPlanetCenter)迅速給這顆原太陽系第九行星分配了一個新的小行星序列號:134340。目前小行星中心已經確定的太陽系小行星共有136563顆,其中2224顆是根據最新標准剛剛加入的,冥王星、“齊娜(Xena)”皆在其中。因此,即便有人對冥王星降級持反對意見,也不會爲印順有關八大菩薩的“科學考證”帶來好消息,因爲不管怎樣,“九大行星”之說都顯然是不准確的了。
其實,早在19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就曾對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竈神星等30多顆“行星”作了降級處理,將其劃歸“小行星”(asteroid)範圍。“小行星”、“矮行星”,實際並不是真正的行星,故此,爲了避免誤會,中國天文學會下屬的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在考慮將其中文名改爲“遊星”或“矮星”。
行星(planet)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其原意爲“流浪者”、“漫遊者”。古代中國人將肉眼可見的五顆明亮行星,稱作金、木、水、火、土五星,而西方人則把它們當成巡遊天際的諸神,分別用美神維納斯(Venus)、主神朱庇特(Jupiter,或宙斯)、信使墨丘利(Mercury)、戰神瑪爾斯(Mars)和農神薩杜恩(Saturn)來稱呼它們。近兩個世紀以來,西方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叁顆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名字仍然來自希臘羅馬神話。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想必早爲學識淵博的印順法師所熟知,並且點燃了他靈感的火花。——既然八大行星可以和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八位天神一一對應,那爲何就不可以和(純屬虛構的)大乘佛教的八大菩薩挂上鈎呢?機械類比的凡夫思維定勢一旦發動起來,就很難刹住車了。
從這項天才的“科學考證”中,人們可以十分清楚而吃驚地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印順眼中,大乘佛教的確和古希臘羅馬神話沒多大區別,純屬荒誕不稽的藝術性虛構!爲了給欲加之罪找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倔強的印順法師可真是什麼都豁出去了!難怪這麼多人贊頌他“精于考證”、“思維缜密”,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生理性沖動,當然會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不知道會不會有類似的“科學新動向”繼續跳出來刺激學術研究者們的神經,但現在已經可以確定,印順法師天真爛漫的“考證”,與其說是科學研究,倒不如稱之爲兒童文學創作更加貼切!而衆所周知,兒童文藝並不是打倒一個偉大的傳統精神體系的有效武器。
爲了幫助人們從兒童文藝中盡快回過神來,我們願意再引述一個相關的天文學史實。
一百多年前,天文學家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天王星的繞日公轉軌道有問題,于是懷疑有一顆未知天體對它施加影響。英國人亞當斯和法國人勒維列根據牛頓引力理論,計算出了這個天體的軌道和位置。據此,德國天文學家彭加勒架起望遠鏡往天上一看,毫不費力地就找到了海王星。這起事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視爲科學精神的一大勝利。有人評述道:想想這事多麼奇妙啊!——僅僅依靠幾張紙、一支筆,經過一番演算之後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對天文臺長說:先生,請在晚上幾點鍾將您的望遠鏡對准天空的某個位置,您將看見一個前所未見的天體沿著什麼樣的軌道在運動!難道還有什麼東西能比科學更能帶給我們如此神奇的力量和信心嗎?!
故事尚未結束。後來,人們發現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的運轉也不正常,它每繞著太陽公轉一周,就要往裏靠近一點。精確的觀測數據表明,每100年水星向太陽靠近5600秒。由于在運動中和其他行星的關系,其中有5557秒可以獲得合理的解釋,而余下的43秒,就怎麼也講不通了。這就是天文學上著名的“水星近日點近動”懸案,它曾和黑體輻射一道,被視作籠罩經典物理學的兩片烏雲。現在我們知道,這兩片烏雲已分別由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驅散,但當時,機械類比的慣性思維模式卻驅使很多人猜測:會不會像天王星那樣,水星的異常運轉也是由它旁邊的某顆未知行星在作怪呢?這種建立在既有勝利基礎上的“科學預言”是如此有吸引力,以致那顆很有必要真實存在的天體的名字都取好了,叫“火神星”。但歲月流逝,可愛的火神星卻一直沒有露面。于是,熱切的呼喚變成了漫長的等待,直到一位亂頭發的猶太科學家站出來叫停。愛因斯坦在寫給好友埃倫菲斯特的信中說:“……方程給出了水星近日點運動的正確數字,你可以想像我有多高興!有好幾天,我高興得不知如何才好。”他的計算結果表明,實際並不是水星走錯了路,而是牛頓力學理論自身不夠精確,相對于只有時空彎曲而沒有引力的廣義相對論來說,它只是一種近似而已。所以毫無疑問,火神星是個錯誤。
我們順帶舉出這件天文學舊事,是想說明:機械類比的慣性思維模式本身存在重大缺陷,雖然在有限範圍內它有可能取得一些勝利,使人盲目樂觀,但在發生質變的關頭,一切問題都會暴露無遺。如果將類比、比較的方法無限擴大化,很可能犯下可笑的錯誤甚至難以饒恕的罪行!
作爲一個對大乘實相妙義一竅不通的“天文愛好者”,印順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結論只可能是:他不僅對佛法真義茫然不知,而且也不具備真正的科學頭腦!事實上,他只是一個想趕時髦卻最終遭到曆史遺棄的無智小人。對傳統聖教喪心病狂的批判和陷害強烈表明,印順長了一個大腦、披了一件僧衣,完全是出于誤會,單單一根脊髓就可以滿足他的全部需要。
要肅清反傳統的思想流毒,我們的眼光就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兩個具體的錯誤上,而必須深入揭破這些錯誤所映射出的病態思維模式和嚴重人格缺陷。同時,還應當注意從宏觀上掌控戰略全局,狠挖其世界觀、方法論、曆史背景和文化生態的根子,以收高屋建瓴之效。
端掉其老底之後,再來審視印順庸俗、病態的聯想和類比,會倍感惡心和可笑:
“依經論說:八大地獄,在此地層底下;地球中心,確是充滿烈火的。如有時火山裂口,就會噴出火來。佛經與基督教的舊約,都有大地裂開,陷身地獄的記載,所以八熱地獄,決在地下──地球中心無疑。”(《成佛之道》)
““八寒地獄”:或說從八大地獄──地球中心橫去到外邊;或說在鐵圍山的那邊。鐵圍山,爲這一世界──地球的邊緣,據說是日月所不易照到,寒冷無比。所以推斷寒地獄在南北極,大概是不會錯的。”(同上)
““孤獨”地獄:這可說是人間地獄,或在深山,或在海島,或在曠野,或在深林,到處都有。這不是衆多和集一處,而是少數,或一或二的衆生,由于個別的業力,感到這地獄一般的苦報,所以叫孤獨。最近報載:臺灣某處,有一父親虐待他的生女,關閉在無空氣無陽光的暗室中,食不能飽,衣不蔽寒,整整的十五年,還是小孩的樣子(發育不良)。不但面無血色,皮膚浮腫,簡直不像人樣。衆生的業力不可思議!在這光天化日,繁榮鬧熱的所在,會有身受這樣苦報的人存在!這該是近于孤獨地獄的了。”(同上)
“在生死輪回的六趣──六道中,鬼與地獄,是六趣中不同的二趣。鬼與地獄,可說是古代極一般的信仰;在佛法傳來以前,我國也早有了鬼與近似地獄的信仰。佛法傳來,在重信仰的民間佛教中,鬼與地獄有了混合的傾向。特別是盛唐以後,佛教偏重實行,法義…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叁節 學術研究的誤區(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